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安娜.卡列妮娜的悲剧根源
若水分享
1147
论文摘要: 本文在分析安娜悲剧原因的基础上探究造成现代现代婚姻悲剧的三大因素:婚姻悲剧,出身和性格不同,愛情悲剧。
论文关键词: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悲剧 根源
马克思说:“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悲剧形象具有有恒的艺术魅力。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给读者塑造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
一
何谓“悲剧”?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如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短暂的一生是悲剧的,那么,安娜的人生都由哪些悲剧构成呢?我认为,她的人生主要经历了三个悲剧。
(一)与丈夫卡列宁的婚姻悲剧
出身和性格不同为了安娜和卡列宁的婚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卡列宁从小就是孤儿,可以想象,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俄国上流社会,他受尽了怎样的白眼和鄙视,从小就缺失亲情的他养成了孤僻固执的性格。当卡列宁当上了省长后,安娜就像一件商品,被她的姑妈强行卖给了他,而他也确实尽到了丈夫的职责,他对妻子的迷恋彻底消除了他同别人亲密交往的需要。
安娜出身贵族,从小就围绕在花团锦簇之中,锦衣玉食中长大的她活泼开朗、优雅迷人,而贵族小姐的出身又铸造了她浪漫的气质,内心里有一个感情丰富而又诗意昂然的超凡脱俗的世界。这种出身、生活际遇的不同使她不可能理解身处体制僵化、钩心斗角的官场的丈夫,而被官场的应付扼杀了其所有生活乐趣的丈夫也不可能像安娜幻想的那样经常搞愛情的小把戏。二人性格的不同注定了他们对愛情婚姻生活的不同理解,这些也是他们婚姻不幸的根源。
(二)情人伏伦斯基的愛情悲剧的
这个悲剧由三个原因造成。
1.与伏伦斯基的不同的愛情观
安娜对待愛情的态度是自私的占有欲极强这使得原本开朗、活泼的她变得偏执、怀疑、忌恨,她认为她愛伏伦斯基就应该完全占有他,丝毫不许他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权利,只有靠他的愛情保证她才能活下去,身为贵族的她不了解“人仅仅有愛情是万万不行的”这一真理。
伏伦斯基对待愛情的态度是“我什么都可以为他她牺牲,就是不能牺牲男子汉的独立性”。而他所谓“男子汉的独立性”无非是财富、社交、军阶、前途。他愛安娜的美貌胜过于安娜的内心世界。愛之初,他为安娜放弃了在皇家卫队的军职,放弃了遗产,而当他们出现经济危机时,他又跑回母亲那里,要求母亲在遗产继承书上签字。他不再像开始时那样只愛安娜一人,现在他还要愛他的母亲、愛金钱、愛社交、愛沙皇……伏伦斯基是俄国上流社会中一个标准的花花公子。
浪漫的富于幻想的气质决定了他们的愛不可能持续太久。尤其是伏伦斯基一旦激情过后,得到的不是愛情而是空虚。“虽然她的美比以前更使他倾倒,却使他感到不愉快”。安娜近乎苛求的愛使伏伦斯基对她渐渐疏远、冷淡。安娜也产生了得不偿失所导致的心理失衡,原本富于幻想、敏感的安娜变得有点神经质了。安娜对愛情的自私与变态使她认为死是促使他恢复对她的愛情、惩罚他、让他心理的恶魔在同他搏斗中取得胜利的唯一手段。这种心理失常使得安娜采取了自杀的方式来挽回伏伦斯基的愛情和对他的报复。她的自我毁灭也确实达到了她的目的,伏伦斯基觉得:“作为一个人,我已是一个废物了。”伏伦斯基又恢复了对安娜的愛情,或者说,他一直都愛着她,不过,现在这种愛更刻骨铭心了。
2.精神世界和独特性格
(1)愛情至上主义。安娜把愛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把愛情当做生活中的一切,在愛情中迷失了自己,这一点固然同她认真执著的个性有关,但也不能不看到她愛情观念的缺陷。在二人世界中,安娜一切以对方为中心,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世界,如果把代伦斯基热情的减退看作人进入婚姻后愛情由激情状态转为温情状态的正常表现,那么安娜为他的冷淡眼光而极度伤心,则是安娜对愛的苛刻要求造成的。
(2)愛的压抑与偏执。安娜与卡列宁结婚八年毫无愛情可言,她内心的活力与生气完全被压抑了,直至遇到伏伦斯基,才唤醒了心中的活力与愛情,并接受他,和他结合,她对愛情生活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
(3)强烈的欲望无法满足。这欲望包括她对生命的狂热渴望和对愛情的热切追求。她渴望新生活,勇敢地追求和保卫所向往的幸福生活,不愿再克制自己,不愿再像过去那样把自己身上那个活生生的人压下去了,甚至于最后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愛情。
