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政治备课教案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政治备课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文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原因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表现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懂得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的重要原因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思考我们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能够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分析“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丰富的素材展示,让学生深入领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同学们,我们的文化生活已经完成了两个单元的学习。请简要回忆所学过的知识:
第一单元从社会与人两个角度阐述了文化的作用;第二单元从多样性、继承性、创新性三个方面介绍了文化的一般特征;我们今天开始的第三单元将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活动2【活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及汉字的作用
【展示《汉字的演变》视频及课内探究材料】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仅有一千多字。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学生探究:(1)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征?(源远流长)
(2)根据探究材料说明,汉字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记载历史,传承文明)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教师设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除了得益于汉字的记载,还有其他原因吗?
【展示课内探究材料】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一贯重视保存、研究历史,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历朝历代都重视史官的设置与史书的编撰。在唐太宗时代,史馆修史制度正式确立,为修史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大都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有史书典籍可考。
学生活动:列举你所知道的史学典籍,并说明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教师总结: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教师设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除了得益于汉字的记载,还有其他原因吗?
展示探究材料: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一贯重视保存、研究历史,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历朝历代都重视史官的设置与史书的编撰。在唐太宗时代,史馆修史制度正式确立,为修史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大都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有史书典籍可考。
学生活动:列举你所知道的史学典籍,并说明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教师总结: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活动3【练习】误区辨析和当堂检测
【误区辨析】
1、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当堂检测】
1、汉字,独特的方块字,字小乾坤大。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C、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D、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史。”这告诉我们
①史书典籍是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要重视文化的传承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教师点拨: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第1题突出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汉字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故选B;第2题突出了历史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因而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故选D。
活动4【活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及其表现
【展示课内探究材料】
中华文化是中华大地各区域文化交相辉映,各民族文化互融共生的辉煌成果,其所及范围至为宽广,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许多文化元素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例如,独特的语音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形式高妙的古典戏曲等,都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国粹。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说明中华文化还具有什么特征?
教师点拨:注意关键信息:“各区域文化交相辉映”、“各民族文化互融共生”、“别具一格,独树一帜”,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学生活动: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三个方面列举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示视频:水墨动画《枫桥夜泊》、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宝剑】
教师说明:古典诗词聊聊数语,就能展示一幅生动饱满的水墨画,说明我们的文学艺术风格独特;秦宝剑上涂有一层铬盐化合物,这一技术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掌握,遗憾的是我国这个技术后来失传了。而德国于1937年、美国于1950年才分别发明铬盐氧化处理方法。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前列,注重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展示: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活动5【练习】误区辨析及当堂检测
【误区辨析】
3、不同地域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发展
4、中华文化一脉相传,指的是没有融入外来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政治备课教案二
、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学评目标 教学建议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知 识 能 力 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会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同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列举我国的文化成果,体会和分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样式的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如展示“岭南文化”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成因及其与其他区域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自我生成知识。
①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记忆 再认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理解 列举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 理解 解释某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解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3.10.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 列举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运用风俗、海外华人的民族情结和时政事例等资料,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教科书相关内容】《文化生活》(人教社,2013年4月):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及其评析】
本课时中突破难点的总目标是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的意义,还需要提出较具体的目标:
目标l:学生能记忆再认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目标2:学生能列举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
目标3:解释某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解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目标4:列举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评析:
针对本框题首先提出一个总目标: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为了提供计划教学与评价的集中点,又陈述了四个具体目标。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再认”,名词短语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类别。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解释”,名词短语是“中华文化”、“ 区域性”,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解释”,名词短语是“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关系”,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和“说明”,名词短语是“重要原因”和“包容性”,“ 文化力量”、“ 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表:基于陈述的目标按分类表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案例的分析
知识维度 认 知 过 程 维 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l B.概念性知识 目标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政治备课教案三
沈阳市第十中学 姜 丽
课标要求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知道我国文化区域性的原因;明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队精神和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
2、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法学法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 教 具 多媒体、黑板、白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说明 导入
新课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的磅礴,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共同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震撼。【板书】展示课标 承上启下
探
究
新
知
区域性
特征
现在请各组准备出一张白纸,今天我们要在这张纸上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知道2013年我们辽宁将要有一件万人瞩目的大事吧?现在十二运的大幕即将开启,十二运进行时,我们没有旁观者。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十二运做点贡献呢?【学生说都要干什么】登录十二运的官方网站,全运征集活动吸引了我,就让我们为全运会的开闭幕式的完善出点子吧。大家利用好你手里的这张纸,等下课的时候我会收上来,整理大家的意见,共同上传到十二运的官网上。
既然十二运就在我们家的门口召开,那么在开闭幕式中一定要有我们家乡的文化特色是不是?请同学们首先设计一套反映我们家乡文化特色的方案。
万事开头难,先请同学们借鉴一下十运会和十一运的经验。【展示江苏和山东举办全运会展示出的江南水乡和齐鲁文化特色】
你想在你的设计方案中展现哪些我们的家乡文化符号呢?【学生举例展示】
【展示地图】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东北文化与吴越、齐鲁文化有这样的差别呢?【学生总结】
那么这种文化的区域性差异会不会成为“十二运”圆满举办的障碍呢?我们就来一场辩论。分好正反方,进行准备。
【辩论会】4分钟
正反方的同学表现都很好,立论明确,论证有据,正方说会影响,主要在强调各地区的文化特色,而反方说不会,主要在说明文化融合的过程。都有道理,把双方观点结合起来正是体现了区域文化的发展趋势——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文化的融合为全运会的举办打下了客观条件,而东道主的努力更是奠定了了雄厚的主观基础。特别是我们沈阳市政府为十二运的举办也做了精心的筹备,不仅有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交通的便捷,又有旅游、餐饮娱乐服务上的便利,还有各处免费健身场馆开设的温馨和城市建筑、人文景观的现代化……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十二运不仅会成为一次体育的盛会,而且会成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窗口。到时让我们用沈城人民的文明与热情欢迎八方来客,向他们好好的展示我们的辽宁风采!【插入视频30秒】 引导过渡
交代设计意图
教师总结
展示
地图
展示东北文化和吴越文化图片
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探
究
新
知
独特性
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文化符号,那么十二运不仅是辽宁喜事更是中华盛事,接下来请同学们完善你的设计方案,把我们的中国文化符号融入其中。
你想把那些中国文化符号融入你的设计方案中呢?【学生回答、展示】
借助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有效信息,进行提炼升华,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并引导得出其特点和作用。
英国的学者曾经说过如果古代就设有诺贝尔奖的话,所有的奖金可能都会被中国人获得。说明中华文化是独一无二的,这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板书】
而事实上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不仅局限于古代,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成就也同样值得世人关注。比如文学领域:最近广为热议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莫言;比如航天科技领域: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我国是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州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九号顺利问天,实现了多人、出仓、对接等创举,并且我国的空间站也初具规模;比如军事领域:辽宁舰、鶻鹰的J-31 001隐形战机,等等有力地证明了“有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学生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PPT同步展示图片,古今对比增强民族自豪感
探
究
新
知
民族性
特征
能够和我们一起创造未来的并不是汉族一个民族,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么请同学们继续完善你的设计方案,把民族文化符号也融入其中。
你们想把那些民族文化元素引到这套设计方案中?【学生回答】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呢?宋祖英的一首《爱我中华》唱出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插入视频】
真是“56个民族56枝花”没有任何两枝花是完全一样的,说明各民族既有中华文化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性,但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板书】;“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说明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熔铸的。歌声表达了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政治备课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