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3篇

若水分享 1152

  《大自然语言》是一篇非常经典、规范的事理说明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罕、蝌、蚪、逗、间、如、粗、意”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和11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时注意句子的节奏和语气。

  ★正确理解“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大自然的语言,齐读课题。

  2.师讲: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通课文,在读时有读不准确的语言,要停下来借助拼音读正确。

  2.再读课文,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有没有读不准的音。

  4.电脑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

  5.电脑出示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语言 化石 告诉 发现 说话 人们

  镶嵌 山巅 汪洋 那是 这是 蝌蚪 逗号 粗心大意

  6.学生选择1个或2个或几个词语练习说话。

  7.同桌同学互读课,相互正音。

  二、精读课文内容,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大家听听从大自然的语言中听出了什么?(学生说明小节的内容,就学习哪段内容。)

  (1)学生A回答: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告诉我们那儿曾经是汪洋一片。

  ①教师板书

  三叶虫化石, 汪洋大海

  ②为什么找到三叶虫化石的坟,可以推测那里是汪洋一片呢?

  ③出示“三叶虫化石”的标本或书上的图,请查找到三叶虫资料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三叶虫是节肢动物,在2亿多年以前已经灭绝了,它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是汪洋一片。

  ④教师指导朗读,注意断句。

  教师范读:“电脑出示”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我们,那里/曾是/汪洋一片。学习练习读,同桌同学读,指名读。

  (2)学生B回答:数数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两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①教师板书:鱼鳞 几岁

  ②教师电脑出示一条大鱼图

  图(略)

  提问:你们知道这条大鱼有几岁吗?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③(学生可能有说15岁、16岁„„)如何判断鱼的年龄呢?请同学们画画课文中的第三小节。

  ④小组讨论,鱼鳞到底有几圈?

  ⑤指名回答:3圈,请同学到前边指一指。

  ⑥这条鱼有几岁呢?(1岁关)

  ⑦朗读这一小节:

  自己试试读一读。电脑出示:

  你如果/钩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两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两指名读,教师辅导。

  (3)学生C回答:如果你看到水里的蝌蚪,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①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蝌蚪    春天

  ②为什么说蝌蚪在水中游,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呢?

  ③电脑出示课件:(可以是书上的图,要让小蝌蚪游起来)你们看那水里蝌蚪多像(学生答:游动的“逗号”)

  ④点击鼠标在上面的课件配上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它的有趣。 ⑤指导好朗读:

  学生边看课件,边进行配乐朗读。

  教师示范:指导读:

  你看那/水里的/蝌蚪,

  多么像/游动的/逗号。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2.大自然都告诉我们什么了?请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外扩展:

  开展一个“考考你”的知道竞赛活动:

  请同学说大自然中的现象,请其他同学说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

  生说:看到蚂蚁搬家。

  生答:就知道要下雨了。

  生说:青蛙冬眠后醒了。

  生答: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生说:看到枫叶红了。

  生答:就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四、学习第五小节

  1.师说:大自然的语言啊,其是(生说: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2.为什么说“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呢?小组互相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3.师小结:不爱学习的人由于知识贫乏,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理解不了。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巅找到三叶虫化石,如果不了解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动物,那么就不能推断出2亿多年前,喜马拉雅山巅曾经是汪洋一片。自然界里有许多现象,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比如大鱼身上的鳞片,不仔细看就不会发现有一个圈圈。发现不了这些圈圈,也就不会想到这些圈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说对不对呀!因此说只有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4.指导学生读好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练习读,

  教师示范指导读:

  大自然的/语言啊,

  其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学生练习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五、学习第一小节:

  1.大自然的语言就这些吗?(不是)大自然的语言不只这些,那有多少呢?快读读课文中的第一小节。

  2.齐读第1小节。

  3.教师指导读好“到处都是”。

  六、齐读课文内容。

  七、作业

  1.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和同学进行交流。看到一个现象,要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的会出现这种现象?你可以查阅有关的书,也可以请教别人,“还可以上网去查阅有关资料。”

  2.你们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写作形式,自己写一首诗歌,诗歌的题目《大自然的语言》,下节课同学们相互交流。

  八、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二

  一、教学要求:

  ★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察、蝌蚪、逗、如、意”6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请一学生演示公鸡叫。议:早晨公鸡叫告诉我们什么?

