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若水分享
1147
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加强公司治理水平,重视风险管理,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文章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通知强调,规范将“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中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近几年,中国的监管机构不断出台和完善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和法规,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正面临一个矛盾现状,虽然企业增强了其对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的意识,但是,并没有相应地加大其对实施内部控制机制的投入。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的构建基础,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一些专门的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程,但是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弱化了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公司治理结构不适当。另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的缺陷,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二)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风险意识不高,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主要表现在: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控制方法落后,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涉及较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将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然而,从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对形势和市场认识不足、过于自信与乐观以及想当然的盲目扩张现象,其风险意识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更缺乏有效的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信息流通不畅,各层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目前,中国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信息的上下向沟通中,普遍存在信息传递过程迟缓,信息在层层传达时发生歪曲,甚至遗失等现象;而且由于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上向沟通受阻,使上层管理者无法迅速获得第一手信息;由于下向沟通不及时,使得上层决策者以及管理者的最新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每一位员工,使公司决策没有及时得到落实。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监督的作用
目前,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监督部门,上市公司中的监事会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没有达到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的要求,甚至一部分监事会成员都是由公司管理层领导兼任,这样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只是让内部审计部门充当监事会的作用,他们的监督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通知强调,规范将“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中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近几年,中国的监管机构不断出台和完善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和法规,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正面临一个矛盾现状,虽然企业增强了其对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的意识,但是,并没有相应地加大其对实施内部控制机制的投入。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的构建基础,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一些专门的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程,但是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存在,弱化了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公司治理结构不适当。另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的缺陷,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二)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风险意识不高,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主要表现在:缺少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控制方法落后,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而对风险的事前预测和控制涉及较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将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然而,从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对形势和市场认识不足、过于自信与乐观以及想当然的盲目扩张现象,其风险意识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更缺乏有效的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信息流通不畅,各层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目前,中国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信息的上下向沟通中,普遍存在信息传递过程迟缓,信息在层层传达时发生歪曲,甚至遗失等现象;而且由于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上向沟通受阻,使上层管理者无法迅速获得第一手信息;由于下向沟通不及时,使得上层决策者以及管理者的最新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每一位员工,使公司决策没有及时得到落实。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监督的作用
目前,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真正建立监督部门,上市公司中的监事会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没有达到应有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的要求,甚至一部分监事会成员都是由公司管理层领导兼任,这样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只是让内部审计部门充当监事会的作用,他们的监督作用也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