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2019年《银河补习班》影评以及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若水分享 1147

  2019年一部电影轰然戳中了全中国父母最敏感和最痛的点,这部电影就是《银河补习班》,电影通过父亲极具个性化的教育,不循规蹈矩的方法,让一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蜕变成为一个全校第一的好学生。而且在高考这个能完全改变命运的时刻,也能遵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做出了他自己人生不悔的选择。所以关于电影《银河补习班》的观后影评以及观后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比有所帮助。

  电影《银河补习班》影评观后感【1】

  0714那天,我有幸去了《银河补习班》的北京首映礼,看了首映,也参加了路演互动。

  在影片里,我看到俞白眉老师和邓超老师身为导演的诚意,也看到了他们身为父亲的诚意。

  中国家庭教育素来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也仅仅是关注而已,很多东西传承太久,真的难以打破,但两位导演,却在手把手的教我们,如何破而后立。

  航天工作对于国人乃至世界,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影片开头,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泪目了吧,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怀。

  然而正因为足够伟大,所以才能与平凡形成巨大反差,这就是我们的小主角马飞的心路历程,从一个普通到缺根弦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名伟大的航天员。

  从片头到字幕结束,大概有差不多一百五十分钟,满场的反应大致都相同,有笑有泪,更有被震撼到的唏嘘。

  笑,是俞导的常规操作。

  泪,大概就是他们想让我们了解的,为人父或为人子的心情吧,并不是一定要让你哭出来,而是希望能触动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一处。

  而震撼,一为航天,二为电影,正如开头的航天飞船发射一样,电影片尾浩浩荡荡的工作人员名单,也很伟大。拍一部电影从来不容易,使出一百二十分诚意和努力用心拍一部好电影,更是如此。

  父亲是第一次学着当父亲,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彼此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都在为了对方而努力成长。

  我的父亲曾经是个军人,大概他们一直都奉行只要结果不论过程的理念吧,从来他只说让我做什么,却从未教我怎么做。

  父亲耿直,却不是偏听偏信的人,但有关于我的,他好像更相信别人说的,比如,老师说我不合群,比如,别的家长说我谈恋爱,多可笑,别的家长嚼我舌根,他不是一巴掌糊对方脸上,而是来质疑我,他大约也觉得不能和我好好沟通,所以战略性的让我妈妈来跟我聊,当然,我并没谈恋爱,而所谓不合群,真的只是懒得交朋友。

  当我听到剧里说的:“要让孩子看到你怎么做……再没有比我是为他好更恐怖的话了……爸爸相信你……我相信我儿子……你们不准这样说他……”

  这些话真的是戳到了我,一字一句都敲在我心上,我真的很想跟父亲说,你能不能选择相信我,不要用那些不相干的人的诋毁来质疑我,能不能在别人说我不好的时候,去告诉他们我的孩子不允许你们背后中伤。

  但如今我已经无法跟他再说出这些话了,隔阂扎根发芽,用十数年长成了荆棘,我们跨不过去,也不愿再跨过去。

  电影一说父子,二说理想。

  影片中爸爸是个伟大的工程师,他被陷害了,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真相,儿子是个成绩差到吊车尾的普通学生,他放弃过学习,但因为父亲言传身教,他选择努力坚持,绝不服输。

  爸爸总在告诉马飞:“你要一直想,一直想……世界上好玩的工作那么多,挑个你喜欢的,一直想……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做你喜欢做的事……你一定可以的……”

  而马飞也一样做的很好,因为爸爸的辅导和他自己的努力,他不再吊车尾,他确实如父亲所愿,成了整个学校最棒的孩子,也如自己所愿,成了伟大的航天员。

  但是马飞犯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的错误,为了不使那段不堪提的过去成为社会焦点,他让爸爸放弃自己一直坚持寻找的真相,爸爸无疑非常失望,不仅对马飞,也对自己的教育。他以为这么久以来,马飞能明白这件事对他来说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但是马飞却说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找到真相也没有意义。

