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文化苦旅高三读书心得2020

若水分享 1147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写的一本从古代跨越现代的长篇小说。书虽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的十分轻松潇洒,但仔细一读,却发现是对历史的批判、嘲笑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他独特的观察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历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化苦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苦旅高三读书心得2020

文化苦旅读后感1

读一本书,享受一次心灵之旅,一路收获花香。旅途中,总有收获与感动。而文化的旅程却是缓慢又艰苦的,探索文化的旅程,脚步迈得也沉重。

《文化苦旅》,一听名字就感受到文化之旅的辛苦。怀着一种崇敬文化又暗叹苦旅的心情,开始我的读书之旅。

初读这本书,里面的每段内容都很吸引我。我都能感受到文明的力量。那是属于我们的,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里面的古迹是文明经岁月沉淀的珍宝,是我们探寻先祖文明的桥梁。通过阅读,得到心灵与远古时期的对话,感受历史的发展,感叹先祖的伟大智慧与辛劳。文明随时间推移,目光由远及近。叹书中时期,伟人作家们所遭受的苦难,那是文明的一场浩劫,带给人身体更多是心灵上的屈辱。文明的碎片在历史上空飘零,昏暗的十年,风雨飘零,阴雨蒙在每个人的心头。至今回想起来,心灵的伤痕,又会再一次疼痛,再一次提起那不愿回首的往事,或许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从《文化苦旅》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那千年前的水利工程,历经历史千年的洗礼至今,仍为四川地区献出自己的力量。水在都江堰的怀中,依然奔腾,却似有条不紊,依然有力,却似柔软顺从,这就是文化的传承。从古至今,依然为祖国,依然为文明,屹立在成都平原之上。那远在西北的莫高窟壁画,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劫难。莫高窟中是文明与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是历史的火花所留下的珍贵记忆。越是珍贵越遭人争夺。他们对文明的企图和破坏,是为人所耻的,莫高窟中的文化是被世界所赞叹的。

文化的传承总不是一帆风顺的,风雨的动荡发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的一场风雨,晃动着文化的精神,带给作家、文化人心灵的苦楚与感情的悲凉。在那个昏暗的年代。无数优秀的作家受到批评。巴金便是挺过那个年代的人。他的目光是百年的目光,他以目光审视着那个年代。十年,十年浩劫,十年痛苦,时至今日,或许都还不能忘却。而文明是有精神的,有毅力的,它陪着那些坚强的人,度过风雨激荡的年代,依旧载着时间的船,朝我们而来。文化的生命力,是这般让人佩服。

读完这本书,这本载着文明的书,走过这场心灵之旅,也同书一道,漫步这条文化苦旅,得到的是心灵上与文明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洗礼。心灵的脚步伴着文化的步伐迈得艰苦却铿锵有力。

文化苦旅读后感2

“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述苦旅。”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余秋雨的脚步遍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行行重行行,风尘仆仆,用有限的光阴赴一场千年之约,执着如孔子,坚定如夸父。

在此之前,我曾未想过那些历经风吹雨打的古建筑、人文景观的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故事与厚重的历史。我跟随着余秋雨,走进了那道隔开了历史与现在的大门,在历史风尘中如虔诚的朝圣者一路前行,他时而低头背手,在断壁残垣前静静沉思,时而又喃喃自语,步履沉重……

什么是苦旅?

我想,不只是简单的旅行,也不只是对历史的悲叹与感怀,而是思想于文化上无止境的思考与不断的探索。无论是悲欢离合,无论是温柔浅言,无论是丰功伟绩,无论是痛心疾首,最终都是要回归于历史的本真与漠然,历史的冷眼旁观罢了。而余秋雨在探索寻找的,是他自身与历史的关联,他想从那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出合乎人类生命结构底蕴的东西,他祈求寻找到与自己心灵共振的灵魂。

初读《文化苦旅》,犹邂逅意中人,让我怦然心跳,让我痴迷忘返。走进它,我似乎摆脱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现实的纸醉金迷,再无嘈杂的吵闹声,心中的浮躁在被一点点的抹去,只剩下灵魂的质朴与本真。

这一场千年之约,更像一场心灵盛宴。卸下了追名逐利的假面孔,背上旅行的包裹,在历史的云烟中寻找自我价值,探索人生意义。叶圣陶曾在《读

我想,余秋雨便是这种人,甘当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炬手,为我们的精神作指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或许便在此:摒弃浮躁,静下心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古时有趣的灵魂交谈,思考生命的本质,养一份淡然之情,修一身宁静之气,为现世添一分安宁。

透过现实的重重纱窗,抬头望去,那道穿行于青山绿水山间的瘦削而坚定的身影,指引着我们前行,去赴那场浸润着唐风宋雨的千年之约。

文化苦旅读后感3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从雪岭上一星跳动的红的开篇,伴随着着笔尖在纸上移动的“沙沙”声结束。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它涵盖了太多太多,“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余秋雨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地方,用与先辈同样的黑眼珠打量着差不多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他看到了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听到了都江堰的江水轰鸣;他看到了山庄沉重的孤独的背影,听到了异乡漂泊人匆匆的脚步;他看到了一代大师谢晋在关闭的大门上盯着门孔,寻找亮光的身影,听到了世纪老人巴金在前铿锵有力地呐喊。菩提树下有他的静心打坐的身影,莫高窟内留有他沉重悲哀的叹息。

