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最前线战地日记_2020年抗击疫情日记精选5篇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悄然蔓延,由武汉波及全国,牵动人心。在这次全民抗疫的战役之中,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冲在了最前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最前线战地日记,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战地日记】舍小家 护大家 用实际行动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郭敬,1969年11月生,汉族,本科,主任护师,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持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2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级课题1项,发表中医护理专业论文10篇。曾多次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级“优秀护理工作管理奖”称号。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防控战役全面打响,郭敬积极请战,放弃照顾年迈瘫痪在床的父亲,离开了回国团聚的儿子。1月25日(大年初一),她带着广安门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祝福,作为第一批医疗队员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作为医疗队护理工作负责人,她身先士卒,率先进入南一区病房了解情况。由于新冠疫情为新型传染病,且南一区病房护理团队大部分为西医护士,因此在病房管理和中医护理方面均存在较多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她与当地护理团队一起迅速开展工作,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内容与流程、细化岗位职责,为全面开展中西医联合救治工作打好基础。
核心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落实是护理救治的重中之重,她想办法筹措到适合一线护士佩戴使用的手表以及患者服药用的一次性纸杯,保证口服颗粒剂服药到口。她还制作中药注射剂安全输注执行记录表,保障患者按时用药。她提出拍摄经鼻高流量吸氧、中药颗粒剂给药、中药注射剂安全应用视频,并将视频及时推送给疫区一线护士学习,保障护理操作规范执行。
医疗队承担东西湖方舱医院中药给药治疗任务后,她与医疗专家一起进入方舱医院,发放中药、宣讲服药方法、协助采集患者信息并及时上传至app,使其能尽快得到中医专家的医疗指导。针对新冠疫情患者乏力等症状,在保证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她带领护士通过现场演示、发放图片资料、点对点推送视频等形式,积极开展穴位按压等中医护理技术,帮助患者康复。
为保障一线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她进入隔离病房和方舱医院进行检查,对病区环境、防护要求、护理措施落实等给予监督和指导。在开展护理救治工作的同时,她还带领一线护士积极撰写新冠疫情护理文章,旨在与更多的护理同仁交流抗疫护理临床经验,为不断总结和规范新冠疫情护理内容提供依据。
疫情严峻,工作任务繁重,医疗队员的自身防护也极为关键。考虑到传染性病房的特殊性,在医疗队黄璐琦院士的鼎力相助下,郭敬推动落实一线护理人员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她关爱医疗护理队员,经常找护士谈心谈话,出现困难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从而使她们保持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战胜疫情的斗争中去。
她是一名护士,是中医护理的代表,更是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成员。她舍小家,护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南丁格尔誓言,燃烧自己,点燃生命之光。
【战地日记】做一颗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螺丝钉”
面对疫情,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刘刚同志如临大考,迅速反应,及时当好联络员、群主、综合协调员“三个角色”。作为一名有22年党龄的党员,深知唯有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千方百计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时刻准备,当好武汉市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小组“联络员”
1月2日,刘刚参加何立峰主任主持的全国“菜篮子”保供稳价座谈会,坚定保供稳价信心。1月30日,他主动请缨,参加祖才副主任主持的武汉市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会议,当晚就建立“全国31个省价格监测工作群”和“全国36个大中城市价格监测工作群”,组织各省市机构一把手入群,随时沟通和汇报情况。2月2日,他上午参加保障工作小组会议,下午立马起草《价格监测中心应对疫情价格监测工作方案》。2月3日,中心主任办公会通过工作方案,他安排马上印发,迅速落实,并上报祖才副主任,获肯定批示。2月11日,他又组织建立价格监测重点关注地区工作群,紧盯疫情较重地区情况。2月19日,他起草《疫情防控期间强化价格监测工作质量的通知》,印发并上报祖才副主任和价格司,强化各地工作质量。除夕至今,刘刚双休日主动值班,每日守岗尽责,还千方百计从京东、阿里等平台搜集粮油肉蛋菜及口罩用品信息,提供保障工作小组参考。做好“联络员”,成为他践行初心使命、体现担当作为的磨刀石。
时刻紧盯,当好31个省及36个大中城市价格监测工作群“群主”
特殊时期,刘刚主动当好“群主”,通过微信群使全国价格监测工作更为高效,在布置工作、监测预警、动态反映、交流信息等方面发挥纽带作用,及时上传下达、督促汇报,在群里及时安排工作、收集活情况、处理各地意见,力求迅速、全面、有序开展好此次全国价格应急监测工作。同时,他注重收集基层逆行一线、奋战一线的工作事迹和好做法,及时宣传推广。截至2月21日,已在委网站中心子站发布疫情期间地方工作动态28篇。
时刻响应,当好中心价格监测业务“综合协调员”
疫情期间,无论是组织会议、撰写文件、协调处室,还是联络司局、传达指示、上报反馈,刘刚非常注重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始终狠抓落实、注重实效。交办的每项工作,他都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到随知随办,期限倒排,做细做精,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应。
