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写作指导 >

喜迎建党101周年红色故事主题征文5篇

若水分享 4061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红色的故事源远流长。红色资源是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保护红色资源,就是在保护我们国家的历史,就是在传承我们民族的灵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喜迎建党101周年红色故事主题征文优秀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喜迎建党101周年红色故事主题征文5篇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赞颂建党101周年作文

2022喜迎建党101周年征文800字

中国建党101周年献礼征文最新版

建党101周年感党恩跟党走永奋进作文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零一周年征文


喜迎建党101周年红色故事主题征文范文一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2022年7月1日即将迎来建党101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被大家永远铭记的日子,正如歌词中所写的一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带领着全国人民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领导中国走向了光明;是党,在内忧外患的年代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是党,在和平安乐的年代带领我们走向通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历史的接班人,在如此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学会继续传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忠诚担当之势铸造新时代的“红色战士”。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延安精神。“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回想当年的峥嵘岁月,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凭借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理想信念,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2020年伊始,面对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主动“挂牌”请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一道道钢铁长城,为群众筑起了健康的“屏障”;面对疫情的需要,9000多万共产党人纷纷慷慨解囊,以小我之力汇聚成大我之爱,谱写了一曲曲感人之歌。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我们的身体里潜藏着红色的情怀,我们应该学会饮水思源,无论未来走得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与发扬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不惧险的延安精神,以“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之态,继续沿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前行,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红色江山世代传承。

传承榜样力量,发扬为民情怀。榜样的力量承载着精神的食粮,传递着无限的希望。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向“榜样”看齐,对比榜样身上的精神品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不变的为民初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学会传承榜样的精神,汲取榜样的力量,时刻提醒自己要牢记初心、锁定目标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我们应该学会传承守岛英雄王继才百折不挠、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发扬他鞠躬尽瘁、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学会传承时代楷模张富清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无私精神,发扬他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革命精神;我们应该学会传承扶贫干部黄文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斗争精神,发扬她迎难而上、主动而为的担当精神。

传承忠诚本色,发扬铸剑品质。忠诚是为人之本、为政之魂,是当年支撑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精神支柱,是如今支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来源。唯有传承忠诚之志,方能铸就钢铁之城,这就好比“铸剑”,唯有好钢才能铸好剑。我们应该树牢“四个意识”,以“千锤百炼”之志主动投身到基层这片“炼厂”里去冶炼,力求在“炼厂”的冶炼中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不变;我们应该坚定“四个自信”,以“百炼成钢”之态主动深入到基层这片“炼厂”里去历练,力求在“炼厂”的历练中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不偏;我们应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百折不挠”之势主动加入到基层这片“炼厂”里去磨练,力求在“炼厂”的磨练中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移。我们应该传承共产党人的忠诚本色,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决做到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我们应该发扬共产党人的铸剑品质,以“十年磨一剑”之志打造共产党人的铜皮铁骨之魂,以“铁杵磨成针”之态塑造共产党人的金钢不坏之身。

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身处国泰民安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会铭记、学会感恩。

喜迎建党101周年红色故事主题征文范文二

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瑶乡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指出,“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新时代,讲好富含革命精神的红色故事,更能激发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磅礴之力。

讲好红色故事,坚定理想信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年仅28岁就慷慨就义的夏明翰在刑场上留下的绝命诗,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井冈山到黄土坡,从雨花台到渣滓洞,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如同夏明翰一样,为了信仰,放弃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段段令人们震惊和敬仰的生命绝唱。资料显示,仅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竟达370万之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人眼中,理想信念值得用全部生命去追求。在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就是要彰显“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本色。

讲好红色故事,坚持人民至上。“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百姓朴实之言,凸显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是共产党,是要帮助人民的。如果不帮助人民,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闯过一个又一个险滩,关键在于党始终秉持着人民至上的原则,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就是要擦亮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底色。

