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活励志的文章
追随能够改变你命运的那颗星,那颗永远在你心中闪烁的明星。当它在你面前闪耀时,抓住这宝贵的机会。请谨记,只要你坚持不懈,最终的目标总能实现。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大学生活励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连做一件小事都不能坚持?
许多人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七种原因,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规律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按时睡觉。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
到了大学阶段,课表不是天天相同,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你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你开始失去你过去养成的节奏感。
你开始慢慢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
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大学,一直到了职场,都会越来越严重。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你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
我为什么总是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练字,锻炼,一切你喜欢的事情都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哪怕就15分钟。
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你新的时间锚点,有了这些时间锚点,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你生活中的新节奏感。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
大家要明白,对自己时间无法掌控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不是对自己时间有掌控的人,我们只是更有产出。
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你和怎样的人交往越多,你就越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在高中,因为有各种制度和外力约束,大家都被集体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往往能为某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全力以赴,互相追赶激励,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有充实感,和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
我上班以后和我很多从小玩到大的老同学关系越来越淡,倒是和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关系很好。我发现一个特点,我们这些玩得好的人往往是同一个生活节奏的人。
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我们往往缺乏和自己有同样目标的同伴,这也导致我们很难一个人特立独行下去,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很难摆脱从众的自然基因行为模式。
在高中即便你的同学不求上进,我也不太担心你不会坚持,因为班主任、家长和学校构成了一张网,为你设计好了每天的行为模式。中国的高中不如看做是一种学习集中营模式更为恰当,它的升学率成功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的。
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让你在某个点上快速突破,脱颖而出,所以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
到了大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又或者是学校,对你的管理都是很粗放的,没有人天天监督你上自习,甚至是上课!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才会发现没有外力约束,他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
不仅仅是大学,即便是在职场,我也是比较反对在家办公这种模式。真正办过公司的人都知道,让新员工在家办公而不是集中到办公室管理,不但不会产生工作效率,往往还可能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会养成很糟糕的工作习惯。
绝大部分人离开环境的约束就一无所成。想享受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你为自己选择了某种有控制的生活。
这是像我这样经过十几年修炼的人才能勉强做到的功力。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考研时那么多人会去报考研班,一需要同伴环境,二也需要上课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他们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有一名大一学生,从新学期开始他做了很多打算、计划,但是一学年下来,他几乎没怎么实行过,现在上课他没啥兴趣,要不看小说,要不睡觉,要不宁愿发呆,但过后他又特后悔,特纠结,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
在大学里,他过得混沌,看不到啥希望,一味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甚至有不想念书的念头。他很烦,想改变这种现状,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即便能够坚持,但是前提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坚持的理由,或者叫目标。
高中阶段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而且被同伴和环境驱动去努力。到了大学,就业一时半会还很远,考研也得三年后,经过十二年艰苦求学的日子,人都想为自己放松一下,大学又不缺乏这种放松的方式。但正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中,我们想不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没有目标了。
高中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上大学,上好大学。其实大学倒是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就业,就好业。
为了上好大学,高中阶段发展了一套以拿分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体系,虽然这套体系影响人的思维开放性,但是它能帮你拿分。
在大学里,课程体系设置往往让你看不到和就业这个目标的关系,它的实用性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确很严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往往看不到自己和就业需求之间的进展,只是感觉到自己一天天在混日子。
如果你没有办法衡量你现在离目标的距离是否更近,你就会慢慢忘记自己的目标。甚至慢慢用还在学习这件事情安慰自己在接近目标,其实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不自欺欺人,大学生就应该主动在大一了解自己想去的就业单位,了解他们的就业岗位,了解这些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主动在大一就明确自我成长的目标和实现的手段,并找到恰当的手段衡量自己的进展。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好的教学体系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你是选择抱怨国家呢还是先去改善自己?