  爸爸太失望了,他提着行李佝偻着背在寒冷的夜里转身离开,马飞不是不能明白,可那一刻他的心里,航天事业是更重要的。

  马飞的飞船在太空中出现意外,他需要冒险才有能自救,他想起了少年时与爸爸在洪水中失散,他泡在水里,听见爸爸在堤口一直喊,一直喊“想办法,活下来,你可以的,你一定可以的,使劲想。”

  像你一样,永远不认输。这话在多年以前激励了少时的马飞,多年以后,再次激励了陷于外太空困境的马飞。

  像小时候在洪水中自救一样,马飞再次创造了奇迹,他成功回到了地面。在所有人的掌声与喝彩中,他和父亲,以一句话,一个笑容,和解了。

  看完全影片,比起父子情怀,我更在意的,是生而为人,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未来。我们不能选择,到我们可以负责。

  观影结束,我有幸与各位主创交谈,我说:“我们还年轻,我们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现在做的还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我在朝我喜欢的事情努力,我的未来一定是我想到的最好的未来,也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未来,希望大家也是如此。”

  影片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很棒,不是吹捧,是发自内心觉得他们很好很鲜活,比如承包笑点的孟叔叔,比如顽固又悲凉的主任,比如美丽善良的小高老师,比如看着老实其实阴险的吕大头。

  更比如在洪水中勇敢自救的少年马飞,我在他那么大,一定没他聪明,也没他勇敢,向他致以我崇高的敬意,我真的很佩服他,不管是对于角色,还是对于演员。

  没有谁生来就很聪明或者很笨,也没有谁生来就很好或者很差,人会成长会改变,他的经历,他的所见所闻,他身边的人,都是他学习的对象,尤其是他的父母。

  一个人只要在对他而言重要的那个人心里是最好的,那他一定就是最好的,如果能得到那个人的支持,那他一定会更好的。

  在最后的最后,我那天在现场说的话,还要再说一遍, 白宇哥哥,一定要做你喜欢的做的事,到你觉得最好的状态就好。

  电影《银河补习班》影评观后感【2】

  我看这部片之前并不看好它,甚至做好了可能很难看的准备。买票之前看过那些差评,怀疑过带我爸去看这部片是否明智。但观后觉得出乎意料还挺不错,我爸的评价也是拍得不错。

  可能这部片评分分化的原因在于我的父亲确实像马皓文,而许多键盘侠的父亲扮演着阎老师与剧中母亲的角色,“莫名奇妙,荒谬绝伦”也很正常。当然,这部片并非完美,有待修正的部分我也会说,打五星是因为没有4.5星的选项&平衡下键盘侠的尬黑。

  千里马常有,而马皓文不常有

  马皓文是全片最理想化的一个角色,但他在理想化的同时又是有迹可循的。在片后我看了下采访,俞白眉说原型是他的父亲。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腻解释,小时候带他旅行的经历都是出自他父亲。我觉得他父亲的境界近乎教育家。虽然解释并不一定准确,但确是教孩子写作文的法门。

  钱穆先生曾经带他的学生去听风吹过松树的声音,听檐下的落雨,在他看来,写作应当是怀抱温情的。初中的我也不擅长写记叙文,写作像是挤牙膏皮,但老师又常布置习作练习,父亲就常带我去溜达,我们会在天台上摸月亮,在父亲任职学校的大草坪上放风筝(我父亲是大学老师)。

  剧中的马皓文就扮演着启发引导马飞学习的任务,也只有他才能完成这个任务。马皓文并不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他是优秀的青年设计师,是年轻的设计院校招生面试官(由后来那个蹩脚设计师出场片段可见),是当时有资格担任亚运火炬手的马工。

  可以说马皓文本身就有教育的才能,仅此一点,马飞早已领跑90年代的大多数孩子。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电影提供给许多人的应该是一些思考,而不是方法论。(当然,我也不觉得会有人认真将电影理论付诸实践,起码有脑子的不会)千里马常有,而马皓文那样的父亲是很难得的。

