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与促进
若水分享
1147
摘 要 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状态不佳,这将影响其后期的学校适应。为帮助流动儿童以更好的状态步入小学,应重视入学准备的奠基作用,为其提供尽早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托幼机构的保教质量,转变养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并做好相关课程与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入学准备。
到了法定年龄,所有适龄儿童都要走进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并非所有儿童都做好了入学准备。入学准备状态,是指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学龄前儿童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有言语、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社会性和情感、学习方式、认知以及一般的基础知识。①因其对后期学校适应、乃至社会稳定具有深远影响,处境不利儿童入学准备发展及促进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流动儿童为处境不利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发现,郑州市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水平与农村儿童的准备发展水平相当,但与城市儿童常模相比,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处于落后状态。②北京市流动儿童在数学能力、语言能力、社会性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准备状态均落后于其他文化背景( 工人和市民子女,企业经理、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子女) 的儿童。③我们使用入学准备组成部分( SRC) 这一偏重认知准备的测查工具,对江苏省某市 41 个班级 180 名儿童进行的调查表明: 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不佳,他们在总分上明显落后于非流动儿童,且各领域发展不均衡。这促使我们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并探究其入学准备不足的改进措施。
一、高度重视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奠基作用。
上述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即与城市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处于不利状态。不同儿童的早期学习机会存在着显著的不平等,入学被认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幼儿所知道的和所能做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对他们学习和成就的获得产生重要影响。④入学准备对儿童未来学业发展具有高预测性,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不佳将带来更差的学校适应,影响其城市生活与学习质量。已有研究证实,流动儿童在小学适应上处于不利地位⑤,这很可能与其入小学初在各个方面的准备不足相关。
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状态落后于同伴群体,这意味着在开始进入正规学校学习前,他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试图通过为流动儿童提供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来促进其学校适应和城市生活融入,但一直忽略了这些儿童在入学起点上的落后和由此导致的适应不佳。为此,我们应认识和高度重视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奠基作用。
二、解决流动儿童“入园难”问题。
使用入学准备组成部分测查工具( SRC) ,对不同年龄段流动儿童进行的测查表明: 一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流动儿童在入学准备总体发展和分领域发展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现在中班好于小班、大班好于小班、大班好于中班。另一方面,与城市儿童相比,小班流动儿童在入学准备发展上落后于非流动儿童; 中班依然如此,但二者的差距缩小; 到大班离园时,流动与非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流动儿童在入学准备上稳步发展,且与非流动儿童的发展水平日益接近,除儿童身心成熟的影响外,更源于他们自小班起开始接受系统的托幼机构教育,正规托幼机构教育对其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国外研究发现,即使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是中等甚至偏低的,但仍然对处境不利儿童有着极为显著的积极影响,这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为此,适龄流动儿童应尽早入园接受教育,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入学准备的发展。
在我国,学龄前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已进入国家政策关注的视野。但可以看出,针对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规定和要求仍只停留在指导方针层面和口号式的宣传上,无实质性可操作的内容,这导致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很难摆脱“无政府主义”衍生的“边缘化”乃至“虚置化”困境。⑥所以,必须在权益保障及政府职责的立法构建方面迈出实质步伐,为流动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机会。
多数城市仍采纳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教育体制,这严重削弱甚至剥夺了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要保证流动幼儿的平等受教育权,需要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体制,将流动儿童教育纳入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在其聚集地适当建立公办或者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整体提高他们的入园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问题。
明确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除加大对整个学前教育的投入外,政府更应调整财政投入政策,加强对弱势群体早期教育的投入。公共财政应为更多的弱势儿童“雪中送炭”,投向处境不利儿童群体( 包括流动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等) ,对其进行弱势补偿。即优先在这些群体中普及学前教育,进而提高其入学准备状态。
借助专项投入,扶持流动儿童入园。如针对城市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中央财政设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用于解决城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其中,针对流动儿童入园这一难题,中央财政按各地接收流动儿童数和幼儿园预算均教育事业费投入水平,确定奖补资金,用于引导和扶持各地解决流动儿童入园难问题。政府还可鼓励幼儿园对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减免收费,或发动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帮助他们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⑦。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入学准备。
