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 >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10篇

若水分享 5595

《千年一叹》粗看它是作者游历多国的日记,但在深层次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也带给人更深层次的思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欢迎大家来阅读。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可能是每个中国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尽管那时候并不理解何为文明,老师或父母总会要求我们记住这句话,同时还要记住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词语,同样也理解不了这些国家在哪里、有着怎样的文明,只是死记了这么一个概念,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个概念就牢牢地长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很少有人去怀疑和论证,如果不是做学问,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这样这句话变成了我们的一个基本常识。

在信息化空前发达的当代,提及文明古国,我想大多数人头脑之中首先出现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极度繁荣的文化艺术,很容易联想到亚里士多德、维纳斯、奥林匹亚、金字塔、空中花园、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比照我们的历史,很容易想到这些人物和情景,或许来源于我们对三皇五帝、孔孟、万里长城、兵马俑的熟识,这样的联想看上去是多么的顺其自然、合乎情理,进而联想到当代,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国家,比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更加进步。

然而,当我们认真读完《千年一叹》,跟着余秋雨老师从古希腊文明遗迹开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到古巴比伦文明遗迹,再到印度文明遗迹,最终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国,我们就会改变很多伴随我们很久的一些关于世界文明的认识,改变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让我们重新去思考很多问题。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2

余先生的《千年一叹》,我在两个月里一共读了两遍,还为此拜读了对话形式的《文明之旅》。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有几个。

首先,余秋雨先生的文笔才学深深地折服了我这文化小白,我就像一个好奇的稚子,看着字里行间的那精湛到位又不失文字之美的叙述,就像变魔术般,让我无数次崇拜着又欢喜得手舞足蹈。文字是文明传承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思想影响最重要的途径,像余先生、季老他们这些文学大师,都是我心目中伟大的人类。

其次,这是我看过最完整的古文明介绍的书籍,且浅显易懂,传景传情。尼罗河边上的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文明,犹太人的希伯来文明,更早之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我以前也曾从不同的书籍里断断续续地了解,但它们究竟有何联系?现在是什么样子?与中华文明在时间和表现上有何不同?这些都是我一直想知道或者想规整的,而这一次终于明明白白了。

再者,这可能是余先生对文化、文学追求的路上最后一本纯纯粹粹且高度到达巅峰的一本书了。以后可能都会是生感悟、做人艺术什么的,我不会有兴趣。

最后,说到中华文明。这应该是我作为中国人最骄傲的资本,也是我身为一个渺小的中国人最无奈的部分。如中庸之道,助我,愚我,也害我。它的确值得我们去反思。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3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阅读了余秋雨《千年一叹》这本书,从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这本书,在也放不下了。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开阔的视野,显示了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对历史和文明更深层次的思考,感触很多,时而警醒,时而心灵震撼。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路途艰险,困难重重,但是他们却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愿意投入肢体历险和精神历险。恐惧被震惊所掩盖,被疑问所代替,他们更愿意脱去手套去抚摸人类文明,去苦思避免古代文明崩塌代价的答案。

这本书以游记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国灿烂的古文明,我紧跟随余秋雨的步伐也开启了我的文明之旅,去探索闻名于世的文物古迹,感受千古魅力,同时也兴起了一阵对古文明的叹息,有对它们拥有久远历史的赞叹,有对它们不可思议创造力的惊叹,有对它们悄然无息走入历史的感叹,有对它们今不如昔的悲叹。它们经历了从辉煌到微弱再到衰败,而我们中华文明的运行轨迹,却为什么能避免整体性的崩塌,能一直保持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在中国,我们能书写已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我们能用流传了几千年的语言交流,我们能去踏访几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足迹,我们能不卑不亢的保有我们的文明。

人类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毁灭者。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免俗,厮杀还在持续。血腥的战争伴随着文明的毁灭,人类正在重蹈覆辙。和平是我们所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放弃的,人类啊,认识你自己吧!

