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2019《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心得15篇

若水分享 0

  红旗迎风展,繁星闪一闪;党徽耀长空,梦想永不断;烟花多璀璨,豪情谱新篇;为党来高歌,祝福冲云端。七一建党节,共创美好新明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心得1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部朴实的历史影片,将周总理俯首体察人间疾苦的真心、真情与真诚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因为演员的演艺精湛,也不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高超,而是因为影片中的细节情景都是对总理身上那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再现,而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让人民群众为之动容。难忘四昼夜,一颗公仆心。他始终坚持做真学问、搞真调研、当真公仆。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化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肉体早已化作黄土随风飘去,精神却光芒万丈永照后人。这就是百姓爱戴、万人敬仰的周恩来总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有关“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讨论方兴未艾。值此良机,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历史影片,不仅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好处,而且能够从电影情节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什么才是领导走基层调研了解状况,什么才叫“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仅仅如此,还能影响、感染广大党员同志在实践中践行这些先进理念和指导思想。该影片的多个情节在反复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笔者选取其中几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谈谈自我的感受,以期能与大家分享。

  红烧肉前门难进,一碗拽面情更深。两个相似的门槛,两种不一样的情景,两种不一样的情绪。总理刚去到伯延时,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他那条已经迈进屋子里的腿又迈了出来。想必此时总理的情绪很复杂,看到社员都在弄虚作假,人民群众却在忍饥挨饿,内心反差十分强烈。所以总理的那条腿毫不犹豫地退了回来。同样是吃饭,看到连弟奶奶做的拽面,他毫不犹豫、大跨步地迈了进去,大口大口地吃开了,这次总理吃的很舒心、很踏实。这两个情节的鲜明比较,不费一言一语,却将总理急群众所急、反对官僚作风的群众观点鲜明地展示出来了。

  心系百姓动神州,毕生只为济沧海。总理亲自下地与社员一齐插地瓜秧、与社员一齐冒雨挽救正在被暴雨冲刷的地瓜秧、在地里喝社员盛的水时先倒下去一大半自我只喝了一小口……这些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周总理的亲民、爱民、为民的宗旨意识。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遭遇如此大灾大难,同时又面临着苏联的压榨,总理和群众们肩并肩一齐战斗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只为了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祖国的未来更强盛。

  理解批评敢认错,知错能改不为过。在插地瓜秧子时,有个社员大大咧咧地指出总理的错误:不就应竖着插,就应斜着插,插完之后踩得太严实,会因不透气、不透水很快死掉。这时,总理敢于正视并承认自我的错误,敢于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把自我也当成群众中的一员,彻底地融入群众。同时,应对郭凤林粉饰太平的系列错误,却能看到他的初衷是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看到他过去一向是尽职尽责的好党员这一面,说明总理对郭凤林的错误能够持一种客观、全面的态度。认为他只要不是一错再错,错了之后能够认识到并且愿意改正,便是能够理解的。

  为民务实搞调研,不听真话不罢休。总理在写完调查报告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在他还有一个疑问没搞清楚之前是不会离开的。即使是郭凤林组织的欢送会也送不走总理。正如总理说的“不了解你们的真实状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他不会被社员的谎言假话所欺骗,不了解透当地的实际状况决不罢休。他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我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在不眠的四个昼夜里,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下,他结交的穷朋友张二廷仗义执言,被关押的“落后分子”群起响应,郭凤林等最后幡然醒悟,承认错误道出实情。这体现的是一种追求真理、为民务实的调研精神。

  总理离开民不舍,盼望总理再归来。在总理心中,伯延乡的每位人民都是党和国家的主人;在群众心里,总理就是为他们解救苦难的活菩萨。记得总理初到村里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去看总理的情绪都很急迫,有的小孩越壁去看,被关押的那群大人从门缝里抢着看,都说和画上的一模一样,一眼就认出来了。总理离开伯延乡的那天清晨,村口早已被欢送的村民们围的水泄不通,群众和总理握手道别。总理临别时郑重地承诺“能来我下次必须再来,来不了,我也会每年派人来”,之后总理切实履行了他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不舍而别。从此周总理的足迹便深深地镌刻在了伯延乡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周总理执政为民的朴实行动,爱民如子的感人细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工作实践中必须要深入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员工,要踏踏实实地坚守好自我的岗位,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二】

  为了丰富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机关驻村第一书记非常细心,提前回单位领取了几张电教光盘,组织村组干部和全体党员以及驻村工作队员观看教育影片。

