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有关陆游的高一作文

若水分享 4360

写作能让灵魂变得有趣。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写作会让你灵魂得到升华。那么你知道怎么写作文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有关陆游的高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有关陆游的高一作文1

天边的云渐渐暗淡,远山的轮廓也渐渐模糊。枯草在风中显得那样沧桑,凋零的花散落在汨罗江上,就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屈原捋了捋胡须,散乱灰白的头发随风飘扬,使他更显憔悴。他低着头,无奈地自言自语:“楚国都城已被攻破,国家就要灭亡,我还有何颜面见苍天!”几滴老泪滴落襟前。 “想当初,楚庄王乃五霸之一,楚国何其强大!现如今……唉,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他一步一步走向汨罗江。

正在此时,从汨罗江上游漂下一叶帆船,里面走出一人,原来是大诗人陆游。

他右手握扇,左手高扬,喊道:“请问可是屈原!”

屈原停住脚步,朝着江面望去:“你是……”

“在下陆游,一直在寻找先生,今如愿以偿,真是三生有幸。”

屈原一抹老泪,答道:“我想随波而去。”

“先生为何这般想不开,只不过是都城被攻破罢了,凡事都有转机的。”

“唉!国都已破人安在。国家危在旦夕,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还有什么转机?”

“难道就没有解救之策吗?”

“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曾经想过解救之策,但现在我真的是心灰意冷。”

“遇到挫折,不要放弃。首先,精神不能垮,要用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去击败困难。虽然楚国都城沦陷,但人民的精神没有被摧毁。楚国还拥有强大的群众力量,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事情就一定会有转机!”

“对,精神永存,精神永存呀!楚国还有千千万万的民众呀,我怎么没想到。多谢陆兄,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屈原激动地说。

阴霾退去,碧空如洗。陆游的话使屈原深受鼓舞,他仿佛觉得眼前的小草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很快,屈原组织民众与秦国抗争,楚国得以保全。

有关陆游的高一作文2

“一生肝胆千秋恨,半壁江山万首诗”,这就是说陆游在众人的眼里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在我的眼中,陆游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他的诗里,把抗敌报国作为主题,并且把这一爱国主题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他把自己满腔的爱国情怀融入到诗句中,绽放出独有的异彩。少年时,他就挥笔写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兵书”的诗句。陆游笔下的`爱国诗篇里,写出沦陷区的人民对故国王师的期盼:“三万里河东入海……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金错刀行》一诗中陆游写出南宋军民不甘屈服:“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可是当时“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弦断”的南宋王朝统治者根本就不接受和重用一心报国的陆游,致使这位爱国英雄投身无门而空度岁月,也正是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惑、悲愤和不甘心磨炼了陆游,造就了他诗词的热情奔放、神采飞扬。

陆游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注在他的诗句中,他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抒发这种壮志未酬的情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空有声”这些诗句穿过了他人生的风风雨雨,成为他爱国诗篇的精华与灵魂。年以82岁高龄的陆游,在老病僵卧中还为后人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绝唱。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在我眼中,陆游就像那开在断桥边的一树梅花,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节高尚,与世无争,品格高洁。陆游才华横溢,一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从他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他对祖国浓浓的爱,他的心中充满正义,,正是这一身的正气,他受到排挤。然而,断桥边的这树梅花,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即使凋落,被碾压成泥,也依旧芳香如故,绽放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读《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可这正是陆游笔下的灵动的生命,是陆游笔下欣欣向荣的感动,它与高唱“为国戍轮胎”而一身报国的陆游那雄奇悲壮的风格很不一致,所以,我眼中的陆游,阳刚但不失柔情;深沉不失阳光,陆游这树梅花也有所有花朵所具有的温柔、美艳的品格。

我眼中的陆游就是一树永不凋零的梅花,他会永远绽放在后人的心里。

有关陆游的高一作文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你一定很熟悉吧?这是我们语文书上的《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里的诗句。你可知道这首诗的作者——陆游的生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