到了法定年龄,所有适龄儿童都要走进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并非所有儿童都做好了入学准备。入学准备状态,是指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学龄前儿童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有言语、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社会性和情感、学习方式、认知以及一般的基础知识。①因其对后期学校适应、乃至社会稳定具有深远影响,处境不利儿童入学准备发展及促进问题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流动儿童为处境不利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发现,郑州市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水平与农村儿童的准备发展水平相当,但与城市儿童常模相比,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处于落后状态。②北京市流动儿童在数学能力、语言能力、社会性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准备状态均落后于其他文化背景( 工人和市民子女,企业经理、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子女) 的儿童。③我们使用入学准备组成部分( SRC) 这一偏重认知准备的测查工具,对江苏省某市 41 个班级 180 名儿童进行的调查表明: 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不佳,他们在总分上明显落后于非流动儿童,且各领域发展不均衡。这促使我们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并探究其入学准备不足的改进措施。
一、高度重视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奠基作用。
上述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即与城市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处于不利状态。不同儿童的早期学习机会存在着显著的不平等,入学被认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幼儿所知道的和所能做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对他们学习和成就的获得产生重要影响。④入学准备对儿童未来学业发展具有高预测性,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不佳将带来更差的学校适应,影响其城市生活与学习质量。已有研究证实,流动儿童在小学适应上处于不利地位⑤,这很可能与其入小学初在各个方面的准备不足相关。
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状态落后于同伴群体,这意味着在开始进入正规学校学习前,他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试图通过为流动儿童提供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来促进其学校适应和城市生活融入,但一直忽略了这些儿童在入学起点上的落后和由此导致的适应不佳。为此,我们应认识和高度重视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奠基作用。
二、解决流动儿童“入园难”问题。
使用入学准备组成部分测查工具( SRC) ,对不同年龄段流动儿童进行的测查表明: 一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流动儿童在入学准备总体发展和分领域发展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现在中班好于小班、大班好于小班、大班好于中班。另一方面,与城市儿童相比,小班流动儿童在入学准备发展上落后于非流动儿童; 中班依然如此,但二者的差距缩小; 到大班离园时,流动与非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流动儿童在入学准备上稳步发展,且与非流动儿童的发展水平日益接近,除儿童身心成熟的影响外,更源于他们自小班起开始接受系统的托幼机构教育,正规托幼机构教育对其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国外研究发现,即使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是中等甚至偏低的,但仍然对处境不利儿童有着极为显著的积极影响,这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验证。为此,适龄流动儿童应尽早入园接受教育,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入学准备的发展。
在我国,学龄前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已进入国家政策关注的视野。但可以看出,针对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规定和要求仍只停留在指导方针层面和口号式的宣传上,无实质性可操作的内容,这导致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很难摆脱“无政府主义”衍生的“边缘化”乃至“虚置化”困境。⑥所以,必须在权益保障及政府职责的立法构建方面迈出实质步伐,为流动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机会。
多数城市仍采纳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教育体制,这严重削弱甚至剥夺了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要保证流动幼儿的平等受教育权,需要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体制,将流动儿童教育纳入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在其聚集地适当建立公办或者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整体提高他们的入园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问题。
明确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除加大对整个学前教育的投入外,政府更应调整财政投入政策,加强对弱势群体早期教育的投入。公共财政应为更多的弱势儿童“雪中送炭”,投向处境不利儿童群体( 包括流动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等) ,对其进行弱势补偿。即优先在这些群体中普及学前教育,进而提高其入学准备状态。
借助专项投入,扶持流动儿童入园。如针对城市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中央财政设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用于解决城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其中,针对流动儿童入园这一难题,中央财政按各地接收流动儿童数和幼儿园预算均教育事业费投入水平,确定奖补资金,用于引导和扶持各地解决流动儿童入园难问题。政府还可鼓励幼儿园对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减免收费,或发动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帮助他们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