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大学生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
看完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让我们思考了许多,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将来努力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美大学生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_最美大学生事迹观后感心得,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美大学生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一)
“青春就是要经得起磨练”
“我是一名‘准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请战!”
离开武汉,还是留下?2020年初,面对这个问题,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赵东没有迟疑。
留守武汉,参与临床一线诊治,连续奋战120天,累计参与接诊并成功治愈新冠疫情确诊病例130余例;轮休期间加班加点,进行临床研究;工作之余参与线上志愿服务,为200余名居家隔离患者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和帮助……赵东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我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让自己的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赵东坚定地说。
赵东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光谷院区忙碌时,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倪杰也在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奋战。2020年春节期间,看到所在培养单位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后,她放弃与家人团聚,第一时间主动向医院党委报名。
到达湖北后,倪杰在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工作,与同事们制定、执行和互相监督院感流程的实施,查看病人、开医嘱、调呼吸机……许多个夜班里,面对重症患者的突发情况,她一边安慰患者,一边带着值班护士进行抢救,评估病患情况,主动承担动脉抽血、血气分析、插管治疗等任务。
穿着防护装备,头晕胸闷,汗湿衣襟,双手脱皮,护目镜压得眼眶周围伤痕累累……倪杰却毫无怨言。“青春就是要经得起磨练,救死扶伤,义不容辞!”这是倪杰送给自己的格言,也是她行动的见证。
疫情防控中,很多大学生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本科生余汉明也是其中之一。“00后”的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疫情期间报名成为武汉中山社区防疫志愿者,为100多户家庭提供买菜、上门送药等服务。
每当电话响起,余汉明就拿起笔,一一记下居民的信息和需求。第二天,结束门岗值守,身穿红马甲的他提着辗转购买的生活用品送到居民楼下。“我们青年学生,就是要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44天,每天1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余汉明用自己的热情和力量为武汉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看到广大党员冲锋在一线,我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余汉明在志愿服务期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北京市委组织部批准,2020年4月1日,他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位“火线入党”的大学生。
最美大学生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二)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
从小就喜欢海洋世界和船舰的李海超,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成事业,2017年留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他放弃了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奋斗在实验室十余个小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Jacobi-Ritz法的回转类结构振动声辐射理论。
经过长期深入研究,李海超在导师指导下带领团队所研究的方法,已初步应用于方案设计阶段我国某水下装备振动噪声快速仿真评估,为舰船装备论证决策提供了一定支撑,用自主创新的力量助力国防。
李海超研究大海,闻健服役西藏。闻健来自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1701班,2014年入学,2015年就报名参军,携笔从戎,志愿去西藏服役。
那年,国际形势突变,闻健所在的连接到命令赶赴边境线,他接到的任务是到最前线护卫国旗。接到指令,写好遗书,荷枪实弹,时刻准备上战场。
30多个日夜,他和战友冲在最前,在国境线上挺起脊梁,护卫国旗,保卫家国,他们寸土不让。
高原上寒风凛冽,沙漠里酷热难耐。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曾在2016年夏天带领八个同学来到沙漠,这里远比想象中的荒凉、贫困。白天治沙,顶着烈日,提防沙暴,晚上却只能住在临时扎起的帐篷里。
五年治沙,脚步从未停歇。在治沙过程中,刘智卓还提出了梭梭树嫁接经济作物的治沙循环新模式,把肉苁蓉种植和防风固沙结合在一起,既能防风固沙又可实现经济效益。
不仅治沙,刘智卓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云南洱海,刘智卓传递知识,帮助困难学生,被当地人称为“板扎老师”(“板扎”当地语是“靠谱,能干”的意思)。
和刘智卓一样,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李莎也是一名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
“龙胜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中,她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的三门镇。那里路途遥远,从县城到家访学生家中,车程要一个半小时,加上徒步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翻山越岭。在学生和队友眼中,她成为勇担当甘奉献的“莎姐”。
如今,李莎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她为之奋斗的土地上,但她的事迹却鼓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参与这场“青春接力”,投身西部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力量。
最美大学生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三)