  这次播放的影片是《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村支部会议室座无虚席,虽然是用投影仪播放,但丝毫不影响播放效果,大家紧随电影情节,揪心、紧张,激动、欣慰,甚至抛洒热泪,任谁都被敬爱的周总理的博大宽广胸襟所感动着,被总理亲民爱民的治国情怀所浸染着。

  当影片中伯延公社的几个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检讨自己多吃多占那么几口玉米面糊糊,将头在桌子上叩地震山价响的那一刻,对我灵魂深处的撞击,就如同一道闪电般通透明澈!是啊,现如今我们的干部们,很多都是在所谓的顺应潮流盲目跟风中不知不觉放松了心理戒备和做人底线,甚至有时不以为然的接受村民吃请,在这一刹那,就像一堵墙,横亘在心间,心底涌动的愧疚和汗颜,迫使我只想高声的呐喊出两个字,那就是——“震撼”!

  影片中两次出现总理穿着布鞋跨过门槛的画面。一次是伯延公社为了迎接总理刻意安排的接待宴席,桌子上也就四道菜,不过,最为显眼的就是有一碗红烧肉和一盘炒鸡蛋,现在的人们注重饮食搭配,早就吃腻或者不习惯吃那些东西了,但是,在那个缺吃少穿紧勒裤腰带的年代,那可是比“满汉全席”还要金贵的菜肴,我完全能够理解伯延公社干部群众的做法,那是咱老百姓对国家领导人最质朴的尊敬,也是我们党群关系密切融洽的真实体现,让我们体会到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这时,画面在那一刻定格,总理迈过门槛的那只脚并没有落下,而是毅然坚定地退了回去,当他转回来对那两道菜提出质疑的时候,听着公社干部们的闪烁其词,总理也不忍心戳破那善意的谎言,只是轻声的告诉大家“毛主席已经很久都没有吃肉了”,那种沉重而辛酸的表述,让“休戚与共”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升华放大!还有一次是连弟奶奶特地为总理和邓大姐做的抻面,影片在这里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也是那道门槛,总理迈着凝重的脚步轻轻地越过,捞起抻面大口吞下,他要让连弟爸爸看着他和邓大姐是怎样的愉悦的接受了连弟奶奶的盛情,而他暗地里早已经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到连弟奶奶家去看看是不是老人家把家里唯一值钱的寿材卖掉了换取的面粉,并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赎回来,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自尊心,嘱咐在自己一行离开后再送回去,一位亲民为民的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在这里熠熠生辉!

  当画面展现出伯延人民自发聚集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时,一双双紧握不放的手,一声声哽咽深情的话语,一张张满含热泪的笑脸……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厚的感情,在这里洋溢弥漫……这,就是那个让人无限感怀的年代,老百姓处处为国家着想,争抢着为国家、为集体出一份力,尽一份责;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身体力行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当前,脱贫攻坚正处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驻村就要注入活力,帮扶就要帮出成效,扶贫就要脱贫摘帽。《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就如同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一位驻村干部都要牢记宗旨,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做驻村联户帮扶的头等大事,在全心全意服务贫困群众中树好公仆形象。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严格遵守县委、县政府关于驻村联户帮扶工作的纪律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始终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帮扶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个驻村工作组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扛好扶贫攻坚的大旗。要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和群众一起想、一起干,努力添措施、补短板,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三】

  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看了后,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总理来到河北伯延公社,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群众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个性是影片中,周恩来总理为了了解基层实际状况,掌握群众真实意愿,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让我深受感染。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状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资料,是我党长期以来构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状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这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状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状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比较,已让他察觉到状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我的心声。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就应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构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好处,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职责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这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持续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务工作者,更就应将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落到具体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就应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工作理念,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为苏北航务事业贡献自我的一份光和热。

  【四】

  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虽然那个艰苦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影片使我深深感到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对党、国家、人民的纯真的爱和执着,那样爱憎分明,团结友爱,乐观向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期望。也深深的感到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勇于改正错误的博大胸怀。一个个情景让我难忘、感动、震憾……

  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饥荒岁月,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有苏联逼债,内有天灾人祸。民以食为天,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周总理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四昼夜,排除种.种“困难”,摸底调查,为制定和调整政策带给重要的参考。

