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雄狮的个人观后感
《雄狮》讲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是却非常的感人,而且是由真实故事改编。故事发生在印度,主人工的名字叫萨德,5岁,他有个非常疼他的哥哥叫古杜,10岁左右,他还有个妹妹。家里唯一的大人妈妈,平时通过搬石头干苦力养育着3个小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印度电影雄狮的个人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电影雄狮的个人观后感1
《雄狮》是一部印度电影。影片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一个印度小男孩儿跟哥哥出去打工,走失后历尽波折,被送去收容站,逃出后又差一点被拐卖。
因为记不住自己家乡的名字,男孩儿进了收容所。最后被澳洲的一位对夫妇收养,享受到无尽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
学成后仍对家乡的妈妈和哥哥念念不忘,一次回印度的游学,让他对回家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历经波折走失25年后终于通过Google地图搜索,找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
回家的路是那么长,又是那么短,循着记忆中的小路,找到破旧的小房子。他说出原委,经过当地人指点终于见到了坚守在原地不肯搬走的妈妈和妹妹25年,恍如隔世,终于,他又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遗憾的是,哥哥在他走失的当天被火车撞死,他走过当年和哥哥一起玩耍过的地方,哥哥似乎还如影相随……
命运是个很奇怪的东西。
如果他当时没有走失,也不会经历这么多磨难,或许只是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着“平静”的日子。
幸运的是,她被这一对澳洲夫妇收养,给了他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这一下改写了他的命运。
幸运的是,这个孩子历经25年人对家乡的亲人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养父母,充满感恩之情。他不想把自己找生母的事告诉养父母,怕这个想法伤害了他们。而养母知道了真情以后,非常宽容大度的支持他的想法。
影片的最后,男孩的两个母亲在印度相见,热情亲吻,拥抱。
从某些方面看,男孩儿是不幸的,从小经历骨肉分离,颠沛流离几乎被人拐卖。
而之于千千万万个走失儿童来说,他又是非常幸运的,遇到了深爱孩子澳洲夫妇,而且最后拥有了两个爱他的妈妈。
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然后又送了他一份大礼。
所以当我们遭受苦难的时候,不要自怨自艾,勇敢的面对生活,活出自己,或许生活也会给你一份惊喜!
永远敬畏生命,
永远感恩生活。
印度电影雄狮的个人观后感2
电影名叫雄狮,相信很多观众在看片的时候都会找线索,雄狮在哪,何处点题?由一开始的看到他跟哥哥的感情,猜测哥哥是他心目中的雄狮,到中间他被人贩子追杀逃到一个比较安逸的地方,那里信徒点着蜡烛睡在神像(不太了解印度那边的宗教文化)旁边,我想着该不会是这些向善的人救了他吧,像一头雄狮般崛起带给他希望,让他活下去。奥No,显然不是,直到最后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场误会。电影最后的字幕解除了我的困惑,我觉得处理的特别好。幼年时的他不识字,只听得家乡的名字叫Ginestlay,寻家时偶然的机会才知道原来叫Ganesh Talai。编剧突然说他一直都叫错了名字,以为自己叫Saroo,其实是Sheru,这在印度是雄狮的意思。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会叫错的小孩,可想而知国家的名字,便可理解他在寻亲的道路上有多难。这是本片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所以想从点题之笔切入写点我的观影感受。