龙旭婷,女,苗族,贵州施秉县人。2017年9月考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于护理系17级高职护理14班, 2020年7月毕业。在校期间担任系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舞蹈社社长,班级文娱委员。2019年6月在贵州省施秉县人民医院实习,因实习期间表现突出,于2019年9月与该医院签订劳动合同。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2020年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省际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以外地市新冠疫情医疗的号召。19个省份数万名医务工作者分批赶赴湖北16个市州,投入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正在贵州省施秉县人民医院实习的龙旭婷得知驰援湖北的消息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劝阻,主动提交奔赴一线支援的申请,通过两次努力申请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援鄂战士”。2020年2月22日,龙旭婷作为贵州第九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踏上了去往湖北鄂州的征程,而未来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未知。23日,开始紧张的岗前培训,她绷紧了神经,丝毫不敢懈怠,经专业的培训和反复的练习,她顺利通过考核,获得了上岗的资格——进入鄂州市雷山医院。
2月24日,她正式来到她的“战场”,第一次面对病人如此集中的场面,她有些紧张和忐忑。但情势容不得她害怕,龙旭婷迅速熟悉病区,将驻地面积分为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并且定时用84消毒液消毒,确保生活区是安全的环境。第一次正式穿上防护服的她,还是有些不适应,呼吸不畅,护目镜起雾甚至滴水,进舱后很快汗流夹背,全身发热,但她顽强地坚持着。医护人员在污染区不能上厕所,所以基本她都提前半天禁水,以防内急。一个班下来,脸上和身上全是勒痕,口罩全部湿透,护目镜里全是水珠,汗水顺着脖子一直流到胸口。但是这些困难阻挡不了她与病人融洽的关系,她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的需要。她知道,对于她们的治疗不仅是药物治疗,还有心理上的治疗。因为大部分病人都与家人分离,相隔两地,心里都或多或少的脆弱,她想给她们家庭般的温暖。因此,龙旭婷时常与她的病人一起聊天,一起自拍,一起开玩笑,一起分享各自的过去,畅谈充满希望的未来。渐渐的,她与病人之间的关系近了,已经不再仅仅是护士与病人,更像是邻居,像姐妹,像亲人。龙旭婷说:“在病房里,可以跟病人聊天,回到宾馆里,没人说话,反而有些寂寞了。”照顾病人的繁重任务时常让她倍感疲惫,但她丝毫不敢松懈。下班回到酒店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拿出有关新冠疫情病情的资料仔细研读、揣摩,再反复练习、思考工作流程。她害怕的不是病毒,她害怕的是自己不够优秀,害怕自己技术不够扎实,害怕照顾不好病人。
每一个在酒店里的独孤夜晚,龙旭婷都无比思念远方的亲人。但也就是这一个个夜晚,教会她成长,给予她力量。
随着工作时间渐渐推移,她也渐渐习惯了防护服里面衣服反复湿透;习惯了护目镜上起层的雾珠,习惯了护目镜挤压面额部的疼痛;习惯了口罩系带勒耳钻心的疼痛;习惯了双手因反复洗、反复消毒后的红肿及瘙痒。但正因为有这些不适应的压迫感,身上的责任感就更重了,刚进入护理工作行业就遇到了这么严峻的疫情,让龙旭婷更加意识到医护人员的重要性,让她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在这批医护人员中,龙旭婷年龄是最小的,但是病人们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不信任,队员们也谦虚的相互学习,十分的温暖。在鄂州奋战的35个日夜里,看到患者好转,听到患者说“谢谢”,就是她最快乐的事。她为自己能发挥价值感到开心,也为所有的医务人员感到自豪。
龙旭婷因为此次不凡的“湖北之行”,她不仅收获可贵的人生经历,也更加懂得生命的真谛。同时,也荣获了一些表彰:2020年3月31日荣登《贵州援鄂抗疫英雄榜》;2020年3月19日鄂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鄂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20年3月获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颁发的“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援鄂人员记功证书”和“记功奖章”; 2020年4月12日获湖北省人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授予的“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
据悉,近几年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三主体一路径五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1+2+4”下的“一系一品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龙旭群同学只是该校无数优秀学生群体的一个缩影 。
最美大学生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四)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展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立足本岗敬业奉献、矢志拼搏不断奋斗的良好风貌。
江城武汉,英雄之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辅导员靳敏,执着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受感染学生最无助时,她挺身而出,协调各方资源,撑起生命之舟;她动员312名研究生投身战“疫”,发挥专业特色、扎根所在地区,开展专业抗疫;在就业攻坚战中,她想尽千方百计,在简历制作、面试培训、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性教育等各环节为毕业生全力护航。
在武汉封城的76天,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鑫指导团队用76幅“武汉大学生抗疫图志”凝聚正能量,获数万次转发;深入调查上万名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形成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群体画像调查报告,为广大辅导员提供信息支持;创造性利用网络动员组织160余名专业教师,开展“云谈心”和“一对一就业辅导”,全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面对疫情大考,燕山大学辅导员王银思交出了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答卷。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讲述着她和学生的抗疫故事。疫情期间,线上平台的迅速发展激发了王银思的灵感。她主持成立“机思广益”党建思政工作室,创新发起校际党支部“云共建”活动,为疫情期间跨区域开展支部共建提供了新思路。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这是许多高校辅导员不变的信念。
