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外国名著读后感 >

《一九八四》读后心得

若水分享 0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九八四》读后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一九八四》读后心得1

一个神奇且晦涩的故事,有个性,超现实主义政治寓言小说,进行了夸张和想象,没法直说的话,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本小说的影响力多年以来,不曾消减,得到了共识和认可,这说明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里,反复出现了类似的状况,出现了能够被引起共鸣的历史发展阶段,是生活的缩影,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经历。

刚开始读起来,有些不习惯,需要点时间进入这个虚拟的情境里,之后就比较顺畅了,记录科职员温斯顿·史密斯,偷写日记,有老大哥,有党,思想警察,异端份子,周围有电幕,有麦克,他每天做着修改历史的工作,说修改不够准确,应该是“篡改”更为确切,就是根据需要,把之前吹过的牛改过来,这样就显得老大哥很厉害。

温斯顿和朱丽亚偷偷的聊天,约会,租了房子,加入了戈斯坦兄弟会,每个环节都是被那个世界所禁止的,房东查林顿先生竟然是思想警察,奥布莱恩也并不是兄弟会的成员,真是防不胜防啊!他们其实早已被列入了监视范围,终究被捕。

酷刑并不是以痛苦和致命为目的,也并不是以招供信息为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内心。这不仅仅是嘴上的服软说好话,而是要彻彻底底的摧毁人的意志,就例如必须让你完完全全的相信:2+2=5!

既然是小说,就是虚构的,但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在现如今的生活里,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这种思想控制的真实存在,尤其是在今年,我就遇到了几例类似的状况,也亲眼所见周围人身上发生的其他状况。明明是清晰的黑白关系,明明是清晰的对错之分,但那只是我认为的黑白,只是我认为的对错而已,即便周围人也都很认可这种判断,可惜,无济于事,我们都不具备去真正抵抗的能力。谁知道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都有点麻木了。

《一九八四》读后心得2

在没有一点防备的情况下翻开乔治·奥威尔的《1984》,像狠狠抽了一夜大麻,恍惚中看到温斯顿(小说男主)双目赤红的,一口一口把血喷在我身上。那血不是炽热的,而是冰冷的。是对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对精神依赖受控于物质,对人在鼓吹自由的制度下得不到真正的自由,是对“野人”进入文明社会的控诉。

这部小说是反乌托邦三部代表作(其余两部是英·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俄·扎米亚京《我们》)之一。小说中讲述了生活在大洋国社会英社时期中层(外围党员)的真部纪录司职员温斯顿对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成为“思想纯洁者”,自愿被处死。

在“伪”社会主义制度之下,“老大哥”以追逐权利为最终目标去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当我看到标榜民族只是为了掩盖独裁的真相时,我震惊了;当我看到一种奴性变成集体的无意识时,我流泪了;当我看到“世界上最后一个欧洲人”死于思想改造时,我愤怒了。奥维尔的政治预告无疑是极权模式的必然趋势,在小说中从未真正出场的老大哥却让所有人在这荒芜的世界成为他的信徒。“老大哥在看管着你”成了每一个党员的魔咒。他们曝光于无时无刻的监视之下,嘴里却鼓吹着“战争即和平,奴役即自由,无知即力量。”

生活在“共产主义”下的人民对所处的极权统治置若阁闻。他们为报纸上工农作物的增产(实则减产)的数字欢呼,他们为公告上将每周分配的巧克力增加到20g(实则由40g减少到20g)而雀跃,他们为“老大哥”的预言(实则通过更改报纸来肯定自己的话)而振奋。当多数人刻意忘记过去,少数人怀疑关于过去记忆的真实性时,“老大哥”通过控制现在去控制过去再控制未来的政治目的也就实现了。他给了人民“2+2=5”的自由,即使人民怀疑真正的民主,也不得不相信党是民主的捍卫者。

在之前,除了头颅之内的几立方厘米,什么都不是你的;到现在,除了你自己不去思考与发现,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聪明人该做的事就是在不危及自己生命的条件下打破头顶几平米的天空,去发现浩瀚星海。不是权威就一定是真理。这个世界存在真理和非真理,如果你坚守的是真理,就算被所有人当作疯子也要有固守真理的勇气。世人普遍认可幸福重于自由,所以有了群众的软弱。当屠夫把砍刀架上一个人爱人的头颅,那个人可能会选择自我了结去做爱人的“灵魂伴侣”。当无能的动物不能勇于正视自由,只是祈求着微薄的幸福能为自由争取救赎,让仇恨与谎言协同着思想罪一起从人间蒸发。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时至今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人们不会走上盲目的个人崇拜道路。老一辈对毛的崇拜和现在人们对习的支持是完全不同的。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文化需求在各个层面都得到了满足,在阅读与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个性中包含共性)。虽说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集体主义重于个人主义,但是时代越发展,经济越重要,人们的利己思想就更显著。如果当真历史重演,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领导人成为舆论的倒戈与人民的攻击对象。毕竟让人民所畏惧的东西都是相互制约的。

《一九八四》读后心得3

奥威尔的经历和思想都比较复杂,他是极权主义的坚定反对者,但他的出发点却不是哈耶克式的自由主义,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东西,他同情社会底层,反对所谓资本主义对工人和农民的剥削。

