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政治教案 >

政治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范文合集

若水分享 115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一


  【教材版本】


  07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设计理念】


  基于丰富而生动的材料,帮助学生实现材料与观点的对接,提高学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形成观点、深化认识。立足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乐于探究的个性品质,创设问题,引发思考,生成透过事物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分析


  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各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博大精深的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中华文化 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忽然归属感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本框题下设三目。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个方面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则主要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文化,既渐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主要说明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了解我国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对整个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深刻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通过了解我国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文化样式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缘等因素,认识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通过对各民族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中所作重要贡献的了解,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感受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凝聚力。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可以利用图片、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等,从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行描述和阐释,力求准确反映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正确的阐释。引导学生把文化与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加深感悟和体会。


  【学情分析】


  对于中华文化,学生还缺少了解。学生对于课本教材所说的观点理解起来还有相当的难度。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材料,在占有大量可靠并且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各民族文化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3)联系我国各地的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联系我国各民族实际,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重点难点】


  1.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


  中华民族的地域文化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大致上是由三大地域文化组成的,即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和草原地区文化。


  黄河文化主要是指发生在黄河流域范围内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黄河文化的显著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在黄河文化发展过程中,天道、地道和人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由此发展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二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它有6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从未中断过,这是世界其他古老文明所没有的。三是不断进取的文化精神。黄河文化是非常典型的大河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从黄河的四级、三级支流逐渐向二级支流及干流上转移,最终形成了咸阳(西安)—洛阳的文化轴心带,并由此向外辐射,不断扩大它的影响。四是兼收并容,博采众长。中华民族勇于吸收周边各个民族和域外各国的文化成果,对外来文化如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__文化等,“爱其所同,敬其所异”,以开阔的胸怀加以接纳、吸收、消化而为我所用,并积极地开展对外交流,互相促进。


  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南方流域文化,其主要特点似可概括为“长、久、多、丰”四个字。“长”就是地理跨线长,“久”就是历史悠久,“多”就是层次和方面多,“丰”就是丰富灿烂。


  草原文化是指形成于我国北方草原这一特定历史地理范围内的文化。草原文化的基本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向往自由,三是崇拜英雄。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的活动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考探究,推演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达成本框题的三维目标。


  【教学思路】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和背景材料,引领学生概括提炼其本质内涵,揭示深化主题知识。


  【教学过程】


  环节1 创设情境,引领感悟,激发初学兴趣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二


  维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


  ②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


  信心;


  ②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的;


  ③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活动探究法、合作讨论归纳法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体验感悟 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使学生通过视频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导出新课。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播放音乐《梁祝》 两位学生分别朗诵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部分 以学生朗诵方式,体现学生主体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展示反映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三组图片,提问:两者存在哪些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组织南音演奏,展示清真寺等图片,提问:


  ①你能说说泉州文化的特点吗?


  ②你认为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观看图片,表演、欣赏南音,讨论交流 通过3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辨析两种文化的特色,增强分析不同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出不同区域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把握重点。以家乡为背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观点分析家乡文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巩固所学知识,并升华对家乡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活动一:你猜、我猜、大家猜:见多识广(展示民族图片)


  活动二:学生朗诵 学生猜图片上分别是哪个民族服装,哪里石窟和哪个民族舞蹈,建筑物名称:学生朗诵总结民族性 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讨论中升华,通过图片感知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同时加强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活动二: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并展示泉州中山路图片,例证包容性的内涵 观看图片,感受包容性,全班齐读。 结合地方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合作与分享这一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认识,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全班齐读升华感情。 三、课外拓展、升华践行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 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 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著名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 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三)第三环节:板书设计(略)


  多媒体显示板书,板书设计力求简约,突出这一框题的灵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令学生对书本结构有整体认知。最后,诗朗诵,在总结与升华中结束本课。



政治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范文合集相关文章:

1.高中政治世界观的学说教案范文合集

2.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3.政治意识的本质高中政治教案范文合集

4.高中政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案范文合集

5.价值与价值观高中政治教案范文合集

6.高中政治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范文合集

7.哲学史上的伟大变政治教案范文大全合集

8.人教版历史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9.高中政治感受文化影响教案范文大全

10.高中政治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范文合集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