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读后感

若水分享 0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读后感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读后感1

上学期看了《穆斯林的葬礼》,故事内容大概是: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聪慧善良。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

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亨特之子奥立佛深深的迷上了冰玉,但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相爱,并生下女儿新月。

战后一同回国,姐姐不容两母子,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韩子奇瞬间苍老,母亲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过错,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 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

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本书,有着大量的宗教礼仪的描写,透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状的诡异,也许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是一群孤苦无依的灵魂的彼此慰藉与温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运的残酷,人性的脆弱,使人们甘于自欺,那是一种对未来天真的自信,而面对悲惨的现实,却只能通过信仰疗伤。

宗教笼罩下的人物命运都有一种宿命的忧伤,在生命的路上,渐行渐远,愈发凄迷。这人间,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欢离合,那些忠贞不渝的爱情,有时也难逃毁灭,但愿爱能在灿烂中死去,在灰烬中重生,但这只是惯于喜剧思维的我们对悲剧的美好幻想。

而悲剧的力量,究竟再哪里?穆斯林的葬礼,向世人展现了难以愈合的疼痛,当面对宏大的社会悲剧时,当事人再悲痛的眼泪,再虔诚的忏悔,都无济于事。悲剧,作为一种力量,让我们对人性有着更深的了解,启示后来的人,后来的事,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读后感2

前两天刚看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下面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看完这本书的感悟吧。《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回族女作家霍达所写的小说,它曾获得矛盾文学奖,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扬名海内外,经久不衰,具有伟大的文学价值,宗教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当然其中最打动众多读者的还是那矢志不渝的爱情,另外还有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个人悲剧性的命运以及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更让人为之深深的叹息。

故事采用了交叉叙事的方法,让读者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行走,更将两代人的悲剧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叙事方法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中国近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此外,作者在叙事中擅用多种修辞,辞藻优美而简明易懂,为读者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回族人对伊斯兰教忠诚的信仰以及回民的宗教仪式始终贯穿作品,成为了作品的另一条暗线。这种信仰,对这一个个人物悲剧性的命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梁君璧因为她虔诚的宗教信仰而不能接受妹妹梁冰玉与自己的丈夫韩子奇之间所谓的爱情。而这种排斥,又造成了韩新月的悲剧爱情和命运。我们暂且不谈论一个宗教信仰的好与坏,只从作品中人物命运来看的话,宗教信仰确实对一个人的命运起着重要的作用。作品中,韩新月和韩子奇死去时,人们都将其来世的幸福寄托在真主安拉身上。韩子奇是以神战胜自己对死的恐惧,他觉得自己当初因为羡慕梁君璧父亲巧夺天工的技艺而放弃了前往圣城麦加的计划,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另外一个人生。他感觉到自己身上背负着沉重的罪孽,因此在他死的时候,他的妻子念祷告词而安慰他。

故事贯穿了建国前后和历程,将一个社会的历史变迁,一个民族的命运和个体的命运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对于当代史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故事中每个人的性格以及经历。韩子奇,一个孤儿,因为羡慕甚至说震撼于梁君璧父亲的技艺而将他认为父亲,并在他死去后和梁君璧结婚。这个婚姻,一方面是为了报答父亲对他的养育与栽培之情,一方面是由于梁君璧对他的爱慕之情。于是在韩子奇还不懂爱情的时候,他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从此开始照顾梁君璧姐妹,并将梁家的生意发扬光大,甚至在英国也做出了成就。我认为,在她的婚姻里,他更多的懂得的是责任二字的含义。而在战争来临之时,为了保住梁家的生意,在朋友的介绍下出国,梁冰玉跟着他踏上了火车。在国外,他们二人相依为命,此时他们懂得了爱情的含义,于是韩新月出生了。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一家三口回到祖国,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韩子奇为了韩新月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而隐忍了后半辈子,梁冰玉也因受到了她的姐姐梁君璧的刻薄的言辞而离家出走。最后一次回到家里时,所有她爱的人都已死去—韩子奇和韩新月。而她既爱又恨的姐姐也已经死去。当年的爱恨情仇早已不复存在。韩子奇前半生精明,有担当,是梁君璧眼中的好丈夫。而在他的后半生,因为梁冰玉和韩新月的存在,他在梁冰玉面前变的软弱,唯唯诺诺。他对韩天星甚至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只想着让韩新月有个更美好的人生。而他毕生追求的这个梦想也没有实现。韩新月最后在痛苦中死去了。他的死对于韩子奇而言是晴天霹雳,因此新月死后他一病不起。在他重病之时,他终于懂得了什么是他最在乎的东西。新月和冰玉是他一生最爱的人,新月已经死去,因此他要抓住最后一个他珍重的人。他倾尽所有心思,将自己的情感坦白在一封信中,希望冰玉可以收到,可以理解他,回到自己的身边。这是他活着的支撑与信念。而击碎他这个信念的是,他的儿子天星却将这封信一把火烧了。一方面,他是为了自己的母亲不再那么的伤心绝望。另一方面,在时期,他的小姨梁冰玉在海外,而与海外的人有书信来往是有可能受到批判的,因此,韩子奇怀着一颗悔恨而遗恨的心死去了。

