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语文马语文教案
自古以来,马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游记》中白龙马一路忠心护主;三国时赤兔马英勇救主;马也因此而成了众多艺术家笔下的宠儿。马语文教案
篇一:马
教学目标 :
1、在朗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2、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4、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
教学理念: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出不同观点,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并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增强保护生命的群体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CAI播放乐曲《骏马奔驰保边疆》)
师:亲爱的同学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踏上快乐的语文之旅吧!
师:从这美妙的乐曲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奔驰的骏马……)
师:是的,这旋律不仅让我想起了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云朵下那纵情奔驰的骏马……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马吗?
师:其实自古以来,马就是人类最忠实而高贵的朋友,战场上有它们无所畏惧的身影,旅途中有它们不辞劳苦的足迹。它们默默无闻的见证着的历史,可是,试问人类自己,我们对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让我们随着布封先生一起走进马的世界。去探寻动物王国的灵性之美。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作者简介。
师:提到布封,大家熟悉吗?(CAI展示作者简介)
师:要说布封,那我们就不能不提《自然史》,这位法国的博物学家用了40年的时间著成的巨作。在他在作品中提到: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人才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然而作为科学家的布封颇爱诋毁,作为文学家他却又受到普遍欢迎,因为他写的自然史语言形象,笔锋细腻而富有感情。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科学小品《马》便是其中的一篇精典之作。
2、把握课文内容。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从这篇课文里知道些什么?
师:带着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不过,在读课文以前,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预习的怎么样了?(CAI展示生字词,让会读的同学自由的站起来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组合,然后按照你们自己喜欢的形式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几个问题:(CAI展示阅读思考)
小组内讨论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把讨论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抽同学答问题1)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两种马的特点,请把你找到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学生自由读)刚才大家读的是布封先生向我们介绍的马的特点,下面让我们跟随摄影师的镜头来一次眼睛的动步之旅!(CAI展示“形形色色的马”)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两种马的特点吗? (抽同学答问题3)
师:不管是温顺的家马还是不羁的野马,它们在外表比别的动物比起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身材高大而匀称优美)所以啊,生活中我们往往把年轻俊朗的男子称作“白马王子”呢?
师:看来马的确颇受人们的青睐?但我们的布封先生对于这两种不同的马却有着不同的态度。下面我们来合作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CAI展示两种马的对比图片)
师:你认为布封对这两种马分别寄予了什么感情?你喜欢哪一种马?为什么?
3、延伸拓展。
师:是啊,不仅是你们喜欢马,其实自古以来,马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游记》中白龙马一路忠心护主;三国时赤兔马英勇救主;马也因此而成了众多艺术家笔下的宠儿。今天,让们再次踏着清脆的马蹄声,再次走进马的世界!(CAI展示与马有关的)
(展示绘画作品中的马《八骏图》等)
师:这是著名的画马大师徐悲鸿的《八骏图》,我们且不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评价这幅画,单以一颗爱马者的心来看,你觉得,这位画马大师向我们展示了一群什么样的马?
(CAI展示马救主人片断)
师:大家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吗?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
(CAI展示文学作品中的马)
师:同学们齐读一遍,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
小游戏:与马有关的成语接龙。
(CAI展示:与马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三、体验与反思。
师:还记得赤兔马在关羽败走麦城时以死殉主的悲壮,也难忘的卢马一跃三丈跨檀溪的神奇。而如今,人类带给动物又是什么呢?(CAI展示捕杀动物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一种什么现象?对于这样的一些人,我们应该对他们说点什么?
四、小结
师:世界在变,人类在变,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但不管如何变化,只要我们永远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来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灵,那么我相信,刚才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悲剧就不会再重演,人类和动物之间,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最后我衷心祝愿大家事事马到功成,天天龙马精神,处处一马平川,将来成为一匹脱颖而出的“千里马”!
篇二:马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重点: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解文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
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同桌间互相听读。
(2)指名学生朗读。
(3)全班学生齐读。
四、三读课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4.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五、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六、教师小结。
七、辩论:当今社会还需要\'伯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