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材料
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于海俊同志,32年如一日,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林业事业,直至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先进事迹,让人动情流泪,今天小编整理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1
中共中央关于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共产党员,他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保卫着人民,他们用的生命和青春为祖国践行,他们无私奉献,面对危险从容不迫,无所畏惧,用青春和热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也正是有他们这种精神感染着我们当代共产党人,激励着我们奋力前行,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于海俊同志就是这么一位优秀共产党员。
于海俊是内蒙古翁牛特旗人,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是内蒙古自治区原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在大兴安岭林区默默坚守32年。他精通业务、勤勉务实,参与编制多项国家级林业行业标准,参与完成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等项目100余项,2019年6月19日,在扑救上央格气林场山火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55岁,中共中央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于海俊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长存,他给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留下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敢于斗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我们要把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当代共产党员党员要克服重重困难,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尽职尽责、恪守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砥砺前行。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2
于海俊,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内蒙古赤峰人。他带领科研团队累计完成重大林业工程项目100余项,参与编制国家森林工程标准4项,完成林业科研课题10余项,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创造性提出“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并纳入编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林管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2019年6月19日,于海俊同志在指挥扑救森林火灾中因公殉职,内蒙古党委追授于海俊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于海俊,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赤峰人,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在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他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内蒙古牙克石林业规划院工作,历任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主任、副总工、副院长职务,2009年被聘为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2)委员,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2011年1月他调任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分工负责生态保护、天保工程、资源管理、森林经营、调查设计、湿地及动植物保护、政务服务等工作。
2019年6月19日下午15时07分,根河林业局上央格气林场突发雷电火,于海俊副局长急率防火办60名森林消防队员急速赶赴火场,到达火场后,他立即布置上央格气林场30人快扑队和防火办60人快扑队,分别进行扑救。他奋不顾身,身先士卒,奋力扑救森林大火,战至夜晚,火场于20时20分实现合围,接着,于海俊副局长不顾疲劳,逐段布置火场清理工作。由于大火已灭,为确保不死灰复燃,他不顾个人安危,自己逐段检查布置开设防火隔离带和火场清理工作,在巡视检查火场情况时,被一棵胸径约为32公分、长约10米的火烧站杆意外风倒砸致重伤,经抢救无效于19日晚23点30分不幸因公殉职。
于海俊同志为保护国家资源和生态安全勇于担当,不畏艰险。在根河林业局工作以来,曾多次带领扑火队伍亲赴一线指挥扑火工作,在扑救毕拉河、北部林区的战斗,有他的身影。在防火检查、扑救火灾时,有他冲锋在前。由于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林业工作经验,每次都通过随身携带的林区林地影像图,以最近的距离、最快的行进速度带领扑火队伍迅速扑向火场,尽最大可能减少森林火灾受灾面积,保障林区的生态安全。2019年3月被评为“林区2018年森林防灭火先进个人”称号。
于海俊同志是一个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他参与编制国家林业行业标准4项;创造性提出了“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并纳入编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主持编制的森林经营、生态保护建设专项规划、方案和管理办法,指导了企业的生产实践和发展路径,为根河林业局及林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国有林区改革、转型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林管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
随着国有林区改革的推进,于海俊同志推动根河林业局完善了已有的森林管护、森林经营购买服务制度体系和政策措施,在探索建立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动态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上做了大量工作。在天然林保护工作上,他运用自身丰厚的、渊博的学识经验,推动根河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作走上一条科学、规范的新道路。在他的主导下,根河林业局确立了科学合理的管护方式和管护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了森林管护机构和林业局、林场、管护站(区)和管护责任人四级管护责任体系,落实了管护主体和职责,建设了一支专业化森林管护队伍,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制定了各类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合同文本,建立和完善了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绩效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和承接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奖罚运行机制。抓好监督考核及四季森林管护成果两级验收和购买工作。制定了《根河林业局森林管护站管理办法(试行)》,将木材检查站和防火检查站统一整合为森林管护站,增加森林管护职能,配备牌匾和相关管护制度,实行一站多能,归属各林场统一管理。