我们无法确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离目标更近。
有的大学生倒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依然很难坚持。为什么?在高中你遇到任何自己不能突破的困难,都有老师教你答案。但是在大学,一切似乎都没有人给你答案,或者给你太多的答案。到底哪种是你想要的?这真很难讲。
所以很多同学在走向目标的路上,往往看不清自己坚持的方向是否是对的,因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而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最佳的,在这种畏手畏脚的犹豫中,如果没有太多的进展,也就慢慢放弃了坚持。
我们的性格中有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了进展,但是也没有最终坚持下去,这很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心理学家说习惯推迟满足感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推迟满足感这个概念可能有的同学并不清楚,这里我分享一个摘抄来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不久前,一位30岁的财务分析师请求我的帮助,她想纠正在最近几个月里,总是拖延工作的恶习。我们探讨了她对老板的看法,老板对她的态度;她对权威的认识以及她的父母的情况。
我们也谈到她对工作与成就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其婚姻观、性别观的影响;她同丈夫和同事竞争的愿望,以及竞争带给她的恐惧感。尽管一再努力,但这种常规心理分析和治疗,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终于有一天,我们进入久被忽略的一个领域,才使治疗出现了转机。
“你喜欢吃蛋糕吗?”我问。她回答说喜欢。
“你更喜欢吃蛋糕,”我接着问,“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
她兴奋地说:“啊,当然是奶油啦!”
“那么,你通常是怎么吃蛋糕的呢?”我接着又问。我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心理医生了。
她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才吃蛋糕的。”
就这样,我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我预料的,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她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六个钟头里,她就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
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会变得相对轻松。
考虑到她学的是财务管理,我就这样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钟头计算,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她完全同意这样的计算方法,而且坚决照此执行,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当人为目标奋斗得到一点点进展的时候,往往会奖赏自己放纵一下,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脱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点点进展的话,一定要提醒自己,要继续加油,因为目标还没有实现呢!
写在后面:
不知道你是哪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坚持,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我想通过高中和大学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很多细节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恰恰影响了你现在的行为,你如果要改变,也只能针对每个细节,一点点去想办法完善。
我还想说:
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会改变你的性格。我建议你们不妨从按时吃早饭开始,这会带来意志力的提高,增强你的自控力。
励志文章2:请克服重力,大步向前
梦想,是什么?一开始,我们以为“梦想”是一位有爱心的志愿者,他会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巅峰。然而,当我们开始接触他时,才突然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小人。
当我们即将奋斗到终点时,他会伸出他那罪恶的腿,绊倒我们。当我们在跌到的路上想要爬起身时,他却压在我们身上,使我们动弹不得。他会用尖锐的声音嘲讽你、挖苦你,那么,他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