  理想主义的现实落脚点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电影中集中展现了生活的苦难。但仔细想想,许多片段看似悬空又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关于成绩飞跃与旅行

  影片备受诟病的一点就是马飞从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十(原为六十五名加了作文至少超了第十名)。该情节成立的条件是各方面因素合力下可能达到的。

  首先,起点早。马飞改变的节点是初一,也就是初中刚开始的时候。剧本的设定是二十世纪80、90年代,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太高,学习压力比现在小很多的时候。(学习压力确实是越来越大的,我初中每天每门课两张试卷的情况下能在10点前做完睡觉,抽空还可以看几页杂志,现在小侄女每晚还需练钢琴练口语)

  其次,基因好。不得不承认,遗传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上限。影片中阎主任说“煤球再怎么洗也变不成钻石”,可马飞本就不在煤球之列。他并不是真的“缺根弦”,只是反应慢半拍,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情表达上比较内敛,算是比较理想的“赶超型”学生。

  (PS:马飞同学还有个小优点,他的字在初中男生中算很不错的,虽然我不喜欢小纸条那个情节)

  在现实中我们也常见到一些男生在一定阶段成绩高歌猛进的情况,可能之前看着不太上进的男同学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成绩赶上甚至超越了一直勤勤恳恳的女同学。并不是说男生比女生聪明。更多是因为这些男生以前沉迷于小说、游戏、恋爱,无心学习,一旦稍微认真点,进步就会很快。(男生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上也有其相对优势)

  (当然,并不鼓励学生走赶超式学习的路。因为不是每个父亲都有马皓文这样给孩子补课的学识、耐心和时间。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马飞那样的天分。我们很多人可能只是煤球,早点洗洗对于孩子的自信心树立有很大好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爸爸多。老孟这句台词听着让人发笑,但却是马飞上天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如果说马皓文是马飞成长的教练,精于世俗的继父就像后勤,缺一不可。

  马皓文的很多做法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式教学模式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他给了马飞足够的爱与尊重,独立的人格和挑战的勇气。

  他从繁重的课业抽取主干,告诉孩子以课本为主,并用尺子量了课本的高度,帮助马飞克服了对繁重作业的恐惧,将任务拆解为每天要完成的小任务,给后进的马飞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他通过自己重获工作的经历向马飞展示了知识的力量,有真才实学的人腰板才会直。

  有一个触动我的细节,在马飞被激起学习兴趣想要晚上再看会儿书问他爸是否可行的时候,马皓文说“你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决定,不必问爸爸”(大概意思转述)。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在管教所受了那么多苦,为实现儿子拥有电脑的心愿去黑市卖血干苦力,这些都没有让马飞知道。他给予马飞的,是男人之间的信任。

  本片中最让人吐槽的一点是马皓文带马飞去看航展。我觉得在电影语境下,这个举动是合理的。其实马皓文或许也没觉得马飞能考年级前10,他只是让马飞做到他能实现的最好水平。本身马飞是最后一名,将要面临的是立刻被学校退学的处境,再差也不会比这更差了,马皓文的赌约至少可以让马飞多上半年学。但从另一个角度想,这是符合规律的,当你一定要让孩子达到一个很高的目标,他神经绷得过紧,反而不利于考试发挥。

  还有一点就是当孩子真的想努力的时候,他会给自己加压,达不到目标的时候他会很难受。除了深夜看书外,影片还表现了一个细节,就是小马飞在他爸起床之前就开始学习了,马皓文说“你怎么不叫我”。这个情节很真实,你能从中看出很多好同学的影子。(有些孩子甚至不愿意告诉父母他们有多努力,我妈一直以为我高三周末是6:30起床的,但其实我的闹钟一直是5:00。我们更倾向于通过人后的努力来彰显自我价值感,获得那种“我不是很努力,只是能力强”的快感。)