近年来,按照上级部署,他积极深入开展根河林业局毁林开垦专项整治行动、清理违规建设家庭生态林场等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推动林业局建立起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新时代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根河林区贡献突出。
于海俊同志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刻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全心全意为根河林区广大职工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肩负起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的奋斗目标,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干创造实绩,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推动林业改革、促进林区发展的具体行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成为拼搏实干、敬业奉献的新时代奋斗者。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3
于海俊:大兴安岭的绿色卫士
“作为林业人,必须把改善林业局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担起建设美丽根河的历史使命,坚持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这是今年6月,于海俊给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局根河林业局的一份报告中的话。
6月19日,当地突发森林雷电火灾。作为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他身先士卒冲进火海。山火扑灭了,56岁的于海俊却因公殉职。
从1987年毕业到2019年,在林区的32个春秋里,于海俊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来到大兴安岭林管局工作后,于海俊的第一站是森林调查规划院。在这里,他先后担任森林调查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副书记、主任,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国家启动一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时候,没有模式可参考,于海俊带领规划院全体设计人员承担了各项工程规划设计任务。2009年,于海俊被聘为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与编制了4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创造性提出“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并纳入编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1年调任根河林业局副局长后,于海俊运用理论成果更好地推动实践。通过他的努力,根河林业局构建起“以林业局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为责任主体、以生态保护建设监测中心和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监管新格局,走出了生态保护建设良性发展的新路子。
于海俊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所追求,我的追求是让青山常绿,家园更美”。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俊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期间,带领扑火队参加扑救火灾12场(次),其中援外扑火5场(次)。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4
于海俊,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学位,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生前担任内蒙古根河林业局副局长。
6月19日下午,根河林业局上央格气林场突发雷电火,于海俊同志率防火办60名森林消防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火场,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身先士卒,奋力扑救森林大火,战至夜晚火线合围时,被火烧站杆砸倒不幸因公牺牲,享年56岁。
于海俊同志牺牲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小林,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少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秉荣等先后作出重要批示。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林区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向于海俊同志学习,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为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而于海俊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于海俊一生忠于绿色,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追求者、捍卫者;他恪尽职守、事不避难,是林区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他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是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指挥员、战斗员;他勤奋刻苦、精益求精,是大兴安岭人精神的诠释者、代言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5
2019年6月19日,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同志,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
于海俊同志是林区党员干部队伍的标杆楷模,他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于海俊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精神风范永远镌刻在兴安大地。今日,本报刊登于海俊同志先进事迹长篇通讯,追记这位兴安之子为绿色事业执着奋斗的人生轨迹;弘扬于海俊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践行宗旨、崇尚实干的公仆情怀,严以律己、清廉淡泊的高尚情操;掀起向于海俊同志学习的高潮,汇聚起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磅礴力量。
本报首席记者 赵佳佳 通讯员 李英
“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优秀品格的追求者、捍卫者;
他恪尽职守、事不避难,是林区林业重大工程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
他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是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指挥员、战斗员;
他勤奋刻苦、精益求精,是大兴安岭人精神的诠释者、代言人。”
——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关于追授于海俊同志优秀共产党员决定中的一段话。
2019年6月19日晚23时30分,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同志,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享年56岁。
是什么样的绿色情怀,让他身先士卒、不惜牺牲生命守护这片林海?
是什么样的一种执着坚守,让他三十二年如一日扎根林海深处,在兴安大地上奋力追寻绿色梦想?
