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值、一心为百姓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和怀念。一起看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值、一心为百姓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和怀念。
2、潜心会文,合作探究,了解端午风俗人情。
3、自主学习,借助课题,以人物行动为线索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学会10个生字,理解“热气腾腾,锣鼓喧天”等词语的意思,在感情朗读课文。
第1课时
课前谈话: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的变迁,沉淀下的是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就流传下来许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畅谈:元宵节、清节节、端午节、中秋节??〕
你能背一背关于这些节日的耳熟解详的古诗词吗?
〔背诵:杜牧《清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元日》〕
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看似为活跃气氛,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实则是为新课拉开一个文化的序幕,情感的序幕,精神的序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走近端阳
1、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祖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端阳。
2、揭题读题
3、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告诉端阳的时间以及别称。
4、读一读第1小节
5、畅谈自己家乡过端阳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 走入端阳
1、过渡:那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过端阳的风俗人情呢?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4、检查字词
①自由读课文生字,记一记,提出需要提醒自己或别人的生字。
②自主提出初读后不懂的词语,合作交流释疑。(如菖蒲、艾草、菱角??)③出示课件;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义。
淡淡的幽香 并指导谈出沁人心脾的“幽香”
形状各异 读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形状各异”
热气腾腾 读出令人垂涎三尺的“热气腾腾”
锣鼓喧天 读出振奋人心的“锣鼓喧天”
〔设计意图〕
强调自主学习,凸现语文本体。词语教学突出工具性的同时,又努力联系语境,读出字词背后的人文内涵。
5、逐段检查朗读(自主选择喜欢的一段话练读→个别读→随机梳通文句)
三、再读文本 走进端阳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端午节的风俗》
2、请大家用“每到端午节,”的句式说,让每个人说一个风俗,让更多孩子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随机板书)
3、换一种句式:“每到端午节。”的句式说说端午节的风俗。
4、你能我们刚才所说的内容合成一段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5、同桌互说――指名说
6、出示民谣
粽子香,生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八黄。这儿端阳,那么端阳,处处都是端阳。
7、自由读→合着节拍齐读。
8、你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编成一首儿歌吗?
9、自由练写,交流评议。
10、齐读: 五月里,端阳到,家家户户真热闹;
缝告袋,包粽子,家家门前挂文章;
赛龙舟,忆屈原,中华传统代代传。
四、布置任务 走进生活
1、中央电视台《民俗民风》栏目组准备拍摄一期《五月端阳》的节目。如果你是本期节目的导演,准备拍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外认真阅读课文内容,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作补充。
2、作业:①搜集屈原的故事与生平,著作简介。②若有条件,搜集若干香袋。
第2课时
一、 情境导入,泛起悠悠的端午记忆
1、情境创设,再诵童谣
粽子香,生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八黄。这儿端阳,那么端阳,处处都是端阳。
二、深入文本,寻找绵绵的端阳风俗
1、过渡:这一个个有趣的活动,在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至今,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端午节文化。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五月端阳。
2、自主认真研读3——5小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深入探究。
3、反复品诵,哪些地方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划下来。
4、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重组学习小组。
5、合作交流,同伴互助。
三、赏词品句,品悟深深的端午文化
(根据学生选择,顺学而导,随机学习课文3-5小节。这三个板块,各有侧重,又互为联系,单独学习,又合为整体。)
板块一:缝香袋——体会福文化
1、你读懂了什么?细细读读,看谁能找到一个最能体现姑娘们“心灵手巧”的词?
2、品悟用词的精妙,随机指导朗读
3、姑娘们这么一抽,抽出了———。
(抽出了一个个美丽的香袋,抽出了姑娘们的 心灵手巧,抽出了各式各样的香袋,抽出了节日的快乐,抽出了五彩的云霞,抽出了幸福的憧憬??)
设计意图:“抽”是个具有形象特征的词语,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语言的神韵,从而广化,深化了学生的语感)
4、把自己的感受溶入文句之中,有感情朗读文句。
5、点击课件,欣赏各式各样的香袋,品悟香袋的含义
猜猜看,这些香袋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鸡心——永结同心,虎头——辟邪讨吉,辣椒——红红火火,菱角形——恭喜发财??)
6、别看小小的香袋,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愿望,一齐读读这段话。
板块二:吃粽子——体会亲情文化
1、让我们一起走进农家小院,看看妇女们正在忙什么。
2、齐读,交流。
3、随机采访
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穿插句式训练
①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里形状来分的。指导说:按形状来分,包好的粽子有 、 、 、 等。
②至于白头粽、枣子粽、赤豆粽,那是按用料来分的。
放手说: 。
5、范读。学生闭目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的小男孩正用双手接拄热腾腾,粽子,眼睛还在盯着锅里;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告诞三尺,直嚷着:“妈妈,熟了吗?熟了吗?”;仿佛看到一个小孩活蹦乱跳,欢呼着:熟了,熟了!”??)
6、创设情境,表演朗读:“熟了,熟了??”
