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写作指导 >

抗疫情战地护士文字精选五篇_抗击疫情心得体会素材

若水分享 116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牵动亿万人民的心。医者,一袭白衣,以医术、技能为武器,以仪器、医药为弹药战斗在战“疫”最一线,书写了新时代最美丽的“那布满勒痕的脸”“那长满红斑的手”那“逆行者的背影”和前行的脚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疫情期间战地日记,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疫情战地护士文字精选五篇_抗击疫情心得体会素材

  【战地日记】用活大数据 为疫情防控赢得时间

  “1月20日,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第一反应是,能不能利用技术手段掌握湖北省武汉市人口流动情况。”多年积淀,让刘冬梅敏锐意识到,大数据在研判人员流动情况、加强防控中能发挥作用。

  早在3年前,刘冬梅就已着手研究海量出行数据背后的秘密,主持国家重点课题,建立起出行链分析技术、大数据下公交线网优化支持等决策技术体系,系列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疫情当前,分秒必争。作为一名交通运输科研工作者,刘冬梅一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技术研发。她带领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大数据团队第一时间展开数据分析、研判态势、编制报告,探索更合理、更多维度的出行指标,响应多个地方省厅的疫情防控需求……通过大数据驱动公共出行精准防疫,为防控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客流预测支撑防疫部署

  “面对疫情,我们要主动迎战。”多方请示后,刘冬梅迅速与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出行365”(中国公路客票网)一起,组建人口流动分析团队、道路客运分析团队。1月21日凌晨2时,大部分数据被整理出来;晨光熹微,关于武汉人口流动的分析报告基本完成,并快速提交审核。

  “从这些数据就能看出,形势很严峻。”刘冬梅说,第一本报告发出后,收到很多更细致的需求,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随后5天里,她和团队每天都要根据情况变化形成全国人口流动分析报告,协助各级部门了解春运疫情相关情况,“连续高强度工作,我和团队同事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

  全国一盘棋,防疫部署每日变化,等待团队的亦是新问题、新挑战。

  1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这意味着我们前期所做的春运客流预测分析报告要重新调整。”刘冬梅说。春运开始前,团队参与编制了《2020年春运客流预测分析报告》。如今,在疫情防控部署、复工调整、公众心态等因素的影响下,春运客流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项工作超越了交通预测本身,是一项疫情状况下社会、经济、心理相关的综合交通分析工作。往年的数据参考价值不高了,任务十分艰巨。”刘冬梅团队直面困难,分析返程客流特点、热门线路等趋势,为疫情防控和春运组织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开发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系统

  如何在做好城市交通研究的同时,提高行业数据采集能力,促进数据共享开放?凭着“走在前沿、干在实处”的精神,刘冬梅团队建立的全国首个综合交通出行数据开放平台——“出行云”在2016年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正式上线。多年磨砺,这个平台在当前的疫情防控中发挥着有力作用。

  “防控疫情,既要出力也要动脑,大数据跑得快、跑得远,甚至有时还能跑到事情发展的前面。”刘冬梅说。1月30日晚,她接到通知,尝试利用“出行云”协助查找患者同乘人员。傍晚,第一批查询结果出来了:同乘关联近1000人。

  “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能匹配到这么多人,说明我们可以为阻击疫情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客运出行的风险链的确存在。”说到这里,刘冬梅眉头紧皱。也是从那天开始,她决定将这项工作持续做下去,直到疫情结束,“希望确诊患者同乘人数越来越少。”

  在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刘冬梅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交通数据需要精确追踪到个人,确保信息填报准确无误。2月2日,各地复工返岗逐渐开启,乘客身份信息采集工作也在陆续进行。当天,刘冬梅团队在公路院的支持下,开发了道路客运乘客信息登记系统。该系统将驾驶员与乘客关联,由驾驶员填入基础信息,尽可能减少乘客重复填报,并保证与票务站务系统信息一致。

  “这个系统很好用,操作合理又免费,减少了我们很多登记工作量!”登记系统上线运营以来,得到多地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的广泛支持,还收到要扩展到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领域的需求反馈。这些话语让刘冬梅感到欣慰,“说明我们的研究在交通战‘疫’中有用且好用”。