又是什么样的人生轨迹,在为他送别时,让千百亲友同事、甚至普通路人潸然落泪,更有千万名网友在各种新闻和社交平台上同声悲挽……
沿着于海俊同志走过的路,本报记者踏上征程、寻找答案……
冲锋在前、事不避难, 用血肉之躯鏖战火魔
6月下旬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地普遍高温干旱,持续少雨且雷电频发,雷电火烽烟四起。
19日下午15时07分,根河林业局护林防火管理处再次接到航空护林局火情报告——上央格气林场47沟附近有烟点。
烟点即是火情,火光就是命令。
15时15分,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带领60名专业扑火队员紧急奔赴起火点。一路急驰,赶到火场时,时针已指向18时。由于火场内偃松倒木较多、腐殖层厚,山火已发展成树冠火,加速蔓延。根据火场形势,于海俊制定了“一点突破,两翼推进”的扑火作战方案,全力组织扑救。
20时20分,经过全体指战员2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火场胜利实现合围,外围明火被扑灭。
20时38分,根据多年扑火经验和对火场植被分布特点的分析,于海俊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带领队伍从北往南逐段排查余火,布置火场倒木清理工作、开设隔离带,防止火场死灰复燃。此时,距离从根河林业局出发已过去将近五个半小时,这位年近花甲的火场指挥员却未曾休息片刻。
此时,天已黑透,燃烬的草木灰四处飞散,火场上弥漫的焦糊气味炝人鼻息,一些倒木站杆上还有残留的星火在黑夜里无声的明灭。于海俊急切地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清理好火场,确保不发生复燃,确保受灾面积不再扩大。他一边查看地图,一边手持GPS定点坐标,查看火场面积和林木过火情况。护林防火管理处业务员邰德峰和电报员孙宝民拿着手电,一前一后跟在于海俊身边,一边为他照亮一边跟他交流着扑火的感受。于海俊身边的同志都知道他有个习惯,每次到火场扑火,他都会用随身携带的GPS测量拐点,然后将拐点的坐标标记在地图上,每次扑火返回后,他都会系统整理扑火过程中的各种经历经验,对掌握的火场山形地貌、植被特点等数据进行比照分析,研究总结各种不同火场林火形成和演变发展的科学规律。他身边经常携带着一本厚厚的《林火扑救记事》,上面详细记录了他参与扑救的每一场火。记事本的扉页上,于海俊动情地写着这样一句话:本记录本,经过烟熏、火燎、油渍、尘埋、汗浸、水淹、雨浇等多道工序,得以保存,实属幸事……
21时左右,正带领队伍在前方清理余火的护林防火管理处副主任郑晓强,突然听到对讲机内电报员孙宝民的呼喊,“快来人!砸到人了!”
听到呼喊,郑晓强赶紧回头,带着身边的扑火队员顺着喊声往回跑。跑到跟前看到,一根过火的站杆意外被风刮倒,砸中了正经过这里的于海俊。站杆长约10米,胸径约为32厘米。郑晓强立即组织队员将站杆锯断后挪开,于海俊的一只眼镜镜片破碎,人处于休克状态,可他的手仍然紧紧地攥着GPS定位仪。
郑晓强赶紧联系指挥部,呼叫120急救车赶往距离火场最近的公路切入点。同时,他和现场的几十名队员立即着手,把于海俊往山下转移。可是身边又没有担架,几名队员就砍来了碗口粗的树枝,拆下风力灭火机的背带,十几分钟后一个简易担架做好了,几个人把于海俊抬上担架往山下送。下山没有路,遍地是一人多高的偃松和灌丛,还有多条小河,就算任何装备都不带,走起来都特别艰难。此时天已黑透,浓烟弥漫,四周方向难辨,更何况抬着担架。20几个人在前面用砍刀开路,15个人轮番替换抬运担架,扑火队员杜铁成、朱小利摔倒爬起,一路坚持不跟其它人轮换。
路上,于海俊渐渐苏醒过来。
“老郑,我这是怎么了?”于海俊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守在身边的郑晓强却听得很清楚。“于局长,你没啥,就是被站杆刮倒了,破了点皮,马上到山下了,送你到医院包扎一下就行。”郑晓强说。
于海俊没有说什么,可郑晓强心里明白,挪起压在于海俊身上的站杆时,郑晓强已经发现,于海俊的左腿骨折了,头部有伤,可能还有内出血的情况。
走着走着,于海俊突然说:“给我点水喝”。郑晓强不敢直接给他灌水,就把毛巾沾上水,慢慢擦拭他的嘴角。继续走了几百米,于海俊突然喊疼,“弟兄们停下来歇会儿吧,让我喘口气”。与时间赛跑,所有队员不能停下脚步。郑晓强告诉于海俊:“脚下有小河还有倒木,担架没有地方放,再坚持一会儿就到车上了……”于海俊“嗯”了一声没再继续说话。
大约半小时后,郑晓强等人终于将于海俊送到了山下扑火队车队的位置。此时,司机已经将一辆防火运兵车后排腾空,等待放置担架。但距离火场附近的简易公路还有十几公里的山路,120急救车无法开进来,只能用扑火的运兵车把担架送到简易公路入口。运兵车争分夺秒开往山下,途中于海俊再度陷入昏迷。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将于海俊送上了120急救车。
急救车呼啸走远,扑火队员们沉默着返回火场继续扑火战斗,他们默念着敬爱的于局长会安然无恙,他们期盼着尊敬的于老兄会平安归来。
返回火场下车时,队员们发现了于海俊留在车上没吃完的半包饼干和半瓶水,那是当天下午上山时所有扑火队员统一配发的给养……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两样最最普通的火场给养成为于海俊留给大家最后的纪念。
2019年6月19日23时30分,山水同悲,于海俊带着他追寻绿色、描绘绿色、守护绿色的梦想沉沉“睡去”……
他56岁的生命历程定格在大兴安岭北部群山中一座无名的山峰,他从大兴安岭的最南端走来,走到大兴安岭的最北,用了整整一生的时间……
他32年最美的韶华,停留在透过北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温暧兴安大地的阳光里……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得知于海俊牺牲的噩耗,根河护林防火管理处一中队快速扑队员范纪东却哭得像个孩子,“我们痛失一位好领导、好战友、好大哥,送他下山的路上,我在心里一直默默为他祈祷,大家还清晰地记得他和我们一起风餐露宿、摸爬滚打,摔倒扶起开玩笑的样子……”
