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棉被电影党员观后感5篇
《半条棉被》的故事令人感动。“半条被子”的故事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诸如“半条被子”的温暖这样的为民爱民之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学习中,让自己感触良多,学习教育让自己接受了精神上的洗礼,感受到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所象征的崇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深刻领会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铁路人,我满腔热血又勤恳细微,而我作为铁路人中的高铁人,一名服务在“复兴号”上面的高铁人,秉持“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核心理念,时候牢记在心的“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中心思想,以及共产党员的身份,让我怀着对铁路的初心,踏实而有力地前进着!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高铁服务工作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仅仅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全体共产党人和铁路人的形象。“共产党员就是不管处在多么艰苦恶劣的坏境,都要保护人民的利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红军战士将寒冷甚至牺牲自己的担当和奉献。
当年,红军正是靠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沿途的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新的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才能跨越新的“雪上”“草地”真正的共产党员,面对艰难苦难,就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敢于迎难而上、砥砺而上,自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半条被子”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这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代代相传,正如“时代楷模”张富清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更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在坚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守初心、担使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做人做事上。当前改革攻坚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徒的时候,是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广大党员应在感悟“半条被子”的温暖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始终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寝”的紧迫感,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鼓励杨帆再出发,真正把使命刻在心上,扛在肩上,不让职责挂空挡,不让承诺防空炮。
体验学习室短暂的,但“半条被子”的温暖却传递了85年,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永不忘记“半条被子”里的赤子初心,共产党是什么?是“半条被子”里的殷殷深情,是在党旗下的神圣誓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躬身实践,在新的历史时期,多一些理性和信仰,多一些责任和担当,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求真务实,取信于民,真正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保持理性追求上的政治定力,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让理想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信仰的力量走好新的长征。这样一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的共产党,才能永远充满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更会换来全体国民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局面,我们一定会将“半条被子”精神转化为动力,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突击队员。
电影《半条棉被》观看心得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半条被子”的故事。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重走长征路”采访小分队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重温“半条被子”蕴涵的红军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感,感悟“半条被子”故事中沉淀的历史真谛。
“半条被子”的故事与历史同行。1934年11月6日,中央红军卫生部、干部团来到沙洲村。三位女红军被村民徐解秀喊到屋里住,但床上只有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簔衣,女红军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挤着睡。队伍出发了,女红军要把被子留给徐解秀家,徐解秀坚决不受。互相推让到路口,女红军找来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半条被子温暖了徐解秀四代人,温暖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那间屋子、那张床至今还在,历久弥新,与半条被子专题陈列馆一起,叙述着共产党人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半条被子”的故事是一个缩影。军民鱼水情,故事万万千。1928年8月,朱德曾在桂东南边村把棉被送给贫困村民郭大洪。1931年红七军来桂东,一位老大娘将家里仅有的鸡蛋换成药,伺候养伤的红军吴西直至其伤愈归队。激励江苏人民的淮海精神,也包含着无数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50多年前,笔者在苏北农村还听到过一位老新四军的故事,至今不忘。这位老人14岁时在盐城参加新四军,不久队伍打到山东,发现一个农民家全家没有一条好裤子,就把自己的一条备用裤子给了这家人。“半条被子”有着说不完的延伸意义。
“半条被子”的故事诠释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启发大家深入思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为什么能够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为什么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未来,必然得到人民真心实意的拥护,必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半条被子”正是共产党人秉持初心、担当使命的耀眼光芒。