  马飞的回忆里也说过他们白天看风景,晚上补习。我也觉得合理,因为马皓文确实有能力这么干。一般来说,国家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是越来越高的,90年代的初中教师很可能是二本毕业的,马皓文的知识储备教初中很足够了。旅行本身也没有错,开阔视野确定目标越早越好。只是最后年级排名前十有主角光环,如果是年级六十五名就不容易引起大众的争论。但在主角光环下似乎又无可厚非,电影电视剧主角没有光环的似乎更少见。

  而后爸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对马飞的爱护也是真心的。在马飞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局面时,他说:“走,儿子,这学校不要咱,咱还不上了,……你别的没有,就是爸爸多。”可以说,老孟的存在在马皓文被管教的七年为马飞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在马皓文出来后给了他实施教育理念的可能。

  整部电影看下来,特别是后半部分,每个人物都展现着自身的优缺点,这是我欣赏的。

  马皓文身上有着慈父的一面,也有父爱如山,沉默无言的一面。他是老歌中“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的”的那类人,他用善意的“赛跑”谎言骗了儿时的马飞,买电脑背后的辛酸也没有对儿子交代。他身上体现的是知识分子固有的骄傲,坚持靠自己为“自己的桥”负责,绝大多数时候对儿子都是好声气的,绝口不提自己的辛酸,这也为此后成年马飞劝父亲放弃申诉埋下伏笔。

  同样,马皓文有一个被一些网民吐槽人设崩塌的情节。有一幕是他申诉不成被保安丢出门,等在门外的马飞兴冲冲地向他展示看到的飞机展信息(等在门口这个细节也反映了马皓文无言的关爱),他先是没理,在马飞纠缠后破天荒地对儿子发了脾气“你能不能给我争口气,考试考好点,能不能?”但在马飞负气逃跑后又用自制的小玩具与儿子和解。

  我觉得这反而是马皓文形象落地的一次,他不是完美的,只是教养和爱克制了自身失意的不甘与愁苦。在跑了十几次证明后开的证据仍得不到负责官员的认证,骄傲的他自然会苦闷。从这儿也能看出马飞对父亲“修桥”的过程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懵懂状态,在父亲受打击时关注的仍是自己的兴趣,会因为兴趣得不到父亲的重视而赌气。

  所以导演安排成年马飞为线索人物,插叙了其在各个时间段的重要成长片段,他通过太空经历重读父亲,经此一役,他才真正读懂了父亲。

  成年马飞是个不讨巧的角色。在被选为宇航员后,他迫不及待地和父亲分享这个消息,问候了父亲和小高老师的境况,也提出了让他放弃申诉的请求。

  这很不讨喜,但真实,对马飞来说,“上天”是他的桥,他离建成他的桥只有一厘米的距离。一个惯于克制情感表达的孩子兴奋到亲了指挥一口(虽然只是在脖颈上擦了一下),表明了这件事在其内心的波澜。且“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马飞觉得自己就是爸爸最大的骄傲,他完成了为父亲争口气的任务。事情过去那么多年,没有人会在意了,但他骄傲的父亲在意。

  此外,我认为阎主任不算是一个反面角色,在马飞的追忆中可知他与马皓文在教育理念上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和解。(最后阎主任也有出镜,等等和小花没找到)

  在我看来,阎主任甚至算是一个慈父。他对自己领养的儿子付出的也是百分百的爱(影片中该段甚至可以说是温情的),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为他好”。我甚至觉得阎主任那句话有其合理性——“没有鞋的孩子就必须把每道题都做对”。

  ( 影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可避免地有夸张的成分,但类似的学校和老师是真的存在的。我家出了几代老师,但我叔公家也有一个傻姑姑,在高考考场上压力过大突然口吐白沫之后便疯了,变得很有攻击性,多年后在药物作用下变得痴傻而平和。)

  无论是马皓文还是阎主任,本质都是在应试教育的大框架下带着镣铐跳舞,进行着自己的教育实践。只不过一个偏启发式,一个偏题海战术,一成功,一失意,但成功者并非全盘正确,失落者也有自身的建树,更多时候教育者需要因人因时制宜。