回忆如断了线的珠子,凌乱的散落、跳跃,一桩桩、一件件重现在战友们的眼前。
2012年5月22日,汗马自然保护区内发生雷电火,这是于海俊到根河林业局工作后首次带队援外扑火。原始森林山高林密、蚊虫叮咬、给养运送不及时,队员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疲倦。于海俊凭借多年森林调查的经验,教队员们用铁饭盒焖米饭,区分山、峰、岭,认识各类树种和植物……他渊博的林学知识、与普通职工同甘共苦的品质,让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2017年5月2日,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于海俊带队援外扑火。队员们经过紧张的扑救,等到休整时,一个个全躺在了火场外围,累得不想动弹。于海俊发起了脾气,他大声吼道:“所有参战人员马上转移到河边宿营!”河边距离火场远,又费体力,夜晚宿营,风大且冷。大家都不理解,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于副局长发这么大的脾气,只得不情愿地转移到河边宿营。到了后半夜,起风了,风向突变,林火飞窜。第二天一早队员们重返火场时,发现原本想要宿营的地方早已被大火“吞噬”。队员们这才明白,于海俊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火了。大家都说,要不是听了于局长的话,麻烦可就大了。于海俊听了,憨厚地一笑。
2018年6月2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乌玛林业局伊木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23日凌晨,于海俊率领队伍乘坐直升机穿过原始森林直奔火场参与扑救。23日下午14时左右,队员们休整时,大家发现于海俊左脚的鞋怎么也脱不下来。原来,凌晨飞机抵达运兵现场时,大家为腾出乘座空间合力移动机仓里的飞机吊桶时,一个铁块掉落下来,重重地砸在于海俊的脚面上。怕大家担心,怕影响队伍的士气,于海俊一直没吭声。整整十几个小时,于海俊硬是咬着牙,强忍疼痛爬山、过河,带头指挥扑火作战。此时他的脚已经肿得如馒头大,皮肤泛着深紫色,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滴落。大伙心疼他们的局长,都说:“下山吧,您放心,火场有我们呢!”于海俊却笑着说:“没事,我要和兄弟们在一起”。
入党三十多年来,于海俊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在我童年时代,常听大人们讲那些共产党员先烈的英雄事迹,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是要寻求政治上的刺激,而是要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是这样说的,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于海俊分管根河林业局天保工程、资源管理、森林经营、调查设计、湿地及动植物保护、政务服务等项工作,他满脑子都是工作。一次,他在防火管理处值班,由于过度劳累趴在办公桌上就睡着了。我去找他签字,看他劳累的样子实在心疼,不忍心把他叫醒又担心他趴在那里着凉。”根河林业局党委组织部部长刘顺起说于海俊,泪眼婆娑。事发当天上午,于副局长先后参加了林业局组织的节能宣传周和森林调查设计技能比武活动,还配合上级三个工作组在根河局开展业务工作。当听到发生火灾后,尽管不在他分管的战区内,他还是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上了扑火一线。
“防火有界,扑火无界,无论是哪个局着火、谁分管的战区着火,我们就是一个目标,一条心,全力守护好这片大森林。”这是于海俊生前常常和扑火队员们说的话。多年来,于海俊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林业工作经验,守护着这片绿色林海的生态安全。
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俊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期间,他带领扑火队参加扑救火灾12场(次),其中援外扑火5场(次),本局扑火7场(次),圆满完成了每一次扑火任务,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信念坚定、恪尽职守, 奉献林海三十二载
胸怀林海,三十二载不忘初心忠诚坦荡可昭日月;林业才俊,五十六年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正气乾坤。——这是一位采访过于海俊同志的老林区新闻工作者写下的一副挽联。
时间倒流到于海俊同志牺牲的前一天。6月18日,根河林业局党委召开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讨会。上午会议结束前,于海俊将撰写的心得体会郑重地交给党组织。他在心得体会材料里这样写到:“作为林业人,必须把改善林业局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担起建设美丽根河的历史使命,坚持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
这是于海俊同志交给党的最后一份思想汇报。翻开于海俊同志的档案,清晰记录着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的一生。