再说梁君璧,我始终觉得她是故事中最悲剧性的人物。韩子奇、梁冰他们顾然可怜,令人同情,但至少他们之间存在着真爱,自然也不懂爱是什么,她始终以她自己的思想为别人,为自己谋取着幸福。为了家庭,她可以接受一个和自己亲生妹妹有孩子(韩新月)的丈夫,为了儿子天星,她硬是拆散了天星和她所爱的人,为他找到了一个自己觉得更优秀的女人。而天星隐忍的性格却接受了这一切。为了新月,她更不接受楚雁潮,楚雁潮是一个汉族人,回族人和汉族人结婚不符合她的宗教信仰,最终新月在痛苦中死去了。梁君璧为每个人谋划着一切,却一无所有,女儿和儿子怨她,丈夫和妹妹怨她,她得到了什么?这又是由于什么?因为她固执的性格以及她忠诚的宗教信仰。

梁冰玉,梁君璧的妹妹,她受到高等教育,在大学期间,她谈过一次恋爱,自己以为遇到了真爱,结果她却最后一个知道自己男朋友是一个汉奸,于是她被千夫所指。最后她带着一颗受伤的心跟着她的姐夫韩子奇踏上了去往异国他乡的火车。之后,她懂得了也找到了自己的真爱——韩子奇。

战争结束,她跟随者韩子奇回到家乡,本以为等待她的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结果她不被姐妹接受,不被众人理解,于是在新月香甜的睡梦中,她离开了新月,给新月留下了一封信。她的爱情梦再一次被击碎,在她最痛苦的时候,她期望韩子奇能带着韩新月和她一起离开,一家三口过属于他们的生活。韩子奇拒绝了她,他选择了自己的玉雕事业,梁冰玉再一次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带着对女儿深深的思念于牵挂离开了。老去后,她终于是回来了。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读后感3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很遗憾没有真正认真拜读过,这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我幸的一睹其风采。

昨天,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啃起来。书的序言是由伟大的冰心女士题词的。开开始阅读此书的时候,使我大为惑解:作者选用的是一直极为特殊的写作手法。比如说;作者在彼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对这本书的强烈的感知欲望,使我放下了手头上正在忙的工作。于是,抽出两天下午的时间,匆匆的赶完了。

首先,我被书中美丽的言语和措辞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环境的衬托,作者运用的词语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再有,作者虔诚的宗教情节也深深的感染着我。在这之前,虽然自己对于伊斯兰教也有过一知半解,却从来没有了解有关穆斯林的那种深深的宗教情节,以及更多的有关宗教本身的内容。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增长了见识。

第三,最令我震撼心灵的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从一开始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在阅读他们两人的言语和对白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深的,同时又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认,我被这种高尚的爱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随之变化。说实话,我很羡慕,甚至向往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相儒以沫,这样的爱情神话或许也只能发生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吧!但不管怎样,它给人勇气和信心去追求自己内心中的爱情。即使现实生活中不会拥有如此美丽的巧合,但至少让人生多一些希望吧!

第四,楚老师与新月之间那种对文学,对翻译事业的热忱也正是我深深向往的。基于对文学和英语的共同爱好,这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是不过,与他们相比,我自渐形秽。相比之下,自己的水平是多么低微啊!文学知识的无知,英语水平的局限,都使我一次次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北大啊,北大,你的确是人才汇集的宝地啊,你将会是我一生执着的追求!那么美的拜伦的诗,那么经典的沙翁的台词,足可见作者文学素养之不一般!漫步于文学的殿堂里,我还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古代之浩瀚的文学宝库的确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和挖掘,但愿我可以用一颗不断汲取的心在文学的道路上步步攀登!

