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杜甫诗作《登岳阳楼》教案范文

若水分享 1147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诗作《登岳阳楼》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登岳阳楼》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 品评名句,感受诗境;

  2、 体悟诗人伤时忧世的博大情怀;

  3、 对比阅读,体味不同诗人在诗歌诗境及风格方面的独特性。

  二、知识回顾:知人论世

  1.杜甫,字( 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 )。

  2.杜甫的诗被称为( 诗史 ) ,他被后人冠 以(诗圣 )的美称。

  3.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 现实主义 ) 诗人。

  4.代表诗歌( “三吏” )、( “三别” )。

  三、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坼(chè) 涕泗( t ì sì)

  读准节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读出情感

  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语文《登岳阳楼》教案二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五、自由朗读

  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

  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

  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吴楚两地由洞庭湖东南分割,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漂浮在湖面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品评名句

  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关键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阔的图景。

  景色特点: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大,“于事理未当”,像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见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实则此评未免拘泥。须知诗歌不同于科学论文,是容许使用夸张来充分表现视觉(或听觉)形象,以畅快宣泄作者的意兴与情绪的。

  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

  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

  颈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境况和心境?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这样的境况和颔联有什么关系?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

  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

  景

  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

  衬托

  情

  孤独凄苦漂泊,忧国忧民。(博大胸襟(衬托))

  语文《登岳阳楼》教案三

  教学目标:

  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掌握大全景的写法,感受杜甫心中的悲凉之情

  梳理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整合一个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

  教学重点: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感受作者心中的悲凉之情

  教学难点: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背诵杜甫的《望岳》,回忆杜甫是在什么年纪的时候写《望岳》的,《望岳》抒发了青年杜甫怎样的理想追求?

  明确:《望岳》抒发了年轻的杜甫希望在盛世之时大展鸿图的理想抱负

  2、今天我们对比《望岳》,学习杜甫的另一篇登高之作《登岳阳楼》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受

  1、参考课下注释,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诗歌

  3、借助工具书掌握字词解释,课堂提问,互助答疑

  4、再读诗歌,落实句子理解,感受诗人情感

  三、 深入把握

  1、出示学习目标:同为登高之作,试从写景的气势、写景的手法、创作的背景、表达的情感四个方面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有人批评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像是不相关的两首诗歌的拼接组合,显得割裂。请理出本诗前后两联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诗句背后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四、 总结提升

  1、朗读这首诗歌,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2、回忆我们学过的《望岳》《春夜喜雨》《石壕吏》《又呈吴郎》,回顾杜甫的一生,梳理杜甫给你的印象,说说你从杜甫的老泪纵横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3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