  好消息鼓舞士气,更让刘冬梅看到正是公路院多年来在大数据领域做的储备,为疫情期间团队快速响应奠定了基础。“没有‘出行云’政企合作机制、没有对客运生产的深刻理解、没有海量出行数据分析技术的储备,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内能完成这么重的研发任务。”刘冬梅说。

  勇敢和温暖必将驱散冬日寒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春的脚步。在防控疫情的道路上,刘冬梅团队,坚定以科技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为行业提供决策参考,“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虽不能都前往一线参与救治患者,但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实事,这是科研人员‘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体现。”

  【战地日记】敬业忘我是一种习惯

  人物档案:

  夏莹,1972年8月生,汉族,本科,中共党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护士长,主管护师。1992年,夏莹从护校毕业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至今在重症护理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精心护理了数以万计的患者,2003年更是奋战在SARS危重患者救治第一线。新冠疫情爆发后,夏莹再次主动请缨,作为北京协和医院首批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于1月26日抵达武汉。曾获“北京市优秀护士”“英雄的卫士”“健康天使”“北京市西城区优秀女医务工作者”“北京协和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批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成员,夏莹刚结束医院的春节值班便马不停蹄奔赴武汉。一个月来,她迅速适应并改造陌生环境,不仅完成了协和重症病房从无到有的创建,还整月未休地扑在一线,承担了临床护理、统筹协调、物资管理、新队员防护培训等多项工作。“她能连熬24小时以上不合眼,我们心疼她,都劝她休息,可她依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夏莹以她的低调务实忘我工作,赢得了医疗队队员们的交口称赞。

  从无到有 亲力亲为的大管家

  夏莹是内科ICU护士长、主管护师,曾获得ICU、肿瘤专科护士及GCP培训证书,1998年至今,先后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肺癌中心及保健医疗部ICU、内科ICU担任护士长,还参加过抗击非典第一线的临床救治工作。新冠疫情爆发后,夏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抵鄂后,夏莹立即投入梳理流程、整理物资、临床护理、防护培训与督导等工作,从给患者拍背、吸痰、换床单,到帮队员们逐个穿脱、检查防护服,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随着疫情的发展,北京协和医院整建制承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加强病房的建设,夏莹和同事们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用48小时创造了新建病房的奇迹。她将协和护理管理的精髓融入到新病房管理中,严抓护理质量、精细管理、加强医护配合,明确护理岗位职责和流程,制定护理核查表,落实病室规范管理。随着病房的运转逐步走向正轨,她也成了大家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病房大管家。

  敬业爱岗 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这样评价夏莹,“她吃得少,睡得少,工作起来没白天没黑夜,顶住了各种风险和身心压力,给后续队员们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她带领首批10余名队员给后续支援的外省队员和百余名协和新队员做防护培训和督导检查;作为病房物资的调度员,她要统筹管理各类物资以确保有效使用。”吴主任哽咽着说:“在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中,面对如此大的工作强度和身心压力,她是真的不容易。”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翔这样评价夏莹:“她一干起活来就忘记时间,有热情、肯投入、讲奉献,用自己的行动感召了一大批人。”

  随着病患病情的复杂度提升,协和团队的治疗方案也随之升级,为了进一步协助医疗操作,夏莹用专业、全面的护理技术,在病区完成了首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并为其他护理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及培训,提升了重症病区的整体护理质量。谈到这些案例,队员们都深感佩服。

  身先士卒 宽严相济的暖心人

  工作中夏莹总是冲在最前面,躬身垂范做表率。在队员赵静的印象中,夏莹业务一流,查房时她为每位病人逐一发药、嘱咐用药事项,种.种细节,给队员们做了优秀示范。

  私下里,1992年就参加工作的夏莹又是队员们的知心大姐。驻地酒店的饭菜太辣导致有的队员消化不良,她便反复叮嘱食堂每餐务必保证有免辣菜品,并且建议自选辣椒酱;有队员腹痛恶心、身体不适,她第一时间协调会诊,并调拨治疗药品,给生病的队员换班调休;她心疼队员们因超负荷工作导致腰背劳损,给大家申请了腰托护具。她总是贴心地嘱咐身边的同事劳逸结合并催促大家抓紧休息,唯独自己像个上了发条的永动机,一刻也不知疲倦。