第五,对于人生的悲哀和对于命运的不可预知,也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惆怅。整本书中,看到最后,充满了对于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无奈,同时也预示着命运的残酷和渺茫。尽管每一个人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任凭人的力量,人的信念一再的抗争,最后也无法抗衡命运的安排。唯一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这些苦难的人们,心中还有一个真主,这至少为活着或死去的人都提供了不小的安慰。真主真的存在吗?不管事实如何,人生在世,心中拥有一丝信仰和追求未免是一件坏事!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读后感4

“雁归有时,潮来有汛,唯独明月不再升”。天为什么还没亮,楚,手掌抹平坑底与周围……那一刻,潸然泪下,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痛,情投意合却要生死相隔。“我很喜欢你,但也只能是喜欢而已了。”

楚雁潮那肝肠寸断的痛令人心碎……明知没有结局,仍飞蛾扑火,爱的无所顾忌,只为延长新月的生命,哪怕用一生去守侯!故事始于情,止于情。始于葬礼,也止于葬礼。凄美的爱情,心灵的葬礼,纯粹,干净。新月的死让我在黑暗长夜中流泪,而当接近四十岁头发已有花白的楚雁潮在墓园中拉奏《梁祝》时,我的心就像灌满了水的海绵,沉重的不敢触碰,念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因为有情,梁与祝“今生缠绵意”报于“来世蝶双飞”;因为有情,陆游与婉妹只能“人成各,今非昨”;因为有情,虽贵为天子,却也只能“此恨绵绵无绝期”。世间百态,人间情真!

不认同故事的男主人公韩子奇,虽然在生意方面精明能干,但在情感方面自私,懦弱,不负责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伦理法责。更可笑的是,他最爱的还是他的“玉”坚守一生,到最后还是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

女主人公梁君壁本性善良,乖巧,懂事,却被生活打磨的日益刻薄和凶悍(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丈夫和妹妹同时离开了她。自己一个人独自抚养着孩子支撑整个家,最后还要抚养丈夫和妹妹的孩子…?)我无法想象对于她的内心那是何种的创伤和折磨……

妹妹梁冰玉表面上纯洁善良骨子里却也是极致的自私,不考虑亲人的感受。(受西方思想的浇灌,她随心所欲,以爱为先)她的为所欲为注定了她凄凉的一生,在那个特有的时代或许她也是无可奈何吧!

爱是一种感觉,但生活需要理性!

情犊初开时,爱,善良、纯粹,干净。而人间烟火时,爱,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智慧。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读后感5

早以前就一直想看看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可惜在高中那种紧张迎考的时期找不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闲。终于在进入大学的某个周末,从图书馆找到这本书欣喜地捂着然后跑回宿舍,拉上床帘,隔开尘世的干扰,静静地把自己放进穆斯林的那份神秘和时代的凄凉中。

一口气完成了那漫长的4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翁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有随着书的最后一页的闭合而释然。我把书在从头翻了几遍,思绪也开始烦乱,我忽然发现这本书本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向读者阐述几个回族的穆斯林之间恩爱情仇的故事,它好像在借那几个悲惨的人物向世人表达着什么,呼喊着什么。

同宿舍的朋友在讨论着人间爱情。我隔着薄薄的帘子,偷听着。有人说:“如果存在不吵架的恋人她们就一定如陌生人般达不到爱情的最顶峰。而最深刻的爱情却是给予对方最大极限的自由。”我也许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情,无法体味这话里的真谛,但是《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对韩子奇的爱却是令我感到畏惧和寒心。我也不赞成梁冰玉不顾一切的爱,为了自己的爱不惜毁了姐姐的家庭。她的爱是自私的。不要说是在思想封建的四五十年代,就算在新事物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这样没有限度的爱也是为人们所唾弃的。但君璧为了扞卫自己的爱而不惜扼杀儿子、女儿的真爱。为了挽回自己未能得到的爱,用母亲的身份强行安排儿女的爱情。更为了阻止丈夫对妹妹的爱而强行赶走了妹妹。但这又得到了什么,她只留住了一具没有心的躯壳,她这一辈子再也没有得到丈夫的爱。她的人生是悲惨的,为了守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她的一生没有反抗,没有挣扎,她把因为丈夫和妹妹的背叛而产生的那份怨恨都深深埋在了心底。最后回归土地时再一并带进泥土……

