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观后感学习心得

若水分享 1147

三十周年,迈步从头越。下个三十年的浦东,必将会把开发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继续书写中国发展的新传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观后感学习心得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观后感学习心得一

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都在哪里诞生?答案是上海浦东。

在11月1日举行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情况介绍会上,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介绍了相关情况。他表示,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2019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734亿元,是1990年60.24亿元的211倍;人均GDP达到22.9万元,折合3.32万美元,进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4316亿元,是1993年11.15亿元的387倍。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浦东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发展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体现了较强的韧性,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步复苏、加速向好态势。1-9月,浦东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48亿元,同比增长1.7%,新设企业同比增长44.1%,实到外资增长4.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5%,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工业投资增长36.4%,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2%。

二是开放能级实现全方位提升。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公司、第一家外商独资医院等都在浦东诞生。浦东海港通航全球600多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907万标箱,支撑上海港连续十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浦东国际机场与境外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32个国际通航点,货邮吞吐量连续十二年全球第三,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连续十七年全国第一。30年来,浦东累计吸引实到外资1029.5亿美元,集聚170个国家地区的3.62万家外资企业、3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球500强企业中346家在浦东有投资项目。浦东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能级不断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是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幅度增强。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占比达77.3%,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4%。集聚了13家重要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类金融机构达到1101家,外资法人银行、外资保险法人公司占到全国的四成多,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公募基金占全国约三成。2019年金融市场交易额超过1920万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商品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排名全球第一,上海证券交易所IPO融资额排名全球第二、股票市场总市值排名全球第四。兴建了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中心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聚247家外资研发中心、占全市52%。201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6个,其中特等奖4个、一等奖3个。

四是城乡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变。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等先行区域广厦林立、活力四射,临港地区、世博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空港地区等新兴区域朝气蓬勃、功能凸显。建成10条轨道交通、总里程228公里,建成285公里高快速路,4座越江大桥、15条过江隧道将浦东与浦西紧密连接在一起。持续推进中小河道整治,已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通过美丽庭院建设,有力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底板。空气质量持续优化,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5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2019年的33微克/立方米。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整体性跃升。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647元。人均期望寿命从1993年的76.10岁提高到目前的84.46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93年的15平方米提高到42平方米以上。楔形绿地、生态廊道、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口袋公园、林荫道错落有致、遍布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995年的2.85平方米提高到的12.9平方米,市民可以“推窗见绿色、漫步进公园”。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观后感学习心得二

11月2日上午,浦东新区“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金桥壹中心项目现场举行。

本次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约24个,包含金桥壹中心、金鼎天地、前滩媒体城、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上海在线经济科创园以及上海科技大学附属高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项目,涉及商办、产业、教育、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总投资达约400亿元。

其中,金桥壹中心是 “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重点项目之一。250米的超甲级写字楼将成为金桥区域目前在建项目中最高的建筑。项目总投资25.99亿元,设计理念上,项目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按照绿建三认证标准设计,外形上六边形轮廓挺拔硬朗,形似阿拉伯数字“1”,寓意本项目创造金桥多个第“1”。作为金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首发项目,248米的高度将刷新金桥地区的城市天际线,成为矗立在金色中环发展带的金桥区域新地标。、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姚凯介绍,浦东的发展地图上,有一条亮眼的金玉腰带,挂着三大金玉、五小金玉,这条金玉腰带即是浦东的“金色中环发展带”,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战略。

中环浦东段约28.7公里,约占上海中环全线41%。浦东“金色中环”串联前滩中央活动区、张江城市副中心、金桥城市副中心3个中心区,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和3片楔形绿地,具有产业含金量高价值链长、生态空间亲民、空间充足且承载条件好等现代化城市的稀缺资源,是上海打造“四大品牌”要素最集聚,城市活力最多样的地区。

“金色中环”两侧3-4公里范围腹地约108平方公里,可新增建设用地约1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6000亿元。其中,“3+5”重点区域,包括前滩、张江、金桥3个中心区、沪东船厂、张江集电港、御桥区域、新杨思地块(高青区域)和筠溪小镇(三林区域)5个潜力地区可开发用地约5平方公里,可开发建筑量超1500万平方米。