  在内科党总支书记贾青眼中,默默奉献是夏莹的最大特点。她低调做人,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她总是轻言婉拒;她高调做事,在筹建病房与病房管理中倾尽心血、严谨细致。她以乐观、向上的情绪影响着医疗队员们,在疫情肆虐、生死一线的战“疫”前线,给队员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战地日记】一柄斩断食药犯罪的“利剑”

  春节前后,随着新冠疫情确诊人数的上升和疫情防控的升级,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医护人员最迫切的需要。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药品、医疗器械不法经营者铤而走险,不法微商、网店乘势发动,制假窝点日夜开工,导致市场上流通的防疫物资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警情。全国公安机关闻警而动,打响了一场防护物资安全保卫战。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活跃着一名警界木兰运筹帷幄、日夜奋战的果敢身影。她,就是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药品犯罪侦查处处长宋飞。

  利剑出鞘 疫情不退我不退

  1月28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犯罪活动;2月1日,公安部再发紧急通知对打击制售假劣防护物资犯罪作出进一步部署;2月7日,公安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印发通知部署联合打击假劣防护产品行动……每一记重拳出击,都伴随着宋飞的默默付出:

  ——为了确保疫情期间跨区域案件顺利开展,她与时间赛跑,从1月24日起,组织每日调度案件侦办,迅速搭建战时线索核查、案件协查平台;

  ——为了全身心投入打击涉疫防护物资犯罪,她几乎将家搬到了办公室,加班到深夜,就直接睡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想到重要事项半夜爬起来整理汇总;

  ——为了做好案件侦办指导工作,她组织对已经侦破的800多起案件抽丝剥茧进行分析,逐个研究打击战法、证据标准、法律适用等问题,为基层公安机关案侦办案提供帮助;

  ——为了解决普通口罩、KN级别呼吸防护口罩、医用口罩不同标准带来的取证难和法律适用问题,她向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和认证检测部门的专家请教,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关业务厅(庭)和研究室的同志反复讨论,还大量查阅涉及口罩的大量政策法规和标准文献资料,写下研究笔记。

  早部署、早排查、早打击,各地公安机关共侦办制售假劣口罩等防护物资案件86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80余名,查扣假劣口罩4360万个,案值超过2亿元。其中,浙江义乌邵某某、毛某某涉嫌销售伪劣产品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的首批十个妨害新冠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之一。看到口罩等防护物资安全得到保障,宋飞坚定地说:“一切存在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犯罪活动的地方,对我们来说,都是战场,再难再苦,也要打赢。”此刻,她的柔心侠骨,仿佛利剑出鞘,万难关山也能飞度。

  初心不改 坚决求“真”打假

  来到公安部工作的13年,是在打击食药犯罪岗位上潜心积累的13年。13年来,宋飞先后参与了三鹿奶粉、庞红卫非法经营疫苗案、长春长生制售劣质狂犬疫苗案等一系列重大食品药品案件的侦查工作。一件件案件的打磨,让宋飞早已化身一柄利剑,锋芒凌厉,不让须眉。

  2019年年初,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和中央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公安部整合多个业务局相关职责,专门组建了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统一承担打击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生态环境、森林草原、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犯罪职责。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战,就是我作为一名警察的初心使命。”她来到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她准备大干一场,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2019年7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食药环犯罪的“昆仑”行动暨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行动。宋飞指挥协调各地食药侦队伍向疫苗、血液制品、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药品以及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领域的犯罪发起猛烈进攻。正是“昆仑”行动的磨练,让宋飞从容不迫、信心百倍地迎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犯罪这场大考,彰显了一名女警的巾帼作为。