而韩子奇的人生却更富戏剧化。他从一无所有的到来至两手空空地离去,霍达给了他一个回归原始的命运。他的一生虽然曾经辉煌过。但他却是懦弱的,在战争到来时为了自己的收藏,为了固守自己的那份追求不惜抛开家庭,抛开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救国救难的义务藏身于英国。他是在战争中保住了那些玉,可结果又怎样呢?他还是一无所有地孤独离世。而他的爱情却更是失败。他的背叛使两个女人生活在痛苦中。更因为他的固执,最终决定了他最爱的女儿新月无法幸福。

新月如她的生母一样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她的命运是悲惨的,老天让她在人生得意时接受了突如其来的大难。在失去母亲关爱的同时还被一颗不健康的心脏牵累着,在追求爱情路上她走的坎坷又甜蜜。虽然母亲那句:“我宁愿你死也不要你跟楚雁朝在一起的话”让她的心凉到了极点,但是在她辞别人世2019年后的忌日,还有个楚雁朝在她坟前拉那曲《梁祝》。还有凄美的小提琴的旋律诉说着楚雁朝对她深深的爱恋。而同此时她的生母也回来看她了。一生爱她的两个人的出现使她的结局虽悲却不惨。

相反一直说她命苦的天星实际上却是书中最苦的人。他的所爱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而被亲生母亲拒绝。当最亲的母亲精心策划摧毁他的幸福时他居然毫无所知。为了妹妹,为了他并不爱的淑彦的幸福,他在得知自己苦难来源后却无法反抗。他是个老实人骨子里却并不懦弱。是时代的局限,是穆斯林的那份虔诚注定他一辈子都要活在痛苦里。他无法得到幸福,却默默地给她人制造了幸福。

所有不幸的爱情都只因为一个穆斯林的身份。新月与楚雁朝是这样。如果新月不是一个穆斯林,或者楚雁朝是个穆斯林,那么梁君璧就没有借口阻止他们的交往,新月的生命也许就不会这么快结束。而如果奥力弗是个穆斯林,那么他的诚心已经感动了冰玉,他们也必将结合,奥力弗就不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许准确的说是不会成为穆斯林规矩的牺牲品。那么这以后一切的不幸就不会发生。

再翻开书的时候注意到韩子奇的忏悔。在临终时他再也无法继续埋藏心底的秘密。那个韩子奇自己守了几十年的秘密最终曝光让梁君璧整个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个一辈子以穆斯林身份自居的老太太在晚年才得知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居然不是一个穆斯林,那么她一辈子用穆斯林的规矩要求自己和家庭,她一辈子对真主的朝拜又算什么呢?她用这个逼死了女儿的做法又得用什么来解释呢?

终于我发现对标题上的葬礼开始可以得到一点解释了。那不是对穆斯林的葬礼,而是对穆斯林繁乱规矩的葬礼。韩子奇用自己的一生,痛苦的一生埋葬了那些属于穆斯林的礼节。虽然在他临死之际他恳求身为穆斯林的妻子原谅,乞求真主的原谅,但这些不能删除他所走过的轨迹。这本书看完了,眼泪也跟着停了,有人说所有文字的最后都是对人生的思考,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对的。那么现在我应该思考些什么呢?

舍友们关于爱情的讨论也接近了尾声。她们终于统一意见:爱情是不可以等待的,无论男女对爱情都有主动权,如果你发现了爱情就必须勇敢的去追求。对啊,就向新月还有梁冰玉,在她们身上没有爱的怯弱,没有时代的被动。她们算是勇敢的。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经典的文学类励志书籍

读书的快乐演讲稿范文

穆斯林的葬礼经典名著读书笔记

2021穆斯林的葬礼700字读后感5篇

《穆斯林的葬礼》最新读后感范文

读名著《穆斯林的葬礼》的读后感

关于提高文笔的十本励志书籍

穆斯林的葬礼700字读后感5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精选范文400字5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5篇最新范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2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