一部真实故事的改编,素材上显然就略胜一筹,看过一些寻亲题材的电影,所以观影前就觉得应该是比较容易引起共鸣,能打动人的好片吧。虽然影片有点出乎意料但平铺直叙的纪实片整体来说故事交代还算完整。
整个片子看下来没有哭但就是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卡着取不出来。小萨罗演的特别好,情景代入感强,从一开始的捡煤到为了向哥哥证明自己的实力抬起比他还高的自行车就觉得小孩子好懂事,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晚上会困想睡觉,也正是他的迷糊才导致了他的失散。在他失散后电影前半段几乎是他一个人的戏,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失散这件事,没有切镜头到他的妈妈和哥哥找他,所以这部分总让人揪心着。其实前面对妈妈和哥哥的铺垫没有很多但仅就是那么几个镜头也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小跟着哥哥帮助妈妈减轻负担,跟着哥哥在铁轨上嬉戏,这也是他后来一直回忆的画面,虽穷却享受跟哥哥在一起的快乐。有一次他抱着个西瓜往家跑却在路上被车撞了头破血流,回来妈妈狠狠的责备哥哥没有照顾好弟弟,当时我就在想丢了弟弟的古杜该如何面对妈妈,面对自己。
在丢失的路上,萨罗碰到过一群信仰宗教的人(我很纳闷为嘛要出现这个情节可能是觉得再不让他吃点该活不下去了),碰到过漂亮姐姐和孤儿院,这两个地方从人物神情、动作难免让人想到恋童癖、性虐,追风筝的人写的是阿富汗的故事,熔炉写的是韩国的故事,那种真实性让人不得不毛骨悚然。终于他遇到了一对澳大利亚夫妇来领养他。小萨罗很聪明有爱,他知道养母对她好,在洗澡的时候趴在盆边看着妈咪,在妈咪哭的时候抱着她,因为他是那个在三个孩子喝牛奶的时候会主动拿出来让妈妈喝的孩子。但在漂亮姐姐那儿喝饮料的时候,姐姐在他喝过之后也拿起想喝,看着姐姐大口的喝,他那焦急的小眼神足以看出对于陌生人他心底里那份矛盾,想要感谢陌生人的施舍,但同时也想争夺属于自己的部分。在亲人面前他才会放心爱。
故事写到这里过半了。这也是我印象深刻的部分,领养后的生活缺乏铺垫、细节、感受,因而让人无法深入引起共鸣。长大后的萨罗过着优越的生活,两三个黑屏过后时光就穿梭到二十几年后,一次偶然的趴让他看到糖耳朵才回想起走丢时跟哥哥约定的糖耳朵,才让他有了寻亲的想法,也许你会说他一直都在想只是在养母家他不想让他们不开心,也许你会说故事发展时间跨越太大无法对期间的一两个细节进行描写,但我只想说,没有细节的刻画带动不了观众的情感,也无法感受到他后来寻亲时的那份急切,唯有的同情与感受恐怕只留给了这是一个真是的故事,这是一个从小离开亲人经历太多的可怜孩子,养母的情感倾诉把后半段有些尴尬的情节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人物形象鲜活而伟大。进而又是故事最后的高潮他找到妈妈和妹妹,却得知哥哥在他走失的时候坠下轨道“意外”死亡。
古杜的死,回忆曾经一起嬉戏的时光,落幕....没有把萨罗小时候写的太凄惨,没有把坏人写的太恶毒,也没有过多粉饰澳大利亚愉快的生活,整体来说还算平和,没有太多感情冲撞。看完想起前几日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视频,一个小孩(扮演走失儿童)在大街上向行人要两块钱说自己没钱坐公交回家,一直要到晚上才有个流浪老爷爷给了他两元钱,其他人没有一个跟他说话全都是漠视态度。看完后心里很难受,我们在网上得知现在有人把行骗当做一种职业,我们无法甄别一个老年人行乞的真假我们也帮助不了太多行乞的人,但当遇到孩子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问一句,你家在哪,你知道怎么回去吗,要让你爸妈来接你吗,必要时要不要报警,两块钱解决不了一个人的生计,但能让一个孩童回家。即便是骗术但能有一丝真实性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不放弃心底的那份善良,give her/him your hands.
印度电影雄狮的个人观后感3
家,是个温柔的字眼,家是个温暖的字眼,家是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只有家,才有温暖......
