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寒假见闻
快乐的寒假已经悄悄地离开了,寒假中的所见所闻还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在寒假当中我最难忘的经历就是观看我的家乡,一段村举办的活动,很精彩。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二作文寒假见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二作文寒假见闻1
自从我懂事起,妈妈就教我要有一颗爱心,要爱爸爸妈妈,要爱亲人长辈,要爱兄弟姐妹。自从在学校里学习了“八荣八耻”后,我知道了,还要爱身边的所有的人,要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
寒假里的一个早上,我揣着十块钱出了门,想买点好吃的东西。北风刺骨,寒气袭人,街上的人并不多。我想,人们一定都躲在家里,穿着厚厚的衣服,围在火炉旁。我双眼搜寻着向前走。我前面出现的一个人让我的脚步慢了下来: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臀部下垫着橡胶皮,靠两只手支撑着一点一点艰难地向前挪动。他来到一个店门前,向店主人伸出了脏兮兮的手。主人会给他吗?我想。主人很快地从柜里取出了五块钱递给了他。残疾人手握那五元钱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这时周围又来了几个人,他们也都纷纷掏出一块、二块送到了残疾人手里:“拿着去吃点东西吧,这大过年的。真可怜啊!”人们都叹着,议论着。我看了看手中的十元钱,抽出了五块钱递了过去。
这时我看到了他湿湿的眼眶里充满了感激。他又用手支撑着冰冷的地面向前挪动。
在下场口的一个店里我买到了我想吃的肉凇面包。在回来路上再一次看到了那个可怜的残疾人。他还在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但脸上却不再是刚才的感激而是一脸的尴尬。从他的身后传来了一串骂声:“滚,快点滚!哪有钱给你,大过年的就到我店门前来。真晦气。都成这样了,活着也没意思,你不如早点死了算了。还到处去要钱!”我心里真是热血上涌,恨不得马上冲过去给那个骂人的家伙几拳头。有没有同情心啊?连残疾人也骂,还骂得这样恶毒。
我狠狠地瞪了那个肥头大耳的老板一眼,我想:谁愿意这样大冷天出来乞讨啊。如果他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你这样骂还没什么。可他明明是一个失去双腿的人呀。一低头,我看到了手中的肉凇面包,作为一名小学生,面对这样一个残疾人,应该用最大的能力来帮帮他吧!我连忙向残疾人跑去……
我知道,现在社会上是有很多的骗子,他们为了不劳而获,装成残疾人,装成受灾的人,装出一副副让人同情的样子,骗了很多善良的人。这些人是很可耻的,可恨的。可是,也有一些人是真的残疾,真的受灾,真的让人同情。如果每个人都能对他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份关怀,我想即使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他们也不会感到冷的。
初二作文寒假见闻2
这天,外婆送我去上英语补习班。
“叮呤呤……”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但于胄却慌忙举起了手。“于胄,有什么事吗?”老师不满地问。她觉得,上课时,学生不该随意举手。“老师,这书包不是我的。”于胄指着书上的名字,“是高子涵的。”“啊?”这回,轮到老师傻了眼。她教学教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离谱的事呢!但考虑到学生们还在上课,只好说:“好了,学习第一位,先上课!”
案发现场
下课后,老师找来了于胄。“你再仔细回忆一下,昨天你去了什么地方,干什么了?”“昨天下课,我去了小书屋……”听完于胄断断续续的解释,我们就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昨天下课,于胄和高子涵同时去了小书屋。因一心想着看书,一不小心把书包放在了同一个地方。过了一会儿,其中有一人要走了,慌忙中拿错了书包。等另一人看完书准备离开时,看也没看就把另一个错误的书包拿走了。这么一想,于胄的书包一定被高子涵拿走了。可是,到哪里去找高子涵呢?
寻找高子涵
这时,老师的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说,高子涵这名字,她听着有点耳熟,心想,他莫非就是自己的学生?就想在手机里找一找他家长的联系方式。于是老师打开微信找了一阵,果然找到了高子涵家长的微信,便赶紧发语音,让高子涵家长把书包送过来。
归还书包
过了一会儿,高子涵家长急匆匆赶到了学样。当那个家长把于胄的书包从怀里拿出来时,于胄长长地舒了口气,笑了。
就这样,这起“失踪案”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同学们也可以安心的上第二节课了。
初二作文寒假见闻3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传统的节日,俗称“过年”。过年的时候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大人、小孩都奔走拜年,彼此间传递着美好的祝福。可是今年的春节和以往却大不相同,不同在哪儿呢?
往年春节快来临的时候,大街上人来人往,广场上更是人山人海,各种活动精彩纷呈。小朋友们放着手中的鞭炮,大人们忙着采购年货。晚上到处放着五彩斑斓的烟花,好不热闹。可是今年的年三十晚上,街道上静悄悄的,没有一声鞭炮响。我好奇的问爸爸妈妈这是为什么呢?,爸爸妈妈告诉我,这是党和政府为了给我们居民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禁止城区燃放烟花爆竹。少了美丽的烟花爆竹,就感觉少了几分热闹的滋味,但是政府是为了我们大家着想,慢慢适应,因为新年还有很多快乐和幸福的味道!
