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最美大学生个人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2020最美大学生已经公布,我们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让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我们要以敢于担当、一心为民、勤勉务实的姿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0最美大学生个人观后感800字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0最美大学生个人观后感800字一
青春当在“敢于担当”中挑战自我。在这场疫情之战中,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他们很多都是“90后”。曾经,被贴上“垮掉的一代”标签的“90后”,现在正用自己的坚韧和担当证明着“我们能够承担新时代的伟大责任!”用担当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青春!这场疫情大考似乎让“90后”在一夜之中长大,不再是需要被保护的小孩,却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无畏的“逆行者”。这次是突如其来的“疫”战,放眼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艰难、更多的挑战等待着青年一代。“90后”会继续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肩负时代重任,绽放青春力量。
青春当在“一心为民”中奉献自我。“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场疫情面前,无数“90后”年轻干部用默默奉献之笔写下自己的“青春故事”。哪有人不怕苦、哪有人不流泪,但是为何还是不顾个人、奉献自我?那是因为心中有爱,爱之于民。是的,心中装有人民,便能跳出“小我”、铸就“无我”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个人融入国家,有限的生命便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新时代的青年人,就是要以这样真挚的爱民情怀,让人们感受青春的蓬勃力量;新时代的青年人,就是要以这样无私的为民之心,让奉献之光闪耀整个青春。
青春当在“勤勉务实”中发展自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到的,“青年一代,要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的确,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作为年轻干部,就当做到勤勉务实。乐学好思,勤学善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取得成功。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也因奋斗而精彩。伟大梦想的实现等不来更喊不来,它需要拼出来、干出来。所以,我们要牢牢记住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不说空话、不说大话,务实勤勉、真抓实干,让奋斗的青春绽放无限光彩。
一封回信暖人心,谆谆寄语奋人心。作为“90后”的青年一代,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我们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让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我们要以敢于担当、一心为民、勤勉务实的姿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20最美大学生个人观后感800字二
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在讲话中,习总书记为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我,做到教学相长,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牢牢把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壮大科技创新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青春是美好的,恰处于精心励志、发愤图强的关键期。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作为时代青年,要有海阔天空之愿,更需有脚踏实地之意,有慷慨悲歌之风,更需有久久为功之行。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当实干家,新时代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唯有不断奋斗、不断前进、不断进取才会有所收获!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困难面前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
从他的讲话中,我感受到了党中央对我们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厚望,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肩上沉甸甸的重任。习总书记离开时,学生们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场面让我既震撼又感动。北大莘莘学子代表广大青年,呼喊的是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我们应立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培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者;培养立鸿鹄志、勇于开拓的奋斗者;培养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钻研者;培养知行合一、严谨务实的实干家。同时也要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不断精修自身素质,成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师人才。
2020最美大学生个人观后感800字三
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又一次重新踏上了新征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更要大胆创新,积极作为。而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制度在不断完善,却让我们部分干部遇到困难时抱怨,纪律这么严,规矩还这么多,一不小心就会被问责,又怎么担当作为?怎么干事创业?对于带有这样简单把遵规守纪和担当作为对立起来想法的同志,其实是把纪律规矩当成了不担当、不作为的“挡箭牌”。
纪律规矩不是担当干事的“挡箭牌”,因为有规则才是好事,守规则才能办成事。这就好比在公路上开车,不压实线,不超速,不闯红灯,不碰隔离墩,这是交通规则。违反了这些规则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最后自己跑不快,别人也跑不快;或者你一个人来一时之快,其他人都得为你的违规慢下来。不守规矩的蛮担当,不守纪律的乱作为,不仅会把工作干走样,更会败坏党的形象,甚至给事业发展留下遗患。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只有严守纪律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两个维护”,担当作为才会有正确方向,才会有坚实基础,才会更有底气。