希腊,这个承载古代文明的早期摇篮,有太多的记忆。古代好战尚武、政治保守的斯巴达人拖垮了繁荣进步的雅典文明,以战争推动工艺文明,得不偿失,使一度强悍的迈锡尼显得那么局促和单调,成为了一个干涩无味的悲剧。现代崇尚闲散第一的希腊人,逐步走向了疲惫和慵懒,已跟不上现代世界步伐反被现代文明所遗落。奥林匹亚将健康理念纳入希腊文明并被全人类普遍接受,是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它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是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聚集在一起,现在我们依然用它们的基础思想去思考,把它们的人体雕塑作为触不可及的标本,奥林匹克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4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写的,“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抚摸它们的伤痕。”这句话是自序中的一段话,从世界各地最后回到中国。这一路走过的并不是什么现代化的都市,车轮碾过的也仅仅只是一些让我们感觉似乎很古老的地方。然而我又看见了希腊给人是蓝色的,无论是美丽的爱琴海或是作为希腊象征的巴特农神殿。但这只是最初感受罢了。柏拉图,他们滞留在千百年前对人生的思考已无法用现代的词语形容。希腊的文明是健康的、闲散的,当读到希腊人的快餐也要一个小时后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为这种独特的生活节奏感到一种有趣。可惜的是,这种文明要衰落了,因为它过于闲散,过于与世无争。

埃及的土地绝大多数是沙漠仿佛是一种金色的。埃及给人的是神秘的,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让人们感觉法老们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这些东西罢了。如果说希腊的街道还有一丝古今有联系的感觉的话,那么埃及就完全没有让人有联想的兴致,仿佛除了数千年前留下的几座建筑便什么都没有了。

作为那些古老文明的后代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战火一遍一遍的摧残着那些已经残剩无几的建筑,在埃及,凯撒的焚书和罗马教皇的禁异教使得那些能够揭开金字塔奥秘的古文字无人能读,在伊拉克,“复原”的巴比伦古城毫无原有的沧桑,无法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战争,因为时代,因为政治,因为功利,那些原来应该流传千年的建筑、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尽了。那么,我不禁感到疑惑,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又该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经无人解读的文字我们的后辈能够读懂吗?那些老早残破的建筑我们的后辈又能重新复制吗?

我们至今仍可以学习千年以前的历史,这可能要归功于秦始皇早早的就统一了文字,要归功于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命人撰写史书,作者提出了疑问:“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是的,盗墓者的层次不穷,每到一个名胜古迹就会留下“到此一游”的“见证”,古建筑成了发展旅游业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业化元素占据了那些古旧建筑所散发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气息。“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作者可能才想起千年一叹的名字吧!正是这样长城在哀叹,泰姬陵在哀叹,黄河在哀叹……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的去学习去保护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给我的后辈,去告诉他们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才会有我们光辉的现在。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传承。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5

每每翻开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我的手就好像抚摸到了文明的碎片,历史的车辙。历史是沉重而沧桑的,每次回顾都会感到心灵深处传来一声声叹息:“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当曾经的辉煌逐渐走向淡漠,当原本宏伟的建筑在时光的摧残下变成一片残垣断壁,当人们开始不再问津不再关注,那声声叹息变成了无奈,文明在逐渐衰落,历史在逐渐褪色,

跟随余秋雨先生一起,沿着古代人类文明的路基前行,我们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曾经显赫一时的文明发源地如今却战壕密布、荒草迷离、匪盗出没。人类,原本是历史文明的开创者,如今却在亲手毁掉自己的文明。

希腊,这里曾是欧洲文明的发样地,如今却只有狭小、陈旧和闲散的人民。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然而希腊人的过分闲散的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失去了精气神,有很大一部分闲散走向了疲惫、慵懒和木然。而希腊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精神,也在这种闲散中逐渐衰亡。

埃及,开罗城的残破使曾经的辉煌已荡然无存,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那段辉煌至今已无法解读,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如同书中对金字塔的感慨: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到它如何到来。当法老将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时,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静静地矗立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上,每当黄沙吹起时,更教人感慨万千。

两河,童年童话的产生地,曾幻想着灰姑娘与王子在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里相遇、相知、相爱;曾幻想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除暴安良;曾幻想与中华文明齐龄的它也有一段厚厚的历史!但现实很残酷,战争摧毁了它原本的高层文化,然后又剥夺了一个民族中最勇敢的、最健康的生命,让一群老弱妇孺去承受种种荒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片产生最早的以《汉莫拉比法典》为标志的法律文明的地方,如今是法律最行不通的地方!

