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天一联考高二作文
观察与思维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为什么许多学生观察了,思考了,仍然写不出好作文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2021天一联考高二作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2021天一联考高二作文1
从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曾经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闪耀的明珠;数不清的唐诗宋词,文化瑰宝曾经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汉语汉字曾经走向世界,风靡全球……我们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到骄傲自豪,却看不见,那些都是曾经,那些都已过去……
为什么当代中国产生不了影响世界的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为什么至今仍没有再次出现像李白、杜甫那样影响中国千年的文学家?罪魁祸首莫过于人们用功用的标准去追求文化,他们追求的是由文化带来的名和利,而不是文化本身。可是,“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带着一颗功利心去追求精神文化,又怎能有所建树,创造辉煌?
鲁迅先生笔下曾狠狠讽刺过那些自称“智识高超而目光远大的先生们”,因为他们认为:“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活或者,至少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一个“利”字,但那时是中国最黑暗,最动荡不安,最吃人的社会。可现在呢,我们身处一个和平民主的时代,我们以中国未来的接班人自称,但是有多少人读书只是为了追求文化的纯粹,精神的家园,而不是有房有车,名利双收呢?而这,难道不正是当今中国文化的可悲之处吗?
而在那个日寇侵华,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北大、清华、南开大学被迫南迁组成的西南联大大学,却产生了那么多的人才,这其实和当时师生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闻一多先生的衣服破了之后只好穿上一条样式早就过时,十分不合身的夹袍;朱自清先生的衣服破得不能再穿就罩上一条蓝色长布;化学教授曾昭抡的鞋子更是露着脚趾,后跟也提不上来……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在陋室之中寻求真理智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正是这种精神,让西南联大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世界名牌大学平列而无愧色,而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令人略有安慰的是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让13亿中国人一夜之间认识了他以及《红高粱》,让人们再次燃起对中华文化的激情。我相信,当人们学习文化不再为了功用,名利,而只是单纯地追求文化的纯粹,寻找精神家园的皈依,中华文化一定会再度崛起!
学了那么久的《论语》,我最爱的还是《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超脱功利的生活态度和治学态度,何时才能真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2021天一联考高二作文2
在历史的长河中,潮涨潮退,花开花落,但汉语一直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传承着华夏土地上的文化瑰宝。
曾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可见,语言对文化的传承,对民族的发展,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若是没有了语言,我们岂不是回到了那“咿咿呀呀”的原始时代?人类的生活没有一样可以离开语言,它是我们相互沟通,表达情感的与想法的载体,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汉语也正是如此,它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揭开中华文化的关键所在。所以,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去学习,领悟我们的汉语文化吗?
中国的汉字,是惟妙惟肖的象形文字。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更新与变化,从复杂难懂的甲骨文,逐渐发展到沿用至今的,清新悦目的宋体,无一不体现了它的独特魅力。汉字的内容是复杂的,每个汉字,只要稍微改变它的其中一笔,它的读音变会得和原来的相差甚远,甚至连意义也会变得完全不同。如“或”,“彧”,“咸”这三字,它们看起来相似,所代表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与此同时,汉字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跨越,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如在古今异义中,“虽然”不但有“虽然这样”的意思,还有“即使这样”的意思;在通假字中,“错”字常通“措”字,译为“放置”等意思。由此可见,中国的汉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它会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化与发扬。
在汉语的日常口语中,普通话并不是唯一流通的。我们在平日里所称的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本方言,北京音为基本音的语言。但是,在泱泱华夏,五十六个民族,甚至是每一片地区,都其独特的方言。京剧,豫剧,越剧,昆曲,黄梅戏等特色文化遗产,正是源于方言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即使是普通话,不同地方,也略有不同,如大陆和台湾,普通话的发音就有细微的区别。各种各样的特色语言,形成了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
我们从出生,便无时无刻不地在受到中华汉语文化的熏陶。从我们的名字,我们挥洒自如的每个汉字,从我们谈吐,无一不在受汉语的感染。它时而带我们去领略“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凄婉,时而带我们去领略“怒涛卷霜雪”的壮观。汉语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导师,交给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汉语记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描述了古往今来的生命枯荣、国家兴衰,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
2021天一联考高二作文3
从小就盼着夜里停电。
因为,这样就能点蜡烛了。
夜幕已降临,没有灯光的晚上,妈妈就会从木抽屉里翻出一包用灰色纸片裹着的蜡烛,逐一点燃放在各个地方,刹那间,黑暗便被光明所吞噬。
记忆中的蜡烛,有着挺拔的姿态,雪白的肤色,当头顶的棉线被点燃时,如珍珠般的泪儿便一滴滴滑下,冷却,凝结,直到生命的结束。
