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破35亿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
刚看了哪吒---魔童降世这部牛爆了的电影,动作设计、画面都没得说,但最吸引我的是他背后对于善恶观的深刻思考。哪吒与敖丙在生活中对应着我们人类社会中的两类人群---反社会人格与助人性人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1300字
最近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经上映,热度一直居上不下,票房也是迅速破亿并且依然呈现迅速增长之势。恰巧,今天在妹妹的央求下,妈妈带我们一起去电影院一睹其芳容,本以为看电影只是娱乐娱乐、放松放松。没想到自己被故事情节带动,随着剧情我时而笑得前仰后合、时而哭的稀里哗啦。
这一次的故事里主要讲述哪吒的来历--元始天尊将天地灵气孕育出的能量巨大的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遵循天命,灵珠将投胎为拯救苍生的英雄,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三儿子身上,而魔丸会诞生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在魔丸身上启动了天劫咒,魔丸降生3年后天雷降临会摧毁魔丸。然而阴差阳错,在灵珠与魔丸降生之时被掉了包,本应该是灵珠英雄的哪吒成了魔丸转世的混世魔王,在自己一出生就面对大家对魔丸的误解和即将来临的天劫。
在世人及神仙太乙真人眼中,魔丸转世的哪吒在降生后还没有成魔、没有危害人间的孩童时期要将哪吒处死,以免后患。但是做为哪吒的父母不管孩子是什么,在他们眼里始终是孩子,为了孩子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
影片中哪吒的父亲一出场给人一种十分严厉气场,但是在哪吒出生后为了保住孩子性命上天去求元始天尊破解天劫咒,虽没能见到天尊但是听说可以将天劫咒用移花接木法转嫁到血亲之人身上时,毫不犹豫的求得换命符咒要替孩子接受天雷惩罚,用自己的命换取孩子的生,并且承诺会利用这三年时间将魔丸转世的哪吒引上正道。
为了将哪吒引上正道,欺骗他说是灵珠转世,将来会成为万人敬仰的大英雄,哪吒听后果然跟随太乙真人安心学习法术,在学有小成后急切的要改变陈塘关百姓对自己的成见,在自己与水怪交战中救出小女孩,但是人们没有看到妖怪,误解是哪吒绑架小女孩还烧毁了他们的房屋,在众人的偏见下,哪吒失望,但是这时候只有自己的父亲查看到孩子手上残留的毒液,相信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哪吒振作起来,打算为哪吒筹办三岁生辰,在生辰当天,当着百姓的面还哪吒清白,因为百姓的偏见,李靖凭借自己的面子挨家挨户磕头求百姓参加生辰宴。
这就是父爱,都说父爱如山,一点不假,父爱威严、深沉、内敛,虽不善于言语表达,但是在遇到事情时父亲会像大山一样在你面前替你挡风遮雨,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说完父亲,影片中哪吒的母亲也是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以前的影视作品中哪吒的母亲就是一位柔弱的妇人,而这部影片中哪吒的母亲化身为巾帼英雄,能够降妖除魔,然而母亲所做的一切,只是用自己的能力去替魔丸转世的孩子积德,希望上天能够饶恕自己的孩儿。为了替孩子积德,母亲每天都很忙碌,陪伴哪吒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但是不管母亲多么忙碌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都会用在陪伴孩子身上,尽管自己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影片有一个片段是哪吒的母亲在百忙之中抽出了一点空闲时光,陪无聊的哪吒玩踢毽子游戏,魔丸转世的哪吒天生神力,踢出的毽子一次次把母亲打到,但是母亲每次站起来不顾自身的疲惫与疼痛,微笑面对儿子继续陪儿子玩耍,直到自己有任务去执行之时。这就是母亲,作为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高高兴兴、无忧无虑的成长。
就是在这样的如山般的父爱和如水般的母爱的呵护教育下,本应会成长为混世魔王的哪吒最后用自己的力量证明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成长为顶天立地的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1100字
