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心得大全优秀范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心得大全优秀范文,希望你喜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心得【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原来本是指修学者,在修学的过程中,只有不忘记自己的最初发心,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善始善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党员,更适用于我们大学生党员。信仰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有信仰的学生才会学有所成,有信仰的工作者才会努力工作,而有信仰的党员才会不忘初心、奉献于人。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意味着要牢记使命,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每一名党员在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时,就立志要做一名合格党员,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种宣誓,就是要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交给人民。而现实中,理想信念动摇者有之,口无遮拦、组织涣散者有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者有之,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者有之等等。这样的党员,忘记了誓言,忘记了初心,更忘记了责任。
中国*具有最讲奉献、最能牺牲的政治品质,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再到杨善洲“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这些都是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作为*员,就要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心得【二】
不忘初心,在当下极有现实指向。无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乃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不忘初心具有深刻和丰富外延。立党之初,我党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历经时间沉淀,已证明这个纲领经得起历史检验,并取得了看得见的光辉成就,这也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的重要力量源泉。
毋庸讳言,一再强调不忘初心,也与一些党员干部忘了初心有关。他们忘了入党誓词,忘了当初的理想信念,信仰发生了动摇,以至于贪污腐化,违法犯罪,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曾将理想信念比喻为*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诚哉斯言!面对多元化思潮,尤需坚定立场;面对各种诱惑,尤需擦亮眼睛;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尤需不忘初心,多补钙,少得软骨病;怀有赤子之心,不被畸形利益所狙击。
党员干部要把不忘初心落实到继续前进的行动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葆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凝聚继续前进的磅礴力量。要举旗定向,找准路子,有主心骨、定盘星,把握基层发展大势,回应实践要求,聚焦群众期待;要人民至上,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干事有想法、处事有章法、遇事有办法,能力打底,善做善成;要攻坚克难,面对困难和挑战,党员干部要拧成一股绳,下定决心,不松懈、不动摇,继续前进。
党员干部,在“继续前进”的路上“不忘初心”,弘扬“赶考”精神,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加强修养与磨炼。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勤政爱民的好干部,做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的基层好干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心得【三】
201x年6月11日至13日,我跟随临沂市律师协会党委参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党性教育培训,随着培训班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南群众工作展馆、*在山东纪念馆和山东省政府旧址,在参观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了沂蒙精神所在。
一、英雄孟良崮,党群生死相依
学习的第一站是位于蒙阴县孟良崮山顶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发生于1947年,纪念馆的高度为19.47米,象征1947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外侧镶嵌着194700颗弹壳,亦是象征着1947年,触摸纪念馆外墙上的弹壳,仿佛回到了内战时期战火硝烟的1947年。
1947年3月国民党改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4月上旬国民党整编的军队形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整编74师全部消灭,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孟良崮战役是民心和民兵的较量,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因素,在这次战役中,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民支前、全程支前、全力支前、全面支前,“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涌现出了无数的支前英雄模范,为孟良崮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血与火的战争中铸就了沂蒙精神。
在这些英雄模范中,支前民工有69万人,二线常备民工有15.4万人,随军常备民工有7.66万人,沂蒙人民支前的熟食有70余万斤,小推车3370多辆,单价700多副,支前挑夫12720人,民工4.1万人,参加支前总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数字带给我们的有感动,有震撼,有敬仰,这些数字中也耸立着无数个鲜明的、令人难忘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形象中,有担架英雄董力生,解放战争时期,董力生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支前担架队,孟良崮战役中,她代领担架队绕行几百里,深入前沿阵地救伤员。这些英雄形象中,有永远的新娘李凤兰,李凤兰18岁时与东关村的青年王玉德订了婚,预定次年10月结婚,当年8月,未婚夫参加解放军上了前线,19岁时按照当地风俗有婆家嫂子怀抱一只大公鸡陪李凤兰拜堂。12年后,她没有盼到丈夫的归来,盼到的是一张烈士证,随后有人能劝她改嫁,她说“我若改嫁,这个家就散了”,她终生没有再嫁。这些英雄形象中,有动员参军模范宋柄锋。宋柄锋于1946年入党,在动员参军时她说“谁去当兵我就跟着谁,谁先报名,我第一个嫁给他”,他信守诺言,嫁给了村里第一个参军并光荣负伤、复员回乡的青年阚世芝。
在这些英雄形象中,有女子火线桥,在男人们都上了战场,既无专业技术人员,又无架桥材料的情况下,李桂芳动员附近村庄的32名妇女,找来7块门板,组成了一座“人桥”,就这样,一批批枪支弹药从桥上运往前线,一批批伤员从桥上送到后方。参加火线桥的妇女有的已有孕在身,有的身体落下残疾,终身不孕。
在这些英雄形象中,还有无数个没有名字的平民英雄,为支援前线做出了牺牲……陈毅曾说过“我陈毅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战斗中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粟裕将军也说“孟良崮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胜利归功于广大人民的支援……战役中有20多万民工大力支前,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粟裕将军的一部分骨灰也洒在了孟良崮上,和牺牲的战士们永远在一起,永远陪伴着这片无数人为之付出鲜血的土地和人民。