  周总理以诚相待、虚怀若谷的行动,时刻感动着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形象和优良作风。几个细节不禁使我心灵震撼,当他看到掉光的树叶,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顾大病初愈之躯,同老百姓一齐喝汤糊糊、吃代食窝窝头;明白挑水要走十几里,他在地里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我只喝一点点;暴雨来临的深夜,他调动人员保护群众温饱的期望——地瓜秧苗。他的务实,体此刻不察实情不罢休的工作态度里。应对郭凤林的故意隐瞒,几次三番的催促回到,他坚定调查决心,一寸一户地与群众谈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应对干部们的讳言,他与二廷交朋友,打开话匣子,批评自我,真诚沟通。应对不吃大锅饭的群众,他没有片面决定,坐在门槛上了解第一手资料。他的清廉,体此刻舍己为人的生活作风中。刚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层干部准备的红烧肉、白面馍,他收回了迈向餐厅的腿,门上红色的“艰苦奋斗”标语显得那么刺眼。看见老太太做的拽面,他怀疑老太太典当了寿材,特地吩咐秘书查实并买回。明白二廷多子女,饥荒年头难养育,他提出了领养请求。一个个细微的片段,衬托出的不仅仅是周总理伟岸的形象,更是伟人对群众至亲至诚的情怀。

  观后思考,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持续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持续青春活力的根本,也是无数革命前辈留给我们新时代党员的宝贵遗产。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我们务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做为准则。像周总理说的那样,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持续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正是透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状况,青年党员只有多学习、多思考,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推荐,才能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五】

  刚刚看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心里感慨万千。我不想说电影的技术或艺术性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只想以一个小粉丝的角度谈谈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

  电影一开始我就控制不住情绪了,真的很感人。我可以理解伯延人民和干部不愿意和总理说真话的心意。这些平凡的革命老区人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和精神。主任郭凤林虽然欺瞒了总理,但他内心深处那些不愿给主席和总理添乱、誓死也要和苏联以及欺负我们的外国人相抗衡的心让人很感动。只是他用错了方式……

  从人民口中得知的情况和自己不经意发现的真实现实的矛盾使得周恩来心里很明白那些人隐瞒了什么,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痛苦。他的眼神让人感到心疼,在看的时候,我真的很想说“那些现实那些苦难真的不是你的错,就算你有责任,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到你一个人身上,所以请不要过分指责自己,这不怪你。”

  关于孩子,真的是硬伤啊。一生无子无女对于周恩来和邓颖超来说是绝对的遗憾。邓颖超知道要收养二廷的孩子时的开心和激动都表现在那一套用他们仅剩的钱买来的衣服以及知道无法收养时的失望难过。最后离别的镜头多集中在了总理、邓颖超和那个两岁的小孩子身上了,没有孩子,那是一个人可以忍受的多大的人生空洞啊!最后我也只能深深叹口气,为那个奉献了一辈子的人默哀。

  【六】

  周恩来,对于80后的我来说,是一位从小学课本里、从电视里认识的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崇高的形象扎根于内心深处,不曾褪色。今天,他再次从银幕出现在眼前,依然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像他身上陈旧的衣服—质朴而干净地真切。

  如果从影片本身来说,虽我不是一个懂艺术的人,但是在我看来,影片所展现出来的“客观再现”本身已经摆脱了“艺术”粉饰、浮夸的束缚或者套路。没有粉墨登场、没有虚张声势、没有故作牵强,于是乎,影片的这种朴实的触角已自然而然触及到每个普通人的心灵。或许,这种真实、这种纯粹、这种灰白底色本身就是打动人心最强大的力量。

  那是一个困难的年代,人们在生存线上挣扎、受难,村儿里的树叶已被摞光当粮食充饥,村主任为了“面子”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向周总理汇报虚假的现实状况,正如今天有些领导干部为了“面子”搞打肿脸充胖子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来忽悠上级领导干部。难能可贵的是,周总理没有“车轮转一转、手指一指”忽悠着“被忽悠”,而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搞起了真材实料的“调研”。他走进困难群众家、和老党员谈心请教、要求大家讲问题、摆事实、走上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劳作……他用笔记录下他所看到的、所亲身体验到的农村问题,他用心感知着农民生存的疾苦,他用一个总理应有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责任态度为群众能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而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夜色中的那扇窗映着总理的身影,也照亮了那个积贫积弱年代群众们心中的希望。周总理的“四个昼夜”何尝不是对“实地调研”的最好诠释,又何尝不是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如何开展“调研”的最好鞭策。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活着意味着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精神不倒,眼里才能有光、脚下才能有路、未来才有希望!周总理亲自来到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伯延,他走街串巷,他为生病还坚持上课的赤脚江老师穿上那双已经不合脚的鞋,他吩咐把特意为他准备的红烧肉分给群众吃,他把自己和夫人的工资拿来给孩子买衣服、给老人备棺材……这些对于那里的、那个时代的群众,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它超乎了党关心底层群众的感动,它意味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总理和苦难群众在一起!“在一起”,它所传递出来的淳朴与真挚的强大情感足以让群众心里有底气、有依靠、有寄托、有信心!他用爱、用责任、用担当为群众筑起不倒的精神丰碑。