  2.从“大自然也会说话,也有语言”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学生对照拼音,拼读课题,结合学习生字“语言”的“语”字,着重讲清“言字旁”与话的关系。

  (二)学习生字字音,练习朗读

  1.听录音或范读。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拼一拼,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学习生字词:

  (1)先读课后方格中和横线上的生字,再读课文,用“ 0”和“~~~”划出“学会”和“会认”的字,并划出生词。

  (2)对照拼音,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3)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4)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4.检查朗读情况。

  (三)从第一节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结合上下文采用换词法理解“以为”的意思,让学生明白第一、二句主要讲“大自然也会说话”。结合理解“仔细”的意思,并懂得大自然的语言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

  2.指导朗读。

  (1)学生用“|”线划出停顿的地方。用“.”圈出需要强调字词。注意停顿、轻重,读出儿歌的韵律。

  (2)分小组自由试读。

  (3)指名读,生评读。

  3.让学生带着“大自然说了哪些话”这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2-4节,初知课文大意,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四)利用直观手段,指导精读,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二节

  演示CAI课件或幻灯片(或教学挂图),水中游动着的小蝌蚪与游动着的“逗点”。

  1.学生观察屏幕,认识“小蝌蚪”和“逗点”(逗号)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朗读第一句(突出“多么像”、“游动”这两个词)。

  3.讨论:

  (1)小蝌蚪是什么季节才有的?

  (2)看到小蝌蚪我们知道什么?

  小结:小蝌蚪开始游动就是告诉我们春天到了,大自然真的会说话呀!

  4.指导朗读(先自由试读,再听录音学读,然后引读:你看那……,多么像……,大自然告诉我们……。)

  〈二〉学习第三节

  演示CAI课件:水中一条大鱼,鱼跳出水面,突出背上的鱼鳞,特写一片鱼鳞,放大鱼鳞,显出鱼鳞上的环纹暗无此手段,运用挂图幻灯或实物(鱼鳞)〕。

  1.让学生观察鱼鳞片,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讲解“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比较 “一个”与“一个个”,让学生懂得“一个个”说明有许多个。

  3.指导感情朗读(强调“一个个”、“圈”、“岁”语气要加重)。

  引读:你如果钓到……,仔细观察鱼鳞有……,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告诉我们……。

  4.小结:这节讲的是鱼鳞上的圆圈也会说话,他说了什么话呢?(让学生读:一圈就是一岁)可见大自然的语言真丰富!

  〈三〉学习第四小节

  1.汇报收集资料情况。(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让学生上台汇报自己所收集的有关化石的图片或其他资料,交流对“化石”的理解,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化石”的来源与作用。

  2.指名读第4节,对照国画或课件、幻灯等,理解“镶嵌”、“山巅”、“喜马拉雅山”、“三叶虫”化石、“古老”等词。

  3.讨论: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古老的“三叶虫”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呢?为什么呢?在学生讨论后,老师一边演示课件或图片,一边小结: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千姿百态,有陆地和海洋,陆地上有高山、平原等等,这些地形每时每刻在不断地变化。只是这个变化非常缓慢,是我们用自己眼睛看不到的。经过几千万年的时间,有的陆地变成了海洋,有的海洋变成了高山,而这些从海底隆起的山峰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打,这些生物慢慢变成了化石。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我们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那儿——曾是汪洋一片(生齐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三

  一、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朗读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了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使一些静止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跳动,使枯燥的语言变的生动有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要注重学生们朗读的训练。

  例如: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留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让学生们通过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其次我又引导学生们边读边想象。如读“多么像游动的逗号”时,想象春天来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在水中自由、欢快地游来游去,多么可爱,多么有趣!学生们边读着边想像着语句带给他们的快乐。最后让学生们联系实际,读中感悟。如:“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让学生们结合生活想想句子的意思,使学生们知道只有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并感悟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走进生活,探索大自然奥秘

  大自然是部百科书,是位博学家,大自然中有许多语言,它会告诉我们天气,季节,年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探索大自然奥秘。

  课前我让学生们搜集了相关的材料,但是在交流时,我并不是让学生们照本宣科的读出来,而是让学生们仿照诗歌的形式让说一说。学生们的搜集、交流的资料五彩缤纷。

  你看那南飞的大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秋天已经来到人间。

  你看那晚霞满天,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预示明天是个好天气。

  你看那蚂蚁搬家,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表示快要下雨了。……

  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大自然语言”的内容,而且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了解“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三、利用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将学生们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尤其是学生们看到三叶虫化石的图片时,激起了学生们浓烈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这些无声的语言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4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