另外,他也力所能及去做些有意义的事。如得知山东朋友想捐赠2000吨酒精,他积极帮协调对接湖北商务厅;得知朋友想捐100吨蔬菜,他也积极帮朋友协调商务部。
【战地日记】战“疫”路上,他两次逆行
“孩子已经不烧了,前方压力肯定很大,我申请随时回去”;
“前方很多人我熟悉些,听您安排”。
2020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晚,两条再次请战的信息出现在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长张宗久的手机上,发来信息的正是一天前刚从武汉抗疫前线回京的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副处长马旭东。
直奔一线 升级“防”“治”
2020年1月12日,马旭东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出工作人员,前往武汉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当时尚处在在疫情发展初期,武汉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设置和管理尚不规范,发热门诊患者数量快速增加,疾病特点和有效医疗手段尚不明确……一系列问题给前方工作组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虽然尚未明确病毒是否存在人传人,马旭东也丝毫不敢怠慢,他知道在传染病防控和患者救治上,时间就是生命,每耽误一分钟,就增加一分患者的生命安全风险。
要发现和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到一线去。 13日凌晨一到达武汉,马旭东就决定重心下移,深入一线脚踏实地开展工作。当天,他陪同专家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第六医院、普仁医院等发热患者较多的医院开展调研。“目前每天发热门诊患者有多少?发热患者接诊流程是怎样的?在院留观的患者有多少?医院有没有感染病房?三区两通道如何设置?”“这位患者您是什么时候来医院的,去过华南海鲜市场吗?您家里人有没有发烧咳嗽?”……每到一家医院,他都会到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交流。
通过连续几天的调研,在前方组领导的统一部署下,马旭东建立起了武汉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患者日报告机制,每日密切监测不同区域发热门诊患者数量变化。在监测中,一个情况引起他的关注: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武汉市60多家医疗机构每天发热门诊量从1600多直线上升到近5000人次。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接下来发热门诊可能出现患者暴增,防控升级刻不容缓!马旭东当机立断,及时指导省市和相关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改造,预留资源和储备空间,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面。
随着疫情的发展,医疗机构收治能力逐渐难以满足患者收治需要,马旭东积极协调并实地参与开展“7+7”定点医院设置与改造工作,为及时收治患者提供了保障。同时,针对前期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大量留观积压的情况,马旭东积极协调湖北省和武汉市开展发热患者核酸检测和确诊工作,建立了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日报告和监测机制,对确诊患者的传染病接触史、人群特征、区域分布和发病时间进行密切关注分析,及时发现了武汉市外如孝感等地疾病流行的情况,为整体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
随着发热患者不断增加,检测能力也成为肺炎确诊的瓶颈,他积极配合协调核酸检测试剂盒下放医疗机构等工作,大大提升了武汉市检测能力,为大量患者早确诊、早治疗争取了时间。
奉命休息 坐立难安
“马旭东,和你一起去调研的王教授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了,你该不会有事吧?”
“旭东,两个儿子和你爸都发烧了。小儿子39度多,之前怕你担心没告诉你,已经3天了!”
连续奋战多日后,马旭东分别收到了来自同事和母亲的电话信息,而这个时候,他刚刚去看望了前期陪同调研的另一位被确诊的武汉市某医院院长。面对身边同事一个又一个倒下和儿子高烧3天的病情,再看看刚开设起来的定点医院和核酸检测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他挂断了电话继续投入到抗疫战斗中。
1月22日,是汉口医院、红十字会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被确定为定点医院、开始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第一天,马旭东陪同领导到三个医院调研,看着人员爆满的门诊大厅,面对一位拿着片子不停向他倾诉八旬母亲患病情况的家属,马旭东泪水充盈了眼眶。
当日,马旭东出现了咳嗽、腹泻等症状,查体温37.1℃,核酸检测阴性。张宗久局长知道后,特意打来电话表达关心慰问,并安排他回家休息。1月23日,马旭东回到北京,未及回家就赶回单位参加专题工作会,为相关专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研究PHEIC(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简称PHEIC)事宜提供前方情况和建议。回家自行隔离后,看着新闻上的消息,眼前浮现出武汉患者和家属希冀的眼神,他坐不住、吃不下、睡不着,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再次向领导提出让他回到一线继续战斗的请求。
【战地日记】这位“90后”扛着相机走进“暴风眼”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悄然蔓延,由武汉波及全国,牵动人心。在这次全民抗疫的战役之中,新闻战线中的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冲在了最前面。
熊琦同志是新华社湖北分社一名“90后”的摄影记者。春节前,他本来已经按原计划和家人一起回到了荆州老家,但武汉日益严峻的疫情,让他时刻牵挂。1月23日凌晨,在得知为了预防疫情扩散,武汉即将史无前例地关闭离汉通道后,他一夜无眠。清晨便收拾行装,告别亲人,独自踏上了返回武汉的高速,回到作为国社记者的“新闻战场”。
