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第一集观后感5篇一枝一叶总关情
央视一套百家讲坛正在播出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短短40分钟,为民二字充满屏幕。我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字里行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特色,处处渗透着党的宗旨---为民服务,观看后,感受颇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平语近人第一集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平语近人第一集观后感1
“再糙的饭他都咽得下,再穷的人他都看得起,一直都没变”,这是普通老百姓对习总书记的评价。一个发不行,要大家发了才算发了,才算共同致富。这是习总书记对老百姓的承诺,他的关心牵扯到千家万户,每一个老百姓他都不会放弃。
10月8日晚8点,央视一套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播,节目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第一集的主题“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指人民,开篇即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体现了人民和官吏的关系。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总书记使用这些传统名句,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展现了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让人备受感染。
从古至今,官员都被称为父母官,就是因为父母总能想到孩子的生活所需。而官员想要做到这点,就要了解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顺应人民朴实美好的生活愿望,国家才能持续发展。每当新旧政权交替,旧政权总是民不聊生,新政权总是万民拥护。
今天的很多基层干部并不能够真的称为干部,他们吃住在基层,工作生活在田间,那里就是他们的根,人民群众是水,党的政策是光,他们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带领着老乡们长成一片片硕果累累的庄稼,收获满满谷仓的粮食。如果非要给他们一个称谓,他们就是拉犁在前的孺子牛,遍寻草地的领头羊,开山劈石的穿山甲,更是造福百姓的贴心人。
平语近人第一集观后感2
最近,一档电视文化节目特别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播出后就圈粉无数,热议无休。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领袖人物的人文情怀和普罗大众的价值追求同声相应。“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总书记引据用典背后的思想与文化,在专家学者的条分缕析之下,如清风扑面般入脑入心。
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站在两个维度上看,“平‘语’近人”之火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其一,文化“娱乐至死”的时代已成过去式,主旋律文化、正能量节目不仅叫好,亦能叫座;其二,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内容与形式未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魅力;从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这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光辉。摒弃文化虚无,张扬文化自信,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俗传播。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用典,串联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主题,进而深刻简明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通过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通过讲述总书记弘扬焦裕禄精神,通过讲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阐释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思考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如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循序渐进,抽丝剥茧,严肃的理论思想妥帖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这是感受总书记执政智慧与人文情怀的经典留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并身体力行地将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于治国理政方略之中――谈安危、论根本、道时势、讲大局、明方向、抓关键,语言接地气,讲话守正气,见人见物见故事,见心见意见真情。信手拈来的这些华章佳句与朴素的大众语言一道,彰显了一个卓越领导人的执政智慧与才思情怀。
平语近人第一集观后感3
央视一套百家讲坛正在播出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短短40分钟,为民二字充满屏幕。我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字里行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特色,处处渗透着党的宗旨---为民服务,观看后,感受颇深。
观平“语”近人,当学总书记爱民情怀。一是爱民为民最显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多次引用,恰是其爱民情怀的体现。无论是梁家河插队时与群众同吃住,当县委书记时与群众面对面“唠嗑”,还是为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点赞作诗,都体现了总书记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这种情怀,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用心培养。二、常怀为民之情怀。 怀“衣宽不悔”的公仆心,解民生之忧。怀“俯首为牛”的务实之心,谋民生之利。 怀“舍我其谁”的担当之心,行民心所指。连续数年春节,他都走最崎岖的山路到最贫困的地方,他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心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党员干部当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当好人民公仆,全力解决好人民所忧所急。三、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连续六年,从曾经“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千里冰封的内蒙古大草原,从雪沃纵横的张北草原,到山路崎岖的大凉山腹地……在最重要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走进困难群众中,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点点滴滴、一言一行都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不变的初心。
平语近人第一集观后感4
近日收看了央视的《平语近人――一枝一叶总关情》之后。作为一名基层大学生村官的我感触颇深。
通过观看短片后,短片中郑板桥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官职卑微而放任自己。他把关注民间疾苦为己任。体恤民间的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就要把老百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放在心上。他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境界,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好好学习,让我在基层工作中要更扎实为基层百姓服务,努力发展产业,带动淮宁湾镇寺家坪村全面脱贫。
在观看后,我们学习优秀干部党员焦裕禄等优秀党员干部学习,通过观看短片后,对我为基层工作指明方向,我们基层干部要扎扎实实为百姓办事,搞产业建设,发展子洲山地苹果,山地核桃为产业支柱,带动全县百姓脱贫,为淮宁湾镇寺家坪村今年全面脱贫做出自己的贡献。
平语近人第一集观后感5
古有“一钱太守”刘宠殚精竭虑,为百姓造福,呕心沥血,堵住了恶吏搜刮民财。今有“政和速度”廖俊波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他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把他装进心里。梁家河老乡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习近平的殷切希望,他关心着百姓的收入,关心着百姓的民生。当知道十亩果园是收入的来源时,他一句“你发了呀”,让老乡暖在心窝。再糙的饭都能咽下,再穷的老百姓他都看得起,因为那饭曾经养育过我,那百姓是我们抵达梦想的希望。
主题“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指人民,开篇即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体现了人民和官吏的关系。说到县吏让人不禁想到了三年前中共中央组织部曾授予102名同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这些县委书记今天已经有部分晋升副部,还有很多进入了地方班子,说这些官职绝不仅仅让大家的目光聚焦于此,而是再次印证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如一为民爱民,实实在在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办实事,做细民生工作,才获得党和国家的信任担负更大的重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如何为民服务,怎样为民服好务,就将关系到检验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否兑现。中国已步入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社会思潮,借鉴历史,吸取经验,形成了创新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全心为民,以人民为中心。正如古人之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古往今来,历代伟大领袖都关心着民意,民心,民生。民心所向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基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正所谓以民为本,为人民的幸福而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记挂人民生活所需。
70年代,习近平主席踏入到贫瘠的乡村,设身处地为当地的农民着想,承诺为百姓办好事。他为当地修建多个沼气池,解决基层人民基本温饱问题。除此之外,总书记与人民同甘共苦,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深切爱戴。
几十年来,习总书记依然心系百姓,关心百姓衣食,收入,用自己的行动服务于人民。时至今日,习总书记依旧心系民生,造福人民,“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总书记和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幸福感日渐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经济飞快增长,国际地位与日提高。正所谓,民心所向。
“不忘本来,才能开启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创新”。在接下来的历史长河中,希望我们的党,持之以恒,“以史为鉴,以人为本”。继续努力奋斗,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安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