印度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所能承担的负荷:人口中有三成摆摊、一成乞讨、六成傻站着;似乎印度人更喜欢闲荡在已经很拥挤的大街上。恒河永远的失去了往日的圣洁与美丽。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如今却以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然而究竟是人类创造了文明,还是文明孕育了人类?昔日的文明发源地现在却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脆弱与无能为力。漫天飞扬的泥沙,赤脚如密林的失学儿童,眼神空洞的乞讨者,这还是文明的产物么?几千年前文明从这里开始,几千年后文明从这里已经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我们又用什么去衡量所谓的文明程度呢?

文明是抽象的,面对金字塔,长城,我们可以说这是文明,面对《汉谟拉比法典》,我们可以说这是文明。但是,它们只能说是文明的产物,并不能代表文明。文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的外延太大了,大到可以将宇宙淹没。时间的洪荒中,流逝了太多,只留给我们一些铭记历史的废墟。余秋雨先生曾经写过: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废墟的大地是拥挤的。废墟是时间的见证,见证了文明的由盛到衰,仿佛生命的轮回。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几千年的发展,几千年的思索,几千年的漫漫长路,文明一路走来,润泽了我们,哺育了我们,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消亡,我们有理由如此漠视文明么?

在看过了那么多文明的陨落,我们不禁思索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但生生不息的缘由。每一个历史文明消亡的原因,中华民族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但在历经历史的风霜后它依然顽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这同每一代炎黄子孙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密不可分,而在型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作为华夏的血脉更应当把我们五千的文明延续下去,让它在历史的海洋永远闪烁着耀目的光芒。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6

《千年一叹》之后,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是越看越沉重,不忍再看,又不得不看。寻访古文明的文明之旅。乍一听,是一件美差。可其中却蕴含着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那些文明古迹总让我感觉它们是在沙漠上默默坚守的一座丰碑,一座很悲凉的丰碑。曾经的它们是辉煌的见证者。而今的它们好似烟花灿烂之后留下来的与余烬。曾经创造了他们的人的后代子孙,现在因为各种原因,正在遭受这战乱,贫穷,饥饿,恐怖主义的侵害。余秋雨先生说,看到作为一个曾经创造过辉煌文化的国家,他们的子孙连学都上不起,他感到痛心。然而又何止是痛心!哭墙之下那不曾休止过的哭声,医院里亟需药物治疗的孩子,那种就差武装到牙齿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又岂是一个痛字可说得清,道得明。忘了是在哪个国家,为了让旅客能够安全地观赏古迹,每个车队都派两辆车前后保护,余秋雨先生那时候的心情只剩下难过,他们只不过是想让外人了解一下他们的历史文化而已。

战争越来越让我感到害怕。它是一个怎样的恶魔,怎能让曾经的辉煌化为齑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可他们却像是一缕轻烟从历史的上空飘过。恒河边静待死亡的老人,垃圾堆上密如林的脚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中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几千年来,大家打打杀杀,后来因为外族的侵略,大家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再也部分什么外夷了。很希望中东有一天也能这样。发现原来大家是一家人。还有那些制造恶魔的人。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7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仅是一本日记,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以前有过辉煌的古礼貌,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礼貌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持续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如何去应对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礼貌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出创造礼貌的是人类,毁灭礼貌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礼貌高度发达的这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礼貌,如,在中东、印度,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礼貌古国的过程中能够看出,礼貌的毁灭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礼貌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就应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向持有的观点。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礼貌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8

行走途中,余秋雨先生感觉自己被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要么今后只敢小声叙述中国文化,要么为了能够大声,不顾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废墟。因此目的,余秋雨先生告别父母,携手香港凤凰卫视,考察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除感受其它国家、地区优秀文化之外,是要在那未知的数万公里中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于是乎便有了这《千年一叹》

作者出发经过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地,感受到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在学习历史过程,除希伯来文明其余似乎都有涉及。原来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不过,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来人扮演了相对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没有其它文明那么显赫了。

书中所介绍的部分中,我最喜欢希腊。环绕在周围的是那美丽的爱琴海,浩大而不威严,温和而不柔媚,而那迷宫的凄惨故事也令人感到惋惜。拜伦也酷爱希腊文明,不仅到这里游历,而且还在希腊和土耳其打仗的时候参加过志愿军。拜伦将希腊看成是文化祖国,可见希腊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希腊的悠闲位居第一。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国人悠闲不起来,不是物质条件不够,而是脑子里课题太多、使命太重。过度悠闲只会导致懒散,安逸的思想则会促成危难的滋生。但希腊终究给我们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希腊人的,也是全人类的无价瑰宝。《荷马史诗》就是她最好的佐证。