陆游是我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是浙江绍兴人。他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勤奋,在他12岁的时候就可以写诗文了,在28岁时,赴临安考试,陆游考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同时参加了考试,秦埙考第二,考得没有陆游好。秦桧知道此事很不高兴,竟要降罪主考官,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将陆游除名了。秦桧是谁?他就杀死岳飞的大奸臣、大坏蛋。可怜的陆游直到秦桧死后才出来做官。

陆游的一生非常坎坷。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经常攻打中原。当时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向南迁移,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他从小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40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

然而,那个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只想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把精忠报国的大元帅岳飞都杀了,又怎么会让你陆游去上阵杀敌呢?——陆游被罢官了。他后来又当官、罢官,一直被当权的投降派压制排挤,壮志难酬。

闲赋在家时的陆游一边关心国事,一边教育子女,他将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陆游有七子一女。我们书中的那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他陪他的第七个儿子陆子聿读书时写的。陆游告诫儿子: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还不够的。想做出一番成绩,一定要亲身实践。

85岁的陆游抑郁而终。在临终前他写下了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出陆游那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死了都还想着收复失地。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多首,这些诗中很多是写抗击侵略者的。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

同学们,你们记住他了吗?

有关陆游的高一作文4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过无数热血青年,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多少老年人焕发青春;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使人顿生杀敌报国之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在历史的一角,有一树梅花寂寞地开在断桥边,没有人眷顾,也没有人欣赏,有的只是风吹雨打,但它依旧开着,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撒播芳香。陆游就是这树梅花。

陆游年轻时就满腔热血,胸怀大志。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如愿地成为了报效祖国的一员,驰骋沙场,充满正义。他才华横溢,一生也写下了无数名诗,可谓是文武双全。但正是这正义,他遭到了朝廷腐败势力的排挤,几经波折,终于被罢官在家。一树梅花就这样开着无人欣赏。但陆游却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报国的志愿,他仍就心怀国家与百姓。多少个风雨夜,多少次“铁马冰河入梦来”,每一次都触动着他炽诚的爱国之心。

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的考验,有的人因胆小而怯退,直接成了困难的俘虏;有的人不知所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最后经于在困境中迷失了自我;而只有像陆游那样,抱着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前进,才能战胜挫折。我们面对的生活与学习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但想要越过这重重障碍,陆游这种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陆游被罢免了,却至死还关心国家。他临终前写下的《示儿》,表明了自己希望九洲统一的志愿。这种爱国精神是何等伟大。

陆游,爱国之情,爱民之心,遇到挫折不低头的精神品质,如同一株怒放的梅花,永远打入挺立在历史的长河上,也挺立在我心中。

有关陆游的高一作文5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每当我读起这首诗,都会让我想起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陆游。

陆游号放翁,出生于南宋,陆游儿时国家一直兵荒马乱,当金兵来临时,陆游一家被伏在草丛中,通常十天也吃不了饭。这段逃命的经历,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而义军豪侠义勇、保境安居的爱国行动也给陆游极大的鼓舞,于是他便从小树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陆游的一生都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但在他心里那颗坚贞不屈的爱国的种子蓬勃愈发,奠定了他以后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歌大多数都饱含他的满腔热血,即使卧病在床也不忘中原的统一,虽然多次被贬,但他对国家的忠心,却丝毫没有动摇。读到他的诗,我都会静静的思考,我的思绪都会流入到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体会到陆游那豪放的情怀,我仿佛看到中原统一后的国泰民安,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陆游多次赶考未能考取,在34岁才博得些功名,即使他在仕途上出现短暂的曙光,他对处理事务一丝不苟。

随着战争的爆发,路由不得不向朝廷乞官,我不禁深思:如此爱国人士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是多么遗憾,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习他处理事务一丝不苟的精神。74岁那年,虽然他的姓名从官吏的名册中销号,但他一点不灰心,反而活的自由自在,栽桑、养蚕、种菜、酿酒。“寸笠烟簑自灌园”是他生活的写照。“江山不幸诗家幸”,他一生写下了9300多首诗,诗篇中十分之九是关于军事的。他有空就划着小舟到茭白田、芋田去看一下,或者骑着小毛驴背着药箱给村名看病。他一生中经历种种磨难还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要学习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万事悠悠百年短,1210年,85岁的陆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让他死不瞑目的是南宋未能收复失地。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09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