在粟裕将军的墓前,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也向埋葬在这片土地上的2865名烈士进献了花篮,感谢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当年烈士先烈们为之奋斗牺牲的理想正成为现实,作为一名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学习、战斗、奉献在抗大一分校
学习的第二站是大青山突围纪念馆。1941年11月30日,在费县大青山发生的突围战,是山东抗战依次极为惨烈的战斗。大青山是一座抗日的丰碑,他镌刻着一端惨烈的历史,无数年轻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声明在山东抗战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战斗中抗大一分校的学员和广大军民表现出的舍生忘死、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激励广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强A大动力。
在学习交流中,当地的一个老党员喊我“识字班”,在懵懵懂懂中,讲解老师也详细讲解了“识字班”的来历。在党的领导下,沂蒙根据地办起了识字班,后来由于男性都上了战场,识字班里全部成了女性,由此,识字班也渐渐演变为对未婚女性的代称。根据地除了开展对群众的文化建设外,还有了第一所大学——抗大一分校。抗大一分校,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11月25日成立于陕西延安,1939年2月,迁至山西太行山,亦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随营学校,1939年11月,迁至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办学(后期先后改名为临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临沂师范学院,2010年11月更名为临沂大学)。抗大一分校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敌后根据地十二所分校中,历时最长,规模,培养青年干部最多,参加战斗最多;取得战果的一个分校。在山东培养了军、政、地干部9840名,培养地方干部共2000人。
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我们看到了抗大一分校的学员们用过的笔记本,字体虽小但工整,纸张虽已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他们在艰难的岁月中,一边打仗一边学习,把理论和战争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办学经验,配合主力部队进行了百余次战斗。他们“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的进取精神感染和激励着我们,我们今天优渥的学习条件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如今的我们几乎不再读书,反而抱着手机仿佛就拥有了全世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诚然需要通讯工具、网络等媒体来加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但更多的是要像抗大一分校的战士们一样,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这张无硝烟的战役中做一名英勇善战的战士。
在抗大一分校的学习战斗岁月中,有三对夫妻令我们肃然起敬。敌人在对我军“铁壁合围”的清剿中,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身负重伤,在弹尽粮绝之后把最后一刻手榴弹留给了自己。半个月后,妻子辛锐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为不拖累战友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国际主义战士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在突围中满怀仇恨和怒火扑向敌人,壮烈牺牲,将妻子秋迪?卢森堡孤零零地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李林和甄磊也是在这突围战中国*同战斗的夫妻,他们也遭遇者同样的不幸,李林身负重伤,所幸得到救治,妻子甄磊却为掩护战友中弹身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的心瞬间被刺痛,对侵略者的仇恨涌满胸膛,对英雄的敬佩油然而生。今天的我们沐浴灿烂的阳光下,生活在和平稳定的年代,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而这样的安逸和幸福却是革命先烈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我们应该懂得好好珍惜,从道德品格、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来不断丰富自己,用满满的正能量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三、战争中妇女的这半边天
战争虽说是男人的世界,而妇女撑起了根据地的半边天。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不论是沂蒙红嫂纪念馆,还是孟良崮战役、大青山突围战役,亦是*在根据地的四个月时间对根据地的整顿时期,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温柔而坚定女性形象。
这些英雄形象中,有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明德英1911年出生于沂南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1941年,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为他包扎伤口。当搜捕的日军走后,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使其康复归队。1943年,她又从日军的枪林弹雨中抢救出八路军山东纵队军医处香炉石分所13岁的看护员庄新民。新中国建立后,她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
这些英雄形象中,有沂蒙母亲王换于。王换于姓王,没有名字,19岁是嫁到于家,是于家用两斗谷子换来的媳妇,在入党时,接收党支部干部了解她的经历后,给她起了名字王换于。在日寇扫荡的岁月,她成立了一个托儿所,这样既能很好地照料孩子,打起仗来也好掩护,在当地党组织的支持下,她挑起了抚养和照顾抗战将士子女的重担。第一批转来了27个孩子。这些孩子的七八岁,最小的生下来才3天,其中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的女儿罗琳,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托儿所最多的时候有50余个孩子。对于战时托儿所里的每一个孩子,王换于都用生命来呵护,为此王换于有4个孙子先后夭折。
这些英雄形象中,有沂蒙大姐李桂芳,组织临近村里妇女利用7块门板搭建起火线桥;有拥军妈妈胡玉萍,她缝军衣、做军鞋、送军粮,先后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部队,主动向党组织捐款捐物;有为救伤员熬鸡汤的祖秀莲;更有无数个没有名字的红嫂群体……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我们跟随着讲解员,一起合唱了《跟着*走》: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这首歌,充分体现了人民坚定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和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思想意识,充分展示了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奋进、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和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正是凭着这种执着追求精神,在与敌人血与火、生与死的搏斗中,他们始终与党同心,铁心向党,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生死相依!这也正是沂蒙精神所在!
随着中国*成立97周年,切实落实省委书记刘家义关于“从严从实抓好管党治党”“持之以恒加强队伍建设”的指示要求,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该学习教育活动让我们党员能够知初心,不忘初心,把对党的爱转化为法律服务事业的热诚,为大美新临沂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