云南大学辅导员朱丹在专职辅导员一线岗位连续工作8年,共陪伴900余名学生走过宝贵的青春岁月。她积极探索建立困难学生帮扶体系,以“智志双扶”的理念,精准剖析每个困难学生的致困根源,对症下药,先后帮助70余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会“唠嗑”,爱“串门”,爱管“闲事”——沈阳工业大学辅导员李青山深得学生们的喜爱。他所在的学院,农村学生比例大,困难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他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学生成功“脱困”。
从人人网到QQ空间,从新浪微博到微信公众号,13年来,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深耕网络思政“新阵地”,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13年来,他撰写发布各类网文700余篇,浏览量300多万,让学生在互动中受教育,在参与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
22年坚守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对2700多名学生全心投入。通过“危机信息三级联动报告制”“班级考核量化制”“贫困学生登记制”等制度,她努力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多名有厌学自杀、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回归课堂。
人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刘铁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13年来,坚持以爱为轴,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他的学生曾蝉联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也曾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折桂。在成长为学生心目中“金牌辅导员”的历程中,刘铁也不断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杭州师范大学辅导员钱珊坚持调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回应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难困惑。她以“榜样”为引领,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变枯燥为生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西安交通大学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组织开展以“伟大事业,信念领航”为主题的就业宣讲活动,讲述西迁故事,弘扬西迁精神,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平台、对接单位,提供就业创业渠道。引导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毕业后主动选择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得到淬炼,在为党和人民奉献中收获成长。
最美大学生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五)
近日,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等单位组织开展的“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启动。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大四学生周雨晴作为该校“最美大学生”参与了湖南省片区遴选。
据了解,该校学生周雨晴不久前刚获得“邵阳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此次,周雨晴作为“最美大学生”代表参与湖南省片区遴选,既是该校育人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形象、发挥大学生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契机。
周雨晴和英语社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近年来,周雨晴将自己的青春理想厚植农村热土,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和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一盏闪烁在山区留守儿童心中的“小桔灯”。为了拟定支教规划,她多次走访调研,顶着烈日一次又一次走村窜户进行家访,耐心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如何为教育扶贫出一份力,是周雨晴思考得最多的问题。这几年,很多偏远地区都留下了周雨晴的支教足迹。在邵东市廉桥镇楮塘村,每年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暑期缺乏父母陪伴。周雨晴了解情况后,便决定去那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农村支教实践更加坚定了周雨晴想做一名乡村教师的决心。“当我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看到了孩子眼中闪着光芒,我想我的眼里也一定闪着光,这就是我未来将不断为之奋斗、努力的事业。”周雨晴说。
今年疫情期间,团中央发出号召,倡议返乡大学生团员、团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参与疫情联防联控。身在邵东老家的周雨晴看到相关新闻报道后,立即报名加入社区一线抗疫志愿者队伍。成为志愿者以来,她走街串巷,与村干部联动,协助完成了防疫抗疫宣传、返乡人员摸排登记等工作。从社区防疫宣传员到防疫监测员、体温检测员……周雨晴始终奔波忙碌在防疫一线。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周雨晴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尽自己所能服务同学、奉献社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她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与学校青年志愿服务团团员一起,先后参加了邵阳市创文创卫、祭扫英烈等活动,多次被评为湘中幼专“学雷锋积极分子”。2019年暑期,身在长沙的她参与了当地的助残志愿活动,并获得了“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周雨晴敢于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也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2019年,湖南省举办了第一届自考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周雨晴再次带领团队参赛。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邵阳市中小学教师交流平台”项目脱颖而出,其所在团队作为邵阳市唯一的代表队前往长沙参加省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2019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上,她带领团队开发的“爱易帮”项目被评委看好,作为种子队伍参加比赛并荣获“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