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作文话题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高考。高考一年只有一次,按理说每年6月7日、8日,是举行高考的日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高考备考作文话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备考作文话题1
总在追我之愿望。
枝繁叶茂的大树想去远方,又或有热情洋溢的人想让人生熠熠发亮。
唯独忘却自我力量。
大树从前只想借外物之力到达另一个境地;所谓青春年少也只不过依靠着周身的真实支撑。
我们总寻求寄托,摒弃实践;总沉迷念想,忽视作为;总着眼外界,无睹内在。
理想的寻求与达成,终究回归于自我饱含深情的起点,对自我的思索与发掘,对自我的革新与创造。
无数人败给了外力。
对己身不满,然后是无声的控诉与无可奈何的归于平静;对社会持异,改造人世的理想最终又被悄无声息地否决,再又回到对暴烈摧残生命的默许,对性别不公之象的熟视无睹,或对《熔炉》、《素媛》事件持续发酵的司空见惯。
大多时日,大多数人,坚信自身力量的微乎其微,执着于自身对理想的无能无力。
然,正如大树冲破阻隔,凭己之力去往远方,芸芸众生间,亦有不懈于梦,无愧于心的人们,夺得了潜在的力势与优长,达到了心之所向。
听伊迪丝唱《玫瑰人生》,146厘米的个子,带她穿过了废旧的巴黎老巷,逃过了父亲的谩骂,避开了曼哈顿的繁华,皆因在音乐中觅得了梦想的真谛。
读柴静《看见》,她说,我们浑然难分,就像水溶于水中。纷繁的乱象与缺失关照的弱势群体,她将自己作为发力的来源与希冀的个体,将镜头深入山间树林,深入被黑暗笼罩的生命,终于寻获心之所想。
看约翰·纳什《美丽心灵》,数学家与精神分裂,不可思议的激烈碰撞。但他未曾屈从于现实,三十年,三十年对数学的热爱与往复的搏斗,他以自我无可匹敌的顽强与坚忍,战胜了所有喧嚣。
漫漫岁月,从个人到群体,从滔滔黄河之水到遥远深蓝的爱琴海之岸,浮于表层成为现象武装,当点到即止化为惯常思维,自我改变与自我追寻便显得稀缺,弥足珍贵。
去追,如霍金以病残之躯写成《时间简史》,靠《万物理论》;去发扬优长,如简·奥斯汀以细腻温和笔触力被封建屏障。
如大树,不仅是自我念想的实现,它的种子已在各个角落生根复蓬勃生长;如平凡又伟大的个人,柴静,纳什为梦想所贡献的,亦生长成人类社会的宝藏。
正如法国诗人兰波在其《深谷睡者》中所写,闪烁的太阳已越过高傲的山峦,幽谷中的光点有如泡沫浮泛。
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挣脱世间繁杂的禁束,去往内心无垢的星空。
高考备考作文话题2
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且只生长于热带。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由于本土无法种植橡胶只能依赖进口,于是爱迪生提出:“能否从植物中提取类似的成分?”在这一设想提出后,美国研发出了人工合成橡胶。
《大学》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在当下,创新应被大力提倡。
创新往往源于现实的挫折与对未来的希冀。正如大树有对远方的向往但又无法移动,这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其以新办法实现愿望。对国家强大的希望与邦联现实的混乱使美国弃邦联而采联邦。同样,有着对人民更好生活的向往,让中国选择改革开放而非固步自封。
所以欲先创新,要打破固有的“差不多”这类得过且过的思想,更要打破旧有的温床。人是有惰性的,而国人思维体系中又有保守、谨慎的一面。正如鲁迅先生所叹,“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国人自己是不肯动弹的。”创新的思想保证应是对更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对未来的追求才会有对现实的不满,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以跳出旧生活。而仅是主张有口饭吃,也就无从创新了。
创新以自我革命形式实现。大树的新办法并非仙人传授,果实也不是上帝为其所挂,而是自出心裁。当代社会竞争加剧,时代飞速发展,只有能创新者可以胜出。反观百年老店柯达,虽率先研发数码相机,但死守胶卷不放,最终黯然破产。究其根源,在于其公司以其成熟胶卷技术为傲,而不愿轻易改变。
这说明创新需要一个自我革新机制。这种机制外在动力是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内在动力是体制内部具备的发展认知,而后者更重要。要实现对旧有的突破和否定绝非易事,虽有外来压力,人们也可选择逃避,只有内在对发展趋势的认识,才可以促使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推动革新,又反作用于这种创新思维。今日无数大型企业秉承创新理念,斥巨资于研发,而创新带来的成果又使企业焕发新生。
创新最终引向成功。大树以果实让鸟兽将种子带向远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在现实中,创新作用远不止此。创新一方面给创新者带来了物质效益,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努力后精神上的力量的增强。此外,一人的创新起到的带动作用可以激发全社会对创新的兴趣,从而引发万众创新,极大地带动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进步。
“日新之谓盛德。”大树用新办法实现了对远方的探索,而智力足备的人类更有理由去开拓创新,打开新未来。
高考备考作文话题3
随着高三的同学考完高考的最后一科,我们成了一中的“老大”。时间如白驹过隙,两年前的今天,我正在备战中考。而今天,我站在高三的门口向里观望。
我望见了紧张。高三学生,使命就是为高考而战。在那里,有无尽的题海,有看见卷子就拿过来写的习惯,有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有“惊悚”的强化训练。在高三的高速飞驰的激流里,我们每个人驾着一叶小船逆流而上。我们会小心翼翼的保证不翻船,也会努力让小船克服阻力前进。这紧张的气氛,让我害怕,也让我充满斗志,准备背水一战。