世间万物都在受着一种力,这种力不是摩擦力,更不是拉力,而是重力。在地球上,我们似乎摆脱不了重力给我们的束缚,我们都有飞上天空的梦想,然而却只能靠飞机、热气球来勉勉强强的完成自己的心愿,如果没有了外力,我们似乎什么都不是。我们没有鸟儿的羽翼、没有神仙上天入地的能力,无奈的我们,只能克服重力,大步向前。
在人生的长途跋涉中,我们会经历万种苦难。它会使你头晕目眩、口吐鲜血,会让你汗流浃背,却一眼也看不见成功的终点。它会使你的意志消沉,变得颓废不堪。可能老天对你不公,不过,也许成功就在不远的对面,你只需要稍微坚持一下,奇迹就会出现在你眼前。可能途中你会经历狂风、骤雨,也可能会被冰雪冻得瑟瑟发抖。不过不要紧,请克服重力,大步向前。
梦想,它是我们的敌人。它会举起枪,毫不留情地瞄准你的头部,不给你一丝喘息的机会;它会扼制中你的喉咙,使你呼吸困难,让你屈服;他会把你踩在脚底下,肆无忌惮地蹂躏着你的身躯,让你再也站不起身。
梦想,它是我们的朋友。它会在你困难的时候,陪伴着你,激励着你;他会在你颓唐的时候,给你一个响亮的耳光,让你清醒;它会化为你的羽翼,带你飞向希望的天空。
当你成功之后,你才会发觉,以前的磨难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更大、更艰巨的磨难,正向你缓缓走来。
或许,我们并不能改变世界,让世界依照着我们的想法发展。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想要心无旁骛、挣脱痛苦和困境,办法只有一个:请克服重力,大步向前。
励志文章3: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同时它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题记:工作十年后的今天,公司涌进了大批新鲜血液,当看到他们一面面鲜活的面孔时我不禁想起了十年前我初到公司的画面,也许是一次苦涩又甘甜的回忆,又或者是提笔记录下一些往事,谨以此献给毕业不久刚刚入职的奋斗者们。
遥记我初到公司驻地的时候还是个22岁的年轻小伙子,我带着家人的嘱托与个人的信念来到了深圳这座发展前沿快节奏的城市,时值7月中旬,如蒸桑拿一般的南方气候着实令我不适应,每挪动一步便是满头大汗,所幸年轻气盛心中理想当道,这点儿不算问题的问题转瞬间就被我抛在了脑后。我所入职的公司是一家建筑行业国企,04年同期毕业的新学员有50几人,经过几天的培训大家对彼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个人能够承受孤独,但是很难忍受寂寞,步入新环境之后能够找到几个谈得来的人实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在二次分配的时候与我同去广州地铁项目部的几位新学员有三人是与我挺谈得来的,心中窃喜。由于火车晚点,我们一行七人到达广州项目部时已夜幕降临,项目部书记及办公室主任为我们分配了宿舍,七个人简单的安置下行李后便洗漱睡去。第二天召开全体项目部会议,我们受到了项目部领导及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根据新学员所学专业七个人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部门。包括我在内,七个人尽管知道了自己归属于哪一个部门,但是脸上依旧挂满了茫然。
之后的日子里大家每天都往返于项目部与工地之间,刚刚穿上的新工装在下了一次井之后便面目全非,加之南方长期烈日当头,气候潮湿,汗水混着机油、铁锈、泥土,衣物硬生生的套在身上的滋味不言而喻,逐渐的,在我们同期毕业的新学员中就有人产生了抵触情绪。“本以为有空调喝咖啡西装革履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图纸与同行探讨交流,有需要时就夹着图纸去查看一下施工现场,现在可好,你们看看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境况?我们在做些什么?每天抬钢筋到处走,铲淤泥一车一车的往外运,脚手架爬上爬下,跟农民工没有什么不同的吗!登登你是学文的,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每天不用下工地,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太难感受到那里有多么的闷热、潮湿,呼吸有多么的困难,稍不留神就会轮着锤子砸自己的手指,一个不小心就会转头撞向坚硬的岩石或是脚手架,甚至是裸露在外面的钢筋!你看看我的衣服、手套,已经被刮坏好几次了,安全帽上到处都是划痕,鞋子更是每天都泡在泥汤子里!”小白抱怨着。其实那个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类似这样那样的抱怨,都产生过“坚持不住了,离开吧”这样的想法,有的时候在聚餐酒后因此抱头痛哭过,彼此诉说着有多么苦有多么怨有多么的想念家乡的一切,更是与同龄人不同工作环境相比较人家有多么光鲜亮丽而自己是那么的落魄不堪。尽管如此,大家依然坚持着,在向着理想进发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点星火光亮指引着自己继续前行。