  更明显的人物是包工头、面馆老板和马皓文的徒弟。包工头原因为马皓文在面试不录取他对其奚落嘲讽,但在见证其才华后给了他赖以为生的工作。面馆老板最初对陌生的父子说“干脆直接点四碗吧?”,但最后却拉住想要和徒弟拼命的“老马”,使事态不至于进一步扩大。而他最喜爱的徒弟,以为落难时可以依赖的人,却是推他入火坑的人,虽然这可能并不是他的本意。

  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有来由,为虚构的故事注入了真实的世态人情。

  马飞是怎么回来的

  这部分我能看懂,但解释不清楚。转一个简明的解释。

  电影《银河补习班》影评观后感【3】

  在这个充满快乐的暑假里,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银河补习班》。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宇航员马飞,在生死关头讲述了自己儿时的回忆,回忆里都是他和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他小时候父亲被人诬陷而判刑七年,出狱后自己的成绩在班里垫底,但在爸爸一系列不规则的教育下,自己竟考进了全级前十名,后来他报考了飞行员学校,成功飞上了天空。想到这里,他突然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样放弃生命,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出舱并修好了飞船,最后成功和伙伴返回了地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永远都不要认输,爱拼才会赢的道理。

  这部电影更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真可谓是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伟大。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电影中的父亲不惜去做苦力甚至献血。每次儿子遇到危险,父亲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地飞去保护儿子,就算遍体鳞伤,他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受一点伤,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父爱。他们父子都拥有永不认输的精神,这让我十分佩服。无论受到了多大的挫折,他们都不会认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输,只要你不认输,坚持不懈,你就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部电影还有一点,让我感受颇深,电影中的马飞放弃了去清华北大的机会,报考了飞行员学校,因为这就是梦想。是呀,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那你每天拉弓练习还有什么意义?

  看完电影,我有着很深的感受,仿佛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从小到大我们都参加过许许多多的补习班,但这却是我见过的最独特、最闪亮的补习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父爱补习班。

  电影《银河补习班》影评观后感【4】

  “爸爸的桥塌了,但是爸爸不认输。”

  “我有我的骄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这是影片《银河补习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台词。

  影片中的爸爸马皓文,是一位桥梁设计工程师。在儿子马飞懵懂年少时,因遭人陷害,被偷换图纸数据,致使刚刚完工的桥梁轰然倒塌,身陷囹圄七年整,错过了父子相伴的最好时光。

  出狱后,眼见儿子沦为“差生”,不责备,不放弃,与儿子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人生旅程。“爸爸的桥塌了,但是爸爸不认输。”父亲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的精神力量激励儿子,只要“你的脑子一直想,一直思考,不停下”,一时的成败得失算什么?

  儿子成绩追不上,垂头丧气,意欲放弃时,看到爸爸对着“讨伐追责”的邻居怒吼,写下“爸爸,向你学习,永远不认输”;

  儿子被困洪水三天,孤立无援,意欲放弃时,听到爸爸拿着喇叭喊“看看你的身边有什么,想办法”,找到门板和布条,解救了自己;

  儿子在爸爸的教导下一路追随梦想,成为航天员。浩瀚太空中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绝境中,想起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冒险救了自己救了同伴,胜利完成使命。

  自始至终,爸爸总是以坚强的面貌、乐观的心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在孩子需要他帮助渡过难关的时候,他就是一座永不塌陷的桥。

  其实呢?当爸爸竭尽全力弓起身子,为孩子支撑起那座看似坚实无比的桥时,他蜷缩佝偻的身躯,须得承受多大的压力!

  他卖血,做苦力,被人抢劫,被人唾弃,每一天都在为钱发愁,每一天都活在人们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下,仍然为儿子买回“586”,仍然带儿子去看航天展,仍然告诉儿子“爸爸的桥塌了,但是爸爸不认输”!

  你可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父辈的影子?