  有一种眼神,充满希望,那是群众望向周总理的“信任”;有一种信念,充满力量,那是百姓对党的信仰;有一种精神,充满正能量,那是中国苦难人民生的勇气与斗志。周总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段困难的岁月,他像每日升起的太阳一样,给苦难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带去希望、带去温暖,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贫瘠的年代成了人民群众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导师,一个时代的命运需要伟人,一个民族的希望需要精神领袖。周总理,无疑是那个时代人民群众心中的精神领袖。

  群众看见周总理就如突见很久不见而重逢的亲人会热泪盈眶,老大妈会那么幸福地将自己备的棺材拿去换成面粉给周总理做擀面吃……那种无法掩饰、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朴素地足以感染人心。周总理,之所以让人民群众如此爱戴,与其是说因为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不如说他把毕生的爱奉献给了人民群众。

  “周总理”,这个饱含深情的称谓在几代人的心里,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职位,俨然已成一个爱戴的尊称、一份虔诚的怀念。席间,会听到浅浅的“唏嘘的叹息”,我知道如泉水般清澈而感动的泪水让气息的律动有了颤抖。我也深知在座的党员干部能有这样的情感流露—中国的未来值得期待!

  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是好事,但是作为领导干部,依然不能放松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因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民生问题、国际挑战依然严峻。中国的未来依然需要越来越多像周总理一样的领导干部,真正拥有一颗纯粹为人民服务之心,真正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念,真正肩负起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任,把自己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中,融入国家的命运中。

  干群的血肉关系不可模糊、更不可疏远。民心聚需要干群同呼吸、共命运,国家昌需要干群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今天,有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甚至伤害群众,有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于人民的幸福不顾、于国家的前途不顾,这样的所作所为、这样的思想境界于“领导干部”的身份与职责是何等不相称、又是何等羞愧与渺小。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我看来,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它所传播的正能量,希望能让“迷途”的党员干部自警、自省、自我鞭策、重塑信念、坚定使命,也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少一分浮躁、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份脚踏实地、多一份求真务实、多一份为这个国家真正做点什么的歇斯底里,为“中国梦”的腾飞多一份纯粹的偏执。

  【七】

  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xx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时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八】

  在四个昼夜里,我们可能会做一些很轻松的事情,而且很早睡觉,而当我看到周总理的四个昼夜,我不由觉得鼻一酸,嘴微微一抿,因为我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对工作的负责,生活有多么的简朴!

  回忆像一卷录像带,在我脑海中不断的回放着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语言。

  当总理去老区伯延调查的时候,最醒目的,就是完完全全的树干,叶子早已不见踪影。老区党员谎称是羊啃的,总理差点信以为真,是一个小女孩拎着一筐叶子,说是人吃的,她妈妈怀孕不能吃,这是给她奶奶吃的。小孩子的话总是最天真的,可这个小女孩说的话却差点让我潸然泪下。在想想自己天天吃的大鱼大肉,心里不禁一阵绞痛。

  在中午吃饭时,总理看见了老区人民每天的饮食,一个代食窝窝头,一碗糊糊就饱了,一车水要人走几十里路才打回来,没有牲畜拉,全靠人力。可老区的郭主任把总理请进一间屋子,里面却是红烧肉和鸡蛋,总理刚刚迈进门槛的脚,抽了回来。一看到这里,我又在想,如果这些官不贪一点,让这些红烧肉哪怕分一块给老区人民,我估计他们也颜笑眉开了。

  红糖水竟连姜都没有,这看似小小的食材在那儿,却有一年半载都没看见过了。为了饮食,大家把棉花地改种成了地瓜。周总理亲自下地帮乡亲们干农活,可却老是做错,“错了错了!是这样”之类的话是经常出现的,而周总理从不反驳,只是应声说:“原来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啊!”如果换做是我,我会不会去顶嘴,如果在以前,我也不知道,可自从看完这部影片,我就知道,什么事都要有耐心的去让别人教你。

  记得在邮局后面有一个小房子,关着十几个人。一次总理去邮局,那儿的人趴门缝在那看,那趴门缝的对他的同伴说了一声,看,这就是毛主席画像左边的那个!他激动不已地说着,比一个游子见到老母了还要激动。周总理真受爱戴啊,谁要周总理对人都平等呢!

