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
若水分享
1147
【摘要】 进入20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了普及与推广。在管理会计的导入与发展过程中,许多会计前辈与学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管理会计环境等的不同,各国对管理会计发展的阶段划分存在差异。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会计发展存在内在联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会计工具,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开展高水平的管理会计本土研究是我国管理会计走向国际,并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管理会计; 发展动态; 评析
时至今日,各国学者对管理会计本质的理解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国际公认的真实、完整的管理会计模式,从而对历史的和国际间的管理会计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困难重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征是: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与环境的要求非常紧密,当管理会计的技术与方法的专用性越强时,其局部或全面推广的风险,如错误的含量也就越高。因此,只有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发展状况及不同时期的特征,客观地加以评析,才能有效地降低管理会计成果的“误差”,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导入与发展
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开展系统研究的时间较短,大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会计界前辈在管理会计的导入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热情,如曹冈(1981)、陈元燮(1982)、杨继良(1982)、余绪缨(1983)、杨时展(1983)、杨纪琬(1984)、李天民(1984)等在当时陆续发表过一些相关的论文或文章,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反观目前国内林林总总的管理会计教材,似乎能给人深刻影响的,还是我国会计前辈们留下的保贵“财富”,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当时著名的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率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管理会计教材①,开创了我国管理会计学科研究的新领域。相隔不久,著名的会计学家李天民教授应中央电大的邀请,适应中央电大经济类专业教学的需要编写并出版了一部管理会计教材②,其发行量居全国之首,为中国会计界(管理界)人士认识和理解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③。其他的前辈也留有大量的代表作,譬如,汪家佑、费文星、温坤、林万祥、欧阳清、易庭源、王文彬等。据此推断,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历史不过20多年,正因为历史短暂,所以目前对许多问题尚无定论④。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的一些管理会计专著开始问世,较有影响的专著有李天民的《管理会计研究》,孟焰的《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及陈胜群的《现代成本管理》,等等。此外,2002年分别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了一套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系列成果,其中有一部分(系列)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如《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等。
自我国恢复学位以来,国内具有培养会计学博士资格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始招收会计学博士生,并开始以“管理会计”为方向鼓励学生撰写博士论文,孟焰博士就是当时较早以管理会计为选题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生之一。目前,“管理会计”已经成为高校及研究机构在会计专业上常设的研究方向之一。可以说,这些学校及研究机构是管理会计导入与发展的主力军。经过30年的发展,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已在我国企业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只要有一种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理论)出现,无论它在世界的那个国家(当然主要是欧美与日本),我国的学者就会很快将其介绍到国内来,并且有机地将其与本国的的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并尽可能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成果,如邯钢经验等⑤,以提高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已经或正在诸如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环境成本会计、环境管理会计、战略预算管理等领域展开研究,中国会计学会及其《会计研究》杂志社在管理会计的导入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领导及推动的作用,如在中国会计学会下面成立了管理会计研究机构,并定期组织开展管理会计问题的讨论,《会计研究》杂志还多次就“成本与管理会计”开辟专栏发表国内外学者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如“金蝶杯”等管理会计征文活动等),极大地调动了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积极性⑥。
【关键词】 管理会计; 发展动态; 评析
时至今日,各国学者对管理会计本质的理解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国际公认的真实、完整的管理会计模式,从而对历史的和国际间的管理会计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困难重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征是: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与环境的要求非常紧密,当管理会计的技术与方法的专用性越强时,其局部或全面推广的风险,如错误的含量也就越高。因此,只有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发展状况及不同时期的特征,客观地加以评析,才能有效地降低管理会计成果的“误差”,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导入与发展
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开展系统研究的时间较短,大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会计界前辈在管理会计的导入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热情,如曹冈(1981)、陈元燮(1982)、杨继良(1982)、余绪缨(1983)、杨时展(1983)、杨纪琬(1984)、李天民(1984)等在当时陆续发表过一些相关的论文或文章,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反观目前国内林林总总的管理会计教材,似乎能给人深刻影响的,还是我国会计前辈们留下的保贵“财富”,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当时著名的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率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管理会计教材①,开创了我国管理会计学科研究的新领域。相隔不久,著名的会计学家李天民教授应中央电大的邀请,适应中央电大经济类专业教学的需要编写并出版了一部管理会计教材②,其发行量居全国之首,为中国会计界(管理界)人士认识和理解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③。其他的前辈也留有大量的代表作,譬如,汪家佑、费文星、温坤、林万祥、欧阳清、易庭源、王文彬等。据此推断,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历史不过20多年,正因为历史短暂,所以目前对许多问题尚无定论④。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的一些管理会计专著开始问世,较有影响的专著有李天民的《管理会计研究》,孟焰的《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及陈胜群的《现代成本管理》,等等。此外,2002年分别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了一套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系列成果,其中有一部分(系列)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如《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等。
自我国恢复学位以来,国内具有培养会计学博士资格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始招收会计学博士生,并开始以“管理会计”为方向鼓励学生撰写博士论文,孟焰博士就是当时较早以管理会计为选题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生之一。目前,“管理会计”已经成为高校及研究机构在会计专业上常设的研究方向之一。可以说,这些学校及研究机构是管理会计导入与发展的主力军。经过30年的发展,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已在我国企业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只要有一种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理论)出现,无论它在世界的那个国家(当然主要是欧美与日本),我国的学者就会很快将其介绍到国内来,并且有机地将其与本国的的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并尽可能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成果,如邯钢经验等⑤,以提高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已经或正在诸如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环境成本会计、环境管理会计、战略预算管理等领域展开研究,中国会计学会及其《会计研究》杂志社在管理会计的导入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领导及推动的作用,如在中国会计学会下面成立了管理会计研究机构,并定期组织开展管理会计问题的讨论,《会计研究》杂志还多次就“成本与管理会计”开辟专栏发表国内外学者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如“金蝶杯”等管理会计征文活动等),极大地调动了会计理论与实务界开展管理会计研究的积极性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