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传统在英语教学中的渗入
若水分享
1147
英语已成为21世纪世界性的语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日趋高涨。但是,在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只传授语言知识、不注重文化因素渗透的倾向;在多数学生思想当中,也存在着只要熟悉语法、背会单词、做做练习就能学好英语的错误认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也不少,但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严重脱离文化语境,忽视目的语文化,将母语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解。要真正掌握英语,仅懂得语言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不了解目的语文化,便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所以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重要性更甚于知识文化。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跨文化意识渗透呢?
一、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是众多文化因素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关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一种信念。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牢牢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例如“谦虚”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种美德,当我们中国人听到别人表扬时,为表示礼貌,总要客气一番,以委婉的方式对别人的看法加以否定。一位英国人赞扬一位中国人英语学得很好,中国人会连忙答道:“一般一般,还差得很远。”这使那位英国人士感到疑惑不解,怀疑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或是认为中国人虚伪自卑。根据英美的习惯,他们在同样情况下并不讲什么“客气”,而是用一句“Thank you.”表示欣然接受。而中国人对英美人得到赞扬后报以的“谢谢”,常感到英美人缺乏谦虚美德,这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谦词和尊称,说“我”时,常用“鄙人”、“不才”等,而对于对方则用尊称,例如“尊姓大名”、“贵姓”,而在英美文化中却没有上述谦词和尊称,第一人称“我”用“I”,而且要大写,第二人称“你”用“you”。中国文化注重互助和依靠,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例如中国谚语有“远亲不如近邻”、“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等表达方式。英美文化注重自立和独立,在英文词典中有许多以self-为前缀的合成词,就可以说明“个人”在英美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是何等重要,这种现象在其他语言词典中是不多见的。他们都希望靠自己的奋斗而成功,只要是自己能干的,决不让别人帮助,否则被认为是缺乏独立精神的表现。在中国,看望病人说“多喝水,不要上火”或“天凉了,注意多穿衣服”;病人心中往往感到暖融融的,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关心。然而,如果病人是英美人士,他们会感到这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蔑视,损伤了“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自尊心。中国文化尊重老年人,一个人对老人是否尊敬,常常被认为是否有教养。我们在公共场合,常看到尊老的告示语。在公共汽车上,要主动为老人让座;老人过马路时,警察主动搀扶,这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但在英美文化中,“老”却意味着不中用、衰朽残年、来日无多,他们对old(老)十分敏感,英美老年人不喜欢old people及aged甚至the elderly等称呼,宁愿人们称呼senior citizen(年长的公民)或golden ager(黄金年代的人)。他们有一种价值观,即无论年龄多大也要在外表上表现出青春活力,以赢得人们的羡慕和自己心理上的满足。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学习运用语言时,要格外重视。否则“好心不会有好报”。
一、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是众多文化因素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关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一种信念。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牢牢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例如“谦虚”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种美德,当我们中国人听到别人表扬时,为表示礼貌,总要客气一番,以委婉的方式对别人的看法加以否定。一位英国人赞扬一位中国人英语学得很好,中国人会连忙答道:“一般一般,还差得很远。”这使那位英国人士感到疑惑不解,怀疑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或是认为中国人虚伪自卑。根据英美的习惯,他们在同样情况下并不讲什么“客气”,而是用一句“Thank you.”表示欣然接受。而中国人对英美人得到赞扬后报以的“谢谢”,常感到英美人缺乏谦虚美德,这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谦词和尊称,说“我”时,常用“鄙人”、“不才”等,而对于对方则用尊称,例如“尊姓大名”、“贵姓”,而在英美文化中却没有上述谦词和尊称,第一人称“我”用“I”,而且要大写,第二人称“你”用“you”。中国文化注重互助和依靠,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例如中国谚语有“远亲不如近邻”、“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等表达方式。英美文化注重自立和独立,在英文词典中有许多以self-为前缀的合成词,就可以说明“个人”在英美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是何等重要,这种现象在其他语言词典中是不多见的。他们都希望靠自己的奋斗而成功,只要是自己能干的,决不让别人帮助,否则被认为是缺乏独立精神的表现。在中国,看望病人说“多喝水,不要上火”或“天凉了,注意多穿衣服”;病人心中往往感到暖融融的,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关心。然而,如果病人是英美人士,他们会感到这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蔑视,损伤了“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自尊心。中国文化尊重老年人,一个人对老人是否尊敬,常常被认为是否有教养。我们在公共场合,常看到尊老的告示语。在公共汽车上,要主动为老人让座;老人过马路时,警察主动搀扶,这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但在英美文化中,“老”却意味着不中用、衰朽残年、来日无多,他们对old(老)十分敏感,英美老年人不喜欢old people及aged甚至the elderly等称呼,宁愿人们称呼senior citizen(年长的公民)或golden ager(黄金年代的人)。他们有一种价值观,即无论年龄多大也要在外表上表现出青春活力,以赢得人们的羡慕和自己心理上的满足。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学习运用语言时,要格外重视。否则“好心不会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