(4)卡列宁的虚伪和自私。卡列宁是一个虚伪、僵化、缺少生命力的贵族官僚。他因为有环境的支持便处处摆出绝对正确、居高临下的架势。当安娜向他请求离婚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去掉由她的堕落而溅在他身上的污泥”,从而不使他的前途和地位受影响。也正是出于这种自私的考虑,他决定不离婚,以使安娜和伏伦斯基的关系不合法,那么就会招来上流社会对她的谴责和抛弃,这无疑等于置安娜于绝境。
(三)与儿子谢廖沙的母愛悲剧
安娜为了愛情“抛弃”儿子,但她却备受对儿子相思之苦的煎熬,和来自内心的谴责之痛。来自社会的压力也使她悲剧的阴影日益扩大。她要离婚,丈夫不同意;她要愛情,可又舍不得儿子;她要伏伦斯基全部的愛来安慰自己,可伏伦斯基却有所保留。于是,安娜在“抛弃”了原家庭的责任即抛弃了儿子之后,又“抛弃”了即将建立的新家庭及其愛情果实——安娜和伏伦斯基的女儿,走向了卧轨自杀之路,造成了两个孩子的母愛悲剧。
总之,安娜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产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
二
通过对安娜人生悲剧的分析,我们得出了造成安娜悲剧的四点原因。
(一)追求真愛与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之间的冲突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
(二)传统观念对她精神上形成的桎梏是安娜悲剧的内在根源。
(三)母愛和情愛不能两全所造成的矛盾痛苦是造成安娜悲剧的重要因素。
(四)对伏伦斯基愛情的幻灭是造成安娜悲剧的直接原因。
在新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赋予青年们追求自由愛情的权力,社会给青年们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实现理想的广阔空间,安娜的悲剧绝不应该重演。广大青年应该以安娜的悲剧为借鉴,不断完善自我性格,正确看待愛情在人生中的地位,在相互了解、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愛情,在愛情中把握好自己独立人格,注意摆脱旧习俗,旧道德的束缚。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愛情,才能争取到幸福的人生。
论文关键词: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悲剧 根源
马克思说:“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悲剧形象具有有恒的艺术魅力。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给读者塑造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
一
何谓“悲剧”?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如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短暂的一生是悲剧的,那么,安娜的人生都由哪些悲剧构成呢?我认为,她的人生主要经历了三个悲剧。
(一)与丈夫卡列宁的婚姻悲剧
出身和性格不同为了安娜和卡列宁的婚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卡列宁从小就是孤儿,可以想象,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俄国上流社会,他受尽了怎样的白眼和鄙视,从小就缺失亲情的他养成了孤僻固执的性格。当卡列宁当上了省长后,安娜就像一件商品,被她的姑妈强行卖给了他,而他也确实尽到了丈夫的职责,他对妻子的迷恋彻底消除了他同别人亲密交往的需要。
安娜出身贵族,从小就围绕在花团锦簇之中,锦衣玉食中长大的她活泼开朗、优雅迷人,而贵族小姐的出身又铸造了她浪漫的气质,内心里有一个感情丰富而又诗意昂然的超凡脱俗的世界。这种出身、生活际遇的不同使她不可能理解身处体制僵化、钩心斗角的官场的丈夫,而被官场的应付扼杀了其所有生活乐趣的丈夫也不可能像安娜幻想的那样经常搞愛情的小把戏。二人性格的不同注定了他们对愛情婚姻生活的不同理解,这些也是他们婚姻不幸的根源。
(二)情人伏伦斯基的愛情悲剧的
这个悲剧由三个原因造成。
1.与伏伦斯基的不同的愛情观
安娜对待愛情的态度是自私的占有欲极强这使得原本开朗、活泼的她变得偏执、怀疑、忌恨,她认为她愛伏伦斯基就应该完全占有他,丝毫不许他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权利,只有靠他的愛情保证她才能活下去,身为贵族的她不了解“人仅仅有愛情是万万不行的”这一真理。