  镜头切换到农民学校,只听见小孩子的读书声,周总理在门前等了等,进去后,一位名叫汪老师的教师,眼泪瞬间落下,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情意,这是谁啊?这是任何高尚品质都能在他身上体现的周总理啊!看见打着赤脚迎接他的汪老师,我能感觉到总理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总理弯下腰来,给汪老师穿鞋,可他怎知道汪老师的脚早已肿大啊?周总理又对孩子们讲解房檐上“菁菁者莪”几个硕大的字的由来。周总理是把身份、地位看得很淡的,因为他不会觉得人与人之间有贵贱之分。

  周总理生前爱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勋章,在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大步走着,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毛主席说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影片快要结束了,周总理当着老区所有党员说到:“以后如果我不能来,每年也会派人来看望你们的。”这时,旁白说了一句“后来果然是这样。”

  这句话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周总理那种讲诚信的优秀品质,还让我了解到了周总理对人民的帮助与关怀。

  咔嚓!影片结束了,我早已不知道泪水流过多少回了,周总理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让我记忆深刻。这次观影,不止使我看到了周总理四天生活的缩影,还让我能够学习到周总理那种高尚品质!

  【九】

  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难以平静。片中三道门槛的细节,给人以深刻启发。

  影片开始的时候,周总理风尘仆仆驱车赶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开展调研,基层干部为了接待他,准备了一盘红烧肉,当时公社大食堂正在给社员们熬难以下咽的树叶粥。此时此刻,面对基层干部进屋吃饭的盛情邀请,周总理已跨过门槛的脚收了回来,他转身走向了公社大食堂。

  影片进入高潮阶段,连弟奶奶为了给周总理做一次拽面,不惜卖掉自己的寿材去换半袋面粉。当连弟爸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拽面出现在周总理面前时,面对基层群众的真诚邀请,他和邓大姐心领神会,跨过了那道门槛,吃起了那碗饱含深情厚意的拽面。此时此刻,他们已决定出钱把老人的寿材赎回来,准备离开后还给可爱的老人。

  还有一个关于门槛的细节,电影里有所反映,现实生活中更加精彩。在干部社员座谈会上,张二廷敢于揭露矛盾,帮助周总理冲破了基层干部的“信息封锁”,打开了调研的突破口。总理怕二廷会后产生心理压力,又得知他的家庭状况,第二天亲自登门拜访。据说当时真实的情况是,一下子被吓傻了的二廷返身冲进屋子关上房门不敢打开,周总理就搬个小凳子坐下来和他聊,慢慢放松下来的二廷打开了封闭的家门,也打开了思想的闸门,一股脑儿地倾诉起来。周总理和二廷,一个门外一个门里,隔着门槛像亲兄弟一般谈话,还聊起了领养孩子的话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中国农村最普通的群众完成了一次心与心的沟通,那道门槛成为他们意见交换、情感融合的交流平台。

  从某种角度而言,电影中的那道门槛极具象征意义,是一个执政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如何直面民心。在人民群众挣扎在饥饿生死线上的历史背景下,总理拒吃红烧肉,以操守赢得了民心;主动端起连弟奶奶的拽面,以真诚回应了民心;和二廷门槛边促膝交谈,以关怀温暖了民心。面对三道门槛,周总理的一退一进一次恳谈,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人格、修养,更体现了党的领袖对民心的敬畏与呵护。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执政党的未来取决于民心向背。正因如此,影片通过反映周总理在伯延四天四夜发生的真实故事,用细腻的艺术手法,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形成“天下归心”“万众一心”局面的精神条件和情感密码。

  ——亲民的作风。影片充分反映了周总理待民以诚的人格魅力,无论是下到农田和社员一起插薯秧,坐在炕上听连弟奶奶唱戏,还是拉起郭百岁的手唤声“老哥哥”,与乡亲们一起吃稀粥和代食窝头,对伯延人民和全体观众而言,周总理的真诚质朴、善良谦和、平实亲切,使他就像自己身边的慈父、老师、兄长、朋友,消除了与大家的心理距离,凸显出周总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而在人民之中的人性光辉。我想,这一个“亲”字,是治愈一切疏远群众、漠视群众、脱离群众行为的思想良药。