小男孩萨罗生活在印度贫苦的家庭,和妈妈,哥哥和妹妹相依为命。生活虽然很贫困,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快乐和满满的幸福。妈妈在工地上靠搬石头养活全家。妹妹年纪非常幼小,五岁的萨罗十分懂事,勤劳善良,和十多岁的哥哥,捡一些破烂和垃圾,贴补家用。哥哥带着萨罗来到火车站,哥哥要去捡东西,但是年幼的沙罗抵挡不住睡眠的侵袭,实在太困,在哥哥的肩膀上睡着了,没有办法,哥哥就把他放在火车站月台的靠椅上。离开之前,哥哥反复叮嘱萨罗,哪里都不要去,就在靠椅上等待哥哥回来。哥哥其实没有想到,把一个年幼的孩子放在一个地方,让他待着不动,可能性不是很大。五岁的孩子少不更事,怎么可能固定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呢?
一觉之后,萨罗发觉已是深夜,月台上空无一人,他放眼哥哥不见踪影,对面的水塔看上去阴森恐怖,无穷无尽的铁道延伸到黑暗中。不仅片中的萨罗害怕,在电视前的我,都颤颤发抖!萨罗非常害怕,他要找哥哥。但后来他来到了一辆列车上,还是没有找到哥哥,无肯奈何之下,他疲倦了,就在列车上睡着。列车出发了,不知开往哪!萨罗使劲用手开门,甚踹踢列车的车厢门,他出不去。路上,途经一些地方,他隔着列车窗户铁栅栏,向外面喊救命,可是外面的人茫然无助。火车最后驶向印度的加尔格答。
到火车站,列车员打开车门,萨罗溜了出来,他来到了大城市。在火车站里,他试图告诉工作人员,想回到他的故乡,可是语言不通,工作人员没办法和他交流。就这样他开始了流浪生活,成为了一名流浪儿童。口渴了,找一个自来水龙头喝喝;肚子饿了,路边上随便找些垃圾翻拣着吃掉。诺大的加尔格答,人潮汹涌,拥挤不堪,五岁的沙罗就像一条小船漂流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孤独无助地一个人到处流浪。
曾经有一个好心女人收留了他,让他吃到了可口的饭菜,喝到了冰凉的饮料,他似乎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但是第二天,那个女人喊了一个男人来,男人非常友好,仔细捏捏萨罗的腿和脚,说很健康,正是他们想要的人。这句话的含义,似乎要把萨罗领走。萨罗不想被陌生人带走,内心充满了恐慌。他感觉不妙,趁那个女人在化妆的时候,见机逃开,那个女人焦急地追赶他,可是无可奈何。沙罗动作十分敏捷,又奔跑在铁路边,跑啊跑,一直不停地向前方奔跑。就这样,他又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在一家餐厅外,他模仿一个有钱人吃饭,引起那个男人的注意,后来男人把他领到警察局。警察后来把他的信息登报,进行寻人启事,没有任何回复。在这种情况下他被送到了孤儿院,后来阴错阳差,他被澳大利亚一个白人家庭收养。就这样,他坐飞机来到异国他乡,进入了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家,成为了这个人家的孩子。
二十多年过去了,长大后的萨罗在一个酒店管理项目中遇到了女友露西,开始了成年的生活。忽然,一个偶然的契机之下,原本被他遗忘的童年回忆再次闯入了他的脑海。已经拥有了新的`名字、新的家庭和新的人生的他,面对身边人的不解,通过现代科技,寻找最开始的家园。
事后他才知道他的名字不叫萨罗,而是叫萨鲁,在当地语言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雄狮。影片起名雄狮,也正是这个含义。看到这里,我才知道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雄狮,原来萨罗就是雄师。
该部影片反映了印度的社会状况,每年印度都有8万儿童走失,通过电影的演绎,呼吁社会引起重视,关注走失儿童。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下。但是当看到那些孩子们的时候,才知道有很多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我们的保护!可是,现在的我们并不能做些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把一些衣服、书籍捐给福利院、山区里的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觉得孤单,不再觉得无助!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可以多帮助他们!