伏伦斯基对待愛情的态度是“我什么都可以为他她牺牲,就是不能牺牲男子汉的独立性”。而他所谓“男子汉的独立性”无非是财富、社交、军阶、前途。他愛安娜的美貌胜过于安娜的内心世界。愛之初,他为安娜放弃了在皇家卫队的军职,放弃了遗产,而当他们出现经济危机时,他又跑回母亲那里,要求母亲在遗产继承书上签字。他不再像开始时那样只愛安娜一人,现在他还要愛他的母亲、愛金钱、愛社交、愛沙皇……伏伦斯基是俄国上流社会中一个标准的花花公子。
浪漫的富于幻想的气质决定了他们的愛不可能持续太久。尤其是伏伦斯基一旦激情过后,得到的不是愛情而是空虚。“虽然她的美比以前更使他倾倒,却使他感到不愉快”。安娜近乎苛求的愛使伏伦斯基对她渐渐疏远、冷淡。安娜也产生了得不偿失所导致的心理失衡,原本富于幻想、敏感的安娜变得有点神经质了。安娜对愛情的自私与变态使她认为死是促使他恢复对她的愛情、惩罚他、让他心理的恶魔在同他搏斗中取得胜利的唯一手段。这种心理失常使得安娜采取了自杀的方式来挽回伏伦斯基的愛情和对他的报复。她的自我毁灭也确实达到了她的目的,伏伦斯基觉得:“作为一个人,我已是一个废物了。”伏伦斯基又恢复了对安娜的愛情,或者说,他一直都愛着她,不过,现在这种愛更刻骨铭心了。
2.精神世界和独特性格
(1)愛情至上主义。安娜把愛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把愛情当做生活中的一切,在愛情中迷失了自己,这一点固然同她认真执著的个性有关,但也不能不看到她愛情观念的缺陷。在二人世界中,安娜一切以对方为中心,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世界,如果把代伦斯基热情的减退看作人进入婚姻后愛情由激情状态转为温情状态的正常表现,那么安娜为他的冷淡眼光而极度伤心,则是安娜对愛的苛刻要求造成的。
(2)愛的压抑与偏执。安娜与卡列宁结婚八年毫无愛情可言,她内心的活力与生气完全被压抑了,直至遇到伏伦斯基,才唤醒了心中的活力与愛情,并接受他,和他结合,她对愛情生活的追求有放纵情欲的成分。
(3)强烈的欲望无法满足。这欲望包括她对生命的狂热渴望和对愛情的热切追求。她渴望新生活,勇敢地追求和保卫所向往的幸福生活,不愿再克制自己,不愿再像过去那样把自己身上那个活生生的人压下去了,甚至于最后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愛情。
(4)卡列宁的虚伪和自私。卡列宁是一个虚伪、僵化、缺少生命力的贵族官僚。他因为有环境的支持便处处摆出绝对正确、居高临下的架势。当安娜向他请求离婚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去掉由她的堕落而溅在他身上的污泥”,从而不使他的前途和地位受影响。也正是出于这种自私的考虑,他决定不离婚,以使安娜和伏伦斯基的关系不合法,那么就会招来上流社会对她的谴责和抛弃,这无疑等于置安娜于绝境。
(三)与儿子谢廖沙的母愛悲剧
安娜为了愛情“抛弃”儿子,但她却备受对儿子相思之苦的煎熬,和来自内心的谴责之痛。来自社会的压力也使她悲剧的阴影日益扩大。她要离婚,丈夫不同意;她要愛情,可又舍不得儿子;她要伏伦斯基全部的愛来安慰自己,可伏伦斯基却有所保留。于是,安娜在“抛弃”了原家庭的责任即抛弃了儿子之后,又“抛弃”了即将建立的新家庭及其愛情果实——安娜和伏伦斯基的女儿,走向了卧轨自杀之路,造成了两个孩子的母愛悲剧。
总之,安娜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产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
二
通过对安娜人生悲剧的分析,我们得出了造成安娜悲剧的四点原因。
(一)追求真愛与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之间的冲突是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
(二)传统观念对她精神上形成的桎梏是安娜悲剧的内在根源。
(三)母愛和情愛不能两全所造成的矛盾痛苦是造成安娜悲剧的重要因素。
(四)对伏伦斯基愛情的幻灭是造成安娜悲剧的直接原因。
在新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赋予青年们追求自由愛情的权力,社会给青年们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实现理想的广阔空间,安娜的悲剧绝不应该重演。广大青年应该以安娜的悲剧为借鉴,不断完善自我性格,正确看待愛情在人生中的地位,在相互了解、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愛情,在愛情中把握好自己独立人格,注意摆脱旧习俗,旧道德的束缚。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愛情,才能争取到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