在疫情刚开始蔓延时,由于多家医院出现了大范围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进入隔离区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几乎没有媒体进入采访,医护人员的照片和视频非常稀缺。面对看不见的病毒、不断传来的坏消息、以及当时对巨大未知的恐惧,熊琦同志却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党员的担当。在采购了足够的物资和食品,做好了独自隔离的准备后,除夕夜万家团圆之时,他穿上防护服,独自一人走进了疫情中的“暴风眼”: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最早发回了重症隔离区的现场报道。
在最危险的地方,他冷静思考,捕捉细节,全景式地展现了重症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以及与病人的良性互动。走出“红区”之后,他争分夺秒,在医院的清洁区就地处理,现场发回稿件。《重症隔离病房里的除夕夜》《写下你的名字》《隔离病房外的年夜饭》等一系列文、视、图兼备、打动人心的报道。
这组最早深入重症隔离区的现场报道,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全网阅读量超过2亿,鼓舞了士气,给予了观众巨大的精神力量,有效地引导了舆论。
随后,在疫情爆发,全民恐慌之际,他继续奔走,先后四次冒险深入发热门诊、方舱医院等隔离区,不仅用镜头记录真实情况,还积极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内参向中央反映一线真实情况,推动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一次又一次,他与前线的医生并肩作战,用深入实地的真实见闻,展现了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决心,用镜头记录下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温情与力量。《方舱医院内的阅读者》《首批海外滞留旅客回汉》《不一样的方舱医院》《这,就是打不垮的武汉人》……一篇接一篇的生动报道,回应关切,凝心聚力,也展现着一个新华社记者的使命和担当。
从抗疫报道开始,他的照片就被国内各大新闻机构的广泛使用,成为疫情报道中的代表之作。在国外被美联社、美国广播公司、福克斯新闻、英国每日邮报、卫报等等西方主流媒体大篇幅采用,成为中国全力抗击“新冠病毒”最具冲击力和代表性的影像报道。深入核心地带采写的见闻稿,被全网推送,各大媒体转载,取得广泛的传播。
作为新华社记者,他一直在最危险、最核心的一线,不辱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作为共产党员,他不惧险阻,冲锋在前,一直在疫情发生、发展的现场,用镜头记录下全民抗疫的图景。
与以往的突发事件相比,此次抗疫报道更为艰难。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对家人朋友的牵挂、对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共情……无处不在的压力,几乎让他每夜都难以入眠。但他却从未退缩,继续用自己深入一线、客观真实的报道,不断地鼓舞身边的人。他说:“每夜内心都在崩溃的边缘徘徊,但痛哭之后的黎明却依然要站在现场。对这场战斗,我们没有选择,只有胜利。”
现在,战斗尚未结束,他依然奔走在各个核心现场,准备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胜利的到来。
【战地日记】把患者交给我们,请放心
人物档案:
赵培玉,女,汉族,中共党员,1978 年 2 月出生,2002 年 8 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科护士长,兼任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系外科教研室主任、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委组长、中华护理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委组长。赵培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18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患者热情诚恳,视患者如亲人朋友,2017年获得国家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中日友好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新冠疫情发生后,赵培玉主动请缨作为国家医疗队成员千里驰援武汉,并担任中日友好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带领103名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骨干,承担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6东病区危急重症及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重症病区的护理工作。接到任务后,赵培玉牵头迅速组建团队,建立制度,形成以临床护理为主的纵向管理和以职能分工为主的横向管理两种模式。以专业技术为基础,注重人文关怀和团队协作,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的同时,做好队员自身防护及后勤保障工作。自2月4日至3月6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累计收治危重症患者69人,治愈42人,有创呼吸机脱机拔管患者3名,VA-ECMO成功脱机1名,充分发挥了中日友好医院在呼吸与危重类患者护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记者见面会,赵培玉作为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赢这场仗。我想对患者家属说一声,把您的家人交给我们,请放心。”
赵培玉说:“疫情发生以来,中日友好医院迅速组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大家报名非常踊跃,当时有930多名护士都报了名。能够被选为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非常光荣。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既是白衣天使,又是白衣战士,我们既要为患者提供最专业的护理,也要像家人一样给予患者温暖。”
赵培玉所带领的护理团队在支援武汉期间不但承担危重病房患者的护理工作,在工作之余也承担后勤与物资保障工作。一百多人的医疗团队,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仪器设备、耗材等都需要统一管理,清点、入库、出库、分配、调用……赵培玉竭尽所能保障好团队成员的生活需求和安全防护,使大家能够在工作中做到安全防护,在工作后有相应的后勤补给。
赵培玉在重大疫情面前,以国家利益为先,带领护理团队积极救治患者,在防疫工作上精益求精,高效务实。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赵培玉带领的护理团队展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