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2022
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2022五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1
一、导课。
1、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热机效率和环境的保护。
2、引入新课。
二、热机的能量损失。
1、提出问题,热机把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除了做有用功以外;同时还有哪些形式损失能量?
2、梳理总结,说出热机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走向。
三、热机效率。
1、引出热机效率的概念,提出自学要求,看课本相关内容画出热机效率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四、环境保护。
1、热机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什么问题,你觉得应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通过学生的展示予以肯定。
五、出示目标,学生小结。
六、巩固练习:
1、热机是把能转化为能的机械,在热机里,转变为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2、如何提高热机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问题,要提高热机效率,其主要途径是减少热机工作中的各种损失,其次是保证良好的,减少机械损失。
3、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效率的是()
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D、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4、目前,社会上有一些旧的被淘汰的内燃机,从长远看,你认为有必要修一修再使用吗?说明原因。
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2
动能势能
【教学内容】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第4节第1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
(3)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假设、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观察生活是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②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控制变量、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教学准备】
实验探究相关器材、任务单、PPT演示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
让学生观看一段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提问飞机在做什么运动?
学生:做机械运动。
教师:那飞机具有什么能呢?
学生:机械能。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包括?
学生:动能和势能。
教师: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几天我们就具体学习。(引出题)
二、新教学
(一)动能
出示几幅物体在动的图片。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都在运动。
教师:那它们都具有什么能?
学生:动能。
让学生归纳动能的含义。
【板书】1、动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教师:同学们能再举几例具有动能的物体吗?
学生:公路上运动的汽车。流动的水。转动的电风扇。老师上走动时------
教师: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板书】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
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码(替代球)各一个、斜面一个、小车一辆。
(教师提示: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探究实验,斜面的作用)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归纳。
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
结论: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
[板书]归纳: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练习:
1、若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D)
A、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
B、乙物体的动能一定比甲物体的动能大
C、甲、乙两物体的动能一定相等
D、甲、乙两物体的动能无法比较
2、在行进的火车中有两个物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乙的质量为2千克,则_甲__的动能比较大。
3、想一想议一议
车型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下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其它道路
小型客车7060
大型客车、载货汽车6050
……?琰?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释,(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
解析:(1)汽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要对车辆加以限速;
(2)又因为汽车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小
4、动能的利与弊
视频演示: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再由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其它的弊处和对人类的益处(如风力、水力发电,各种动力机械等)
过渡:近年,德清的经济发展迅猛。德清各处都有不少的建筑工地。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
——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
——势能转化而。
三、势能
(一)重力势能
引入:广东正在开亚运会,运动员把杠轮举起时,运动员给杠轮做了功(学生回答),那么杠轮增加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学生回答)。从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板书]重力势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设: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物体各1个、小桌、1盘沙子,1把尺。
思考: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验证猜测?
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归纳。
生活情境再现(多媒体动画演示)。
【板书】总结归纳:物体的质量(m)越大,位置(h)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练习:(图片在多媒体)
(1)比较图中A、B两个实验可得:
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比较图中A、C两个实验可得:
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实验过渡:用学生熟悉的玩具演示,引出势能。
演示:取出一音乐盒,上好发条,使其发出动听的声音,同时也可看到风车不停地转动。
提问:在上述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为了动能和声能???弹性势能
(二)弹性势能
【板书】1、定义: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势能。
由学生举例说明具有弹性势能的各种物体。如弹弓、蹦床、机械手表等。(图片展示);
演示:以弹弓为例,说明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板书】2、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势能的利与弊:
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特
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重力势能转化而。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势能。
四、堂小结:
1、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2、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堂练习:(演示稿)
六、作业布置:
1、作业本B第四节动能和势能(一)
2、预习本P92—93页
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3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
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
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
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3.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哥白尼与日心说;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4.宇宙的组成
问题: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物质由分子组成
○1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到底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2分割物质实验:
物质分割有一个限度,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液体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
○2问题: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
○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原子结构
我们知道了物质同分子组成,人们又猜测分子能不能继续分割?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并把这样的粒子称为原子。同时还发现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组成……
达标自查
1.我们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太阳是 中一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人类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 条轨道上运行。目前发现的太阳系有 大行星。
2.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叫它 。由于它的体积很小,一般要用 观察。
3.固态物质中,粒子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 和 。
4.液体没有确定的 ,具有 。气体粒子之间作用力小,故气体容易被 ,并具有 性。
5.物质由 组成。分子由 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绕 运动。
6.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体积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体积都变小; B.体积都变大; C.有的体积变大,有的体积变小; 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8.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C.12nm=12×109m; D.12nm=12×10-9m。
9.下列对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学生做广播体操一样;
B.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场上跑动;
C.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就像下课以后的同学可以自由活动。
能力提高
10.探究: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选用熟动物油作为探究对象。
把熟动物油放在烧杯里,用火加热,使它完全熔化,记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开火源,使熟动物油冷却。
观察:它的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你还可以用什么物质进一步进行探究?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
11.探究:水结成冰以后,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
分析结论:
交流:通过第10题和第11 题的探究,你有什么发现?