“半条被子”的故事与时代同在。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群众冷暖掂在心上,深入农户家看锅炉改造、厕所革命、污水和垃圾处置,问询乡亲们还有什么困难、村里还有多少贫困户、什么时候能脱贫,在社区聊生活设施、文化娱乐、工资收入、孩子就业、住房改善情况。让全体人民过上小康日子,是“半条被子”的时代演绎。建立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把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低保,做成中国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是“半条被子”的最美阐释。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时强调,“主题教育就是要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候宣示下一个70年,重整行装再出发。”距离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目标,还有500多天。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让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引导初心使命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变为真枪实弹的实干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到来。
电影《半条棉被》心得体会
《半条棉被》电影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11月,红军正在进行艰苦的长征,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徐解秀家中没有一条棉被,只有一块烂棉絮,临走时,要把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徐解秀,在徐解秀坚决不要的情况下,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留下。
集中观影后,镇党委副书记孙显良以重温“半条棉被”的故事为契机,结合自身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给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该镇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充分利用这次“六个履职”实践活动,找准自己在主动履职、精准履职、正义履职、廉洁履职、依法履职、无后事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攻坚克难、集中攻破,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困难和矛盾,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不断为人民群众送去新“棉被”。
电影《半条棉被》观看有感
《半条棉被》入选了“电影党课”。千千万万的中共党员,又将迎来一次点燃热血、洗涤灵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传统和精神教育。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红军长征时,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贫苦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留下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讲述过这个故事。
《半条棉被》从立意、立项到剧本的创作、电影的拍摄,整个过程,花了很大的心思和精力。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亲自批示,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孟奇导演将一个简单的、有巨大空白的故事还原、丰富、加工,升华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情感饱满、精神丰富的电影。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部电影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电影一开场,画面和声音的质感就把我深深震撼了。导演在故事架构和细节把控这些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将红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当鸿篇巨制打造,大场景声势夺人,小细节一丝不苟,让人叹服。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有散文的气质,在短时间内各种情节和线索聚焦在一起,看起来似乎有些散乱,其实是形散而神不散,把时空交错的多角度场景剪辑组合在一起,既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真实,又不动声色地升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及军民鱼水情深这一主题,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影片开头,是一声声急促而凄惶的锣声:“过兵了!”然后是整个村庄倾巢而出,冒雨到山上躲兵灾。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在老百姓眼里,兵匪是不分家的。兵篦匪梳,百姓都要遭殃。然而却有这样一支队伍,它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到之处,宁愿忍饥挨冻,也不骚扰群众半分,真正把理论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自上而下人人贯彻《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这无异于天方夜谭。那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达到摧毁瓦解红军的目的,到处造谣撒谎,把共产党妖魔化,并且冒充红军四处煽风点火,人为制造老百姓与红军的矛盾与隔阂。正因为这样,“半条棉被”才显得尤为珍贵。这半条棉被是共产党人言行一致的象征。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惟有这一支队伍才是人民的军队,是为解救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而来的。为了劳苦大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什么都愿意献出。“棉被”只是所有这一切的象征。
这个故事,妙就妙在“半条”两字。正是这两个字,真正体现了党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本源关系。孟奇导演为了体现这一点,把“互相扶持、你帮我助、彼此谦让”的细节做得非常充分,让时隔80多年的现代人真正明白了红军长征为什么最后能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最后能夺取天下。这部电影,不单是拍给人民大众看的,更是拍给和平时代所有共产党员看的。一个政党从人民中来,是人民群众的核心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精英团体,只有为人民谋幸福,让民族集体利益最大化,在瞬息变化的世界格局中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才能真正保证它的合法性和先进性。
这样的“电影党课”需要大力弘扬,让每一个共产党员常常接受这样的心灵洗礼。
电影《半条棉被》观后感心得
《半条棉被》影片根据历史事实创作,讲述了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中,董秀云等3名女红军战士借宿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看到徐解秀家境贫寒,孩子病重却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送给徐解秀的感人故事。
影片运用多种元素,立体地呈现红军长征中面临的严峻的斗争形势和生存环境。随着故事的展开,大家的心情也随着这些细腻、感人的片段起伏。当影片中,董秀云和女战士迎着炸弹掀起的声浪冒死抢救伤员时,不少同事都紧张得揪紧了自己的衣角;当董秀云拿出剪刀将棉被一分为二,留给村民徐解秀时,大家都被她们之间的真挚情谊所感动;当董秀云的小分队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大部队形成了有效阻击,却血洒战场时,大家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半条棉被,映射的是中国共产党亘古不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的是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的力量之源!党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新时代中,我们党员更应在感悟“半条棉被”的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建设。
半条棉被电影党员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