奥威尔继承了英国文人的政治讽刺传统,是个一流的讽刺文人,但他对政治、经济、商业道德、自由市场的认知却相当肤浅,甚至有人说其在这些方面是“完全无知的”(美国法学教授爱泼斯坦语)。尽管如此,奥威尔对极权政治之恶的揭发却充满了天才般的深邃、精准和预言性。

1946年,他搬到苏格兰西海岸的一个荒岛上隐居,并于1948年完成了新小说,他将这一年份的后两位数字颠倒,给新书命名为《1984》,在书中,他细致地勾勒了极权政治给人类社会制造的阴暗图景,其基本主题是,在强大的极权(集权)政治下,个体意志、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会遭受怎样的命运,卑微的个体如何与无所不在的权力和无所不管的国家作斗争。奥威尔曾跟朋友提到他撰写《1984》的初衷:“我并不相信我在书中所描述的社会必定会到来,但是,我相信某些与其相似的事情可能会发生。我试图从这些极权主义思想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引出其发展下去的必然结果。”诞生了奥威尔的国度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担忧没有到来,但不幸的是,他的担忧却在另一些国度几近成为现实。

有人反对将奥威尔称为预言家,说他只是政治讽刺家,是的,在奥威尔的时代,《1984》是对历史的讽刺,但更加讽刺的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更像是对历史的预言。奥威尔的不幸还在于,当一个社会最需要阅读奥威尔之时,正是这个社会最悲哀之时,而这却是奥威尔最成功之时。

《一九八四》读后心得4

“让我们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遇。”奥伯里恩很早就对温斯顿说过这句话,最后这句话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成了真。

一直以来,温斯顿都在这个压抑的世界里活得小心翼翼,但命运早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决定,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结果。关于茱莉亚和奥伯里恩,温斯顿一开始就猜错了,他被茱莉亚精湛的演技所骗,以为她是敌人,却没看到她的真实;而他对奥伯里恩莫名的好感促使他因信任自投罗网。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折磨让温斯顿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蛮横地摧毁了所有的思想。当他再次遇见茱莉亚时,两人因互相背叛而产生的强烈的自罪感让我唏嘘不已,一切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为了控制思想,恣意篡改历史、消灭字词,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谎言?

“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这是整本书中反复出现的口号,听起来很矛盾,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现实中。

对外有了共同的敌人,内部就能团结,忽略掉那些内部矛盾,让统治更稳固。想要自由就必须遵守既定的规则。越是无知越容易被控制而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迫切地想读第二遍,因为越到后面越发觉前面有许多没有注意到的铺垫和伏笔,有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并没有那么普通。我始终记得那双老人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整个故事的结局。

《一九八四》读后心得5

在与大家分享《1984》这本书前,先说点别的。哈哈!转眼间暑假已经开始了好几天。不知道大家在工作呢,还是家里蹲呢。其实暑假是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我的建议是在暑假看看书,提升下自己或者去打份工,体会赚钱的不易也不错。我的选择是打份工,明年就去工作了,这次暑假是最后一次了。虽然自己选择去打工,但是读书也不能落下。这次暑假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要读一些书看英文报纸。在我看来,读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水于鱼一样。在读书中,我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方方面面,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一面。同时,读书让我能够去安静自己,不再浮躁。读书是一种放松自己的方式。想象一下,在阳台上放张躺椅,然后再拿本书。躺在椅子上看书喝茶岂不美哉。

好了,进入正题。《1984》这本书给我震撼很多,让我能够更深去了解社会。但是,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感觉很压抑,这本书好像营造一种恐怖的气氛,让人恐惧,感觉阴森可怕。这本书差不多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想到了朝鲜,感觉真的很像,独裁、思想控制、监视无处不在。

书中的背景是这样,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主人公温斯顿就是生活在大洋国的一个外党党员,他负责的就是篡改历史。看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历史还能被篡改?但是在这本书中一切都可以被篡改,除了老大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为政治,或者说极权而服务的。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温斯顿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开始怀疑这个社会,怀疑老大哥。他甚至在日记本中写下了打倒老大哥。其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是很痛苦的,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被监视,你的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可能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温斯顿后来遇见了一个叫裘丽娅的女子。他们很快相爱,但每次约会都非常谨慎,为了防止被发现,他们每次回去的路线都是不一样的。之后,他们在租了一个房间,那个房间好像成为了他们的天堂,他们做着各种事情。不幸的是,被思想警察发现了。温斯顿随即被关押,并进行了“改造”,到最后他也成了爱老大哥的人,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

在书中,奥威尔在书中所刻画的温斯顿个人形象,所展现出来的个人价值最后是失败的,个人价值被否定。这本书是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写的,预言1984年发生的事情。但是书中说的世界将会变成三个国家并没有发生,新话也没有出现。我们换个角度看,其实我们的出行,就餐,打电话,大数据都是知道的,以及路边无处不在的“天网”,还有网上的很多信息都是过滤掉的。有时候我们都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或许只是生活在政党制造的世界当中。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去探究事情的真相。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1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