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服务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若水分享
1147
摘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是体现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体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手段。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教育服务以及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等形式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能力;地方经济
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传播使者的摇篮。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跟服务地方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培养方向,为农村、城镇、区域性的音乐教育、文化管理、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输送大批合格音乐人才,是高校服务地方、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加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其主要形式如下:
一、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在美国,很多高校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界联合建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文化产业为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日渐延伸和拓展。地方高校在发展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应立足地方,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为社会服务功能,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中一个主要形式就是与当地文化局、群艺馆、婚庆礼仪公司合作。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整理、挖掘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如地方戏曲、民俗音乐、民间歌舞等音乐形式,对其进行“守护”、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整理和编辑,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而且还为后人提供演唱、演奏、表演的范本,让民族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为落实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化,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工作者,应把当地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传唱传播、创作实验、演出推广等作为文化实体,强化学术价值,在交流中建设,在建设中交流。把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开发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对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
二、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是锻炼学生专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主要指与政府部门、媒体、企业等合作的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联谊等演出。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需求单位协商,有组织地创造、编排各类雅俗共赏、符合各单位活动主题、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把队伍拉到社会中去,接受群众和社会的检阅。这类合作演出,既可丰富地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校外演出实践必须有专人管理,有组织地开展对外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应请合作单位签写意见反馈书,及时总结经验,在实际教学和排练过程中不断改进,努力达到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三、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理念及服务地方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就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地方社会教育服务方面,主要指练好扎实的教师素质,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服务是地方高校教育服务的核心。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主要为地方中小学校培养合格师资,积极为基础教育服务。“要全面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为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主要通过教学基本功比赛、校内演出与排练、教育实习等途径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能力。舞台实践和活动组织是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最基本的途径。如:以班级为单位,每月举行一次专业汇报,通过比赛和汇报促进学生“唱、演、编”的专业基本功培养。另外,结合节假庆典或学校社团活动,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己组织、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对提高学生自我创编能力及集体活动组织能力有直接的效果。音乐教育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会基本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评课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走向社区文化单位、农村学校,进行教育实习的途径,辅导当地中小学生的课外音乐学习和社区群众文艺活动的节目指导,巩固专业知识,积累为社区群众教育服务的经验。以上这类实践手段为学生塑造全面的“师范”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为学生今后站稳讲台,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
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以其特殊的条件和职能,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高校艺术人才在校园文化和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特殊、重要作用。要服务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具有地方特色。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把地方音乐纳入到教学研究中,带学生到农村田间中,到民居小巷里,实地采访民间艺人、歌手,听他们演唱当地民间曲艺,定期聘请当地剧团的演员、艺人、民歌手来现场讲课,将地方音乐文化原滋原味地口传心授给学生;并在声乐、舞蹈等课程中将地方音乐文化如地方戏曲、民歌等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来,让学生掌握地方音乐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当地音乐文化特色。有了这个基础,学校可以组建大学生艺术团或演出小分队,与当地农村、社区政府合作,结合当地风俗,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开展“大学生与农民心连心、与市民心连心”等慰问演出,把地方特色音乐文化和时代的主旋律带到社区和农村去,服务社区和“三农”,积极有效地为新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地方高校音乐办学在地方现代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服务的培育、形成及其净化、规范、提升等方面是否能较好地起示范、影响和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将日益密切,地方高校只有走出“象牙塔”,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向公众传播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能力;地方经济
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传播使者的摇篮。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跟服务地方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培养方向,为农村、城镇、区域性的音乐教育、文化管理、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输送大批合格音乐人才,是高校服务地方、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加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其主要形式如下:
一、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在美国,很多高校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界联合建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文化产业为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日渐延伸和拓展。地方高校在发展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应立足地方,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为社会服务功能,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中一个主要形式就是与当地文化局、群艺馆、婚庆礼仪公司合作。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整理、挖掘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如地方戏曲、民俗音乐、民间歌舞等音乐形式,对其进行“守护”、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整理和编辑,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而且还为后人提供演唱、演奏、表演的范本,让民族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为落实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化,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工作者,应把当地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传唱传播、创作实验、演出推广等作为文化实体,强化学术价值,在交流中建设,在建设中交流。把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开发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对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
二、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是锻炼学生专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主要指与政府部门、媒体、企业等合作的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联谊等演出。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需求单位协商,有组织地创造、编排各类雅俗共赏、符合各单位活动主题、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把队伍拉到社会中去,接受群众和社会的检阅。这类合作演出,既可丰富地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校外演出实践必须有专人管理,有组织地开展对外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应请合作单位签写意见反馈书,及时总结经验,在实际教学和排练过程中不断改进,努力达到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三、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理念及服务地方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就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地方社会教育服务方面,主要指练好扎实的教师素质,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服务是地方高校教育服务的核心。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主要为地方中小学校培养合格师资,积极为基础教育服务。“要全面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为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主要通过教学基本功比赛、校内演出与排练、教育实习等途径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能力。舞台实践和活动组织是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最基本的途径。如:以班级为单位,每月举行一次专业汇报,通过比赛和汇报促进学生“唱、演、编”的专业基本功培养。另外,结合节假庆典或学校社团活动,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己组织、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对提高学生自我创编能力及集体活动组织能力有直接的效果。音乐教育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会基本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评课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走向社区文化单位、农村学校,进行教育实习的途径,辅导当地中小学生的课外音乐学习和社区群众文艺活动的节目指导,巩固专业知识,积累为社区群众教育服务的经验。以上这类实践手段为学生塑造全面的“师范”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为学生今后站稳讲台,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
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以其特殊的条件和职能,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高校艺术人才在校园文化和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特殊、重要作用。要服务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具有地方特色。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把地方音乐纳入到教学研究中,带学生到农村田间中,到民居小巷里,实地采访民间艺人、歌手,听他们演唱当地民间曲艺,定期聘请当地剧团的演员、艺人、民歌手来现场讲课,将地方音乐文化原滋原味地口传心授给学生;并在声乐、舞蹈等课程中将地方音乐文化如地方戏曲、民歌等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来,让学生掌握地方音乐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当地音乐文化特色。有了这个基础,学校可以组建大学生艺术团或演出小分队,与当地农村、社区政府合作,结合当地风俗,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开展“大学生与农民心连心、与市民心连心”等慰问演出,把地方特色音乐文化和时代的主旋律带到社区和农村去,服务社区和“三农”,积极有效地为新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地方高校音乐办学在地方现代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服务的培育、形成及其净化、规范、提升等方面是否能较好地起示范、影响和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将日益密切,地方高校只有走出“象牙塔”,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向公众传播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