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

若水分享 3636

境界乃全书的核心,王国维以开篇第一则就点出它无可替代之性。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小编特地准备了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欢迎借鉴学习!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1

说来惭愧,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自二零一零年购得以来,已在家中书柜内蒙尘八年之久。当我拿着《职工阅读推荐书目》对着书柜翻找的时候,这本书陡然撞到了我手边,好吧,就选你了。

在我的印象中,“词话”无非就是教人们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就被我归到了工具书一类。而《人间词话》则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评点式词话的认识。在书中,王国维先生对五代至清朝近百位词人的作品进行品评分析,言简意赅且见解独到。不同于以往仅仅着眼于词的格式、字眼的词话,开篇王国维先生就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他认为,词以境界为最高的审美标准,词的优劣不在于文字是否堆砌的锦绣,而在于词所传达的境界如何,是否做到了“情”与“景”的交融。一如我们的国画,讲究意境的创设,让观者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独特审美体验。而词的境界又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俱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书中更提到“境界有大小”,却不以此而分优劣。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落日照大旗,马鸣凤萧萧”,虽然其特质不同一个优美,一个壮美,但都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之前对王国维先生并不了解,个人觉得;王国维先生大抵是位有侠义之心的完美主义者。在书中他对李白、苏轼、辛弃疾、纳兰性德极为推崇。“太白纯以气象胜”。《忆秦娥》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对姜夔的词则是诸多批评: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其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真可谓:于爱者,溢美之词毫不吝啬。于恶者,批评之语抵心透骨。活脱脱一个在诗词江湖中仗剑而行,恣意而歌的侠者。

读《人间词话》不仅让我了解如何鉴赏古典诗词,领略诗词之美,陶冶心境,更让我对生活有了另一番思索。正如他所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最初的迷惘,继起的执着和最终的了然,用三句词道破人生路,世间事。《人间词话》,评的是词,品的却是人生……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2

最爱宋词,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缠绵;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缱绻;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神韵;还有“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家国之恨。但往往只是流连于词句之优美,从未深究其中深意,偶然间读了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薄薄三十页,深入浅出,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

王国维对词之境界尤为推崇,开篇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理论,诗家所说的境界包括物境、情境和意境三境。王国维的境界是指“言有尽而意无穷”。他说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只有在静中可以得到。有我之境,从由动到静的时候可以得到。因此无我之境优美,有我之境宏壮。境界又分隔与不隔,王国维尤其推崇“不隔”,他认为“不隔”更体现作品的自然美,景物宛然就在眼前,境界自然浮现,浑然天成。我觉得毛主席的词尤其符合王国维的审美,都是浑然天成、意境恢宏,既有“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浪漫情境,又有“我失骄阳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的悲伤柔肠,更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情怀……

《人间词话》中最为经典的,还是提出了人生唯美三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他用三首描述爱情的词,来对标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第一个境界,是需要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第二个境界,是确定目标后为之付出的努力;第三个境界,当你有了目标和方向,并为之付出了努力,未必就一定能成功,那么请先缓缓,放松心态,也许成功就在不远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间词话》让我领略到了词的博大精深,人生唯美三境界让我感受到了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提升境界、永葆青春活力。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3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一对相反的审美概念。

隔,隔膜,是指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其情、景、辞,或是艺术构思,境界物化等,有关节不妥贴,不圆润,给读者造成隔膜。所谓不隔、与隔相反,诗歌创作完美浑成,诗意浓郁,形象鲜明生动,含意深厚耐人寻味,隔与不隔,既可以对一位诗人而论,又可就具体的诗作或手法而言。

这一点与大家熟知的王国维先生的读书三境界说是一脉相承的。王国维先生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先生认为词以境界为上,判断词的核心标准是境界。

说老实话,我对词是一无所知。但是我对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颇为认同,从事教育工作也当如此,不能靠技巧,而要靠真心。

我一直认为,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主要就是和学生交往。我也一直和家长说,如果你能够和孩子正常的、无障碍的交流,那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给我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在有学习压力的情况下与学生正常交往。

于是乎,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交往手法。比如,装。有一个老师在介绍点名经验的时候这样说。开学第一天点名,发现有一个学生姓名不认识,怎么办呢?直接跳过出,点完以后,然后问,还有哪个同学没有点到。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老师也没有必要装的高高在上,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课前应该看看花名册,不认识的查查字典,实在弄错了,当场承认,也没有什么。