  ——爱民的情怀。影片中随处可见的细节,如周总理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让秘书找来马车送水,俯身为汪老师浮肿的脚穿鞋,用自己身上最后的钱给孩子换上新衣等,动情地描绘出总理与人民甘苦与共、肝胆相照的大爱。画面中反复出现周总理沉思的神态和深邃的目光,将他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悲悯凝重、焦灼愧疚充分地展现出来,不禁让人想起艾青的那句名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有了这一个“爱”字,就可以真正夯实党群、干群之间的情感基础,就能够激发出亿万群众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

  ——为民的担当。“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在伯延四天四夜的调研中,周总理践行了自己的这句名言。其实,他的种.种努力就是要求证中央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为全国范围内调整政策、保障民生提供现实依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需要彻底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需要极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力挽狂澜的政治勇气。我想,这一个“为”字,标注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更强调了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艺术来自生活,观者见微知著。《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的故事发生在52年前,但直到今天,伯延人民提起周总理,仍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情感的源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形成的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良好作风和甘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从影片中周总理面对三道门槛的态度,我们可以真实感受到“人民至上”的庄严信念。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周总理辞别前转身深情地望着大家,目光温暖而坚定,仿佛在说,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成功跨越前进途中考验我们的那一道道“门槛”……

  【十】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组织观看由河北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单位要求每人写一篇观后感,我是6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对小时候的印象和记忆有些模糊,但影片中真实的农村情景一下子把我带回上世纪60年代,看着农村的情景,倍感亲切。虽然影片有些地方过于夸张,但我还是几乎流着眼泪看完这一感人影片。我是多少年没有观看过这么好的、具有这么强的感染力的影片了。

  观后感或许年代、价值观的不同,我有自己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1.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像周总理这样好的总理真是不多;

  2.周总理的调研作风也是我崇拜的,像周总理这样如此扎实的调研之风更是不多见的;

  3.全国人民都想骗,一直骗到国务院;从基层开始,没有一个说实话的,特别是高级领导到访,更是假话连篇;

  4.国家政策出台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完善的,但总是有投机取巧、偷鸡摸狗的人钻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5.周总理以及高级干部下来调研的机会太少,一年或几年才这么一次,听基层真实声音机会很少。说明领导高高在上太多,真的需要走进基层,走到一线,走进人民群众中间——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高高在上,听听汇报,拍拍脑门,真实情况不了解,即便知道了真实情况,作出真实情况的处理也需要研究研究;

  6.农民穷不怕,只要有精神寄托就不会乱,就怕民心散了,民心若彻底瘫痪,信仰丧失就真的可怕了;基层人员苦点、累点、待遇低点也不可怕,怕的就是再苦、再累、再没有报酬一是没有人知道,二是即便知道了也无动于衷,三是更有甚者,利用基层的善良搜刮民脂民膏!

  7.国家的大事、要事很多,最核心的是关注民生。如果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把民心理顺了,即便是再有腐败,再大腐败,民心不倒,依然前行;

  8.有一个像周总理那样深入农村,即便是短短四天,同吃同住同劳动,有这样的高级干部这样做吗?

  9.有高级干部微服私访过吗?你见过吗?听说过吗?看过、听说过——那是康熙、乾隆爷!

  【十一】

  4月23日下午,天空中飘荡着似乎不知疲倦的春雨。3点整,我与全体镇村干部一道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注定是一个收获感动、洗涤心灵、反思不足的过程,不然,延绵不断的春雨又怎会如此契合我和大家此时的心境呢?

  一、收获感动

  看完整部电影,我和许多同志眼眶中还噙着泪水,电影放映过程中也多次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被周总理实事求是的精神所感动;是被周总理亲民爱民的情怀所感动;是被周总理细致入微的习惯所感动;是被周总理艰苦朴素的作风所感动;更是被影片中伯延公社全体人民群众与党和周总理的深情厚谊及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所感动!一到伯延公社,睿智的总理就预感到部分群众没有对他讲真话,从而也就难以掌握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客观实际,所以他多方打听,广泛接触人民群众,综合分析各种情况,最终听到了真话,了解到实情,解决了问题,率先撤销了人民公社大食堂。如果不坚持实事求是,而是走马观花,浮在事物的表面,调查了解就达不到效果,也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亲民爱民这一点上,总理从亲自给汪老师穿鞋而发现汪老师患有水肿,从张二廷那里打听到去一趟水库运水要走十几公里,而舍不得喝群众送过来的一碗水等细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要向总理学习这种无时无刻都关心、关怀、关爱群众的公仆情怀,只有我们党员干部永远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在推进拆迁、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时时处处关心老百姓,在这些工作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总理细致入微的作风在调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例如:影片中连弟奶奶的寿材,总理在去过她家一次后就能准确记住所在位置,足见总理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我们共产党人既要带领老百姓把握宏观前进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也要在前进的道路上,学习周总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方法。总理在调研中轻车简从,穿着朴素,吃饭不讲特殊,与群众同吃同住,体现了大国总理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要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学习周总理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反对奢糜之风,永葆党的先进性。53年前的中国,内忧表现为三年自然灾害,外患表现在苏联对我们的制裁及西方对我们的封锁。在这样的环境下,以毛主席、周总理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群众,包括伯延公社的人民群众,都表现出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鱼水深情,也表现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昂扬斗志。这种深情和斗志,是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在那一代人心里的固化,我们要立足新的形势,重拾党的各种传家宝,不断改进和提升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以应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国际国内问题。