当余秋雨先生遇到有人在巴特农神庙前发放资料,向全世界的游客呼吁,把巴特农神殿的精华雕刻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请回来时,联想到斯坦因等人当年取走敦煌文物,其中流露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使我读的时候为之一振,它也教育了我要擅于学习。

巴基斯坦是另一个我喜欢的国家。她的国花是素馨花。素馨花外形极似茉莉,香味也极其浓郁。她虽是“花之最弱者”但也是伊斯兰的男子表达对女子尊重的象征。作者进入巴基斯坦时首先看到的是一间破旧的小屋,是巴基斯坦办理过关手续用的,但速度相当快,而办理人员也相当友好。同吴建国先生的相遇、在夜间行车的经历也相当有趣,似乎这挺安逸的,可看到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的赤脚密如森林,又着实令人揪心,在艰难困苦中的坚强才是最值得别人敬佩。

作者整理一路感受时觉得反复的征战,不管是别人打自己,还是自己打别人,都是对文明的破坏。古代中国虽有征战,但只是文明的融合,文化的碰撞,所以也只有中华文化才能延续。这也启示现代保护和平,也就是保护文化。

此次阅读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外国文化有了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只有行走,才能了解。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9

我带着好奇和期待,翻开了《千年一叹》。在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它就对我产生了大大的吸引力。千年一叹,余秋雨先生在叹什么?

从希腊到埃及,转而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约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印度、尼泊尔,最后到中国。这一路走过的并不是什么现代化城市,吉普车碾过的是具有古化文明的国家。与此同时,有的国家仍然战火中烧,可谓危险重重。所以这一路丈量到的不仅仅是各国各地文化的积淀。

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响我们多少?我一时间理不清头绪。的确,历史已经成了历史,它以文字,画卷的样子悄然流逝,已经过去了,而且永不回头。而人之所称为人,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程。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哑巴,无从诉说;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一阵风,没有始没有末,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方向。

希腊给人的感觉是蓝色组成的,无论是美丽的爱琴海或是作为希腊象征的巴特农神殿都是那么的圣洁。可惜的是,这种文明衰落了,因为它过于闲散,过于与世无争;埃及的土地绝大多数是沙漠,所以它应该是金色的。埃及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仿佛埃及法老们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让无数人膜拜,神秘而古老;以象牙色代表的以色列、灰色的伊拉克以及黑色的伊朗、波斯文明几乎是依靠着居鲁士和大流士两位君主的人格魅力支撑起来的,如果没有他们,巴比伦文明恐怕难以跻身古文明行列;而当我随着余秋雨先生的笔来到印度时,它给我的印象根本就是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泰姬陵那白色的优雅的圆顶竟成了印度惟一美丽的风景。当我读到“三成摆摊,一成乞讨,六成闲站着”这样的描述时,该做何感想?一个国家贫穷落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众一个个无所事事目光呆滞,每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后等死;以绿色的尼泊尔结束征途显然是明智之举,自然的魅力原来是大于人类自身创造的。

文明是抽象的,面对金字塔、长城,我们可以说这是文明,面对《汉谟拉比法典》,我们可以说这是文明。但是,它们只能说是文明的产物,并不能代表文明。文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的意义太大了,大到可以将宇宙淹没。究竟是人类创造了文明,还是文明孕育了人类?昔日的文明发源地现在却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脆弱与无力。漫天飞扬的泥沙,赤脚如密林的失学儿童,眼神空洞的乞讨者,这还是文明的产物么?几千年前文明从这里开始,几千年后文明已从这里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我们又用什么去衡量所谓的文明呢?是看这个地方有多少林立的高楼么?当我合上这本书之后,我闭上眼睛回想当我翻开书扉页的那一刻的心情。我随着余秋雨先生走过了4万公里的旅程,旅游的同时我又不得不发出感叹。那文明的败落和印度的__及场景让我若有所思。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文明,最后也用自己双手毁了文明。

千年一叹读后心得通用10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日记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__对战争,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

再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文明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03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