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艺术 > 美术 >

2023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

若水分享 1147

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元旦,让孩子门感受节日的喜庆,需要举办庆祝元旦的活动绘画元旦节手抄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

2023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

2023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

2023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

2023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

2023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

2023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

2023元旦节手抄报一等奖作品

元旦节活动策划

一、活动时间:

2022年12月27日(星期二)——28日(星期三);下午办公时间

二、活动地点:

南操场

三、活动分组:

1——6年级和音乐、美术和英语组共七组

四、活动内容:

一分钟跳绳

五、活动方法:

每个组出参赛选手十名,一分钟跳绳。以哨音开始和结束。

六、活动规则:

每组选手在一分钟之内,所跳次数之和为本组最终跳绳次数,参加最后评选。如有选手弃权,则按照实有参加人数所跳次数进行计数,并参加最后评选。

七、活动安排:

周二下午: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音乐、美术和英语组。

周三下午: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

八、人员安排:

本次活动由校工会主办,各教研组、年级组协办;

活动组委会成员名单:

组长:朱玉坤

组员:张书学、张喜成、张慧茹、樊贤君、张向东

席红霞、姚永胜、赫书林、李双琴、李辉

九、裁判员安排:

李辉、王永琴、冯超伟、魏霞、张海亮

陈俊颖、姚永胜、张铁来、朱书怀、辛建军

十、具体要求:

请全体教职工按时到达活动场地

元旦节活动策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丰富教职工文体生活,增强教师团结协作精神,营造同欢、同喜、同乐、同庆的氛围,让全体教职工度过一个祥和、快乐的元旦佳节,学校工会委员会决定组织“迎新年·庆元旦”工会活动。

二、活动宗旨

通过教职工的全员参与,切实提高教师身体素质,在各项活动中,增强教师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党支部、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进一步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三、活动领导小组人员

四、活动时间及报名方法

活动定于__年12月31日下午16:00在校前楼文化广场举行,每个工会小组推荐5人参加趣味羽毛球项目,全体会员参加幸运站圈项目。

五、活动内容

1、趣味羽毛球

将羽毛球在规定距离2米外发到指定的塑料桶中(校保管室统一塑料桶),发中得1分,每人发10次,每组5人。比赛分5次进行,每次听裁判发令后方可开始并记分有效。比赛记小组总积分,按积分排名次。每个工会小组选1名未参加该项目的老师负责记分,记分为小组间交叉进行。

2、幸运站圈

老师们自主选择地上“元旦快乐”四个圈中的1个站好,每次由校领导抽出1个幸运文字。站圈中的文字与幸运文字相同的老师进入下一轮选择,其余老师随即淘汰,直到选中最后一个字的老师即为最终幸运获奖者。

六、奖项设置

活动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幸运奖1名。总积分第1——3名获一等奖,第4——7名获二等奖,幸运站圈获胜者获幸运奖。

七、活动分工

全面组织:

现场组织:

器材准备:

活动协调:

八、活动说明:

(1)项目解释权、评判权归校工会活动组委会。

(2)活动者自觉遵守活动规则,服从承办组评判。

(3)希望全体会员亲临现场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欢乐气氛,无特殊原因不要请假。

元旦的发展变化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中国的“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夏历正月初一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57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