  我的爸爸不是工程师,只是一个农民,连大字也不识几个。他没有告诉我什么大道理,诸如影片中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此有深刻哲理的话,绝不可能是我爸爸说的出来的。但无妨,他仍然是我最伟大最敬爱的爸爸。他和影片中的爸爸一样,自己再苦再难,也不认输。

  30年前,我考上师范,面对240元学杂费,我们家东拼西凑也还是不够。我的爸爸蹬着一辆重磅自行车,驮着两大蛇皮袋莲子,天不亮就出发,去往金华城里卖。从家里到金华,就现在的汽车也得开上一个多小时。更何况,路面也没有现在的平整通畅。我难以想象,当年的他是怎样一脚一脚地蹬上长坡,是怎样的汗流浃背浸透衣衫。为了赶到早市的时间,他是断然不会休息的。天黑了,妈妈做好晚饭仍不见爸爸回来,去当天同行的人家询问。被告知,早上生意不好,卖家多买家少,讨价还价很厉害,我爸爸不愿贱卖,“功夫可以不算钱,农药化肥要钱不?总不能成本都收不回吧?”因此一早上也没卖出几斤。后来各自分开卖就各自回家了。直到8点钟左右,在外面乘凉的人都回去了,才见我爸爸驮着莲子回来。

  “为什么你会这么迟?还带这么多莲子回来?”

  爸爸说,正因为没有卖掉,所以不好意思回来。他说,其实他早就从金华返回了,那里市场上早就没有人。但是快到村口的小山那里,他就停下来,一直等着天全黑,村里人不在外面乘凉了才回来。我妈妈责怪他没有本事还死要面子,爸爸默不作声拿出碗筷默默喝酒吃菜,如一头牛那样默默地咀嚼默默地回味。无奈我的爸爸不是一个生意人,他只是觉得他辛辛苦苦种的莲子应该卖个好价钱,好快一点攒够我的学费。我不知道,我爸爸在村口等待天黑的时光里,想些什么,他的肚子饿不饿。

  除了卖莲子,也卖蕃薯,卖乌碳。所不同是,莲子是自家的,后者是别人家的。在卖莲子的过程中,爸爸得知城里人喜欢蕃薯,需要乌碳。但那时家里没有,于是他在前一天先去山里人家“进货”,第二天又瞪着自行车去金华卖。我那时不怎么过问这些事,总以为“做生意”总能赚一些钱。后来问起妈妈,她说,就凭你爸爸老实巴交的,怎么可能赚钱?不赔就好了。

  最终,爸爸还是凑足了240元,另外给我40元,作为一学期的零用钱。

  再没本事的爸爸,也要为子女的诗和远方拼尽全力。

  可是,爸爸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爸爸的“桥”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也会日渐颓败苍老。当爸爸的“桥”需要修补,爸爸却心有余而力不及,需要子女助一臂之力的的时候,子女们,会和当年的爸爸那样,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吗?

  不一定。

  影片中的爸爸出狱后,一直没有放弃给自己的罪状申诉。他四处奔走,找寻证据,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事情的真相。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儿子时,正值儿子被入选成为航天员的关键时刻。儿子为了自己能够顺利入选,不想让爸爸的“污点”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自私地说:“算了吧……这事情,除了你,谁还会在乎……”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意气风发的爸爸,眼里难得的一束光亮瞬间熄灭:“我懂了……我一直以为你是我最大的骄傲……我的教育是失败的……我有我的骄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爸爸转身,摆摆手,说:“我不会妨碍你的,不会影响你的伟大前程的……”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非常难受。这种感受,与之前的感动、愤慨、同情,完全不同。