在读《文化苦旅》之前,我还不知道,原来散文,也可以写出历史的重量。

《文化苦旅》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余秋雨先生总是在从宏观的历史去抓取碎片,然后以民族文化的视角去进行解读。

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最使我感慨的一篇是《风雨天一阁》。

从天一阁里刮来一股风,一股凄凉彻骨,带着朽木气息的风。

历史在岁月的沟壑中徒步行走着,犹如黑白默片—那一栋苍老的木楼,那一位名叫范钦的老人,那一枚枚在时间深处静静飘香的芸草,那一个以自己脆弱的生命与自己的文化渴求斡旋的少女…

天一阁,是希翼中华文明长久延续的伟大意愿的物态造型,是现代文化良知的见证。在亚洲,它是时间最为久远的藏书楼。它的创始人—范钦,对书有不讲理由的痴迷。再加上他工程般的精细, 使 范钦成了范钦,天一阁成了天一阁。

然而,历史就是一场没完没了的接力赛,范钦所创造的历史该由谁接下去呢?在他弥留之际,他一再打量着范大冲的眼。他无法得知他的儿子能否坚持到最后,无法得知他的后代能否坚持到最后。

在范钦过世二百年后,一个名叫绣芸的女孩,幻想着借婚姻来登上天一阁。但范家严密的规矩使她的幻想最终破灭了。我似乎看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钱绣芸那充满渴望的眼睛凝视着天一阁,瞳孔深处是一种对文化的痴情。哪怕寄托已成泡影,她也要这么守望着它。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却无缘相见。

钱绣芸就这么望着,不觉已将一生苍凉的时光耗尽。她在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将自己化作了一片片芸草,在时间的深处静静的飘香。 她是幸还是不幸?天一阁不语,依然以绝世的风姿看光阴如梭穿过。

我曾多次在梦中,在天一阁朱红的大门前,不自觉的问:你来了吗?你又是哪一代的中国的书生?

只是因为那本书,我明白了手指触碰着纸张的珍贵,我明白了一本书能保存下来历尽了多少的磨难,我明白了读书的乐趣在于求知,在于不断充实自己。每个人的精神就好像是被上帝啃过的半颗苹果,只有读书才能丰富我们的时间,才能填补我们精神上的缺漏。

文化苦旅读后感4

大诗人苏轼曾说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既逆旅二字都如此洒脱,那么,苦旅呢?余秋雨先生带我走进了《文化苦旅》,我记得那是一个令人躁动的夏日,我在堆满书籍的房间中品《文化苦旅》。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是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的年轻。也许这就是先生的本心罢。

他这“旅”并非同陶渊明般“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山水田园之旅,而是一种“人文探寻”之旅。寻古人曾站过的地方,用先辈的眼光去思考同一事物,对历史多情,无形中就会加重人生的负载,感叹帝王多情,亡国沧桑。由历史沧桑感引发出人生沧桑感。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不过,真正走得远,看得多了,也会有不知所措。文化和人生的种.种定位毕竟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余地。也许,正是这种弹性的容忍幅度,最终决定着一种文化、一种人生的心理年龄和更新可能。

余秋雨曾说:“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十分赞同,因为一个人的皮表可能会老去,但岁月无法阻止一颗心年轻。

他以理性的思考和诗性的语言写著了《道士塔》,以对民族文化深沉的热爱倾诉一腔热血,唤醒人们对文化掠夺的思考。

先生之风,使我不禁想起中国近代时的战事连连,且先不讨论割地赔款,也不叹民不聊生,只一把火,烧尽了整个圆明园。呵,八国联军烧得只是圆明园吗?不,他们烧得是明清两代的文化瑰宝,是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每每在照片上,在书本上,在电视上看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好想走上前去拥抱她,拥抱这流泪的圆明园,拥抱这泣血的中华文明。忽想起现代曾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也许此人本是好意,我却不以为意。纵你有能工巧匠恢复百年前的亭台楼阁,纵你有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装点,纵你有文人骚客为此题词作赋,但,回不去了,文化的红线一旦断裂便很难再系上。倒不如留下这满目疮痍,叫后世千千万万的子孙以此为戒——你若不发愤图强,就连老祖宗留下的灿烂文化也无法保护。也难怪余秋雨先生发出这样的质疑:“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在生命的几十年里,总有一些自己所悲伤的吧?朋友,知己,却如那熟悉的陌生人,莞尔一笑便闪过了,生命是独自走来又独自走去的。正如他所说,“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飘然而来,溘然而逝。”

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一生会与十万余人相遇,与数万人打招呼,与数以千计的人成为朋友,与数百个人成为知音,与几个人亲近,可到了最后,只有你一个人。

