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优质教案范例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故事分两部分写的,先写孙悟空是怎么样摇身一变,变成赤脚大仙进入瑶池,开怀痛饮喝得大醉的;再写孙悟空闯入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偷吃了仙丹之后,使出隐身术,一个筋斗翻出天宫,回到花果山。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语文《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优质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优质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和部首“立”,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3.认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4.积累词汇,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16个生字和部首“立”,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难点:
1.认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积累词汇,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的问题。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西游记》,有谁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或者动画片?《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孙悟空为什么会大闹蟠桃会?他是怎么大闹蟠桃会的?他大闹蟠桃会的结果是怎样?)
二、朗读课文,读题质疑。
1.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表。
3.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刚才根据课文提出的三个问题。学生读完第一段,问孙悟空为什么会大闹蟠桃会?(因为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奉命看守蟠桃园的的孙悟空却得不到邀请,所以孙悟空非常生气。)读完第二、三、四自然段,问孙悟空是怎么大闹蟠桃会的?(他摇身变做赤脚大仙进入瑶池,喝的酩酊大醉,又误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偷吃了仙丹。)读完第五自然段,问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结果怎样?(孙悟空用隐身法一个筋斗翻出天宫,回到了花果山。)
三、学习生字。
教师讲解生字的字理(有条件的可借助课件演示),学生再说一说自己记字的一些好方法,比如小字谜、歌诀、部件组合等等)
四、练习。
1.用所学生字填空。
( )令 ( )过 ( )水 ( )划 ( )子
( )住 ( )则 国( ) ( )台
2.读读下面的词语。
起死回生 摇摇晃晃 东瞧西望 开怀痛饮 大摇大摆
醉眼蒙胧 不知不觉 扑面而来
3.用课文中的字填空。
( )摇( )摆 ( )瞧( )望
( )来( )去 ( )手( )拳
五、作业。
1.在虚宫格本上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心情。)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读好孙悟空的语言(包括内心独白)。
一、学会质疑,善于提问。
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是你不明白的,也可以是你根据课文内容想到的,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重要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或小组讨论加以解决。
二、读后评价,加以理解。
你觉的孙悟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评价一下,然后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评价它。
(1.神通广大:用定身法定住摘蟠桃的仙女,变做赤脚大仙混入瑶池,拔毫毛变出瞌睡虫,使隐身法一个筋斗翻出天空。2.聪明:骗走赤脚大仙,再变他的模样混入瑶池,知道闯下大祸,就三十六计,走为上。3.冲动:王母娘娘不请就不请,干吗大闹蟠桃会呢?)
三、复述或改编或续编。
结合课后活动,“表达”进行。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弄清下面两个问题。
1.文中有几个人物?(孙悟空、七个仙女、赤脚大仙、酒坊中的人,还有提到没有出现的人物:王母娘娘、太上老君)
2.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
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的指导。
四、作业。
1.完成课后活动二。
2.把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评价。
3.小组同学合作排演课本剧。
二年级语文《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优质教案范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重点认识8个字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复现。通过朗读感知8个生词。指导书写“命”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画、原著等学习资源提高识字效果,增强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以名著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文学作品中陶冶情操,感受文学魅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够有感情地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在朗读重点语句中感知生字、生词。
课前难点:运用工具书独立完成预习。
课前准备:查找、阅读、观看有关孙悟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给大家放一首动画片的主题歌,听一听歌中唱的是谁?
2、你知道孙悟空的哪些故事?
3、孙悟空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二、方法拓展、有效识字:
1、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认真听老师读读这个故事,听准字的读音。
2、感知生字
(1)读词卡。
(2)读准字音。
(3)重点识记“命”字。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用口来表达内心的想法,用耳朵聆听世界的声音,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4)指导书写:
那就让我们动手写一写这个富有生命的字吧。
(5)学习“守”
像这样由两个字义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你能说出哪些?
(6)学习“摘、拧”
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7)学习“炼、炉”
你想用哪种方法学习这两个字(炼、炉)
(8)学习“君、赤”【2分钟】
谁还能给这个“君”字组出更多的词语?
(9)变换语境识字:
(10)再次读文。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大声地读出来。
三、复现生词、指导朗读。
1、表演读:(出示句子:孙悟空见他中计,“嘿嘿”一笑,变做赤脚大仙的模样,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瑶池。)
2、欣赏读:(出示句子:悟空搬出几坛仙酒,就着为宴会准备的佳肴,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喝得大醉。)
3、对比读:(出示句子:心想:“不好!不好!这下可闯大祸了!”)
(出示句子:悟空心想:“王母娘娘既然不肯请我,我不妨变做赤脚大仙的模样混入瑶池。”)
小结:这两句话虽然都是孙悟空心里想的,但是不同的想法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4、评价读:
在这四句话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来读一读,觉得自己读得很好就给自己加一颗星,觉得自己读得特别好就加两颗星。
5、汇报读:谁能勇敢地来汇报你的朗读成果?
四、名著导读:
孙悟空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大闹了一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回到花果山。后来又发生了哪些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故事多来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原著中记录着更多的精彩故事,让我们阅读原著,感受文字世界的魅力。
板书设计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生命)
命、守、摘、拧、 (命令)
练 —炼、炉、赤、君 既然 不肯 模样
(字卡贴在树上) 中计 佳肴 闯祸
二年级语文《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优质教案范例三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7个一类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复述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生字特点分类识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兴趣,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识记7个一类字
教学准备:课件 生字卡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 3、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美猴王孙悟空吗?(生介绍孙悟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二、初读神话理解大意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师范读,生听字音。
3、自由读课文
4、指名分段读
三、学习生字
1、引导生分类学习生字
(1)数笔画:命:生命 生活能力 如:性命、救命、拼命
(2)上级对下级:命令 奉命
2、部件组合法
守:保持 守城 墨守成规守门
通:通过 通行 四通八达通信 通知
饮:与餐饮有关
喝,喝水,饮水 饮用;饮品,冷饮饮料
计:妙计 不计其数 计划计较
站:学习一个新的偏旁“立字旁儿”
站队 站岗
3、复习巩固:
(1)同桌间互数笔画 (2)猜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二类生字。
2、 复习生字。
3、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开火车读字
二、学习二类生字
1、从文中找出二类字
2、同桌间互读
3、认字卡、组词
三、理解课文 指导朗读
1、看影碟增强对课文的感悟
2、生自由练读课文
3、说说读懂了什么?
找一找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原因
4、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给大家读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认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四、作业: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1、想知道: 2、不懂:
3、原因: 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1、找朋友连线
明题意 连线 读读 说说知道的近义字
2、读读会写的写下来
同桌间读熟 试讲讲词语的意思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 形容数量很大
四通八达:原指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行,形容交通及为方便,形容沟通各个方面。
守口如瓶:闭口不说,就象瓶口塞紧一样,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起死回生: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
大摇大摆:形容走路挺神气、满不在乎的样子。
3、选选填填
讲题意 填字写正确 读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生字 2、表达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开火车读字
二、表达练习
1、复述:
(1)讲方法:①认真读课文弄懂大意 ②弄清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复述并不是背课文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⑤要有感情讲清主要意思
(2)组内练习复述(3)班内复述
2、读读说说
师范读 自由读 开火车读 自由组合表演
三、作业:找找有关孙悟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