根据发展愿景,“金色中环”将打造成为浦东城市形态、产业能级、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标杆,闪亮新名片。其中:

前滩中央活动区锁定“世界会客厅”功能,吸引国际企业总部及组织机构入驻。张江副中心以科技体验和水绿交融为地区特色,通过承载科技特色公共服务打造成科创型城市副中心。金桥副中心主要承载商务办公、文化休闲、会议展示、创意研发、生态游憩。五大潜力地区努力成为产业发展、功能提升的新亮点。张江集电港依托集成电路设计园等,聚焦芯片设计,对“在线新经济”的发展进行智慧赋能。

御桥地区依托御环科创产业园,吸引研发企业入驻,打造高端研发和在线新经济产业集聚区,形成以商业商贸为特色的综合型地区中心。

新杨思地块(高青区域)以创新型生产服务和体验型生活服务为主导,形成多元体验的活力中心,打造成以商业、商办、文化为特色的综合型地区中心。

筠溪小镇(三林区域)重点发展区域商圈,发展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滨江开放空间、沿河历史人文节点。

沪东船厂拟命名为“金滩”,重点推进“5G+AI”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发展高端研发和总部经济,打造全球城市中心科创水岸,成为上海浦江两岸“金名片”。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观后感学习心得三

谈及浦东的好,11月1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朴学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一个疫情期间的小插曲。

当时,很多原本在华工作的国际员工入境受阻,不能正常返岗工作,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浦东新区政府主动提供帮助,协调国际员工的签证问题,确保他们能顺利入境。

“有些员工不止一个人,还有家人,浦东新区政府也都一一安排,让他们安心扎根上海。”他说,这些细致的安排给予摩根大通很大支持,让他觉得“有点娘家人的感觉”。

2020年3月20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办公室坐落在浦东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这是中国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国内首家新获批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也成为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的新标杆。

作为债券和股票领域首屈一指的承销商,摩根大通已连续11年蝉联全球投行之首,同时在跨境并购、全球市场研究、分析和交易执行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为政府机构、大型企业和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

这样一家机构为何选择上海浦东?

摩根大通表示,上海是中国金融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浦东新区更将产业集群效应发展到了极致——这里聚集了各类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汇聚了银行、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对于上海早日实现建成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充满信心,相信金融产业完整的浦东新区将为中国以及全球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其次,浦东在制度创新上敢为人先。2018年4月,人民银行宣布了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1项措施,其中包括将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浦东紧抓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机遇,率先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即“25条”),并推动摩根大通集团在合资证券公司中将持股比例从49%提升至51%。2019年3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得证监会核准,成为国内第一家新设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着眼于浦东新区扎实的基础设施、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丰富的国际金融人才、详尽的配套政策,除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外,摩根大通在上海其他事业部的大部分员工,也已于2020年8月迁入了上海中心大厦。朴学谦告诉记者:“目前,摩根大通在上海中心约有1000名员工,但这只是起点。”

2021年,摩根大通将庆祝公司扎根中国100周年。摩根大通希望,在百年庆之际,能够实现在中国业务的全面发展,包括投资和企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销售和研究、证券服务、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摩根大通希望借助集团的全球网络和资源,将全球投资理念引入中国,同时帮助中国企业全球拓展,也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观后感学习心得四

近日,浦东新区《政务区块链建设规范》区级标准正式出台,由浦东市场监管局与浦东电子政务办联合发布。这是全国首个政务领域的区块链建设标准,填补了区块链在政务服务、政务管理方面的标准空白。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和机器信任机制。区块链通过建立分布式信任中枢和分布式鉴权体系,让数据透明化、资产数字化、协作智能化、信息价值化,驱动“万物互联”到“万事互联”,催生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蝶变,改变的是“生产关系”,被誉为数字经济的“风帆”。

政务区块链在浦东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

作为新生事物和处在应用初始阶段,众多区块链产品在安全性、开放性、健壮性等方面参差不齐,不同链条结构不一、数据跨链共享难。若政府各部门分头建设,不仅技术选型困难,也会造成全区同质化、碎片化、低效化建设,容易形成大量“孤岛”“烟囱”,对电子政务“云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所以建立规范化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新标准特色亮点

