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若水分享
1147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规划层次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深入,探讨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增多。对土地利用变化及环境影响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本文对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探讨,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作为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其与环境的脆弱程度一道,决定了环境的质量,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环境质量,土地利用不合理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最根本的原因。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工业企业污染物累积的危险性有所增加,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演变趋势将关系到未来较长时期内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步伐。生态环境保护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约束条件,人类社会为了保持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必须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和和谐。通过对广东惠州某区的调查,开展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确定土地生态环境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个别重金属元素有上升且超标的现象
土壤环境质量是土壤容纳、吸收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质的能力,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土壤作为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自然环境的中心位置,承担着来自工业和生活污水、固体废物、农药化肥及大气降尘和酸雨等各方面90%的污染物。该区土壤重金属大多数含量属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见表1。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但土壤中铅含量较高,上升幅度较大,受到铅中度污染; 土壤锌含量相对较高,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表层土壤锌含量低于底层土壤,底层土壤锌含量绝大多数均远远超出背景值。
(2)工业废水达标率高,城市生活污水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来源
工业用水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其用水量分别占全区工业用水总量的43.74%、30.07%、8.72%,合占全区的82.54%。工业废水排放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排放量分别占全区排放总量的41.06%、25.46%、9.80%、6.93%,合占全区的83. 26%。全区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达标率为100%。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来源。
表1 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表
(3)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较大,但处理率高
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在10 万吨以上,但其综合利用、处置后实现固体废物零排放,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010年起已达到99. 92%。城市生活垃圾年排放量在2 万吨以上,处理率为100%。
(4) 面源污染仍然较重
虽然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改造工农业生产的能源结构和加强全区生态环境建设,点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面源污染也有所减少。但由于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使用量仍然较大,尤其是农用地膜使用量明显增大,因此面源污染仍然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见图1、图2。
图1 2000—2011年该区化肥折纯使用量
图2 2000—2011年该区化肥、农药和农用地膜使用量
(5)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该区在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在增加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和加强污染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严禁焚烧秸秆,推广清洁能源。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好,地表水多数达国家II类或Ⅲ类地表水,大多数土壤肥力较高,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水质达标率为100%。通过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该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土地开发利用变化趋势
(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进入城市的人口数量也将大大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亦将逐年有较多的增加。
(2)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业用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业用地的多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样,该产业发展的速度与程度也反映了其用地的多少。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大量增加,原有的建设用地必定难以满足其充分发展的要求。大量的企业落户温江势必引起建设用地的增加,从总体上看,工业用地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同步增长趋势。
(3)花卉苗木面积适当扩大,向规模化发展
该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较快,花木生产总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 /3,被确定为“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花卉苗木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渐将花卉苗木产业和农家休闲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场所,既增加了收入又美化了环境,开辟了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形式。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绿化、美化环境等的需求持续增长,花卉苗木市场前景广阔。
3.土地生态环境演变趋势
(1)“三废”排放量呈增长趋势
在区域经济跨越式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全区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仍将呈增加趋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特别是“白色污染”将逐年增加,是该区将要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2)水环境质量可望进一步提高
饮用水源取自地下水,监测指标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限值。同时为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温江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加大,预计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将得到较好的控制,水环境质量可望进一步提高。
(3)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将有所改善
未来规划期内,通过加强城市环境卫生、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等工作,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通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4.对策和措施
(1)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要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新上工业项目要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要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控制,对全区工业企业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有效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2)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各种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力度