如此容易让人产生无数遐想的蜡烛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最早的蜡烛是由牛油做烛,以苇棍卷棉纸做芯,制成百姓常用的牛油烛的,因此,蜡烛总会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情感寄托者。不说最让人朗朗上口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张继的“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杜牧的“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以及陈叔达的“自君之出矣,明镜罢红妆。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这些曾经的烛光,照亮过诗人的黑夜,也照亮过他们的内心。
那时的百姓是可以从烛光里得到幸福的,点燃一根蜡烛,便能驱赶黑暗的恐惧,带来光明的喜悦,他们爱惜这夜幕里的光明。可如今,电气已遍布全世界,黑暗中的光明已变得不如以往珍贵,凿壁借光在今天看来已是笑柄,因为只要你轻按开关,灯光便能让你的房间霎时明亮如白昼。
正如因为灯光的普遍存在,人们不再对黑夜里的光明有所感激,对烛光更是不值一提一样,我们开始对新科技过分的追求,摒弃了所有承载历史印记的古老文明的事情,那些值得让人细细品味的回忆,似乎全在都市的喧嚣中湮灭了。
人们只知道iPhone、微信沟通的快捷,却不知到对千里信封的期待;人们只知道飞往地球的另一端要花费多少个小时,却不知为对方可以把跋山涉水的那份承诺;人们只知道方便面、麦当劳的节省时间,却不知道粮食从种子到成熟之间收获的喜悦……
现代人快了,省了,方便了,于是烛光被搁浅了,人们不再对黑暗中的光明有所敬畏,有所期待,有所感悟了。
我所爱的烛光啊,你包裹了多少代人寂寞思亲时的眷恋,伤心苦楚时的泪水,惜惜相别时的叮嘱,苦苦劝导时的良言,发奋读书时的决心?你的存在,让多少苦苦思念的心得到平复,让多少绝望的内心重燃振奋的火苗?你的无言,你的无私,非但没有让你因此足遍万家,反而令你由灯光所取代。
不过幸好还能在大大小小的商品店里找到蜡烛的安身处,还没有被世人所遗弃。毕竟,有很多的东西,灯光给不了,而烛光却能为你献上。
2021天一联考高二作文4
苏轼有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位伟大诗人的观点正好也与穆罕默德的“如果我有两块面包,我一定要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相契合。
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大家都有着共同的理念:精神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你是否发现,得到一本你所忠爱的书籍要比得到一袋你所爱的零食要来得开心?你是否发现,在你失落时听一首歌要比挥霍钱财以发泄心情要来得舒畅?你是否发现,原谅一位与你有精神层面交流的朋友要比原谅一位靠单薄的利益维系关系的朋友要来得容易?这些通通与你的文化程度无关,因为再庸俗鄙陋的人,若离开了精神生活,单凭靠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生活,这犹如行尸走肉。
法国人爱读书,这是我早有所闻的了。书是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在公园的石凳上,在公交车上,甚至是在地铁站里,他们都能很安静地读书,享受着在繁华都市里只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这是再好的物质生活也无法与之媲美的。而这种现象在国内几乎是很罕见的。很多学生读书都是很功利的,不志在让自己的人生升值,而只是单纯的想提高自己的分数。因为学习模式的错误,我们把本应用于陶冶情操的知识硬性地加上污浊的物质要求,所以所谓的“精神生活”只成了我们物质生活简单的附属物。
这是,或许会有很多人拍着胸口说:“不,我平时也会经常看报纸,看书,看电影的!”可是,很多人看报纸看的是娱乐版;看书看的只是些俗鄙的书;看电影看的只是恶俗的电影。这与我们所应有的精神生活是背道而驰的。这种现象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可见一斑的。《泰囧》的票房大卖,而诸如《悲惨世界》《国王的演讲》这类有文化内涵的文艺片却票房惨淡。
精神生活对我们的影响是长久的。若今天一次性给你10亿元,或今天给你1元,接下来的30天每天给你前一天的两倍钱,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吧。因为鼠目寸光的人,只看到当下即可得的好处,所以往往抛弃真正能给你带来长久益处的事物,譬如你所认为的对你毫无益处的书籍。答案在此揭晓,若你选择后者,那么你一共可得到21。47亿元。奸笑着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开心是偶然的人,是因为过分执着于某物,当那件事物消亡了,变只能自个儿地伤春悲秋了。我们所该做的,是闲来看一些闲书,听一些老生常谈的道理,不让物质生活成为你的全部,而圈死你的精神境界,这样,真正的文化才能油然而生。
你是否愿意为自己栽种一棵青竹?
2021天一联考高二作文5
什么是“国学”?
坐在时光机中,我来到秦始皇的梦里。这位一统六国的皇帝,在梦中尚在思考“焚书坑儒”的计划。“皇帝,什么是‘国学’?”我恭敬地问道。“法家乃国之根本,无法,何以治国?无法,何以王天下?国无国法,家无家规,天下必乱!”“可是,‘国学’不是‘儒学’吗?”我疑惑了。听到了我的这句话,秦始皇横眉以对,“来人!把她拖出去斩了!”我连忙坐上时光机,离开了秦朝。
烛光摇曳,我看见了一名男子正拿着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仔细品读。“吾乃董仲舒,尔为何人?”发现了我的存在,男子放下书。董仲舒?原来这里是汉朝。我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要推行‘儒学’呢?”“‘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仁礼治国,方可得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才是正确的选择!……”看着董仲舒激昂地抒发着他的政见。我悄悄地坐下时光机,离开了汉朝。
一走下时光机,我便被一阵水花溅湿。我急忙后退了几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形似摩天轮的巨大水车,上面挂着一个个水桶,不停地洒水浇灌着农作物。“咦,这是水车吗?”我向一旁的老妇人请教。“年轻人,你连筒车都不认识啦?”老妇人摇摇头,指向不远处犁田的人们,“你看,那是曲辕犁。自从有了这两样工具,我们干起活来也轻松多了!”老妇人一脸欣喜。打造农具?这应是属于墨家吧。我一边念叨着,一边踏上时光机,离开了唐朝。
微风吹过,金色的海浪此起彼伏。一走下时光机,映入眼帘的便是广阔无际的稻田。一个农民装扮的男子拿着一株稻苗正在喃喃自语。这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吗?“袁爷爷,你在研究水稻吗?”我好奇地看着他手中的那株稻苗。“是啊,如果成功了,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就能解决了。我得好好想想这个问题……”说着,袁爷爷陷入了思考中。我无声地走到一旁,踏上时光机。他,不正是“农家”的代表人物吗?
其实,“国学”并不等于“儒学”,它涵盖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有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今天,我们应继承发扬“国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儒学”而去争当公务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继承、包容多样的文化,让“国学”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