  二、洗涤心灵

  心灵主导着一个人的言行,主导着一个人的素质,主导着一个人的所有表现。在这部影片中,总理的言行是那么得体、温暖,总理的气质是那么朴素而高大,总理的点点滴滴是那么让群众感动,让我们观众感动并感悟。这得益于总理的心灵之美、心灵之善、心灵之真、心灵之广。“心灵之真”,要求我们讲真话,对人真诚,对事认真。尤其是对人民群众,我们要作出基于依政策依法律的承诺并付诸实施,一诺千金、说到做到。“心灵之善”,要求我们永远把人民群众当成我们的衣食父母,把人民群众当成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不讲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话,不做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尽心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心灵之美”,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教育引导群众朝着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方向不断努力。“心灵之广”,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都要胸怀宽广、顾全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知识面广,讲学习、讲提高;眼界宽广,站得高、看得远。

  三、反思不足

  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部历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当代的共产党员和炎黄子孙,要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聚焦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糜之风等“四风”问题上。我及同志们在这四个方面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一是推动工作的执行力不够,有很多工作都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政效率不高;二是与基层群众接触得较少,与他们沟通思想少,实际情况的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存在拖沓的现象;三是工作上舍不得吃苦,遇到困难有回避的现象,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四是存在铺张浪费、讲排场的现象,存在请客受礼、公款吃喝的现象;五是工作中急功近利,方法有时较为简单。这些都与党的群众路线要求背道而驰,格格不入。今后我将以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镜子,一项一项地改,不断去除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虚心接受同志们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提升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修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团结实干、勇于担当、奋力拼搏、争创一流”是我们的鲜明旗帜。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让我们在缅怀先烈中聚集正能量,在完善自我中迸发正能量,共同推动东方红镇又好又快率先发展。

  【十二】

  很久没动过笔,原因是不会写,借口是工作忙,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后,让我的思想经受了强大的震憾和洗礼,使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情愫,深深地怀念起我最敬重的周恩来总理。

  那位在国际上极具人格魅力、受国人爱戴敬仰的国家领导人,在剧中同样无不让人感受着他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当时闹大饥荒,“吃大食堂”,主任郭凤林在老支书父亲影响下,几十年对党和国家忠心耿耿。他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不想在国难当头时给党和国家添麻烦、不给毛主席周总理添堵的信念,弄虚作假、粉饰太平,处处反映政策好,老百姓生活好。周总理以其超人的洞察力、敏锐力、体贴入微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工作作风感染着当地的群众,终于在第三天,老百姓道出了实情,并提出了基层人民希望的整改意见。正是他的这次深入基层的调研,他的那种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使我们国家及时调整农村政策,结束了“公共大食堂”的时代,也使我们国家的广大农村百姓过上了有“奔头”的生活。

  影片中,总理和人民的渔水情深时时刻刻打动着人们的心扉,周总理拖着大病初愈的身体夜以继日,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总理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要求把红烧肉分给大家吃。在吃连弟奶的拽面时,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当着连弟爸的面儿吃下,因为他了解普通老百性的阶级感情,知道他如果不吃连弟奶会心里不舒坦,还特意嘱咐身边工作人员在他们走后把老人换白面的寿材买回来放到老人家里。周总理关心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他得知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忙抚养一个孩子。影片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彰显着总理对人民的关心,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