强化顶层设计,标准引领区块链应用升级。

浦东率先探索建立政务区块链标准,在“万马奔腾”、“管网密布”之前,先把准方向、挖好“共同沟”,明确建链、上链、跨链等基本规范。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中心的指导下,通过浦东市场监管局与浦东电子政务办共同努力,促成标准的制定与发布。多元参与共建,显著提升标准科学性操作性。

该标准紧密结合浦东新区电子政务现状,以电子政务、公共数据相关规章制度、政策文件为指引,充分吸收已颁布的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密码应用等领域的国家、地方标准已有成果,确保技术内容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标准制定过程中,邀请来自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信通院)、上海仪电集团、华为公司、蚂蚁集团等业界专家参与标准制定与评审,同时,标准文本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提升标准内容的可操作性。着眼场景运用,促进政务服务兼容互通。

该标准规定了政务区块链建设过程中需满足的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等通用要求,提出了基础设施服务、政务区块链监管服务平台和政务区块链应用的三层架构,明确了政务区块链监管平台组成要素及主要功能、政务区块链创建、服务的流程和要求等。该标准的制定对于进一步规范浦东新区政务区块链建设,构建贴合新区政务信息化实际需求的基本链条,科学遴选政务区块链应用场景,推动区块链服务商的良性竞争和客观比选等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紧扣国家战略,推动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

浦东围绕中央关于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的战略要求,将区块链强监管、国家商用密码、国产芯片等重点领域集成创新研究要求写入标准,通过标准引领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率先在浦东新区落地测试和应用。加入国家“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共同推动区块链基础核心技术研究和行业应用迭代,后续还将基于新区政务区块链平台开展商用区块链产品的跨链测试及认证等,促进区块链行业良性健康发展,提升区块链的国际影响力。从数字货币到数字经济,从“万物互联”到“万事互联”,创新探索政务区块链标准,智慧赋能政府服务再上台阶。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观后感学习心得五

1990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上海欢度春节,他在听取了上海领导人汇报后,把眼光投向了与繁华的浦西仅一江之隔的浦东。回北京后他对几位中央领导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如今,浦东开发开放已走过30年的历程。正如小平同志当年所设想的那样,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抓住了20世纪最后的宝贵机遇,打出了一张让世界惊叹的“王牌”。

口述者名片:邵煜栋,1947年10月生。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办公室负责人,浦东开发办秘书处处长,浦东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浦东新区党工委宣传统战部部长,浦东新区区委常委,浦东新区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起来,不愿上海沉沦的人们”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中国沿海要建三个大港。其中东方大港就在上海。1978年中国主动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起,东南沿海的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迅猛发展,上海逐步褪去耀眼的大都市光环,种.种压力和时代发展的巨轮唤起了人们对改革发展的强烈要求。

1980年代,时任市长的汪道涵和众多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开始酝酿重新改造大上海的战略方案。后来,朱镕基市长曾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大会上呼吁:起来,不愿上海沉沦的人们,让我们一起重振上海雄风。

其实,早在1985年,上海就有了开发浦东的意愿。当年,汪道涵市长组织了一支队伍,专门调研浦东开发。1986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汇报提纲》,同年10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这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个报经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批复中提出“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使浦东成为现代化新区”等,浦东开发将成为上海的新突破。

1988年5月,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在会上发表讲话:“解放三十多年来,我们重视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来不及相应地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以致削弱了经济中心的功能和对外对内枢纽的功能。这种状况当然不允许再延续下去。”他道出了当时1000万上海市民的心声。

1990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上海欢度春节,他在听取了上海领导人汇报后,把眼光投向了与繁华的浦西仅一江之隔的浦东。回北京后他对几位中央领导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一决定,把开发浦东从地方战略构想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引起世界瞩目。上海市委明确提出了浦东开发的目标: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梳理一下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5年到1990年初,这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酝酿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从1990年4 月至1992年底,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正式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从1993 年初到2000 年上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进入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2000 年下半年至2010 年,浦东开发开放转入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的阶段;

第五阶段从2010年开始,浦东开发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阶段。

可以说,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抓住了20世纪最后10年的宝贵机遇,打出了一张让世界惊叹的“王牌”。