“妈妈,我要吃狗头粽??”
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② 读懂了屈原一心为国,却惨遭削职流放的噩运,引导:难怪诗人发生如此的感慨――课件出示,齐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读懂了屈原听到楚国沦陷,无限悲痛,引导:此时的诗人悲愤交集,无耐心碎地唱道――课件出示,齐诵“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④读懂了屈原最后绝望投江自尽,引导:诗人带着绝望,带着对祖国无限思念,发出最后的叹息――课件出示齐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独我醒。”
5、深情引读重点句
①诗人为自己一心想使国家富强,却遭流放而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②诗人为楚王不任用忠心报国之贤臣而无忍地长叹――生“永别了??祖 国!”
③诗人为国灭亡,百姓遭难而悲愤地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④使人为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故国无强,绝望地长叹――生“永别了????祖国!”
6、深情缅怀屈原:假如你来到江边,最想对奔腾的江水说什么?捎去一份怎样思念呢?
7、齐读张耒《和端午》
课件呈现
〔设计意图〕
了解端午风俗,感受屈原文化,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丰厚文本的人文内涵。立足文本,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体现的正是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五、总结延伸 情感升华
1、深情总结
那一个个精致的香袋,缝出的是代代相传的中华文明;
那一个个精美的粽子,传承的是五千年的古老文化;
那一艘艘龙舟,赛出的是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决心;
那一个个鼓点,敲出的是顽强拼搏永往直前的精神;
千百年传颂的屈原故事将继续传唱,
千百年中华古老文明在新世纪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
2、拓展作业
①制作一课端午节的名片
②给家人讲讲屈原故事
③搜集更有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与传说故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2
一、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对我国端午习俗的记叙,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分别写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过端午节的情景。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本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训练"回答问题,把问题的答案连接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应该比较放手,以学生自己尝试为主。
二、教学目标
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流苏、流放、雕饰、比试、心灵、手巧、幽香"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课后第2题,"细读课文填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有条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四、教学准备:几枝草蒲、艾草,几只香袋,粽子、咸鸭蛋等。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后第2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咸鸭蛋,这是菖蒲、艾草,看,还有漂亮的、有五彩流苏的香袋呢!看到这些东西,你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哪一个传统节日呢?
揭题。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到五月的端阳节去看一看吧!
2学习生字词语。
(1)你仔细看看菖蒲和艾草,再细细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幽香哩!它们都是草本植物,都有香气,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在端午节,人们常常用它们来驱邪呢!
取粽子(未煮熟的生粽子),大家拿近了闻一闻,闻到竹叶的的清香了吗?
"幽香"和"清香"是两种不同的香,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填一填:
香香香香
(2)看插图,这龙舟酷游龙,非常逼真,请写出几个:
似似似
(3)这龙舟雕饰得果然精巧,我们还可以说:
饰饰饰
(4)自学其他词语,不懂的提出来讨论。
3初读课文,填表,尝试独立初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表格:
人物干什么
姑娘们
妇女们
小伙子们
老人们
(2)边读课文,边填表。要求语言简洁。
(3)尝试整理表格中的内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课文写端午节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的热闹情景和老人们讲述的为纪念屈原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4完成作业本第1、5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细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二)教学过程
1细读全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说说姑娘们怎样做香袋,做的香袋什么样?围绕"心灵手巧"说,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①香袋的式样很多。
出示句子:"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
改写句子: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香袋的式样很多。
②香袋的色彩鲜艳。朗读有关语句,划出词语:五颜六色,鲜艳夺目、五彩云霞。
③香袋做工精,巧用零碎的彩色绸布,袋口一抽就成。
(2)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妇妇们做的粽子是怎样的。
①形状多样,用料丰富。出示句子,改写:
"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是按形状来分的。"
"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那是按用料分的。"
改写成:按形状来分,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
按用料来分,有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
②做工讲究:糯米浸泡,竹叶手掌般宽,煮。有声有色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3)齐读第5自然段,小伙子们又是怎样"一显身手"的呢?
①船:精心雕饰,酷似游龙。
②装:穿彩衣、扎彩由。
③赛:整齐、坐、卧、划,箭一般驶去。
(4)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用深情的语气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至今还纪念屈愿。
把名说。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2小结: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动项目还有很多,课文只精选了最有特色的、最有中华民族文化代表性的内容写,写出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传统。
4完成作业本第3、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说说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2学习课文的写法,仿写一段话或几段话。
(二)教学过程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轻声准备。
(2)不看课本,完成作业本第6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3)交流并订正。
(4)依据填空练习,指名说说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3课文写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写出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告诉我们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4你还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里有些什么风俗,又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传说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除夕:放爆竹、发压岁钱、守岁……
元宵:做元宵、吃元宵、看灯会、做花灯……
中秋:团圆饭、吃月饼、赏月、嫦娥奔月的故事……
清明、重阳……
5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或几段话。
(1)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节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分别写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过端午节情景。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这是从内容这条思路整理的。我们还可以从时间这条思路来整理,除了课文第1、2自然段,课的后面几个自然段是按"早几天--前一天--这一天--这一天"的时间顺序写的,非常有条理。
(2)选择仿写。
6全班交流,评选优秀的张贴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理解“菖蒲、艾草、流苏”等词语的意思。
2、操作目标: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品味课文第三自然段,从香袋的形状、式样、色彩等方面体会姑娘们的心灵手巧。
3、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姑娘的心灵手巧。
[教学用具]
菖蒲、艾草、香袋、小黑板
[课前谈话]
1、导入: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古老的东方文化,涌现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目。你们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说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时间及风俗习惯。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以农历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刚过去不久的清明节,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吗?(板书:五月)端午也叫端阳。(板书:端阳)在端午节到来时,你们是怎么过节的呢?能向大家说一说吗?
