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脑力提升 > 记忆力 >

记忆的整体策略

若水分享 1147
  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到复习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记忆的整体策略
  一、识记

  记忆是从识记开始的,识记是保持、再认和回忆的前提,没有识记就不会有信息的贮存和对信息的检索和提取。识记是一个开展的过程,它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地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一般来说,新知识必须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汇人其中,才能被真正获得。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事物与人们的需要。兴趣、情感等密切联系时,尽管只有一次经历,人们也能牢固地记住它。比如学生在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往往就是终身难忘的。又如老师讲授的某一知识恰好与自己的兴趣相投,往往也能够记得比较牢固。为加深记忆,在识记时一定要注意采用适当的策略。

  1.随意识记与有意识记相结合

  根据有无识记目的,可把识记分为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而进行的识记。随意识记中,信息似乎是“自然而然地”被记住了。人的很大一部分知识经验都是由随意识记获得的。一般来说,与学习或活动目的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容易被随意识记;对人有重要意义,与人的需要、兴趣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及形象鲜明、组织性强的东西也容易随意识记。在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随意识记的规律来提高识记效率,减轻识记负担。

  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的识记。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记比随意识记更为重要。因为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依靠有意识记。相同条件下,有意识记的效果远比随意识记的效果好。

  2.确定识记任务

  在识记的过程中,确定识记任务对识记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任务明确、全部识记活动都集中于这个任务时,往往能激发人更为复杂的智力活动和更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识记效率。有人曾做过实验,要求一组学生“丝毫不差地”识记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果这组学生平均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该故事的35%,而对另一对照组的学生,实验者则只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识记同一个故事,结果在识记同样长时间后,他们只能回忆出该故事的24%。这个实验说明,识记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的确很大。

  3.选择重点识记

  重点识记意思是只选择重点来记,以减轻识记的负荷。没有必要识记一个材料的所有细节,因为这不仅十分吃力,也浪费时间。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发现学习一组有7个音节的无意义单词,需要3分钟。但当增加这组单词的音节到16个时(约比原来多1倍),学习时间达3小时16分钟,即原来的65倍。将音节再扩至36个时,学习时间竟多达13小时12分钟,即原来3分钟学7个音节的264倍。很显然,记忆工作量的增加并不是随识记材料的增加而简单增长,而是以几何级数大幅度增长。因此,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抓重点识记,避开不必要的信息。毫无选择的学习会使识记任务变得十分繁重而又降低效率,事倍功半。

  4.适度分解材料

  识记时,有三种分解材料进行识记的方法: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整体识记法即整篇阅读记忆材料,直至识记牢固;部分识记法即分段阅读识记材料,先将一段识记牢固再合成整篇识记;综合识记法郎将整体和易部相结合。先进行整体设记,再进行部分识记,最后再进行整体识记,直至识记牢固。

  不过,这三种方法的优劣并不绝对,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识记方法可能更合适。一般情况下,如果材料较短且具有密切的意义联系,可用整体识记;如果材料没有意义联系,则可用部分识记;如果材料有意义联系但既长又难,则综合识记法效果最佳。

  5.深刻理解意义

  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解的东西往往记起来比较迅速和牢固,这是因为它与过去掌握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为了理解所要识记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观点、论点、论据以及逻辑结构找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而确切地叙述出来。

  6.进行深度加工

  经过深度加工的识记,其效果明显好于浅层加工的识记。一个实验令被试记忆脸谱,让一组被试判断每一个脸谱的性别,而让另一组被试评价脸谱的性格、魁力等。结果发现,第二组被试的记忆效果要好于第一组,其原因就是,在识记脸谱时,第二组对材料的加工要深于第一组。

  7.组织材料

  在记忆一系列材料时,如果按照一定的关系对它们进行组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如让学生记忆一系列单词:长颈鹿、小萝卜斑马、潜水员、拜伦。顾客、菠菜、面包师傅、上拨鼠、舞蹈、黄鼠狼、阿莫斯、南瓜、打字员等60个单词。如果学生按语义关系将这些单词分别纳人动物、植物、人名、职业四个类别中,识记的效率会明显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对识记将大有神益。

  8.调动识记的积极性

  在识记过程中,如果识记者积极地参与识记活动,识记的效果就会更为显著,对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都是如此。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给一组学生一系列成对的句子,每一对句子都和一种语法规则相符合,要学生各自指出每对句子的语法规则,并按照这一规则自己造一个句子。实验时并没有要求学生们识记任何句子,第二天突然要求他们回忆研究者给他们的句子和自己造的句子。结果这些学生自己造的句子的识记率平均比研究者提供的句子高3倍。由此可见,如果某一事物成为智慧活动的对象,那么它就容易被清晰地感知,深刻地理解,较好地识记,巩固地保留在记忆中。学习态度越积极,智慧活动越活跃,对材料的加工也越深。因此,在识记时,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投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二、保持

  保持是将识记的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间环节,没有保持就不可能有回忆和再认。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保持阶段,存储的知识经验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保持的知识经验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会逐渐减少。在质的方面,由于各人对知识经验的加工不同、组织知识经验的方式不同,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同,他们保持的知识经验就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有的可能是保持内容变得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逐渐消失,有的则保持内容变得更为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