钱从哪里来?自己借钱自己还

邓小平还有几番话与浦东开发开放密切相关,激励着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投身改革和建设的每一个人。他曾坦言:“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他还深有感触地说:“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这些话就明确了上海的定位和浦东开发开放的定位: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1990年之前,原来的黄浦区、杨浦区和南市区在浦东都有地盘,当时的浦东有“三区两县”的说法,“两县”就是川沙县和上海县的一部分,再往南就是南汇县。浦东开发开放后,“三区两县”合并为浦东新区,当时面积为570平方公里。到2009年8月,南汇区并入浦东,浦东新区正式变为如今的1210平方公里。

再回到1990年前,当时中央每年1/6的财政收入由上海贡献。但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上海自身发展困难重重。财政收入上交中央政府后,余下的仅能支持城市最低维护成本,基础设施欠账累累,住房拥挤、交通堵塞、越江困难、环境污染等愈发显现。1990年前后,川沙等地靠近黄浦江的郊区电话只有2万门,而且大都是人工接线,打电话时经常串线。

1987年12月10日,上海陆家嘴轮渡码头曾发生严重踩踏的恶性事故,为何发生这样的事故?1990年代前,沿黄浦江共有16条轮渡线,4条车渡线。每到大雾天,所有航线全部停航,一到雾散,大家急着过江,就会造成拥挤甚至踩踏。

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和基础设施功能严重不足,当时一艘普通的渡轮最多装载500人,但是岸上往往有几千上万人在等待越江,等待时间一长,大家都要抢着上船,就可能发生踩踏。然而,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上海可以动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力不到6亿元。

要建设越江大桥、越江隧道,还要大量建设基础设施,钱从哪里来?当时有三个途径供上海选择,一是上海自己投入资金,二是引进外资,三是银行贷款。于是,当时中央向上海开放了一项政策,上海可以建立“自己借钱自己还”的机制。

本来省一级政府对外借钱引入资金,都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政策放开后,上海可以通过外经贸手段自己借钱,包括向香港借钱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再将其中部分产权转给企业。

比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延安东路隧道,上海将它们20年的产权中的50%卖给了香港中信集团。桥还在上海,水道也仍在上海,供上海人民使用,同时政府一下子拿到了27亿元,又可以建设第三座、第四座大桥,这个“自己借钱自己还”的机制就逐步走通了,也不需要国家承担风险,上海的基础设施投入却能不断加大。成立于1987年的上海久事集团就主要参与了这些重大市政工程的投资。

规划对浦东实在太重要了

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正式成立。为何设立开发办的同时,还要立即设立规划院?因为规划对浦东实在太重要了,“规划先行”就是浦东开发的基本原则,只有规划定好了,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才能快速走上正路。

浦东开发之初,80%以上的土地是农田,其中川沙县85%的土地都是农田。基础设施长期欠债,路、桥、水、电、煤、卫设施建设都存在大量不足。因此,浦东1990年到1995年的第一轮建设,就是投入250亿元完成十大基础设施建设,聚焦的是还债式和保障式建设,完成了跨越黄浦江的两座大桥建设,以及道路、通信、水、电、煤等十大基础设施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城市面貌。

1995年到2000年的第二轮建设,投入970亿元,以现代化城市为建设骨架,建设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东海油气、地铁2号线,拓展了浦东外向型功能的内涵,构筑了上海跨越世纪的国际大都市框架,浦东的开发建设就这样跨入了新时期。

1990年12月,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主持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审议会,首先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始,打造一个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相融合的上海新标志地区。

这是一个经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金融贸易区,位置就在黄浦江弯道边上一处名为陆家嘴的地区。率先启动的金融中心虽然只有1.7 平方公里,但它如同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一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发展潜力,是一块“黄金宝地”。

1991年4月,上海市政府决定用国际智慧做好陆家嘴地块的规划。按照上海中心城区发展战略,设计者们要以已经建成的高468米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为圆心,规划陆家嘴位于城市内环线内的区域,以江边1.7平方公里为核心,规划CBD(中央商务区)。

