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经济学理论 >

我国FDI承接能力的阶段性特征与趋势(2)

若水分享 1147

  二、我国承接FDI的行业和地区特征
  金融危机加速了我国行业和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转移的三次产业结构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从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点,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特点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主要依赖的是我国丰裕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近年来这种行业结构特点正在转变。第二产业失去外商投资的绝对优势地位,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大幅提升。如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为1.95%、73.48%和24.57%,2010年则分别变为1.67%、46.94%和51.39%,第二产业下降了2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26.8个百分点。
  2、FDI的制造业集中度过高
  外商投资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高度化问题依然严峻。从外商投资的行业细分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比重维持在60%的水平以上,这显然不利于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软化,不利于我国充分运用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增强承接高端产业或高端产业链环节的国际转移的能力,也不利于减轻我国对高污染、高能耗发展方式的依赖。
  3、承接能力地区间转移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地区内转移和地区间转移并发的特征。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构成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三大区块,其中东部地区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沿,中西部地区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劳动力等要素条件;东部地区以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形成了三个经济辐射带,推动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当前,东部地区承担着研发、设计、销售和服务等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国际转移,具备了承接较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转移的要素基础;中西部地区依赖资源禀赋、要素成本等优势,具备了接收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的能力。[论文网]
  4、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分布不均
  东部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的承载能力趋近饱和,中西部地区国际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承载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载体。目前,我国共有9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东部地区47个,中部地区21个,西部地区22个。2010年东中西国家级开发区工业产值分别为57880亿元、12962亿元和6698亿元,东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值、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应经济指标的绝对值仍然较小,占总量的比重有所增加,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以开发区为空间载体,形成要素集聚化、能源集约化、内外一体化的开放型经济功能区,预计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起到坚硬的支点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