  三、再认

  再认与回忆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从记忆库中提取所储存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但再认过程较回忆简单。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再认也比回忆出现得早。孩子出生半年后便具有再认能力,而回忆能力的发展则要晚一些。

  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并表现为压缩和展开两种形式。感知水平的再认往往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得非常迅速、直接。例如,对一首熟悉的歌曲,只要听一小段旋律就能确认无疑。思维水平的再认是以展开的形式进行的,它依赖于某些再认的线索,并包含回忆、比较和推论等思维活动。

  再认有时也会犯错误,如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或认错。发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因为接受的信息不准确,也可能是因为对相似的对象不能区分,还可能缘于情绪紧张或病理等,但最主要、最普遍的原因还是遗忘。再认是否迅速、正确而稳定,受主客观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再认成绩,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积极思维

  对不熟悉的材料进行再认时,积极思维可以帮助进行比较、推论以提高再认效果。如阅读时忘记了某个单词的意义,若结合上下文仔细进行思索,极可能重新唤起记忆,从而对该单词实现准确的再认。

  2.避免定势干扰

  定势是指人们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时的一种准备状态。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不仅取决于对知识经验的保持状况,还受个体本身的定势和期待的影响。因此,在再认时一定不能把记忆搜索只因着在某一个或某一类对象上,应该尽量转换记忆和思维角度,避免定势的干扰。

  3.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

  心理学家威特金将人的认知特性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两种。他认为,具有场独立性的人不易受认知对象周围无关信息的影响,而具有场依存性的人易受无关信息影响。一般来说,具有场独立性的人较少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所以他们的再认成绩也较高。能否具备场独立性,主要与一个人知识经验的丰富与否和知识结完整程度有关,因此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区分关键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能力。

  四、回忆

  根据回忆有无目的,可将回忆分为随意回忆和有意回忆两种。有意回觉追忆以往经验的回忆。随意回忆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回忆,如提到学生便想起老师,提到祖国便想起人民。

  根据回忆过程中是否有中介物参与,可将回忆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经验在大脑中的重现是直接回忆。借助于中介物进行的回忆即间接回忆。

  在回忆时,人们往往会对头脑中存贮的信息进行选择、探索、假设和推断,通过这些操作过程来提取所需要的内容。其它的智力操作过程如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也有助于回忆的进行。

  回忆的策略也直接影响回忆的进程和效果。

  1.利用保持中的组织线索提取

  经过组织的学习材料在大脑中有条不紊地储存起来之后,提取也会十分顺畅。我们去图书馆借书,管理人员之所以能迅速从数以万计的书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因为他能根据我们提供的书号线索从那些分门别类、结构严谨、井然有序的书架中查找。如果那些书都是杂乱无章地随便堆放,甭说偌大的图书馆,就是小小的书橱,也难以很快找到所需要的书籍。对记忆来说同样如此。有意义的材料经过加工后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储存在记忆库中,提取时只需找到有关的线索,便能够把它们一连串地提取出来。而缺乏组织和联系的记忆内容,则只能一点一点地分别回想,难度自然就大得多。所以,经过组织的材料在回忆时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不仅在识记阶段尽可能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在保持阶段也要按照有关的组织形式进行巩固,而在再现阶段则更要依据组织的有关线索,按照材料的储存方式和顺序结构进行提取,不仅可以减少遗忘,还可大大提高记忆提取的效率。

  2.利用词语和表象双重线索提取

  在回忆过程中,借助词语和表象的双重线索进行双重提取,并寻找其中的关键点是重要的回忆策略,可以提高回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如,问教室里有几扇窗户,首先在头脑中出现教室窗户的形象,然后再提取窗户的数目,效果就比较好。又如,回忆英文字母表,如果问字母B后面的字母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能回忆起来,如果问J后面的字母是什么,回答就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从A开始背字母表,直到回忆起J后面的字母,而更多的人则只从G或H开始。因为G在整个字母表上,形象比较突出,是个较好的关键点,以它为起点提取信息,效率较高。

  3.充分联想

  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在人脑中保存的知识经验也不是孤立和零散的,它们彼此具有一定的联系。当人们在回忆某一事物时,也会连带地回忆起其它有关的事物。如果试图回忆某一知识而又想不起来时,适当地联想与其相关的一些知识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提示作用。

  4.利用再认寻找线索

  在回忆比较复杂和不熟悉的材料时,注意发挥再认的作用,从材料的上下文中去寻找与回忆内容有关的线索,对回忆过程具有十分有效的启发作用。

  5.避免干扰

  在回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提取信息的困难,这在很多时候是由干扰引起的。例如,考试时,有人明知考题的答案,但由于当时情绪过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这种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舌尖现象”,即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克服这种现象的常用策略便是当时停止回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回忆,要回忆的事物便可油然而生。

  五、复习

  学习过的知识很可能被遗忘,要想将知识精确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而经常地复习。

  复习不仅能巩固记忆,而且在复习中,通过思考和理解,可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复习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不能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念几千遍“南无阿弥陀佛”,也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的同学也只是念字而不动脑筋,这样做只能是学而无味,不仅无实际收获,还会产生厌倦感。要做好复习工作,使复习更具有科学性,就必须遵循记忆的规律,掌握正确的复习。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