法国专家对此设想很感兴趣,陆家嘴不仅仅属于浦东、属于上海、属于中国,也是属于世界的。于是法方立即与中方签订协议,向上海提供200万法郎的政府贷款,用于陆家嘴中心城区1.7平方公里的规划设计。陆家嘴开发公司随后也筹集了相当于200万法郎的人民币,邀请国际专家共同参与规划设计。

陆家嘴的规划与建设实践,为上海随后的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空间,树立了新理念。

其一,资金和智慧不分国界,借世界智慧做好浦东规划,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二,新城与老城相结合,陆家嘴与外滩共同组成上海新的CBD,体现了“东西联动,共同发展”的规划理念。仅浦东的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筑面积,就超过了外滩沿街所有老建筑面积的总和

其三,“舍得”黄金宝地建设绿地。陆家嘴中心城区内建设了一片占地10万平方米的绿地,这在上海市中心以往的建设中是无法想象的。如果将这些面积用于土地批租,政府可获得20亿元;建设绿地,政府却要多掏出7亿元用于动迁和建绿。当绿地建成,原先对此持不理解态度的人也都转变了看法:陆家嘴绿地为CBD增添一座巨大的中心花园,也让原址3500余户居民搬迁至新居。绿地下方还可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周边地价还会因此提升。

比上海其他区域少了50%的机关人员

有种说法,称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一天能批四五块地,15分钟完成一项审批,盖出一个章。”事实上,这个场景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浦东是当时全国最早开展“一门式”服务的地方,一扇门进去,盖完所有图章,不用再逐一拜访各个委办局,大大提高企业和政府办事效率。各委办局派代表驻扎在开发办旁,就权当是项目审批中心。

2002 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在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上试行“告知承诺制”。这就是负面清单的前身,告诉企业哪些不能做、需要审批,除此以外则都能做。这样,连到委办局盖图章的程序也简化了。

再紧接着,“备案制”就孕育而生,政府告知企业什么不能做,企业只需作出承诺,“愿意遵守所有法律法规,如有违背甘愿受罚”,然后签字即可。政府通过“备案制”来判断是否引进某一项目,耗能高、有污染等不符合浦东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的项目就被拒之门外。

开发区批租土地时,政府部门实行的就是“备案制”。要不要批准土地项目,由开发区公司的董事会决定,董事会对股民负责,而政府则不参与。不过,“备案制”另一大前提,是新区政府具备土地项目的否决权,否决要讲原因。

由此可见,“备案制”也就是从“一门式”服务的各家企业集中在一个房间盖图章,转变为基本不需要盖任何图章,这是很大的进步。可以说,浦东在一开始就已经把“放管服”的“放”做得有声有色了。

跳出政府机构膨胀的怪圈也是浦东开发的一大关键。1993 年1月1日,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结束了以往由上海几个行政地区联合运行的状态,标志着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

作为中国城市政府机构改革的一次新尝试,浦东力图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立浦东行政管理的新模式。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准政府机构,是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为了防止政府部门容易出现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现象,浦东新区政府从1993年建立之初就确立了“简政精兵”的原则,首先确定“简政”的方案,不需要政府管理的事务就不再由政府管理。

由于采用改革方案,1993年浦东新区成立时,只有10个职能部门、800名机关人员编制,后来2000年建立浦东新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增加到14个部门、1000名公务员,对当时管理300万人口、570平方公里土地的浦东新区来说十分精简,比当时上海其他区域减少了50%的机关人员。

浦东未来发展的“三个二”

在国际经济发展格局中,中国需要有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首先当然是上海。为支持浦东开发和金融中心建设,经中央政府讨论批准,199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在浦东设立了分行,同一个城市拥有两家同一国有银行的分行,当时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浦东有着极为重要的渊源。1990年4月18日,浦东迎来开发开放。在浦江对岸,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开业。1993年东迁浦东,浦东四个重点开发区的集团公司都通过上证所这个资本市场的窗口,展现在世界眼前,募集到大量资金用于开发建设。

邓小平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战略部署。

2009 年3 月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目前,浦东承担着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两大国家战略建设,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两个中心建设,还有大飞机和迪士尼乐园两大亮点,这就是新时代浦东未来发展的“三个二”。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 周年,如果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比作一部跨世纪的交响乐,那么浦东就是其中一曲绚烂的乐章。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


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观后感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55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