讲好红色故事,汲取前进动力。无论是革命时期的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还是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抑或是改革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由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所凝聚升华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基因和制胜密码。新年伊始,无数医护人员披甲上阵,舍生忘死、逆行出征;庚子岁夏,千千万万子弟兵闻“汛”而动,无惧生死、勇挑重担,最终抗击疫情取得了战略性胜利、防汛救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以精神伟力提升行动自觉,这是我们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千秋伟业,正是风华;所梦所想,百年一脉”,在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就是要续写“创造人间奇迹”的特色。

喜迎建党101周年红色故事主题征文范文三

“走进大别山,满山红杜鹃……追梦的信念,薪火相传。”伴随着大别山干部学院院歌,河南全省新入部组工干部乘车到达28年红旗不倒、初心不灭的地方——新县大别山。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别山,近距离地感受革命老区带给我的震撼。当大巴车驶入新县地界,映入眼帘的全是绿意,远处的山在雨中的雾气笼罩下显得格外磅礴,与大别山的历史精神相得益彰。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论语》颜渊篇的这一句话,强调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这也是林志成老师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阳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时引用的一句话。他给我们讲述了总书记在信阳考察的一些细节,当听解说员说到毛尖八百元一斤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贵了,一定要让老百姓消费得起。是啊,做领导干部的就是要一枝一叶总关情,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民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拿我们组织部的工作来说,我们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一定要立足于“实”,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平常群众来办事,要热情接待、及时为群众解答疑问;下乡调研观摩,要把身子沉下去,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我们到烈士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将帅馆缅怀学习时,听到老师讲新县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了这句话,顿时肃然起敬,对大别山精神的感悟又近了一个层面。原来大别山不仅景美,人更真!参观过程中,真的被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所震撼,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四海为家,有战争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足迹。他们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理想信念,那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又该怎样致敬英雄前辈呢?我们虽不用舍生取义,但我们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对于组织上安排的任务,不相互推诿,要有舍我其谁的魄力,敢于“啃硬骨头”,把乐于吃苦和勤于实践相结合,雷厉风行,成为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成为实际工作的操作能手。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在大别山的第三天,学院请来了红军战士罗明榜的儿子罗传德为我们讲述其父的故事,我听得格外认真,仿佛长征的一幕幕就在眼前。长征不仅仅是走完了两万五千里,在行军途中战士们遇到的艰难险阻更是数不胜数。罗老师说,长征路上干粮不足就吃草,草叶没有了就吃草根,后面的部队可能连吃草根的机会都没有。罗明榜战士在途中遇到两名年轻战士依偎在一起,上前询问得知饿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罗老没有多想,拿出自己的干粮袋,让他们分食,干粮袋里满共也只有一小把。两位战士没有接受,他们说,这干粮我们分开,可能都走不去了,你自己留下还能多一份希望。听罢,红了眼眶,联想到自己,我们做组织工作又何尝不算一场长征呢?故而,组工干部也要有红军战士这种同心协力、相互关心的团结意识,在加班的深夜相互鼓励,在攻克繁难课题时群策群力,把组织工作当成事业干。我想,在任重道远的工作强度下,能感受到一丝温暖的人情关怀,再累也觉得干劲十足。

在这个追溯初心使命的地方,经历了一次身心的洗礼,只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了不少。

喜迎建党101周年红色故事主题征文范文四

“曹大爷,您看着镜头慢慢说,不着急……”眼前耄耋之年的老人因行动不便已卧床多年,但当他提到“当年那场战役”,眼角瞬间蓄泪,哑着嗓子拼命想要吐出清晰的字眼。这是我成为基层选调生的第636天,身为“兼职记者”协助挖掘红色印迹史料的我,此刻正扛着摄影机,记录下知情人口中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身在最靠近群众的基层,“肉眼可见”小乡村里隐藏的那抹“红”正在随着时间慢慢褪色,“着色”刻不容缓,唯有打好保护和利用的“组合拳”,才能让红色文化遗产在基层焕发勃勃生机。