我望见了迷茫。是啊,曾经梦想的大学,现在却和自己像是阻隔了万水千山,像是根本无法实现。两年前刚来到一中,我们充满信心地说:考清华!考北大!考复旦!考华科!可是现在,即将进入高三的我却不得不面对这骨感的现实:这种成绩,勉强进一本都难。于是我迷茫,对曾经和现在感到无助。这迷茫就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要得到伊人,就必须正视现实,脚踏实地,付出努力。
我望见了取舍。记得去年的这几天看报纸上对高考优秀学子的报道,有一个女生吸引了我。因为她的头发和男生差不多短。她说她为了高考放弃了许多。今天我也在想,我会为高考放弃什么呢?反正,一定会舍弃许多我以前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我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我还望见了青春。在高三,我会无悔的走过成年前的最后一年,会让我留在这里的青春在激烈的竞争中挥洒汗水,尽情绽放。也会让我的青春携手那永恒的友谊,一起在高三的路上接受磨炼,会让我们共同的前进取代苦与泪的抱怨。过好高三这一年,我将不会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为虚度年华而后悔。屈原说:“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于谦说:“莫负青春取白惭。”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这些交待,我都会记住。
站在高三的门口,我准备好了。不再懒散,不再贪玩,不再找借口,不再应付自己。
这一年,我们将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我们十年磨一剑,到时候厚积薄发,尽志无悔!
站在高三的门口,我前脚已经迈入,后脚正在跟进。
高考备考作文话题4
高考临近,最狠的高考励志标语引发了社会关注,像“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今日不肯埋头,明日何以抬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作为一种标语文化,“没有最狠,只有更狠”的高考励志标语简单粗暴,依笔者之见,学校之下,教育不可身带戾气。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而什么样的语言则又会强化最初的原因,导致相同结果的强化,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对于备考的学生来说,在高考下的高压下,与高考有关的一切都是重要的,高考是他们三年来努力的目标,是奋斗的意念,它决定了你上什么样大学,遇见什么样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了考生们的未来,是考生们人生的巨大转折点;对于老师和学校来说,成绩是能力的最好证明。虽然标语“简单粗暴”,但是对当局者来说又是看似合情合理,话糙理不糙。
但是在局外人看来,这些标语也折射出了现在某些学校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教书育人的主旨,教育的价值观也越来越歪曲,高考仿佛成了教育的唯一目标、用最短的时间训练出分数最高的学生也仿佛成了老师们的不二方针。但是这样的教育,除了告诉学生如何在高考里成熟地应用加减乘除答题套路之外,还教给了学生什么呢?
我们实在不能忘记当年夏丐尊老先生说过的那句话:“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在看到新任监督(相当於校长)夏震武顽固不化,夏丐尊毅然地与鲁迅,许寿裳等一起罢教,搬出校舍,以示抗议,迫使监督辞职;他以开明书店为掩护,救助一些革命青年,为原浙江一师学生中一些革命著被杀害而十分愤慨,说“宁愿早死,莫做先生。”愤然回乡从事著译……这些在外人看来与“老师”毫无关联的事都因为他的慈悲、他的师德而与他联系起来。他用一生诠释着为师应有的德与行。
但是令人欣喜的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仍旧坚持教师的本心。“请大家起立,肃整仪容,平心静气,向古圣先贤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致敬礼。”这是崔健每次教国学课,上下课必行的礼节。在看到现代社会人与心正走在离“本心”越来越远的路上,从新西兰留学归来后,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育人的重担,通过传授经典,让跟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找回忠孝仁义,净化心灵,淬炼品质。尽管上课不能赚取一分钱,尽管他的国学课上课地点已经换了三次,他仍旧不放弃用教育唤醒人文深处沉睡的灵魂,告诉人们不只是诗句、故事、辞藻,还有精神,文明和意念。我想,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形容他也不为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自我发展,而不是禁锢他们,使他们变成行尸走肉。
一千多年前,韩愈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反对当代“耻学于师”的思想,写下了《师说》,警醒当时和现在的青年人。一千多年以后,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畸形的励志标语,它恶狠狠地释放着各种“信号”,并没有顾及到这条标语对社会未成年人的影响。请让我们的高考励志标语多些温情的提请,少一些“悲壮”!让我们教育不再身带戾气!
高考备考作文话题5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高考备考作文话题相关文章:
★ 高考作文备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