正月,旬阳的天气非常的好,可是我在窗边看着街道居然没有一辆车开过,也看不到一个人影,我就好奇的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并且窗户外的大喇叭整天的放着通告。妈妈告诉我:今年我们国家的新冠型肺炎病毒对人身体危害极为严重,并有很强的传染性,为了防止病毒扩散,所以大家呆在家里,做好防护。但是妈妈还告诉我,虽然疫情这么严重,但还有一群伟大的“白衣天使”、人民警察、社区工作人员……仍然在为我们的生命安全而努力工作着。他们不顾自己有多么的累,多么的辛苦,并且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依然奋战在抗疫前线,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她们的付出值得我们尊重和铭记。
今年过年虽然没有鞭炮声、没有聚会,也不能到处串门、到处游玩,但我们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听从政府号召,居家自我隔离,也是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相信美丽的春天都来了,它一定会使万物复苏,赶走所有的不美好,让祖国大地,呈现最美的色彩!
初二作文寒假见闻4
快乐的寒假已经悄悄地离开了,寒假中的所见所闻还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在寒假当中我最难忘的经历就是观看我的家乡一一段村举办的活动,很精彩。
今年我的家乡一一段村,被评为山西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这项举措实现了我们交城县创建历史文化名村的“零突破”,为我们交城这座千年古县又添一张新的文化旅游名片。
正月十八这天,我早早地跟随爸爸妈妈回到了村里,等候活动的开始。村子里的人可真多啊!有久违的离家在外的家乡亲人,有邻村的父老乡亲,有来自县城的朋友们,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这个村子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笑声飞扬,热闹极了!
此次举办的活动节目有许多:锣鼓,铁棍,旱船,二鬼摔跤,背棍等形式多种多样,令人翘首以盼。
等着等着,活动终于开始了!首先是开场锣鼓,锣鼓手们随着指挥者的指挥,敲起了锣打起了鼓,咚咚咚……那声音震耳欲聋娓娓动听。
接下来就是铁棍了,铁棍又叫抬阁,流行于明清两代,一直延续至今,也是流传于民间的最典型和最群众性的艺术活动。铁棍是一种舞蹈加造型的综合艺术,主体为铁木结构,由阁、大杠、二杠、龙杠等主要部件组成。木阁上以各种亭台楼阁造型为背景,各种戏曲人物,组成各种典型画面。抬铁棍的八个人一扭一扭就将铁棍一上一下摆动开了。
下一个节目是跑旱船,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乘船者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演员缓缓摇晃这船身,就像真的在海上划船一样。
接下来是背棍,和抬的铁棍齐名的姊妹艺术就是“背棍”。即一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举一个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的化装演员就会飘舞起来,沿街表演,形成一年一度的“红火”场面。在背棍表演中还有一位小演员可能因为太过劳累了,居然睡着了。看着她那恬静的小脸,我猜想,她的梦一定很甜蜜。
所有的节目中二鬼摔跤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二鬼摔跤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表演时,表演者背驮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以两个“鬼”在摔跤的外观表现。看着两个小鬼在左转右转,互相摔跤,滑稽的表演令在场的人们捧腹大笑。
活动仍在进行,欢乐也在延续!
难忘的寒假生活已经过去了,但寒假生活中的快乐经历会一直伴随着我。同时我也要好好学习,要将我们村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初二作文寒假见闻5
一个快乐而短暂的寒假悄悄地从我们的身边溜走,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发生在寒假的趣事就像天空中的星星,数不胜数。每一颗星星都闪闪发亮,每一件往事都刻骨铭心。
正月初三,我们起了个大早,爸爸妈妈就带我来到了闻名中外的大同云冈石窟。
刚开始,我看到的是一些已经被风化很严重的石窟,甚至有的佛像已经面目全非,我兴致不高,还怪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来这里,所以就懒洋洋地随便看了几眼,就连照相都提不起兴趣。
还是妈妈硬拉着我往前走,不知不觉我们走进了一个大洞窟。哇!居然有这么多精美的石佛雕!中间的大佛像那么高,足足有六层楼高,窟的四壁雕满了精美的佛龛、佛像,制作工艺简直是天衣无缝,有可能连现代机器也比不上呢!而且保存十分完好,据导游阿姨介绍,这是因为在清朝顺治年间由政府在这几个窟的外面修建了木质结构的楼阁,所以对石窟及佛像的保存完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啦!我与他们都合了影!真是好看极了!
不料,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呢!那便是释迦牟尼的生平!原来,释迦牟尼原本是印度王子……在经过六年的修道和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炼后,终于顿悟成佛,并将其子点化成十大弟子之一……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大佛,手底下还有一个小佛。真让人想不通。最后,还是听导游说,这个大佛的手,足足有2吨重!所以,必须有支撑物。而他手底下的小佛就是那个支撑物。
最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因当年迁都洛阳而未完成的窟洞。真令人惋惜!
云冈石窟一天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天真的很累,但是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精美的佛像,听到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美丽奇妙的云冈石窟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的血汗成果和过人的智慧,这一天我过得很充实。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离开了云冈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