  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当我们在影片中再次感受到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也会深刻体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十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非常感人,很多个镜头都看得我热泪盈眶,周总理对老百姓的关怀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深切的体会到当时的中国有这样一位总理是多么的幸运。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期间,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历经四个昼夜的实地考察走访,按照老区人民的意愿,伯延村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取消大锅饭的地方,老区人民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电影里,周总理放弃老区人民为欢迎他的到来准备的“大餐”而跟大家伙一起吃大锅饭,弯腰给因饥饿而脚部浮肿的王老师穿鞋,雷雨天为田地里抢救秧苗的老百姓熬姜糖水,他把老百姓当作他的亲人来对待,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电影里感动我们的除了周总理之外,还有老区人民的朴实和真诚。他们在饿得头昏眼花时,还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也不想给国家添麻烦,给毛主席周总理添堵,以至于村支书违法关押村民、跟总理撒谎都不让人觉得可憎。

  看完影片后,我陷入了长久的沉思。那个年代的人们,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他们依然相信困难都是暂时的,真心实意的相信我们的党能治理好国家、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究其原因,正如片中总理所言,“我们牺牲无数先烈,就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总理转达毛主席的批示:“大食堂解散还是保留,人民群众说了算。”正是这“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群众说了算”的承诺得到了切实的履行,才让人民群众相信当时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

  转眼过去了50年,历史走到了今天,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少了,鱼水情谊淡了,百姓的幸福感少了,不安全不信任系数多了。我们常说为人民服务,那就应该先清楚新时代下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常说走群众路线,那就应该深入到群众里去,及时准确了解当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真正将“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敢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新一代的国家领导人正是看清了这一切,所以出台各项政策、严打各种腐败,就是为了让群众相信“中国梦就是咱老百姓的梦”,凝聚xx亿人的力量,劲往一处使,从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十四】

  武安县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区,刘邓大军曾在此驻扎,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公社主任郭凤林几十年对党忠心耿耿,他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不想让周总理一行看到农村吃树叶、饿肚子的困苦实情而堵心,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行动:威胁干部不能说实话,把平时爱说怪话的所谓“落后分子”关起来,对生性耿直的老书记父亲封锁总理来调研的消息因此。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的是歌舞升平,听到的是一片赞扬,给吃的是红烧肉,周总理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亲自深入到基础农民中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言行感动干部和群众,在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向张二延等诸多群众仗义执言,指出了当前工作的种.种弊端。在了解实情后,周总理当即和毛主席半夜长时间通话进行请示,对不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时调整。

  影片充分体现了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爱民、亲民、为民的崇高精神风貌和党群、干群的鱼水情深。这部影片对我们现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有着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是一部开展党的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群众观点,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具有强烈的学习教育和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感到在今后工作中药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听取群众的真正心声,竭尽全力办好群众实际需要的事情。

  二、学习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

  三、学习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理化所的所有人员提供最优秀的服务,为理化所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学习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勇于担责,认真开展自我批评,端正工作作风,及时纠正错误。

  【十五】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新中国六十年代初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周总理亲自前往革命老区武安县柏延社考察,柏延社人民考虑总理的忙碌辛苦,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的行为来掩盖事实,最终在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说出了实情的故事。短短的影片折射出周总理的人性光辉,他慈祥的面容,坚强的身躯,铿锵有力的话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短短的影片也让我们看到了六十年代初人民的真诚和质朴,他们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让人震撼。这部影片是让我们停下急躁的步伐,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一番。

  周总理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深思,“只要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我不会离开。”

  “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了解实情,体察民情,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放心吧,大部分人将会是你坚强的后盾。”……他也是按照他说的话做的,他身体力行,拖着虚弱的身躯前往柏延社考察,了解柏延社的吃饭和生产问题,同柏延社的人民一起吃窝窝头,一起播种地瓜秧子,体会民间疾苦。他的一言一行,让人民相信他。只到他真正了解到柏延社的问题,解决好他们的问题,他才离开。他的所思所想所做,真正意义上诠释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到基层去,认真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善意的谎言,生动体现了60年代人们吃苦耐劳,团结一致的精神和对党的信任。我们是80年代的孩子,没有体会到60年代的苦,听父母那辈人说,那个时候也吃过黄金芽(树叶),听外婆总是念叨着共产党好。以前穿草鞋,现在有了布鞋,以前没有东西吃,现在有荤菜吃……我可能无法体会他们的心情,但我知道,那个时候的人很苦,可那个时候的人坚强,团结,有信念。如今,人们过度的去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上的追求,太多的人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大众的利益。我们应该时时进行深刻的反思,不要让急躁浮动了我们的心。以党章为镜,找出自己的问题和差距,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自身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及时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时改正。

  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时代在变,真理不会变,问题在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梦必定会实现。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4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