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防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提高达标排放的稳定性。要建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严格限制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实施综合利用,增加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工业区污水排放必须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18-86) 后方可排入城市道路下市政污水管网。严禁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用作肥料时应事先采取有效技术处理。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对土壤环境构成污染以及不符合A 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复配制剂和中等毒性农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发展生态农业,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引入循环经济模式,鼓励引导农家乐、养殖场对产生的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可通过建立猪、沼、禽、鱼综合开发生态模式,形成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做到废物资源化、减量化,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可结合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农田污染防治生态示范区,在试验区内采用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环境,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作为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其与环境的脆弱程度一道,决定了环境的质量,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环境质量,土地利用不合理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最根本的原因。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工业企业污染物累积的危险性有所增加,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演变趋势将关系到未来较长时期内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步伐。生态环境保护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约束条件,人类社会为了保持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必须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和和谐。通过对广东惠州某区的调查,开展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确定土地生态环境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个别重金属元素有上升且超标的现象
土壤环境质量是土壤容纳、吸收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质的能力,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土壤作为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自然环境的中心位置,承担着来自工业和生活污水、固体废物、农药化肥及大气降尘和酸雨等各方面90%的污染物。该区土壤重金属大多数含量属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见表1。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但土壤中铅含量较高,上升幅度较大,受到铅中度污染; 土壤锌含量相对较高,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表层土壤锌含量低于底层土壤,底层土壤锌含量绝大多数均远远超出背景值。
(2)工业废水达标率高,城市生活污水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来源
工业用水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其用水量分别占全区工业用水总量的43.74%、30.07%、8.72%,合占全区的82.54%。工业废水排放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排放量分别占全区排放总量的41.06%、25.46%、9.80%、6.93%,合占全区的83. 26%。全区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达标率为100%。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来源。
表1 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表
(3)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较大,但处理率高
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在10 万吨以上,但其综合利用、处置后实现固体废物零排放,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010年起已达到99. 92%。城市生活垃圾年排放量在2 万吨以上,处理率为100%。
(4) 面源污染仍然较重
虽然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改造工农业生产的能源结构和加强全区生态环境建设,点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面源污染也有所减少。但由于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使用量仍然较大,尤其是农用地膜使用量明显增大,因此面源污染仍然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见图1、图2。
图1 2000—2011年该区化肥折纯使用量
图2 2000—2011年该区化肥、农药和农用地膜使用量
(5)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该区在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在增加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和加强污染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严禁焚烧秸秆,推广清洁能源。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好,地表水多数达国家II类或Ⅲ类地表水,大多数土壤肥力较高,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水质达标率为100%。通过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该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土地开发利用变化趋势
(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进入城市的人口数量也将大大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亦将逐年有较多的增加。
(2)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业用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业用地的多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样,该产业发展的速度与程度也反映了其用地的多少。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大量增加,原有的建设用地必定难以满足其充分发展的要求。大量的企业落户温江势必引起建设用地的增加,从总体上看,工业用地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同步增长趋势。
(3)花卉苗木面积适当扩大,向规模化发展
该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较快,花木生产总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 /3,被确定为“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花卉苗木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渐将花卉苗木产业和农家休闲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场所,既增加了收入又美化了环境,开辟了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形式。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绿化、美化环境等的需求持续增长,花卉苗木市场前景广阔。
3.土地生态环境演变趋势
(1)“三废”排放量呈增长趋势
在区域经济跨越式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全区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仍将呈增加趋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特别是“白色污染”将逐年增加,是该区将要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2)水环境质量可望进一步提高
饮用水源取自地下水,监测指标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限值。同时为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温江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加大,预计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将得到较好的控制,水环境质量可望进一步提高。
(3)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将有所改善
未来规划期内,通过加强城市环境卫生、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等工作,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通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4.对策和措施
(1)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要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新上工业项目要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要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控制,对全区工业企业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有效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2)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各种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力度
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防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提高达标排放的稳定性。要建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严格限制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实施综合利用,增加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工业区污水排放必须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18-86) 后方可排入城市道路下市政污水管网。严禁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用作肥料时应事先采取有效技术处理。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对土壤环境构成污染以及不符合A 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复配制剂和中等毒性农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发展生态农业,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引入循环经济模式,鼓励引导农家乐、养殖场对产生的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可通过建立猪、沼、禽、鱼综合开发生态模式,形成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做到废物资源化、减量化,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可结合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农田污染防治生态示范区,在试验区内采用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环境,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