于海俊,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翁牛特旗人,大学学历,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在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工作,先后担任森林调查规划院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副书记、主任,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林业工程正高级工程师,2011年1月调任根河林业局任副局长。
从1987年到2019年,32个春秋,于海俊先后 7 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 次被评为“劳动模范”,1 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殷切嘱托,把根牢牢扎在了大兴安岭这片沃土,从而根深叶茂、下自成蹊。
熟悉于海俊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专家型的领导干部,这得益于他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国家启动一期“天保”工程的时候,于海俊带领规划院全体设计人员承担了国家林业局、林管局下达的各项工程规划设计任务。要知道,这项工程是包括天然林资源管理、富余人员分流、转产项目设计及科研于一体的跨世纪工程,是关系到林区人民子孙后代如何生存的宏伟工程。
当时,于海俊作为规划院副总工程师、规划设计室主任,深知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战略意义,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带领全体设计人员投入到紧张的工程设计中。从图里河、甘河两个试点林业局的规划到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从各林业局森林分类到公益林、商品林建设规划无不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实施一期“天保工程”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具体模式可供参考,于海俊作为设计项目负责人,在设计过程中,他充分结合林区实际,大胆采用损益分析、敏感分析、有无项目分析,造林模型技术经济理论,推广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科技项目,使之运用到具体设计中,应用到工程建设实施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和他的团队准确核定了各林业局公益林、商品林的建设规模,为上级决策和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依据。
于海俊刻苦钻研、业务精湛。2009 年,他被聘为全国森林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2)委员。他先后参与编制了 4 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创造性提出“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成功纳入《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培育实施方案》和检查验收办法中。他主持设计的《吉南工程造林总体设计》《阿尔山林业局苏河人工速生丰产林基地总体设计》等成果,多次在国家、自治区和管理局获奖。
多年来,于海俊负责并参加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工程设计和测绘项目共有100余项,其中完成了“天保工程”设计32项,8个项目获评全国和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主编或参编完成论文、著作10余篇(部),他还先后获得过“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近20项荣誉。
在规划院工作期间,每到春夏两季,于海俊和规划设计室的同事们就深入各个林业局生态功能区内,背着七、八十斤重的帐篷、给养和工具,爬高山、穿密林、趟河道、走沼泽,测绘、设计。在滴水成冰的寒冬季节里,他带领森林外业调查大队深入北部原始林区,住荒山野岭,喝冰刨水,吃冻白菜,出色地完成了北部原始林区防火工程基础设施勘察设计任务。
于海俊常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所追求,我的追求是让青山常绿,家园更美。”。
——他主持推动构建起根河局“以林业局、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为责任主体,生态保护建设监测中心和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监管“一体两翼”新格局,走出了生态保护建设良性发展的新路子,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化为了推动林业、林区发展的具体行动。
——他推动根河林业局确立了科学合理的管护方式和管护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了森林管护机构和林业局、林场、管护站(区)和管护责任人四级管护责任体系,落实了管护主体和职责,积极推行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制定了各类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合同文本。
