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政治 > 社会主义 >

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若水分享 1147
      摘要:民主社会主义是由20世纪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而来的。在漫长的起伏沉浮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社会主义有了发展。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范围,逐步向亚非拉第三世界扩展。在探讨民主社会主义产生、战后发展的原因的基础上,得出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
  民主社会主义是由20世纪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而来的。在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期的法国,一个以赖得律·洛兰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党与另外一个以路易·勃朗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党合并,建立了社会民主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民主党”命名的政党。它主张在法国建立共和国,实行民主和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改革,其实质是一种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这个时期,他们也自称是社会主义者或社会民主党人。为此,马克思一方面揭露他们的阶级实质和目的,指出:“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根本不愿为革命无产者的利益而变革整个社会,他们所要求的社会制度的改变,是想使现存社会尽可能让他们感到满意和舒服”,“他们希望用可以小恩小惠来收买工人,用暂时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方法来挫折工人的革命力量”[1]。另一方面马克思又着重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指出:“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矛盾,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 [1]。马克思当时虽然都用“社会民主主义”概念,但是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后者则是指无产阶级的科学社会主义。可见,党“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念一出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时候,就有其相互对立的不同含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并存,彼此在斗争中沿着迥然不同的道路向前发展。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二战前民主社会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19世纪60年代,德国独立工人运动发展起来,并组织了工人政党。1869年8月,在爱森纳赫城由威廉李卜克内西在论述党的政治立场时曾经指出:“民主社会主义深信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异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一样”[2]。当时,不仅讲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而且揭露了不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的虚伪性。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民主主义”成为时髦的政治术语。当时各国所建立的工人政党中,不问其指导思想和纲领如何,大多数取名为社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工党,其成员则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鉴于此,马克思恩格斯不再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而成为共产主义者。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和工人政党中,马克思主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到19世纪90年代,一批在欧美各国建立起来的社会民主主义党逐渐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社会民主主义理解为科学社会主义。正如列宁所说,当时的工人政党“实际上也是拿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和策略的基础的”[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社会民主主义剧烈地向两极分化,作为社会改良主义的社会民主主义在第二国际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在法国,米勒兰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无须通过暴力革命,只要依靠普选制和全民投票就可以夺取政权;在英国,费边社则反对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鼓吹阶级合作和社会和平,主张用换缓进的方法和点滴的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在德国,伯恩斯坦则全面系统的提出了修正主义理论,其否定以生产资料为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代替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鼓吹“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二战后(至今)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1951年6月30日,世界各国社会民主党人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了国际社会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他们公开把自己的名称定为“民主社会主义”,并阐述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次大会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形成。
  1959年11月13—15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又在格的斯堡通过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纲领》,即《格的斯堡纲领》,宣称“社会主义是一项持久的任务,即争取、捍卫自由和公正,而且它本身在自由和公正中经受检验。”同时指出民主社会主义是“在欧洲根植于基督教伦理学、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转而追求伦理社会主义,致力于建立社会福利国家,逐渐放弃了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目标。同时,为了凸显社会主义的“民主”,社会民主党人将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主义”改为“民主社会主义”,以此区别于当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无产阶级专政。在以后的二十年中,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西欧国家普遍上台执政。民主社会主义进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给福利制度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私有化和放任的市场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替代了民主社会主义,但其对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束手无策。此时,民主社会主义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挑战,做出了理论、策略和政策方面的修正。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布莱尔在1994年当选英国工党领袖后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它一经推出,便由于其实用主义而得到选民的响应,使民主主义政党凭此取得了欧洲政坛的优势地位。这样,“第三条道路”便成为当今多数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施政纲领。
  在政治上,“第三条道路”突破了长期以来政党和阶级政治在西方政坛一统天下的局面,明确以“中左”身份标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在经济上,“第三条道路”超越了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关于“计划与市场”、“公有与私有”问题上的争论,主张建立一种新的混合经济;在社会福利上,“第三条道路”要彻底改革福利国家,变“消极的福利制度为积极的福利制度”,力图建立一个“社会投资国家”,以便有效地消除旧福利制度存在的负面作用。在这一时期,社会民主党人在意识形态上进一步放弃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追求,为了与苏联东欧的“现实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他们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重新改成了“社会民主主义”,一再表明它并不是一种“社会主义”,而是一种“民主主义”。

  三、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一)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与一元化之间的区别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时得出的人类社会发展到的必然规律。因此,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从来就是一元化的。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则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民主,民主就首先表现在思想民主、思想自由,考茨基在他的《唯物史观》中提出:“社会民主党为反对任何压迫和剥削进行斗争的人都是公开的,而不管那个人在理论上如何来论证他的这种意见,是根据唯物主义、康德主义、基督教义或别的什么学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哥德斯堡纲领》中进一步声明:“在欧洲植根于基督教伦理学、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的民主主义不想宣布任何最后真理”,“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思想自由的党,它是由具有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

     (二)奋斗目标上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共产党人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而民主社会主义始终把自由、平等、友爱、正义、民主、互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抽象的伦理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的基础,把理性看做是人类社会政治活动的源泉,并以此出发坚决地发对共产主义。《德国社会民主党1975—1985年经济政治大纲》中提出:“民主社会主义其基本价值是自由、公正和相助……自由意味着摆脱任何有损于人的尊严的依赖关系……公正是通过在社会中给每个人提供同样的权利和均等生存机会,而实现着个人的自由……相助表现在……各阶级之间的同舟共济”[4]。《法兰克福宣言》称“共产主义分裂了国际工人运动,并使许多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实现推迟了几十年。”
  (三)对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取得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社会主义计划并不以所有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先决条件。它允许在重要生产领域内,如在农业、手工业、零售业和中小型企业内部都可以有私有制的存在”。认为“我们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几种所有制可以并存”[5]。
  (四)关于党的性质的区别
  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具有坚定的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民主社会主义却把党说成是由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是人民的党、全民的党、改良的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哥德斯堡纲领》中明确宣布:“工人的解放帮助扩大了一切人的自由,社会民主党已经从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变成了一个人民的政党”。法国社会党1971年重建时也宣布自己是全民党。在这样的思想多元化和组织派别化的原则下,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各国党,经常遇到一个让他们烦恼的问题:一方面要为他们的那个目标去奋斗,需要一个团结、坚强、步调一致的党;另一方面现实却是思想芜杂、派别林立、组织涣散、争斗不休的党,这怎么会有战斗力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385.
  [2][德]李卜克内西.不要任何妥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19.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4]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167-168.
  [5]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395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