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复习在理解基本原理后,结合必要的训练来巩固知识。随着地理教学进行,要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知识面,跟上老师的节奏,课下有时间的可以买一些和地理有关的杂志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更加有利于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
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
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相关特点
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所需原料丰富地区;原料不便运输
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接近产品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输
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
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
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工业惯性的影响
环境保护的影响:
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
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
气污、水污:化工厂
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
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
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
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工业联系:
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
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
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
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
工业集聚
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类型:
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
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
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形成类型: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
发展特点: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
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十堰
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
代表工业区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美硅谷;中关村
主要区位因素原料、廉价劳力人才、环境、交通
主要部门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械电子、航天、生物工程
工业地域特点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聚而成分散为主
产品特点重、厚、长、大轻、薄、短、小
生产规模大小
科技人员比例低高
生产增长速度慢快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短
研发费用低高
发展类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价劳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2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促进了城市出现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发达;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地理因素:
地形:
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
气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
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
河流:
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
宜宾——长江与岷江汇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汇合处
上海、广州——河口
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
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
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交通:
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
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
铁路枢纽城市:
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
运河城市:扬州、济宁
政治
古希腊——雅典;古罗马——罗马;古都——西安、洛阳、杭州
我国100万人口大城市中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发展
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军事
宗教
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
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
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新的因素出现: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
城市化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早(工业革命)晚(二战后)
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低(30-40%)
城市化速度先快后慢先慢后快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所处城市化阶段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初期、中期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问题解决途径
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如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周边14个卫星城华盛顿等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治理污染加强绿化建设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7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
方式优点缺点备注
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历史最悠久
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邮电通信——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社会的“神经系统”
邮政通信—
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
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
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
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
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受到地形的影响
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
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A铁路线:
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
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
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
C航道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
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
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
上海港:
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
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
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
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
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
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
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
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
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
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
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
主要特点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
典型的混合型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城市道路网
格局规划原则:
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问题及改善
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
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
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
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生活、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
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主要区位因素
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山区平原
形成沿谷地或交通线沿主要交通线
密度小大
效益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较低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快;效益高
组织形式贷郎担、大篷车等较灵活方式商业街、商业小区等
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最突出的表现是:
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原因:
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等少数农产品、资本技术
进口大量初级产品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它制成品
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出口商品比较单一
工业化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变化
仍处于不利的外贸地位
国际金融:
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
城市——交通、工业、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四大类)
乡村——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了生态破坏严重
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要了解原因)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见以前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
环境问题的本质:
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
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环境污染
20世纪60年代以来谋求人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有以下三方面:
A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B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C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2)原则:要理解其含义——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可以中国为例说明)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1)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
C深刻的环境危机
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以留民营村为例)
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
2021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