  这种难受,叫心痛。

  我的痛,不是因为剧情,而是因为自己。

  前两年,我的老家要进驻一家工厂,需征收土地。我爸爸还有部分村民不同意,理由是这家工厂有污染。有些村民说不用种田了还有钱领不好吗?爸爸说,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没有土地怎么活?我爸爸是舍不得他一生耕作的土地啊,尽管没有了壮年的力气,但对土地的那份感情,仍然如火般炽热。就因为爸爸没有积极配合,没有主动要求测量,村干部自作主张未经同意测量了我家田地。事后,爸爸一看生米煮成熟饭不同意也不行,自己拿着工具复核,相差很大!了解后得知,除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还有那一条明摆着的田垄没有测量。那条田垄宽约1米、长约30来米,就在公路边上,是在集体的沟渠边上又新垒的一条。爸爸说当时为了防止沟渠的水漫进田里,划出自家的一块地做成的,相当于筑了一条堤坝。但是村干部咬定说谁家田边会有两条田垄啊,一定是集体的地盘。爸爸坚持说是自己一铁锹一铁锹垒起来的,他们就让拿证据。爸爸找这个求那个,签个字证明证明。好不容易拿到“证明”,跑村里跑镇里,求爷告奶,没有人搭理,不是推脱就是拖延。

  那段时间,爸爸很无助,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我一直是他的骄傲,我一定会帮他解决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他这么想。他坚信,对的就是对的,他的东西就是他的。有的干部不理他,没关系,他相信,政府会为他讨回公道。我也相信他,老实巴交的爸爸,从来没有贪人家便宜的爸爸,是不会编出一块地的谎言来的。

  可是我帮不了他。之前爸爸没有同意时,有领导已经找我谈话;现在为了一小块你那么在乎而别人根本不在意的土地,去讨说法?我权衡利弊,对爸爸说:“算了吧……我们不差那点钱……身体好一点就行了……心态好一点,多活两年,一样的……”爸爸抖抖索索地摸着那张签满名字的纸,黯然地合上了它。他那青筋突兀的手,一直颤抖着颤抖着……

  我一直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一幕。时隔已久,现在重新想起,仍然无比难过,无比难过。

  当子女需要爸爸的时候,爸爸总是挡在前面;当爸爸需要子女的时候,未必。

  我明白了,世上最完美的父子关系,应当是互为“桥”的关系。小时候,爸爸是你的“桥”,坚韧踏实,默默付出;长大后,你是爸爸的“桥”,昂头挺胸,鼎力支撑。

  谢谢你,谢谢《银河补习班》,让我有机会补习心声。尽管我爸爸不会看到这篇文章,我也不会念给他听。但,心里有爸爸就好,我这样安慰自己。

  电影《银河补习班》影评观后感【5】

  看完电影已经是晚上,刚好一朋友也看了这个电影,散场后微信问我:90年代有这种开明的家长么?

  我也不知道,毕竟我90年才出生,真正能感受到所谓“教育”这个东西,已经进入21世纪了。

  但我想起一件事。

  我上高中的时候,同桌一个男生,我们都还在情窦不开的年纪,他已经谈恋爱了,这还不算什么,比较狠的是,他家长知道他在谈恋爱。

  把我们羡慕的啊,倒不是羡慕他有女朋友,是羡慕他爸居然没打他一顿。

  甚至有一次他和女朋友吵架,他一烦躁,课也不上了,自己打车回了家。他爸都没教训他,就是给班主任说明了一下情况,说让他休息一天,缓一缓,第二天再送他去上课。

  看这个描述,是不是觉得这孩子可能是个富二代,成绩常年垫底,家里也不怎么操心他的教育?

  还真不是,班里60多个人,他常年20来名,家里正常的工薪家庭,非要说有什么不正常的,就是他爸和他的相处模式,看上去更像兄弟。

  再后来,高二下学期,准备升高三了,他爸和他做了一次促膝长谈,大意是,你谈恋爱我们不干涉,我也不要求你成绩一定得多好,但你心里要有数,这个社会是认学历的,也是认成绩的,你真的想和女朋友好好走下去,给她一个未来,你就必须努力学习,必须要有责任心,千万别觉得是为了我,这是为了你自己。

  于是他还真的就开始努力了,拼命了半学期,升高三前学校按成绩排名,前一百二十名进所谓的“实验班”,他进了二班。

  所以你说90年代会不会有《银河补习班》里邓超饰演的马皓文这种爸爸,开通、开明,和孩子平等相处,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第一时间和学校老师硬刚?