  13年忠诚履职,13年冲锋在前,她为千家万户的平安康健而战,先后荣立两次个人二等功,多次获三等功、嘉奖、优秀公务员等奖励。

  侠骨柔情 铿锵玫瑰的儿女情长

  总是全力以赴、总是忘我战斗,工作中的宋飞是一名真正的“铁娘子”。但作为一个心怀柔情的女人,她柔弱的肩膀一头担着家庭幸福,一头挑起工作重担,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劳。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按照计划,宋飞本应在这一天陪着母亲、女儿回吉林老家过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安排,她只能将年迈的母亲送到车站。宋飞已经记不清自己“爽约”过多少次团圆饭、“泡汤”过多少次年休假。自从选择警察这份职业,她就在职业生涯的扉页上铭刻了一句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

  女儿今年读初三,受疫情影响,只能通过网络学习课程,课业压力很大。工作忙碌的宋飞只能趁着中午吃饭的功夫给女儿打个电话。女儿是她的盔甲,也是她的软肋。但宋飞知道,一个母亲给予女儿的不应该仅仅是温暖的呵护,更重要的是为她树立一个榜样,一个兼具家国情怀、职业素养、拼搏精神的女性榜样,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她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工作之余,宋飞还是一名健身达人、一名英语狂人。经过不懈努力,她已经考取了驻外警务联络官资格,或许不久的将来,她就会在国际警务合作的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她的办公桌上总有一束生机勃勃的鲜花,就像她这个人一样,总是给人充满希望的向上的力量。她说:“一会儿回家要给女儿买束花,告诉她,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战地日记】强化标准建设 她为医疗物资保驾护航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时这样强调。

  医用防护服告急!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紧急动员。此时,正值农历新年初一,企业基本停产,国家已将储备医疗物资全部征用。如何保障医务前线?

  一方面是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命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一方面是海内外同胞们千方百计采购和捐赠的大量医疗物资飞驰一线。标准不同、用途不同,如何做到医疗物资物尽其用?对国内外医疗防护用品的研究迫在眉睫。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胡燕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党支部书记、司长,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标准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雷厉风行抓落实。

  她带领科技司的同志们通宵加班加点,完成了国内外医用防护服标准的翻译及梳理工作,提出欧美日标医用防护服可紧急使用的政策建议,并争取到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的支持;联合消费品司组织制定了关于疫情期间防护服生产使用以及进口等有关问题的7号、8号、10号明电,解决了当时国内医用防护服生产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

  2月以来,新冠疫情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医用防护服的生产速度远远赶不上前方日增的需求!胡燕还来不及喘口气,又从国办接到了新的“硬任务”,抓紧研究利用新工艺新技术解决环氧乙烷灭菌周期长的问题。越是风急浪骤,越体现先锋模范作用。2月5日晚11点,她从国办开完会连夜赶回办公室,与等待任务的同志和专家们一起通宵编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再苦再累,我们也绝不能让前方的医护人员‘赤膊’上阵!”在她的鼓舞下,大家完全忘记了时间,12小时内形成了《应急规范》的初稿并紧急传真给国家药监局召开专家会议审议。一晚没有休息,胡燕用沙哑的声音与药监局的专家们在线视频讨论,中午也是捧着盒饭坐在电脑前听取专家意见。三易其稿后,全国消毒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生物防护产品标准化归口单位的专家们进行集体投票表决。同事们从来没有见过胡燕这么紧张过,每过半个小时,就会催问一下经办的同志,“怎么样?专家有什么意见?过了吗?”直到晚上11点,听到全票通过的好消息,胡燕长舒了一口气。