看来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还真不少。今天要学的课文也向我们介绍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看黑板,一起读:五月端阳。
二、自学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小黑板出示:
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2、检查:
(1)出示词语:菖蒲、艾草、辣椒、糯米、斧头、奸臣、流苏、雕饰、削职
A、这些词语你能读吗?同桌互相读一读,读错了,对方帮他纠正。
B、交流,刚才哪些同学得到了同桌的帮助。
这里有许多生字,写一写,你觉得容易写错的或难写的,就站起来,带领大家正确地写一写。
C、对于这些词语你还有什么问题?
(2)课文有没有句子你认为比较难读的?
指名读——齐读。
(3)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有关端午节的风俗?
请大家用“每到端午节,___________。”(板书)的句式说,每人说一个风俗,让大家都有机会说。
(如果学生说得比较概括,就引导:你说得很简洁,好,我想请你说得具体些,行吗?)
(如果学生说得比较具体,就引导:你说得很具体,好,如果要你说得概括些,行吗?)
换一种句式,把时间放在句中,用“_______每到端午节__________。”(板书)的句式说端午节的风俗,能行吗?好,还是每人说一个。
三、指导概括主要内容
1、你能把我们刚才所说的内容合成一段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同桌互说——指名说。
3、在课本中写下来。
四、学习第3自然段。
端午节来临了,男女老少各有各的过节方法。还没到这一天呢,姑娘们已经忙开了。
1、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写姑娘的这一段,自由地读一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就多读几遍。然后告诉大家,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2、交流,点拨:
方案一:
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提到“姑娘们早就在比试谁心灵手巧了。”
就引导:
“心灵手巧”你是怎么理解的?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你也可以体会到姑娘们的心灵手巧?
A、“她们用零碎的彩色绸布,缝成形状各异的小袋。小袋里面塞进裹着香料的棉花,再把袋口的线一抽,就成了一只只香袋。”
导:这句中尤其是哪一点让你感到姑娘们的确是心灵手巧呢?
能把自己的体会溶入句中,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吗?
指名读——齐读。
B、“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导:我想,姑娘们做的香袋的式样肯定不止四种,你们想姑娘们做的香袋还可能有哪些式样?
填空:香袋的式样很多,有 ,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仿照文中的句子,在横线上填上四个表示形状的词,填的时候可以一半用书上的,一半用自己的;也可以全部用自己的词语。)
再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它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你们能用先分后总的句式说说这个句子或自己刚才写的句子吗?
C、“孩子们把香袋挂在衣襟上,鲜艳夺目,好像五彩的云霞。”
导:你讲得很有道理,但你读得还不够好。孩子们挂着姑娘们精心制作的香袋,心情怎样?你能用朗读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这句话从写作手法上考虑你发现了什么?(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方案二:
(1)“她们用零碎的彩色绸布……就成了一只只看袋。”
导:这就是做香袋的方法。你也不妨去试一试,我相信你做的香袋一定很漂亮。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对姑娘们做香袋的方法特别感兴趣。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几句话,我觉得你们还能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香袋的式样很多……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出示句子。
导:我想,姑娘们做的香袋的式样肯定不止四种,你能发挥想象说说姑娘们做的香袋还可能有哪些式样?
再读读这个句子,相信你们还能有所发现。(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你能用先分后总的句式来说说这句话吗?
面对着这些香袋,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着做香袋的姑娘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3)“孩子们……好像五彩的云霞。”
导:孩子们挂上香袋的心情怎样?你能再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
这句话从写作手法上考虑,你发现了什么?(比喻)
(4)“姑娘们……心灵手巧了。”
导:“心灵手巧”你是怎么理解的?真聪明,你的脑瓜也很灵。
3、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能读懂那么多内容,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老师问,你们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姑娘们是怎样做香袋的?
香袋的式样有哪些?
孩子们把香袋挂在衣襟上,看起来怎么样?
五、课堂小结:
姑娘们做的香袋形状各异,端午节为什么要做香袋呢?如果你对它的来历感兴趣,可以去问一问长辈,也可以自己查资料。
六、课堂作业: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做,至少选做一题。
1、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个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句子。
2、 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写一句话:每到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