  我觉得也是有的。

  这和年代无关,和人的心态有关。

  当然,这种爸爸就算放到现在,也是个异类。

  有几个当爸爸的,孩子说想看展就带他去看展,一下给他请一两个月的假?

  有几个当爸爸的,把孩子的习题集和课外辅导书都扔了,用自己的方式帮他学习?

  有几个当爸爸的,鼓励孩子不要按照老师要求的标准去写作文,只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情就好了?

  但在特立独行的背后,是这些爸爸对教育的另一种尝试。

  是想尽办法让孩子找到自己最大的兴趣,为这个兴趣付出所有的努力。

  是让孩子永远不要停止思考,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寻找解决的办法。

  是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件事本身,把它变成终生的乐趣,而不是考试结束了,就把书都撕了。

  是让孩子明白那些数理化公式的意义,明白“草色遥看近却无”、“落霞与孤鹜齐飞”这些诗句究竟美在哪儿,把对自己有用的记在心里一辈子,而不是毕业了就忘了。

  也许不是百分百正确,也许不容易复制,也许有很大的风险,但这个方向并没有问题。

  换一种方法,可能会教出更听话、更懂事、成绩更好更讨老师喜欢的孩子,但那些听话乖巧的孩子,有多少牺牲了自我,这一点,我们难道不是最清楚吗?

  这注定是一部不会让所有人喜欢的电影,因为教育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

  有太多理论,太多理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但其实,真正的教育,是父母自身。

  电影的片名叫“银河补习班”,看主创团队的采访,他们说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整个宇宙都是人可以获取知识的地方。

  但我从电影中看到的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补习班。

  或者说,父母才是孩子的主修课,学校才是“补习”。学校能教给孩子足够的知识和道理,能告诉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能告诉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怎么把知识和道理用在人生中,这是需要父母去引导的。

  就像片中,儿子马飞问马皓文,我能不能不睡觉,陪你熬夜,马皓文说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决定,别什么都问我。

  就像马飞被困在滔天洪水里,命悬一线,马皓文强忍着痛苦和悲伤隔空对他喊,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想想办法,你可以的。

  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好成绩,或者好前途,或者闪闪发亮羡慕死同龄人的人生道路,而是教会一个人,当父母不能再陪着你,当周围没有可以依赖的人,当绝境和困难到来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马皓文跟马飞学校的老师打赌,把马飞的成绩排名和他能不能留校挂钩,也只是条件交换,他从来不觉得名次意味着什么。

  马飞说“妈妈说要考上清华北大”,马皓文第一句也先问,“然后呢?”。

  这个“然后呢”,是《银河补习班》的核心:你得先知道你想要什么,你的努力才有意义。

  考一个好名次,然后呢?考试拿了高分,然后呢?考上名校,然后呢?进了大公司,然后呢?升职加薪了,然后呢?

  你是为了成绩活着,为了钱活着,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活着,还是为了自己活着?

  作为父母,要先教会孩子去思考这些。这才是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电影最让我动容的,是马皓文一直在对儿子强调,你很棒,你很聪明,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能做成你想做的事。

  那一刻我想的是,这样的爸爸,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未必是人中龙凤,但至少一辈子都能活得很自信。

  在成年人看来,这是一句鸡汤,但对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一句肯定,是一扇最美丽的门。

  不管按世俗的眼光,一个孩子是不是“成功”的,有父母一直在支持他,他就会有努力的勇气。

  这部电影的意义,不是挑战教育制度,不是让观众去模仿马皓文的教育方式,是告诉父母,先相信你的孩子,给他足够的精神支持,他才能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就像马飞当上了宇航员,飞上宇宙之后,垂垂老矣的马皓文半夜爬起来,拿着手电筒给儿子打一道微弱的光。

  天下父母心,莫过于此。带你走一段路,到撒手的时候,就放心让你自己走,后面的路你怎么走是你自己的事,但别忘了,你身后始终有道光给你照着亮。

  别忘了,你人生最大的支撑,就在你背后站着,从来没走远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6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