我希望,告别不会痛苦,因为弱势的我不能承受如此的悲伤,我更希望,没有告别。他是教授,我是学生。有如此共鸣是我的荣幸。我想灵魂不一定归于冷清与沉潜,希望他们归于内心的平静吧……

“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是一种奢望。”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只有饱经沧桑的老人才会领悟真正的人生哲理。”余秋雨对于文化的经典评论便是他沧桑后博发而出的哲思。苏东坡三十七岁便自称“老头”,他颇有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那种放达。放达于山水世界,放达于文化天堂。他曾说他常伫立,于观察自然与人交际境界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史中,余秋雨先生将犀利的笔触直接伸向历史,伸向人文,他勇于批判历史,针砭时弊;他敢于发表见解,针针见血,这真是《文化苦旅》不同于其他散文之处,这正是《文化苦旅》长久不泯的精神所在。对于灵魂与精神的刻画,犹记得莫高窟里那位无知道士的愚蠢行径,犹记得长江入海口那个特殊群落一上海人的精明骄傲与能说会道。正是对于不被大众看到的内涵的深度挖掘,正是对于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的反映与体现,成就了这部书的魅力与价值。

这是余秋雨先生在本书的自序中说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游历国内“文化山水”之人,他的希望即是笔下的的文字“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而我的确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这人文山水所留给他的苦涩与释然。

文化苦旅读后感5

作者先从自己的童年与家乡开始写起,写到家乡的牌坊与小学,写到那些坚贞的女子,从文中可以感受到那其中浓浓的纯洁与坚贞,她们有着高尚的贞节,有着十分高贵的品德。文中还提到小学时的那种浓厚的师生情。最后写到小学后的离别,从而自然地拓展到了童年以后的更深的区域。

接着转到了祖国的河山。作者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上的三条天地之线,也是分界之线,从大的方面介绍了中国基本的地理形势,以及朝代历程,写到了欧洲人十六世纪后跨海对世界文明的毁灭。当然也毁坏了中国文明,从作者的字句可以看出作者内心中那隐隐的悲痛,对祖国山河的摧残之严重,可以清楚的看出作者对那段历史的伤心以及对侵略者行为的愤怒。、

从广阔的山河过渡到了一些景色。其中一些包含作者的悲痛,一些包含了作者的赞美。悲痛中国近代的惨痛历史。《道士塔》中写到了王圆箓用三十英镑把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卖给斯坦因,这着实使人心痛,那可是敦煌莫高窟藏洞的稀世文物呀!更令人可气的是,居然是一个中国人帮助他完成的,而且这个蒋孝婉居然还为这一次帮助外国人盗走自己祖国的文物而洋洋得意。为什么会出了这些败类呢?这怎能不令人心痛呢?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作者的心在流血,整个中华民族在流血,整个国家在流血,每一个人的心都在流血。这是一种偷盗式的掠夺,是一种不公平的掠夺。但是这场掠夺的成功竟然取决于两个中国人,对此,我们还能再说什么呢?更痛苦的是祖国呀!

文中还写到了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以及它败落的历史。清朝时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历史上最屈辱的朝代。清朝时期大规模的制造文字狱,杀人与流放是常事。他们的这一举动,使多少文人逝去,使多少文化界的精英逝去,又使中国文学界遭到了多大的打击,中国的文学有多长时间的发展停滞,甚至倒流。文学界的一颗颗巨星堕落了,文人们已经没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就像是死了的机器,无论对错,都成为只会效忠朝廷的“死人”,从而造成了“中原名士半辽阳”的惨痛局面。流放地众多中的最恶劣的一个宁古塔,是一个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其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而且流放株连规模十分巨大,全家,甚至全族。处罚之重,到了完全离谱的程度。这又造成了多少历史的悲痛,文化的倒流,从而造成了清政府的腐朽落没,为后来中华民族的衰败埋下了严重的祸根。

这是一段令所有国人耻辱的历史,是一段十分黑暗的历史,更是一段可怕和悲痛的历史,我们应谨记历史,铭记那些悲惨的教训。

接着,便是世界级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因为太有文采而遭小人嫉妒,而受人陷害,皇帝却听信谗言,顺从小人,只有一小部分人敢为他挺身而出,替他道出屈辱。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皇帝亲小人,远忠臣,从而造成了一个文豪的辱屈。这是一段黑暗且可怕的中国历史。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中国文化史被牵进了深渊,许多文化大师捆押在被告席上,小人们却得意洋洋。

接下来,便是中国历史的骄傲了。都江堰、喀什等一系列的历史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光彩的一笔,它们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国历史的光辉,尤其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胸中突然燃起一种为中华民族的自豪之情。只有中华文明得到了保留。

阅读《文化苦旅》,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历史的悲惨,但更多的是它的光辉灿烂。我们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发扬中华文明,为祖国创造美好明天。


文化苦旅高三读书心得2020相关文章:

2020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作文五篇

2020看见读书心得大全5篇

2020《人生》读书心得范文5篇

2020活着读书心得300字5篇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作文大全5篇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4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寂静的春天读书心得2020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600字5篇

2020苏东坡突围读书心得范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5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