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按:梁漱溟语)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汉赋元曲,唐诗宋词,漫长的历史,漫长的灿烂。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无法将这灿烂都一一经历一遍,但翻开泛黄的史籍,汉唐的盛世,魏晋的风骨,两宋的文绝都仿佛能跃然纸上。纵使时光早已湮灭了她们的存在,精致绝伦的美总能轻易化解岁月,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和“魂”。
然而,近代以来,异族的高压,强权的镇吓,战火的流离让这份精致最终也被毁得支离破碎。打怕了,输怕了,穷怕了,便将一股脑的全抛弃掉,管他是非错对。于是“实用”变成了“根”,“功利”变成了“魂”,一个民族在现代化的路上走得跌跌撞撞......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见微知著,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强国,不仅仅是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是重拾民族自尊心,中国话语权的重要战略。
文化兴盛才能支撑民族的强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的弘扬与繁荣,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石。毁灭一个民族,必先斩断她的历史,剥离她的文化。民族文化的颓废,民族精神的萎靡是民族衰落、覆灭的先兆。而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精神的崛起则是民族屹立的先导。中华文化正在接受现代市场经济考验和洗礼,判断一切价值的标准不能被金钱、名利,权利、地位所操控。
习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化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身在现代化改革的浪潮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成为我们的诺亚方舟,驻守传统文化,就是守住了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能够创造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古为今用,也一定能引领中华文化走向新的高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思想营养,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民族复兴的“精神之钙”,用生生不息的中国智慧贡献人类发展。慎终方能追远,民德归矣!
文化强国,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