——他积极推动阳坡造林,严格落实造林各项技术规程,要求“造一片、成活一片、保证一片”,与干部职工同吃、同劳动,让万亩荒山荒地披上绿装。
——他深入开展根河林业局毁林开垦专项整治行动、清理违规建设家庭生态林场等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
——他落实科学化管理,在根河林业局转型发展中,积极顺应从以木材生产为主模式向以生态建设保护为主模式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主持废除、完善、制定了林业局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百余个(部)。
……
一个个具体的举措,一项项突出的成果、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时每刻,于海俊都为之心心念念。
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大爱铸就绿色丰碑
在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追授于海俊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中,这样写道“要学习于海俊同志严以律己、清廉淡泊的高尚情操。他干净干事、克己奉公,多次承担国家林业局和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重大项目,无一例违反党风廉政规定的举报和负面反映,从没有在项目建设中为亲朋好友打招呼,更没有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
“这是我第一次到我哥工作的地方……”赶来参加于海俊追悼会的弟弟于海瑞泪流满面。
第一次走进哥哥的办公室,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除了书籍、文件和奖状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哥哥生前戴的手套都磨出了窟窿,办公椅的扶手也磨破了一个大洞,一个掉了碴的白瓷杯子还在办公桌上,静静地等待着他的主人归来。
第一次走进哥哥的宿舍,冰箱里除了方便面,只有吃剩下一半一半的冻馒头。衣柜里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就连哥哥最喜欢穿的那件汗衫,衣领都磨出毛边了……
“真不知道这些年他是怎么过的,我们都以为他是当局长的人,生活过得肯定挺好。”哥哥的突然离世,使于海瑞一直难以接受。
“我哥哥从来不做违背原则的事儿。他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时刻听党指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他和孩子们在一起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干,靠自己走出来的路最踏实。”
于海瑞的女儿回忆起伯父,泣不成声。“伯父太喜欢他的事业了,每次回到家里都把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召集在一起,教我们如何量树高、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告诉我们路边的植物是什么种类,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于海俊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代家窝铺村,是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早些年,于海俊的父亲一个人在生产队挣工分,母亲生病在家,日子过得很困难。为了供他上大学,弟弟、妹妹们只好相继辍学在家务农种地,原想等于海俊事业有成,多少也能“沾点光”,可是他却一头扎进了大森林,弟弟妹妹,侄女外甥、包括自己的儿子,没有一个人沾了他的“光”。
远在赤峰的父母在世的时候,只知道儿子工作很忙,常常坐在村口盼望着于海俊回家,却也不敢打扰他。今年夏天,赶在母亲去世三周年的忌日,原本定好回家给母亲上坟的于海俊,和弟弟匆匆打了一通电话,说林区干旱少雨,防火形势严峻,不回去了……
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在与于海俊共处30多年的时光中,妻子刘文庆听到最多的话是“在忙”,丈夫于海俊留给他最后一句话也是“我忙着呢”。
19日下午15时,刘文庆像往常一样,给丈夫打电话。电话一端的于海俊说,“我忙着呢,着火了,马上上山,不聊了……”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天保工程”启动初期,于海俊带领规划设计室全体成员整天加班加点地工作,他的家就在离办公楼不足几百米的家属院里,临近春节,于海俊却一连7天7夜没有回去,妻子只好送来了换洗的衣物,看着他憔悴的面庞心疼的哭了,于海俊却埋怨妻子不该来……
妻子刘文庆深深懂得丈夫对事业的挚爱,也更理解于海俊严于律己的生活。根河林业局距离管理局所在地牙克石市200多公里,在到根河林业局工作后的八年半时间里,于海俊有限的数次回家探亲,全部都是乘座绿皮火车往来,单程需要漫长9个小时时间,妻子去根河看望于海俊也是乘座火车去。至今,刘文庆珍藏着两人往来于根河和牙克石的所有火车票,她一直想等到于海俊退休之后,把这些火车票编成一本纪念册,编成一本对情感时光的追忆,来纪念他们聚少离多,又相互支持、挂念的岁月。
“我和海俊还没过够,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还要嫁给他。海俊的一生,把一切都给了工作,都给了林区,我们值!”