  2月7日,文件得到四位部领导的审签后,胡燕又反复与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的有关领导就发文形式和文件内容进行沟通,最后以三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正式下发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文件印制出来已是7日晚上11点多,胡燕看到了文件上红彤彤的三个国徽印章后,才露出了疲惫的笑容,总算是放心地回家休息了。这离她从国办领回任务,刚刚过去48小时。就是这48小时,就是这份《应急规范》,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可以用辐照灭菌方法替代环氧乙烷灭菌方法,省去了原环氧乙烷灭菌生产工艺需要7-14天解析的生产周期,大大加速了医用防护服的供应速度,让快速灭菌新工艺尽快形成了防疫战斗力。《应急规范》实施20天以来,已有200万件医用防护服经过辐照并检测合格后,送到了前线医护人员手中。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召唤,胡燕以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动员科技司党支部及其所在党小组的同志们,齐心协力战“疫”情,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中高高飘扬。她身先士卒,始终以高度的热情冲锋在前,带领司内党员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截至2月27日,科技司共收到领导批示件39件,向部领导呈报15份报告,办结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件和部督办件7件,积极推动以医疗物资保障组的名义紧急出台了7份相关文件,并组织开展了医用防护服、口罩重复使用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前瞻研究,发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 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关于支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疫情防控支撑工作的通知》,发动各方力量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胡燕没有周末和上下班时间的概念,克服身体不适,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不知疲惫的身影。“我是标准战线的老兵了,能在退休前利用标准化为医疗物资保障做点实事,很有意义!”这就是胡燕十分朴素的一句话,也是一位老党员干部的心里话。

  【战地日记】从“急先锋”到“协调官”

  啥是方舱医院?咋划分三区两通道?如何解决通风、负压?患者病情加重咋办?医务人员咋配备?X光车停哪里?检测车电源在哪接?……

  在赶赴洪山体育馆的路上,一连串的疑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药械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赵靖大脑中飞速盘旋。

  临危受命 解锁“变形金刚”

  2020年2月5日凌晨5点,赵靖刚刚抵达武汉,就被派到洪山体育馆和武汉国际展览中心负责推进武昌方舱医院和江汉方舱医院的建设管理工作。医管中心主任王健给他下了死命令,当天晚上必须开始接收病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刚刚抵达“战场”的赵靖来不及缓口气,就走马上任成为了这场战斗的“先锋官”,其任务就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保证总攻如期展开”。

  凭着多年医疗管理经验,赵靖迅速与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领队、院感专家、临床专家及武昌区政府的领导一道研究,紧盯问题、难题、现场调度......他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斗争。

  转眼时钟指向了18点,经过10多个小时争分夺秒地战斗,赵靖大脑中的一个个问号逐渐变成了充满信心的感叹号。

  此时,传说中的方舱医院已经开始消杀清场。整个方舱医院设有800张床单元,三区两通道划分;在重症观察救治区,每百床配置50名医务人员、每6小时一班次;能源供给车、医技检查车、核酸检验车等20余辆紧急医学救援车,预检分诊病房帐篷一字排开;防护物资、药品、器械配备,医院组织架构、医院管理制度、医疗流程等也逐一梳理出来。

  至此,临危受命的赵靖有底气地向王健主任汇报:“可以发起‘总攻’了!”当天23点,武昌方舱医院不负众望开始收治第一批患者。

  方舱医院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医疗空间,被称为医院中的“变形金刚”,可以在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解锁了第一个“变形金刚”之后,赵靖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推进江汉方舱医院工作。

  星夜兼程 化身7家方舱医院“协调官”

  在赵靖的统筹组织下,江汉方舱医院于当晚也开始收治病人。这是一个展开床位近1600张床的方舱医院,汇集了8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场上40余辆超大型救援车和70余顶帐篷一字排开,威武雄壮的气势告诉武汉市民“有病不用恐慌、速来江汉方舱”。

  虽然已经完成了“军令状”,但赵靖丝毫不敢松一口气。他星夜兼程,奔赴江岸方舱、青山方舱、硚口方舱、江汉经开方舱、汉阳体校方舱等地“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随着多家方舱医院的交付使用,赵靖的工作也有了新的内容。7家方舱医院、5438张床位,如何联络协调?成为摆在他面前的艰巨挑战。赵靖化身方舱医院的联络“协调官”,每天奔波辗转于各个方舱医院,为做到“应收尽收”费心联络协调。同时,他还带领着方舱医务人员完善院感防控、规范的医疗管理和流程,编写《方舱医院工作手册》。

  截至3月6日12时,这7家方舱医院已累计收治患者5378人,累计出院3330人,累计核酸检测9998人次。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3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