纪律规矩绝不是担当作为的“紧箍咒”,因为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遵规守纪只是底线,勇于担当、善作善成才是使命要求。同样是面对严格的纪律规矩,我们就得反思为什么有很多事情在别的地方能干、我们就不能干?所以这个关键就是看我们自己怎么去认识、理解和贯彻。如果遇到事情总是以“不行”为前提找依据、找规矩,可能会找出很多条;但如果换个思路以“行”为前提,也会找出若干规定。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不行”敷衍了事,而要多为“怎么行”动脑筋、想办法。那些拿着纪律规矩当借口、动辄这不行那不行的人,实际上是消极懈怠不作为,本身就违反了纪律规矩。
遵规创新才是担当有为的“新胆识”, 既能遵规守纪,又善担当作为,考验的是干部的智慧和勇气,检验的是干部的作风和能力。不仅如此,能够精通上级精神,把握政策界限,知进知止知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担当之“谋”,多学习、多动脑,把握规律、科学研判,善于创造性地推动工作解决难题;有担当之“勇”,在严守底线的基础上,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不计个人得失,敢领风气之先,勇于闯出新路。
因此,能够遵守规矩,才能更具担当有为。而不是成为阻碍发展的借口。
2020最美大学生个人观后感800字四
当疫情袭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博士研究生赵东主动留守、参与临床一线诊治,累计参与接诊并成功治愈新冠疫情确诊病例130余例;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倪杰第一时间加入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剪短头发,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60余天;2015年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单思思,日夜不眠、争分夺秒,只为早一点拿出“硬核”的科研成果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学生余汉明报名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为武汉市100多户家庭提供买菜跑腿、上门送药服务……
生活磨砺,青春在逆境中迸发夺目光彩。
照顾患病养父、假期打工挣钱、带着养父一起踏上求学之路……自幼被亲生父母遗弃的于婷婷,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难题一道道袭来,她却没有向命运低头。考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后,她在学校、出租屋、医院“三点一线”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越是痛苦的东西才会让人更快地成长,坚韧是我最骄傲的品格。”这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莎生前对自己的评价。
这是一个靠勤奋读书从大巴山走出来的川妹子。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期间,李莎的自立自强、乐观向上,让她很快成为学生们心爱的“莎姐姐”。
2020年5月,李莎在回支教学校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
当青春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年轻的生命会谱写出怎样激昂的旋律?
2014年考入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军的闻健,主动申请去往西藏为祖国守边疆、护国旗;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李海超,自幼向往海洋世界,围绕国家高端装备及国防建设需求开展科研工作,将个人梦想与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紧密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深入甘肃治沙一线,用所学知识守护祖国绿水青山……
2020最美大学生个人观后感800字五
从小就喜欢海洋世界和船舰的李海超,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成事业,2017年留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他放弃了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奋斗在实验室十余个小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Jacobi-Ritz法的回转类结构振动声辐射理论。
经过长期深入研究,李海超在导师指导下带领团队所研究的方法,已初步应用于方案设计阶段我国某水下装备振动噪声快速仿真评估,为舰船装备论证决策提供了一定支撑,用自主创新的力量助力国防。
李海超研究大海,闻健服役西藏。闻健来自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1701班,2014年入学,2015年就报名参军,携笔从戎,志愿去西藏服役。
那年,国际形势突变,闻健所在的连接到命令赶赴边境线,他接到的任务是到最前线护卫国旗。接到指令,写好遗书,荷枪实弹,时刻准备上战场。
30多个日夜,他和战友冲在最前,在国境线上挺起脊梁,护卫国旗,保卫家国,他们寸土不让。
高原上寒风凛冽,沙漠里酷热难耐。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曾在2016年夏天带领八个同学来到沙漠,这里远比想象中的荒凉、贫困。白天治沙,顶着烈日,提防沙暴,晚上却只能住在临时扎起的帐篷里。
五年治沙,脚步从未停歇。在治沙过程中,刘智卓还提出了梭梭树嫁接经济作物的治沙循环新模式,把肉苁蓉种植和防风固沙结合在一起,既能防风固沙又可实现经济效益。
不仅治沙,刘智卓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云南洱海,刘智卓传递知识,帮助困难学生,被当地人称为“板扎老师”(“板扎”当地语是“靠谱,能干”的意思)。
和刘智卓一样,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李莎也是一名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
“龙胜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中,她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的三门镇。那里路途遥远,从县城到家访学生家中,车程要一个半小时,加上徒步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翻山越岭。在学生和队友眼中,她成为勇担当甘奉献的“莎姐”。
如今,李莎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她为之奋斗的土地上,但她的事迹却鼓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参与这场“青春接力”,投身西部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