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优秀范文设计教学3篇

若水分享 115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望岳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优秀范文设计教学3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正确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2、朗读、背诵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 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4、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优秀范文设计教学3篇二

  教材内容分析:

  这首《望岳》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第五单元,这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助注释读懂诗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文的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再结合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基于学生只在七年级学过古诗五首,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的现实,我想把这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充分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1、在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诗歌内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理解“钟、割”的妙处和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青年杜甫的豪情,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学习重点:理解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理解青年杜甫的豪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 。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了解作者和文体常识:

  1.?介绍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 字 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2.介绍古体诗。

  古体诗,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望岳》。

  2、老师指导、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全体学生自读、齐读。?

  四、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五、再次朗诵,研讨品析

  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优秀范文设计教学3篇三

  一、教 学 目 的

  1、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 学 过 程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五)背诵这首诗。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5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