刚看了哪吒---魔童降世这部牛爆了的电影,动作设计、画面都没得说,但最吸引我的是他背后对于善恶观的深刻思考。
哪吒与敖丙在生活中对应着我们人类社会中的两类人群---反社会人格与助人性人格。
反社会人格的人先天有所谓的“缺陷”,因为基因(科学家在同卵双胞胎身上发现反社会人格的几率远远大于异卵双胞胎大于普通人差异得以论证),先天大脑及神经递质分泌与常人不同注重自我体验,忽略他人体验,追求新鲜刺激,不注重风险,难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同时没有自制力,而剧中的哪吒刚开始时,只想玩乐,出手没轻没重,做事冲动鲁莽,反复教诲却不知悔改一意孤行,完全符合反社会人格先天生理因素的全部条件。而正因为如此,在现实世界和动画世界中我们都称之为恶/魔。
而与反社会人格相反的我们社会中十分讨人喜欢的一类叫做助人性人格,因为基因他们更注重他人感受,为他人愿意牺牲自我度让自我,剧中的敖丙也完全符合助人性人格的全部特质。也因为此在现实社会和动画世界中我们都称之为善/灵。
而也因为这些先天的特性,导致了哪吒在玩耍中更容易伤害到大家,而大家对哪吒的歧视也是动画中群众对于刚听到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的投射。
而敖丙的特质,理性,服从集体,有较高的同理心,从小好好练功/好好读书,听师傅的话/父母的话,以拯救龙族为己任/拯救百姓为己任,所有龙族愿意把自己的龙鳞撕下给敖丙做万鳞甲,也是在社会中当社会有问题对有能力奉献性人格的认可以及社会资源的向其集中。
可整部电影给我们留下意味深长的善恶观的批判和方法论。
他用自源性的自我欲望的实现和利他性的本能,构建了一场社会教育的思想实验。
虽然魔童哪吒,一切遵从本能欲望,可经过太乙真人的认知治疗和其父母的爱的行为,将其自我意识进行延展,因反社会人格无法感受他人感受,但通过高阶认知,以己度人,最后拥有牺牲自我的善行,当然在其中哪吒/反社会人格也需要通过乾坤圈/药物对其本能做一定的限制,使其追求刺激执念深,这一特点变成救世人于水火的可控的强大动能。
而敖丙,虽是灵珠拥有较强的集体意识,以整个龙族为己任,可也因为申公豹错误的教育,居然试图杀死在场的所有百姓,在动画世界所设定的善恶观中,这种天命的善,乃是将众生都纳入考量范围之内,如果现在杀死一个人能救未来的一百个他也回去做,这使得敖丙虽是灵珠却也能做的出看上去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所以这整部动画电影都在让我们思考这欲望执念到底是不是恶,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一条教化容易变成恶人特质的人完整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这评价善的善恶观若是在于出发点,那敖丙杀百姓岂不是善行,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一条善的评价标准,这善恶与否看行为更好。
不由得佩服这部动画电影背后制作人对善恶背后如此深刻的思考。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后感550字
哪吒生下来就是个魔童,好像注定要杀人放火,然后被天雷劫打死。太乙真人觉得长痛不如短痛,直接了结算了。但是哪吒的妈妈拼死保护自己的孩子,用双手抱住他,说,妈妈在,不要怕。
这个时候,哪吒的魔性消失了,甚至脸上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迫于百姓压力,李靖夫妇只好将哪吒关注府里,并且设置结界,不让哪吒出去。而这个时候,李靖在天上,找元始天尊,希望收回天雷劫。
哪吒的妈妈想的是,每天帮助陈塘关百姓斩妖除魔,帮助哪吒积德,从而让百姓认可哪吒。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都错了。小哪吒,此时最需要的是陪伴,哪怕就是陪他踢毽子,如此简单。
他觉得自己很孤独,每天活着就在等死,父母也不在身边。他就三番五次,跑到街上,寻找可以结交的朋友。原本一些小孩子是愿意和他玩耍的。但是百姓的成见大于山,看到哪吒,就立刻抱起孩子,躲得远远的。这也养成了哪吒厌恶世界的性格。
他最开心的事情,居然是妈妈陪他踢毽子。妈妈说:哪吒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哪吒要的不多,要的只是陪伴。
当哪吒妈妈意识到错误的时候,决定带哪吒游山玩水,好好陪伴儿子。可是爸爸想的还是让哪吒成为英雄,不能说这个不好,但哪吒毕竟是个三岁的孩子。
陪伴是如此重要,父母的陪伴,可以把一个坏小孩变成一个好小孩,这是《银河补习班》的故事。如果你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会很孤单。
所以,陪伴是如此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