还有的老师喜欢哄学生。说得好听一点是鼓励。现在的班主任,很少去骂学生,更不要说是打了。原因很简单,害怕出事。倒不是害怕把孩子打伤出了事,而是害怕学生举报,自己出了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种不真诚的表现,也不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施教的。

也有的老师喜欢骗。明明学生考大学一点希望都没有,还欺骗学生说能够上一本,并且说的信誓旦旦。适当的鼓励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原则的欺骗就没有必要了,如其那样,还不如让学生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能上大学固然最好,不能上也要考虑未来,是上专科,还是复读,要么是走其他的道路。不至于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大学而耽误了学生。

有人说教育很难,因为老师很难左右结果;而我说教育简单,因为老师全程参与,可以享受其中。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以一颗真心,真诚的与学生交往,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顺其自然,如此境界,教育怎么会不简单?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4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是我对王先生最早最粗浅的认识。后来虽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却一直未曾拜读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读了《人间词话》这一本著作。

饶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旧没有想过这本名作竟这样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仅一句话,最长的也不过一百五十余字。也没考虑到这样晦涩难懂,需要时不时的网上查询检索。第一遍读完我竟对大多数段落依然是毫无头绪。没办法,我只好寻找注释版来阅读。

还好,参考着注释附带着诗词原文,再将《人间词话》细细读来,我最起码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点评,点评的是何人。慢慢地,我竟也读出一点心得。

写文章首先应有境界。无论描写的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或是阐发。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虽然境界有大小,但不因为这点去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又怎么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呐?

文章的关键从来就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积,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之后,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文章的关键应在与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文字究竟是想论述何事,阐述何种观点,实质就是作者构建出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虽作艳词,但终有品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求学之路,首先在于立志,志存高远,方能在求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望尽路之尽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求学的过程中唯有历经苦辛,努力打拼才会有所成就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唯有经过前面的“踏破铁鞋无觅处”,才会有“得来全不费功夫”偶然惊喜。

虽王先生在此谦逊地说可能词人们会不同意,但就我的见解,词人们一定毫无疑义。此三重境界不只在于文章,也不仅限于治学。其实我们对于整个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人生过程认知不也是如此吗?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5

爱宋词,爱它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爱它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爱它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大多只是流连于词句之优美,从未深究其中深意,读了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薄薄几十页,深入浅出,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

《人间词话》,我的理解是词话出于人间,存于人间。由人而感,由人而抒。诗词是诗人感想的文字整合,字里行间都是人生感悟。对词话的品味,也就是对人生的感想。《人间词话》,其实本身便是读后感。表面上,它脱离了原词,成了只言片语;实际上,它又的确能独立存在。用字字珠玑形容,绝不为过。而珍珠本身,不事雕琢,无需镶嵌。

初读《人间词话》,是读词论;再读,便是读境界。说实话,我从来就不确定我是否读懂了这本书,只是知道这本书开卷便提出了“境界”一词。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意思是词以境界或者意境为最高标准。有了境界就自然形成崇高的格调,自然有名句。而后则是标举“境界”说的一些理论;最后部分则是以“境界”说为基准的有针对性的具体批评。

《人间词话》中每则我都看过,但似乎都没看太明白,也没有自己对它的理解。王先生写道: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阶级也。也唯有这段话让我稍有感受,能让我来谈谈自己对它的想法。

第一境,凄清孤独,不为人知,前路漫漫。第二境,上下求索,不悔不弃,历尽磨难。第三境,豁然开朗,空灵顿彻,无心偶得。这是艺术的三大境界,也是人生的三种境界。人一生所悟甚多,“吃一堑,长一智”是凡夫之悟;“退步原来是向前”是智者之悟。每一种悟里,也都有这三种境界。他用三首描述爱情的词,来对标人生的态度。这使我不得不佩服王国维先生的才思与睿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间词话》让我领略到了词的博大精深,人生唯美三境界让我感受到了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提升境界,永葆青春活力。

《人间词话》评的是词,品的是人生。这本书蕴含的净是大儒的智慧,它启迪着我要多览古今名著,常品百味人生,方得一些人生的小智慧。



经典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新2021小学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5篇

太原高考作文

《牡丹亭》读后感

关于音乐会观后感400字7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学习教育守初心担使命党课心得体会精选19篇

人生素材高三作文

2021语文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5篇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5篇

诗意人生高考满分作文5篇

虞美人读后感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96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