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若水分享 1159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于11月12日上午在上海市举行。经过30年的开发开放,浦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浦东的飞跃式发展是一个奇迹,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见证。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感悟5篇,希望大家喜欢!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1

今年4月,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迎来30周年辉煌里程碑。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此后,浦东开发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制定出台,浦东迎来大好机遇,至今已走过辉煌壮丽的30年伟大历程。

今天走在上海外滩,眺望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地平线,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成就跃入眼前,30年前的江畔稻田和寻常巷陌已蜕变为高度现代化的世界城市标杆,中国乃至世界金融、科技、经贸的脉搏汇聚在此形成交响。

浦东开发开放30年,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的改革之路。30年来,浦东敢为人先,坚持首创,始终站在中国改革的最前沿。特别是几年来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浦东坚持探索,率先制定并实施负面清单、单一窗口、事中事后监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治理举措。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使得浦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带路人,并不断影响和带动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

浦东开发开放30年,走得是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奋斗历程。浦东大道141号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里坐落着今天的浦东开发陈列馆,从1990年代初至2000年的近10年间,这里则一直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的工作地点。141号与“一是一”谐音,反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简朴的设施陈列,反映出改革开放大潮中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守。

浦东开发开放30年,走的是一条沟通东西的开放之路。30年前,浦东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扩大开放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今天,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已有基础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启动,浦东和上海不断引领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并在对外经贸交往合作中发挥功能高地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引领推动作用。

浦东开发开放走过而立之年,从筚路蓝缕到世界标杆,成就值得骄傲,未来更加可期。浦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全面扩大开放,浦东扬帆再起航,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打造新的标杆。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2

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城市面貌、经济规模、社会发展、功能集聚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浦东以上海1/5的土地面积、1/4的常住人口,创造了上海1/3的经济总量、40%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0%的金融业增加值和6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2018年,浦东主要经济指标迈上重要整数平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正式进入“万亿俱乐部”。统计显示,1990年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0亿元,花了11年的时间,在2001年突破1000亿元,然后再花了17年的时间,到2018年突破1万亿元。2019年,浦东确定再用7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破2万亿元的目标。这意味着,浦东仍将一马当先,继续奔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浦东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和雄心,根本在于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实现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对接国家战略,而且融入全球体系。上世纪90年代的浦东开发开放和新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两个大手笔和大战略。

“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1990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浦东新区。由此,“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就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方针。浦东管委会机关食堂的墙上贴着“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这是浦东开发开放面向世界的一个映射,也是浦东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奥秘所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功经验再次昭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浦东开发开放30年启迪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杠杆。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面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国际上逆全球化的抬头,更需要中国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更需要进一步全面对外开放。这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重要启示。

邓小平在总结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在国际和国内风波中站住脚的原因时,明确指出了一个基本事实: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国际和国内风波面前,我们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巍然屹立。基于这样一种对大局的清醒判断,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他还明确提出:“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浦东开发开放这面旗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出来的。面对当前西方一些人鼓动与中国“脱钩”的严峻国际挑战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复杂国际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浦东开发开放的伟大成就进一步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进一步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对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3

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一个根本启示在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上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独特担当。

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国家发展战略在一个地方的集中体现。浦东开发开放要主动对接和实施国家战略,是中央对上海的一贯要求。习近平同志2010年考察浦东时强调,“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在于发挥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发扬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精神,在于发挥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2018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考察上海时,明确了上海的发展定位和肩负的特殊使命,要求“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新的起点上,要按照上述上海发展“四个放在”和浦东开发开放“三个在于”的要求,更好发挥浦东新区的“王牌”作用。

回顾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不难发现,浦东正是在主动对接和实施国家战略中书写自身辉煌的。从1990年启动浦东开发开放,到进入21世纪推进的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浦东发展历程中的每一步都与国家战略布局紧密相连,承担了“先行先试”的国家使命,肩负着改革开放“升级版”的重任——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自开发开放之初,浦东就致力于构建能最大限度服务市场主体的制度环境,通过“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社会自治功能,积极推进市场经济,率先建立国家级要素市场,率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率先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产生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先行先试的窗口作用,努力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时刻,上海更需要按照中央对上海的希望,进一步树立全球视野,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在国际和全国的大格局中谋划发展,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为此,上海尤其是浦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作用,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尤其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是在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上走在全国的前列,而且要在制度、文化等软实力上也取得突破。