刘文庆语气坚定地说,“我们一家人都是共产党员,我们能够理解海俊所做的一切。海俊走了,我的天塌了,但相信我儿子一定能把我们家的这片天撑起来!”
一直以来,儿子于东越都是从妈妈口中了解的爸爸,童年时,他对每天早出晚归爸爸的印象就是严肃。长大后,他逐渐理解了自己可亲可敬的爸爸。在于东越心中,爸爸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那两个被于海俊救过性命的孩子不会忘记,小时候,他们淘气,爬到了规划院后院圈养熊的铁笼子上,被黑熊一把拽入笼内,正在加班的于海俊和同事李培林赶来,与黑熊斗智斗勇,把孩子救了出来,使他们转危为安;规划设计室的同事不会忘记,自己在外地出差,老父亲因病突然离世,是于海俊和设计室的全体同事为老人办理了后事;根河林业局贫困职工郑洪福、赵和、刘永富不会忘记,每次到家走访慰问时,于海俊都要从自己的口袋里额外拿出钱来留给他们……
林海同悲,兴安呜咽。于海俊牺牲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小林,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少春,自治区党委常委、党委秘书长、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张韶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秉荣等先后作出重要批示或致电向家属转达慰问。6月22日晚,李秉荣副主席专程看望并慰问了于海俊同志的家属。
国家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副部长付建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副局长李树铭等领导同志分别致电对于海俊同志家属表示慰问。各级机关部委、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等在治丧期间以不同形式对于海俊同志因公牺牲表示沉痛哀悼和慰问。
于海俊因公牺牲后,管理局党委、管理局高度重视,管理局党委书记陈佰山,党委副书记、局长闫宏光分别提出了向于海俊同志学习的明确要求。管理局党委书记陈佰山,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曲成信在6月22日晚专程看望并慰问了于海俊同志的家属。陈佰山说,于海俊同志牺牲后,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位领导都作出重要指示,表达了党组织的关怀。于海俊同志的牺牲是林区事业的一大损失,他是一名党的好干部,为推动林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是林区党员干部的楷模,我们将号召林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化悲痛为力量,为林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于海俊的离去,让林区职工和社会各界无不为之悲恸,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腾讯、新浪等媒体及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先后报道了于海俊同志的先进事迹,上千万网友阅读转发,数万网友留言悼念。
追悼会当天,根河地区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送别于海俊的职工群众。熟悉的,陌生的,都来送这位优秀共产党员最后一程。
6月30日,自治区党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6月23日,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决定中写到,于海俊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先锋,是信念坚定、许党报国、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是新时代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光辉典范。
林海有幸留忠魂,风木同悲别海俊。于海俊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已深深镌刻在共和国七十年的林业发展历程上,深深镌刻在10.67万平方公里的兴安大地上,深深镌刻在每一名默默奉献于祖国绿色事业的广大务林人心中。于海俊同志留给后人的精神风范,必将光耀林海,激励一代又一代务林人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接续奋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俊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