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4
课 题 1.初步认识,正确说出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的。
其中:U——电压(V) I——电流(A) R——电阻(Ω)
注意: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之间的关系。
导出式:;
【典型例题】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答案】0.4A
【解析】
已知:,求I
解:
【针对训练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 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 A。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 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答案】12V
【解析】
已知:,求
解: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根据可得:,则:
【针对训练2】加在某一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 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 A,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应是多大?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 V,此时这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
【答案】10 Ω;2A
【解析】
依题意画电路图如下:
由得:
当导体两端电压增大到20V时,如下图所示: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欧姆定律
1.内容:
2.公式:
3.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I、U、R应指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
I、U、R的单位应统一,采用国际单位。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
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5
利用内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能力目标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情感目标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
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
“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内能的利用
【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
方法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
二、利用内能来加热
方法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内能来做功
方法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实验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介绍利用内能做功制造了热机,说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有赖于热机的发明和改进。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用上面的方法1进行实验,然后可以提供资料或学生查找资料,从利用内能来做功开始,到应用,到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能的利用
一、利用内能来加热
本质:能量(内能)的转移。
二、利用内能来做功
1、实验:水蒸气推开活塞。
2、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3、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热机的应用。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蔬菜大棚中内能的利用
【课题】蔬菜大棚中内容的利用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调查蔬菜大棚中内能的利用,并对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探究活动范例:城市供热
活动内容
调查及认识城市供热。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意识及创新决策能力。
活动准备
1、复习与热相关的内能及能量的相互转化的知识。
2、分成四个小组,制定调查方案。
活动过程
1、分组调查阶段
①学生个人调查自家使用供热设备及燃料情况。
②一、二小组学生调查学校厨房及教师家供热方式。
③三、四小组学生调查蕲春县医院的供热方式。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外观察、实验及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课堂交流、讨论。
①介绍内能的利用:利用内能做功(内燃机)和利用内能加热。
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小结供热方式:
•燃烧燃料供热
燃料种类包括煤、石油(汽油、柴油)、天然气、酒精、炭、柴、草、沼气(介绍沼气使用好处)燃烧后能量转化是燃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电能供热
供热用电器种类包括电炉、电饭煲、电热毯、电取暖器、电热拖鞋、宇航员穿的电热保温装置等。(介绍电能供热好处是热效率高、无污染、操作简便)其能量转化是由电能转化为内能。
获得电能的方式有哪些?
化学能(火力发电站);水能(葛州坝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等);风能(沿海岛屿和草原牧区的风车田);核能(原子反应堆,介绍: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韩国、日本最近核电站因事故关闭,俄罗斯因“千年虫”与美国联合核查核电站,土耳其准备建核电站招标开始等,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形成社会意识。)
•光能供热
转换装置包括太阳灶、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介绍其结构及其宣传口号“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绿色能源”。介绍东南亚地区对太阳能利用的政策。(介绍光能供热优点是无污染的天然能源)其能量转化是由光能转化为内能。
③汇报对集中供热情况调查的结果
城市、农村各2名学生介绍自家供热方式。
引导分析分散供热缺点: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废气废渣污染环境。
二小组学生代表分别介绍学校、医院供热方式。
学校锅炉产生热水、热气来蒸饭,利用余热给教师、学生提供开水、热水,学校教师没有人使用煤。
学生计算:学校利用余热供开水0。10元/瓶;一个蜂窝煤0。18元,能烧三瓶开水,每瓶摊0。06元,水费0。02元/瓶,煤炉一般只能使用3个月,每瓶摊成本0。04元,实际家内燃煤供开水费用达0。12元/瓶。另外,燃煤处铁制品、铝制品、电器锈蚀严重,老化快。
县医院内,锅炉燃煤产生热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厨房、各科室提供开水、热水,供手术室、妇产科等科室取暖。通过分析,学生认为集中供热是供热的较好方式。
④介绍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指在城市一较大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内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用热。用大型或较大型的高效锅炉取代分散的小锅炉,使锅炉热效率达80%~90%以上。集中供热发达国家有俄罗斯(1985年苏联集中供热普及率70%)、德国(集中供热普及率90%)、北欧、东欧。
热电联产(CHP):采用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废气用来对现有锅炉装置补充加热。火力发电效率30%~35%,供热、发电联合的CHP总效率达80%。
3、供热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被称“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雾。煤气等燃料生成了“温室效应”的罪恶魁首的二氧化碳。柴燃烧破坏森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能源危机是世界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使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和先进的供热技术如热电联产等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4、作业
各小组以调查为基础写一篇小论文《我家的供热》
活动小结
供热涉及能源、内能、热传递、热效率等内容,学生常熟视无睹,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留心生活的意识大大增强,比如不仅仅就事物的单方面来思考问题,而是多层次、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考虑实用性的同时,考虑它的经济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