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状特点及强化社会主义(2)
若水分享
1147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主流是健康的、正确的、向上的,但其中也夹杂着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因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处在资本主义得到稳定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却在发展中遭到严重挫折的时期,他们往往只对近几十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较,因而存在片面的认识,加之受到社会上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观点的影响,对“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样深层次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第一,当代部分大学生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状况影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的认同度不高。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最低潮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的显著调整,当代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感到迷茫、困惑和不解,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走资本主义路线、是变相的不健全的资本主义道路等极端错误认识。这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错误认识,加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解答,他们的思想自然会产生对社会主义的怀疑和动摇,并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当代部分大学生受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西方主要社会思潮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信度不高。“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生和泛滥。这些社会思潮对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会发生直接的和深层次的影响。”而且,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大潮,在当前这样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思路不明、途径不周、方法不当的地方,势必导致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淡化和弱化。
第三,当代部分大学生受市场经济“商潮”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满意度不高。当代大学生深知“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但部分大学生因为亲身感受到或亲眼目睹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带来贫富差距的悬殊、地区发展的失衡、官僚腐败的恶化、暴力事件的频发、民族矛盾的尖锐以及环境污染的严重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等,使得他们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存疑虑。为此,我们必须向学生指明,这些负面问题,特别是那些改革开放过程中影响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的具体制度和体制上的问题,其解决的根本途径只能靠积极稳妥地推行社会主义改革。因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和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复兴世界社会主义。”
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培育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性质。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认同所呈现出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接班人培养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此,结合数据调查统计,我们认为,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培育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观为培育起点。科学理解并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观,是我们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观进行培育与引导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想目标范式。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观内容丰富、视角独特、思考深邃。如果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观的内容进行准确提炼、社会主义观的本质进行高度概括、社会主义观的特征进行有效把握,进而形成科学系统理论,就能为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提供有机“养料”,形成萌发正确思想的肥沃“心田”和指导理性实践的可贵“向导”。
其次,要明确宣讲特色道路、富强道路为社会主义观培育重点。数据表明,大学生充分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强之路”时,有助于他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中国发展的“最佳选择”、有助于他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道路”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国情” 的认识。所以,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观教育中的地位,坚定大学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提高社会主义观教育的针对性,仍是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责任。
再次,要将澄清错误观点、模糊认识作为社会主义观培育的难点。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中国发展的“最佳选择”、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国情”认识的方向相反。所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各领域正涌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人们的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不回避,不迎合某些学生错误心理,引导他们澄清错误认识,加深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感情,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努力提高社会主义观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神圣使命。
最后,要以纠正极左言论、僵化认识为社会主义观培育的拐点。数据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中国发展的“最佳选择”、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国情”认识的关系不大。所以,在清醒认识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同时,还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敢于并善于结合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想和精神来教育、说服、激励当代大学生,结合新信息的传达、新知识的传授、新观念的传递、新思想的传播,努力提高社会主义观教育的时代性。
[参考文献]
[1]康朝光,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与“三个代表”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01,(5).
[2][4]李屏南,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与时俱进[J],社会主义研究,2003,(4).
[3]苑秀丽,理想与现实:解读列宁的社会主义观[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1)
[5]刘娟,解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6]徐明善,方永刚,试论江泽民的社会主义观[J],社会主义研究,2003,(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8]靳辉明,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2).
[9]本书编写组编,伟大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2.
[10]周治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实现形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349.
[11]严书翰,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J],科学社会主义,2008,(5).
(12]本书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