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
教案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中人物的快乐,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能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一)出示蒲公英的图片
课件出示:蒲公英的绒球图和花朵图。让学生说说认识它吗,是怎么知道它都是蒲公英的,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蒲公英,学习“蒲”字。
(二)温习旧知。
回顾二年级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齐读课文片段: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二)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盛开 玩耍 哈欠 钓鱼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睡觉
(1)学生开火车带读,正音。
(2)关注“钓”:与“钩”进行对比,发现异同,分别口头组词。
(三)交流初读感受:最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哪个场景。
教师板书:快乐 有趣
(四)学习第四段
课件出示第四段,读一读,初步感受快乐、有趣。
三、想象画面,感受快乐
(一)借助图片,感受花开之美
1.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一片金色的画面,带着想象朗读。
2.出示蒲公英盛开的图片,看着图美美地读。
3.齐读,体会情感。
(二)抓关键词,感受草地游戏之乐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我快乐的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反馈交流。
3.想象说话: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再读第四段,感受快乐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蒲”、“察”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重温草地带来的快乐。
2.引入本课学习:这片草地还非常神奇,颜色会发生变化,一起到课文中寻找草地的变化。
二、了解草地变化,体会观察细致
(一)了解草地的变化
1.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草地变化的句子。
2.生交流,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前半部分,请多名学生说一说。
出示:
早上,草地,________
中午,草地,________
晚上,草地,________
引导学生发现:草地在早、中、晚三个时间颜色发生了变化,从绿色变成金色,再从金色变成绿色。
板书:颜色:绿色金色绿色
3.齐读草地变化的句子,感受神奇。
出示句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4.引导学生关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并圈画出来,通过细读发现作者是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进行连续观察才发现草地的变化,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板书:时间:早上中午晚上
5.再读草地变化的句子,读出作者当时的惊喜。
(二)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1.体会作者观察时的认真思考。
(1)有了发现之后,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去仔细观察)
出示: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2)引导学生关注问句: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如果没有这个思考,作者就不会再去仔细观察了,看来,在观察的时候,认真思考特别重要。
2.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1)再读第3自然段,画出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
(2)生交流,口头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早上,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
中午,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
傍晚,草地________,因为蒲公英。
小结:原来草地会变色的原因是草地上的蒲公英会变色,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的姿态不一样就使草地的颜色不一样。
【板书】姿态:合拢 张开 合拢
(3)手势模仿:师生一起一边读课文,一边来模仿蒲公英花盛开、合拢的样子。通过动作的演示体验,让学生对蒲公英花瓣变化导致草地颜色变化有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张开时,五指张开;蒲公英合拢时,五指合拢握拳。)
(4)看蒲公英花张开、合上的图片,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5)请学生动笔完成课本第2题练习题。(动笔练习时指导学生写字姿势。)
(6)回顾第3自然段,分层朗读。
①课件出示第3段,朗读感受草地变色的神奇,作者观察的细致。
②藏去草地和蒲公英的变化地词语,引导学生记忆朗读。
3.品味语言
(1)替换原文:草地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课文第2小题中简单的几句话就讲明白了,把第3自然段替换掉读一读。
(2)比较朗读:你更喜欢原文的写法还是替换掉的写法。
小结:虽然意思一样,但是原文的写法读起来更有趣一些,读着读着能让我们想象到当时的情景。
(3)再读原文。
(三)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1.课件出示早、中、晚草地的图片,引导:为什么作者发现这神奇的秘密?
板书:细致观察
2.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细致观察体现在哪。
小结:正因为作者的细致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也让他更加喜爱这片草地。
3.齐读最后一段。
三、交流观察所得,尝试片段描写
(一)交流课外观察所得
1.《搭船的鸟》这节课学习后布置学生去持续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看看有没有发现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先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观察所得,重点评价是否进行持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
(二)尝试进行片段描写
1.播放含羞草被触碰后发生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含羞草被轻轻触碰之后叶片慢慢合拢,3至5分钟后叶片慢慢张开,用力触碰含羞草,叶片快速合拢)
2.出示含羞草被触碰之后的变化原因:原来含羞草叶柄里充满了水分,当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水分就立即向上或两边流去,叶柄就下垂,叶子就合拢了。不触碰它时,水分就会慢慢回到叶柄里,叶子就又张开了。
3.仿写
课件出示片段仿写的提示
今天,我仔细观察了含羞草。用手轻轻触碰它时,含羞草______。过了3至5分钟,________。________时,含羞草_______。真是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告诉我,原来,含羞草的叶柄_________,用手轻轻碰触它时,叶柄_________,叶子________。不触碰它时,水分-_______,叶子________。
4.交流分享仿写片段。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在写作特色上,描写细致生动,抓住了时间的变化,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读起来很优美。因此在教学中,用一“读”字为教学手段。通过本人的教学设想,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同步习作练习,都落到了实处。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中作了课前准备,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作了些查找。特别是我们山村孩子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可以喂猪,牛、羊等动物都喜欢。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许多了解。于是板书课题,揭示新课。
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要用不同的语调变化,把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把草地上玩耍游戏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语气要轻松活泼,节奏速度较快。(在这一过程中,是本人在本课的阅读指导上的重点,给足时间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品读、跳读、引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孩子们在平特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写生动,这部分的描写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
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写法。本文恰当地运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的张,合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那么怎样打比方呢?(这是本人在这一知识点上的重点训练)通过出示一些较为深刻形象的例句。如,描写看报时,可以这样打比方:
1、看报就像喝果汁,“咕嘟咕嘟”地喝,不知是什么味儿;如果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尝,就会感觉果汁原来是酸酸的,甜甜的。
2、时间像公平的老人,如果你能善待他,珍惜他,就慢慢地就能感觉他对每个人都不薄。
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点讲解与训练。(复述文中描写兄弟俩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唤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欲放的一幕。)在这环节中,我口头出示:孩子们,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鲜空气,去采集植物标本,火红的枫叶让人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鸟一起唱歌,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让孩子们感到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快乐的同时要用心去体会,写作文时才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出来。比如:文中“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又发现了变化的原因。这虽然是偶然的,但却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或者是轻易地放过去了。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现象。如:要下雨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冬天有许多动物为了生存要冬眠。(让学生说)鼓励学生,凡事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用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了习作,训练素材较多,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也可以写一种植物,还可以写“生活中的小发现”写“观察日记”)等。
为了突破难点,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观察现象—提出疑问——找出原因。)出示:例子(我家种了几棵向日葵,我每天都去看望它们,有一天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字的认读与书写学生掌握比较好。
总之,学语文,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学,只要学生有兴趣去读,有兴趣去写,那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能体现语文的实质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