旧址旧气息,保护艰苦时代“原汁原味”,开启“原址观光模式”。一张破旧不堪的木桌子,存留着中共胶东特委诞生地中书记张静源伏案的手迹;一床厚厚的绣花襁褓,曾经包裹着乳娘哺育的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一间狭小的屋子,曾是北海银行印钞厂的生产车间……讲好红色故事,首先要留存红色气息。有些地区习惯于过度开发旧址,扔掉了一件件旧物,换成了所谓“更完整物件儿”,推倒了一面面石墙,换成所谓“更气派门楼儿”,殊不知是物极必反。旧物、旧屋恰恰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不能扔更不应扔,打造红色旧址,第一步千万不能嫌弃它“旧”。

新态新风貌,利用乡村振兴“搭建舞台”,开启“红绿结合模式”。初入田家村红色教育基地,就被浑然天成的优美景色和路边的“特产亭”所吸引,青山峻岭作为天然屏障,村民自设卖货小铺,围绕了这一方红色圣地。近年,各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把红色遗存保护和纪念场馆建设工作融入乡村振兴主旋律,红色文化正逐步融入到旅游产品体系里。于基层而言,应充分结合农村“户户通”、“扶贫项目”以及“精致农家”建设,提升红色基地“档次”,借用巧力助乡村振兴。设施整修、路线设计、环境改善、产业结合等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实现“红色搭台、绿色唱戏”,不断增强“地域性”吸引力,使这一抹“红”成为带动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欲知大道,必先明史。从“用小米哺育”的革命根据地,到“独轮小车推出来”的全国解放,红色历史,是共产党人的“营养剂”,而红色故事,是我们党用血与火铸就的传承党的作风、坚定理想信念的最佳教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有幸讲述这一个个小乡村的红色故事,探索它们在硝烟弥漫时期存在过的不可磨灭的印迹。

喜迎建党101周年红色故事主题征文范文五

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沙洲瑶族村调研时,再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故事浴血而成,是一代代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谱写的英雄赞歌,也是每一位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的组织工作中,处处渗透着红色基因的“遗传密码”,并通过红色故事生动外显,这些永不褪色的红色故事已成为组织工作中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好教材。

红色故事千难万险,党史教育别开生面。在党员干部培训中,“讲好红色故事”如同一支“强心剂”。引领党员干部重温当年的艰苦岁月,那时候,物质极度匮乏,随时可能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红军依然关心着百姓的安危冷暖,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永远铭记情真意切的军民鱼水情。将红色故事作为党史教育的一部分,能够让党员干部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向当年的子弟兵一样时刻关注百姓冷暖,在工作中能“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做一些”,以史为鉴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工作。

红色基因千锤百炼,党性教育熠熠生辉。将红色基因熔铸到组织工作中,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一支“催化剂”。党性教育重在引导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这是每一位党员的必修课。红色基因中融汇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融汇了党的优良作风,融汇了百折不挠、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红色基因中有德、廉、公、明、严、实、恒这些优秀的革命品质,融汇了红色基因的党性教育必然如晴空皓月,熠熠生辉。

红色事业千秋万代,党纪教育做严做实。在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中,我们要善用红色故事,提炼其中的红色基因,让红色事业代代相传。良好的风纪是保证组织活力的基础,在党员干部培训中,必须把党纪教育提升至传承与发展的高度,在红色故事中汲取能量,让红色基因不退化、不变异、不失传,而党纪教育就是一支“保鲜剂”,做严做实的基础上深度发掘红色能量,让我们的组织工作永葆活力。

用红色故事做组织培训的好“教材”,这是传承、是智慧、是敬畏、是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共产党从给老百姓被子到给幸福路子,日子今非昔比。”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而今天,我们就生活在红色故事描述的“未来”中,让红色故事引领新一代的党员干部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将红色基因熔铸在血脉中,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红色事业一代代发展传承,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62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