印度电影雄狮的个人观后感4
精湛的演技和精彩的配乐,撑起了男主20年跌宕的寻亲之路。
男主萨罗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为了补贴家用,懂事的他求着哥哥带他一起外出打工。
这一次他意外的跟哥哥走失,还错搭了火车。
这是他人生巨大的转折点。
如同陷入了一场噩梦,不知不觉就到了离家1600公里外的加尔各答。
虽然看完片现场的婊婊们都开玩笑说——
男主就是典型的「命好,投错胎都没关系」。
而爷看到的却是——
命运对他一次次抛出希望,然后再由现实把它狠狠砸碎。
萨罗走失后他爬上站台的柱子,疯狂呼喊哥哥和妈妈的名字。
一个5岁孩子在成人世界显得如此势单力薄。
他勉强才能够到售票窗口。
然而没钱,他无法得到一张回家的车票。
跟路人说出家乡的名字,也没有人帮他。
他在地下室睡觉,却遇到了进来抓孩子的人贩子。
导演用快节奏的剪辑把场面拍的惊心动魄。
他们动作娴熟,无所畏惧。
一看就知道这种事就经常发生。
逃跑后碰上个妇女带他回家,给他吃饭,还说要找好心人帮助他。
结果却是印度「儿童情色交易」的陷阱。
于是他又跑了出来。
这一次他被路人带去警局,送入了收容所。
但是人性本就善恶参半,收容所也不是善良的净土。
表面上有人被人“带走”,是幸福的开始。
其实幸福的背后,却是丑恶的真相。
那些孩子们的吼叫,老师和管制人员的暴虐,让他再一次接触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万幸的是,他最后被一对好心的澳大利亚夫妇收养。
但萨罗童年时经历的贫苦肮脏以及种.种危险,对他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他又面对着和养父母、女友、弟弟,以及他自己这四重矛盾。
在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击下,他最终决定踏上寻亲之路。
我们跟着萨罗的步伐从澳大利亚回归印度。
每一个场景都像一部「影像诗」。
占据整个画幅的山脉,铁路,海岸线,扑面而来,美得让人难忘。
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温馨又让人心碎。
萨罗和哥哥古度一起爬火车,一起走轨道,一起穿过乡村。
这里是萨罗的美好回忆,也是一生颠沛流离的开始。
但最终,他也在这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印度电影雄狮的个人观后感5
作为一部以“骨肉重逢”为戏剧情境的电影,《雄狮》在剧作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印度,截止到萨罗被养父母收养之前。
此阶段的主题是“依赖”,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五岁男孩萨罗因为哥哥的疏忽而走失,路上遇到的一系列事件。这一阶段的导演风格以纪实为主,详细展现了印度本土的人文风貌,在此过程中小萨罗的演技可以说是直入人心,虚实变幻的叙事手法使得观众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小萨罗所处的困境,而其在这个阶段的成长和对家的依恋,也十足打动人心。第二阶段是从萨罗被养父母收养,一直到他成立家庭。此阶段贯彻的主题其实就是“陪伴”。
《雄狮》影评收获美誉。正片中对此阶段的着墨不多,但也是用平和的镜头真实推进了节奏:五岁的男孩成长为二十岁的青年,有爱着自己的养父母,不错的工作,然后遇到妻子,组建家庭,这是一个正常人成长的正常轨迹。另外,影片中还为新的家庭设置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哥哥形象,有观众说哥哥在影片中是个无用角色,完全可以删掉,其实不然。在现实视角之下,不受待见的哥哥这一角色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瑕疵。当一切步入正轨,生活每天按部就班进行的时候,人的内心就会开始躁动,它开始让人正视自己血液中原始的那些东西,并将他们逐一唤醒。
影片第三阶段中,导演对于虚实变幻的`叙事拿捏得可谓登峰造极,这一阶段的主题其实就是“回归”。成年之后的萨罗对于自我有一个强烈的认知,他强调自己从小就被领养,板球队支持澳大利亚而不是印度,他坚信自己就是一个澳大利亚人,直到有一次在同学家做客,他看到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糖耳朵”,这仿佛是一股电流穿透脑海——他决定要找到家,找到那个养育自己的地方,找到曾经关心照顾他的母亲和哥哥。
印度电影雄狮的个人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