在建设什么样的浦东的问题上,邓小平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要求浦东一个方面要讲综合实力,第二个方面就是精神文明。因此,浦东开发开放形成了“不仅是项目开发、产业开发,而且是社会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开发开放思路。面向未来,浦东开发开放依然面临许多难啃的“硬骨头”,这不仅体现在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产业升级和更高质量发展,而且更加体现在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的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等商事制度创新、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和反垄断审查等规范市场秩序的制度创新,而且更加体现在政府运行和管理的制度创新;不仅体现在转型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行政制度创新,而且更加体现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政治制度的创新。

为此,必须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的系统集成,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不仅要加强自贸试验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的系统集成,还要实现浦东开发开放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有效衔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新作为”的四个方面贯通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和联动,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果和协同创新效应。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和发展融为一体、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双轮驱动、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协同推进。同时,要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试验田作用。这是站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基础上的新路径、新取向。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4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上海浦东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就作出清晰论断。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这是浦东肩负的国家战略,承载的时代使命。

30年来,浦东在改革开放中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荆棘中闯出一条条新路,创造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等53个“第一”,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浦东的命运,让她昂首站在世界面前。时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参与并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早期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他回忆说,“浦东开发者提出了一句自勉的口号:‘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还把这句话贴在食堂,时刻提醒大家”。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在规划设计阶段采取国际咨询方式,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理念,树立了新标杆。因为这份坚持,才有了今天世界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汇聚陆家嘴的功能集聚,才有了这里的崭新城市天际线。站在浦东陆家嘴环形天桥“明珠环”上,环顾林立的高楼,可以感受到这座永不停歇的金融城在不舍昼夜地为中国经济畅通血脉、激发活力。

浦东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聚集、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集聚上交所、期交所等要素市场,强化了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将海港、空港打造为世界级枢纽,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三;通过发展服务贸易、高技术产品贸易等高能级贸易,不断增强全球贸易资源配置能力……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浦东拓荒者筚路蓝缕、奋勇拼搏、敢闯敢试,他们的奋斗精神、责任担当,激励着今天的开发者更好地发挥突破攻坚与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说,“浦东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国际效应。从‘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到陆家嘴规划设计阶段国际咨询,到保税物流园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项开放举措的实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5

我是1993年来到浦东的。1993年浦东开发之初,报纸上登了一则新闻,讲的是浦东面向全国招40名干部,这是开先河的。招聘条件也是打破常规的:一是打破省市区域的界限,二是打破身份编制的限制,三是打破职务高低的界限。

那时候,我在中部一所城市的市委组织部工作,研究室副主任,正科级,工作按部就班,常常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但内心并不安于现状,也会考虑人生的意义问题。当时,海南成为特区了,很多机关干部纷纷“下海”创业,我记得当时还写过一篇文章《走,下海去!》。所以,慢慢地,自己也有了这样的念头,很想挑战一下自己。

在这之前,浦东开发开放已经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了,经过两年的酝酿,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是国家战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我们干部影响很大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春天的故事……如雷贯耳。所以,国家大背景与个人的小想法结合在一块,再加上“上海”这个品牌的影响力,足够让我下决心了。

说实话,当时我是私自来上海考试的,不敢让单位知道,因为领导对我很好。你能体会吗?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就是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不知道怎么去跟领导交代。领导对你那么好,你要走,是不是很不够意思?我就让我爱人陪我去,给我壮壮胆。部领导当然是坚决不同意,后来一波三折,有位分管的市委领导替我讲话了,“这是国家战略,高宏能到那里工作,参与上海的改革、浦东的开发,这是好事情,是我们的光荣。通过他了解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对我们的工作也有启发。”

知道我那时候报的是什么岗位吗?人事局管工资的岗位。就想做些实际工作,把工作搞得棒棒的。只要能参与浦东开发,做什么工作都行。

当时两千多人报考,只招录40人,1月份通告、报名,2月份笔试、心理测试,3月份面试,4月份考核,5月份上班,试用一年。节奏很快,但程序一个不少,该有的都有,那个时候就是重能力、抓机遇、抢时间。

其实,当时上海的干部并不缺,原川沙县就有1300多个,为什么还要从全国各地招人?这就是浦东开发开放、海纳百川的一种体现,表现出的是这种胸怀,也是给全世界发出信号。而且,浦东要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一流新城区,最好能有来自五湖四海各方面人才的“杂交优势”,这比单独从本地发掘要好,不同的人谋划在一块才能碰撞出火花。所以这把“刀”砍下来是不容易的,将近一千多名干部被分流。

从全国全市打破地域、打破编制、打破职级招调过来的人才队伍,大概在500人左右,加上原来川沙分流后留下的300多人,就是现在我们常常说的浦东“800壮士”。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感悟相关文章: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5篇

改革开放40周年有感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最新5篇心得感悟

学习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7篇范文

学习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55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