因同期新学员的种.种抱怨以及个人自身的迷茫,在一天晚饭后我找到项目部书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那些苦闷,近一个小时的谈话,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苦诉着,书记听着,听了我的话之后他并没有对我投以同情的目光,也没有针对所谓的苦与累安慰我什么,他只说:“从明天开始,我要求你每周一早参加周例会,每天去参加调度会,每天去工程部查看工程进度,每天至少下工地一次,每天至少去机电部、工程部向你的同事前辈请教一个问题,有不懂的,尽管推开我或者项目经理的房门,我们随时欢迎你。”便结束了交谈。那一晚我几乎没有睡着,一直为书记对于刚毕业的我连半点儿安慰都没有而恼火着。也许这就是年轻人特有的倔强性格,又或者是80后从不在现实面前低头的那股子傲气,不就是参加两个会没事儿去现场转转吗?这有什么难的!从那以后,我一切照做着。第一周没有什么感觉,无非就是各工班完成了那些任务,还需要做哪些事,工程进度到哪儿了云云,第二周、第三周也都大同小异没什么不一样。一天下午,转了一圈工地之后我回到办公室,摘下安全帽坐下来心想书记让我做的这些事难道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吗?我喝了一大口水润了一下被晒得直冒烟的嗓子。当我静下心来之后,这三周以来的各种数据在脑海中飞快的转了起来,同时确实感觉到这二十几天以来工地有了一些变化,第一周装了多少管片?第二周呢?今天呢?盾构机掘进了多少米?好像在哪一天盾构机换过一次刀片?想着想着,更多的问题冒了出来,一些我从来不曾想过的,并且需要找人去解答问题。慢慢的,对于施工现场的各项事务我多多少少都有了一定了解,在与同事前辈交流的时候我不再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是能参与其中,对一些问题如何处理得到了更多的理论支持,对自己的原始积累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
广州地铁项目部是当时公司第一个盾构项目,暂不论我们这几个刚毕业的学生,这个大家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当时项目部明确了一个目标:“每个人都是学生,对于盾构机来说,我们都是从零开始,我们每一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我们将秉承着一边学一边用的态度把这两条隧道打通并干好!”我所学专业说文科行政类,对工程、机械类一窍不通,而这之后也并没有我“弃文从工程”一类壮举。不过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当时在机电部的一位姐姐,她同样为文科,英语专八,在所有人看来“专业八级”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不过对于盾构机这个大家伙来说,她的专八也仅仅是九牛一毛,她说,有太多的专业术语是她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用她的话说那完全是另外一种语言,从翻译的角度来讲,她同样是零起步。她身材娇小,我身高一米七八她仅能及我肩部高度,在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几本大而厚重的专业用语词典,依我看来那分量足以将她娇小的身躯压弯,她每天翻阅着大量工程图纸、词典,查找大量资料,手写笔记堆成了“小山”。而后,她被选派随项目部领导去德国考察xxx公司以及所要购买的盾构机,全部行程的翻译任务都是由她一人独自完成,无论是与德国人的交流(主要依靠英语交流)还是专业方面的中德方互译,她都做得游刃有余。其中一点我想大家都会明白,那就是如果哪怕有一个专业用词翻译不当便会对整部机器的调配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她,从没有翻译错过。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做到对几百张图纸百万个专业术语了如指掌,那时我才切身的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并不是他(她)能坑得起多重的钢筋,而是他(她)的头脑可以储备多大的知识量,肩上能扛起多重的任务,能担起多大的责任并勇于去承担。她尽管在身高上矮了我不止一头,但是在我心中她的形象却十分高大。
在引进盾构机并下井掘进不久后,小白最终还是选择了辞职,他说他受不了机器的轰鸣声震得头皮直发麻,受不了没日没夜的轮班换岗睡不好一个安稳觉,受不了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不能陪在家人身边。他回到家乡去了另外一家同行业公司,成了一名白领,过上了他期盼的生活。然而半年后,与他在网上聊天时了解到,他所想象的与现实依旧相差甚远,现如今他再一次选择了穿上工装每天下工地,没日没夜的干着。他说,喝着茶水看图纸,远不如手握着操纵杆来得直接实际,纸上谈兵毫无用武之地,干工程不是作画,理论依据再充分,没有实际操作,那些理论依然是一纸空文、毫无根据、差别甚远。他说当初选择学了这个专业就没后悔过,只是忍受不了那些苦,但他依然爱着这个专业。他说他很后悔当初没有坚持下来,现在很多同行都是成手了,而他自己又要独自从零开始。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安慰他,也许他并没有绕了太远的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选择及时的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也不算是一件坏事。用他的话说就是:“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同时它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后记:写到这里我想可以停一停了,不同的人生阶段所产生的想法各不相同,而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需要一直做下去的事,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想成功,唯有坚持与脚踏实地。我并不会唱赞歌说赞词,但唯有此道,才是恒久不变的成功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