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议论文作文5篇
有人说对立不如和平,但是,对立并不是错的,错的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立。对立,不仅仅是一种情况,更是一种智慧,智在运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立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对立议论文1
每当我面临一次次考试风波的时候,我的头脑里就会出现一位叫好思想的天使,也会出现一位叫坏思想的魔鬼。它只要看出我有一点点小破绽,就会趁机抓住这个把柄,让我思绪混乱,考试考砸。像这次,语文第一单元考试的时候,我就听了坏思想的话,结果考砸了。
我在做到读句子的时候,我总觉得一对词语不对劲,意思不同,这时,我的坏思想出来了。说:“没关系,只是你多心了,肯定不会错的。”这时,好思想突然又蹦出来了。说:“再检查看看吗,说不定你写错了。”坏思想出来抗议了:“晓辉,别管它,你是对的。”于是我就不检查了,继续硬着头皮做着考卷了。
当我做到阅读题的时候,有很多题不会做,让我想了很久,这时坏思想又出来了。它说:“你就随便做吧,反正也会对的。”好思想又反驳坏思想的话说:“晓辉,只要你认真审题将你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相信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你。”坏思想一见这形势不对,就使出他的必杀技“撒娇”于是它说:“晓辉,你头脑那么聪明,一定能做对的。”于是我就放下心来,继续漫不经心地做着考卷。
结果,考试结果出来了,我得了87.5这个分数,对我简直是晴天霹雳,回家怎么向老妈交代。我拿起考卷一看,天哪,我的阅读题扣了8.5分,填空题扣了3分,回想起好思想的话,我心里有点惭愧,早知道就听好思想的话;"认真做题,多检查。”这时我才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细心,别让粗心、糊涂在我们地心里安居落户,逍遥法外。
对立议论文2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冷酷无情的还是温暖热情的人?
今天下午,我心血来潮问及了父亲这个问题。他思忖片刻,说:“一时不知道如何定位,待我想想。”我说:“那我先给您两个例子,您分析一下好了。”
“第一个:她很关心国际形势,关心战争中痛苦又可怜的底层人民,很渴望世界和平。她时常对主动挑起战争的国家口诛笔伐,被非洲贫民窟中的生活录像引得泪水涟涟。她的梦想,便是去非洲救难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明知道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也依旧坚持。她还拒绝所有野生动物制品,坚信‘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她甚至爱行云流水,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啧啧称赞。”
“第二个:她觉得家人对她的好都是理所当然,遑论老师们的培养之恩。她看到街上的小猫被车碾伤,依旧淡然,不过感叹那小猫时运不济。她厌恶电视中对患者的报道,更对母亲热泪盈眶的感性行为嗤之以鼻。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疾病缠身,何必要如此长篇阔论地申告?骗取同情罢了――她总是这么想。她讨厌恶心的软体动物,但每每见到却只是避开,不会踩踏――理由居然是怕它们黏稠的体液弄脏鞋子。”
“说完了?”父亲睃了我一眼。
“嗯。”我呆呆地盯着他,期待他下个结论。
“这还用问吗?”父亲不以为然。接着,他又板起面孔,正经地说:“第一个,她的内心一定很炙热。她懂得自然,还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是你所说的‘温暖热情’之人。第二个,实在是冷血!不但不知感恩,而且不知道尊重其它生物的存在。”末了还加一句,“这种冷酷无情的人,跟她绝交吧,再来往对你没好处。”
听他分析的过程中,我内心不住地寒战。
可他丝毫没察觉,仍在滔滔不绝:“他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之人,思想境界的层次大不一样。”
“对立之人?思想境界大不一样?”我瞪大了双眼。
“没错。”他显得胸有成竹。
我见状,嗫嚅着:“可是……我口中的‘他们’――都是说自己呀!”
他愕然。
我沉思良久,继而联想起余秋雨先生的一段话:“天下万物转眼都走向了对面,连给它们定位都是徒劳的。很多人和很多事,可能在对面和反面更容易找到。”
我恍然大悟――人,本是矛盾体。
对立议论文3
《荀子•君道》中曾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自古以来我们对于事实和观念的区分便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处世态度中形成。事实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对事实的陈述是可以被验证的;看法与事实不同,是具有主观性的,常用来表达个人的观点、情感体验和主观判断。但是事实与看法并不如油水分离,是断裂分割的。只有以事实作信息的输入,以看法作信息的加工,将二者如水乳交融般有机结合,才不至落入极端理性与极端感性的牢笼中。
通常情况下,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在信息与网络极度发达的时代,很多媒体在利益的唆使下,摒弃客观事实,利用社会事件的热度与人们的同情心,枉下结论、杜撰不实新闻,致使社会事件的恶意发酵。这样的看法空有表面情绪的宣泄,以搏得众人眼球,却毫无指引他人的正确价值,是不切实际的产物。
而没有看法的事实常常也是无力的。从最简单的行文而言,文章注重形神兼备。若一味地追求辞藻的獭祭(堆砌),会造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结果。而在此次抗疫新闻报道中,事实经由记者的阐述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训练了自身的明辨是非的逻辑思考能力,又从共情中产生了共鸣。那一串串从发现病历到病例骤增再到无新增病历的数据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其意义也不再局限于一堆信息,更拓展到事件背后的情感与价值。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凡事都得需要研究。”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也需要我们借古讽今的思考,懂得思考的我们才不至茫然无措,陷入重蹈覆辙的困境。
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事实与看法也可以独立存在。事实往往是现在的指标,而看法往往是未来的领航。
“事实胜于雄辩”,对于隐含常识与真理的事件,我们无需辩驳,他自屹然伫立在那,无法撼动。恰如最近奔赴一线的抗疫人员,他们不需要外界的议论纷纷,或质疑或赞赏。救死扶伤的高尚精神震撼人心,是正能量的自然体现。
同样,有一些看法或许在当时没有事实的支撑,但时间这块试金石,将会或终会体现它的价值。譬如霍金的理论性物理学、伽利略的摆的等时性……这些近似疯狂的思想家的预言与科学家的发现,可能与当时的事实相悖。我们可以存疑但绝不应全盘否定,应该以宽容与等待的态度对待当前或许空洞的看法,才能给未来一个探寻与验证的机会。
因此,对于鉴别事实的真假需要多角度验证,对于观点则需要批判性地看待。而我们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立足于理性反思某个看法及相关证据得出判断,对外来的信息不盲从,判断看法的合理性。批判性思维者更需要具有开明和公正的心智,搜寻证据从而掌握全面的信息,愿意考虑不同的思路并思考校正看法。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曾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之所以为人,乃在于人有理智的判断。让我们把“看法”立基于“事实”,用“看法”赋予“事实”以价值,用“看法”指导“行动”,用“行动”创造新的“事实”。
对立议论文4
时光匆匆,却踏不出斑斑足迹;流年似水,却刻画不出心中的期盼;无心插柳却成萌,这就是对立的人生。
不知你曾经是否划过人生的计划,是否感叹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但我深知,在人生这无止境的道路上,许多人为了它辛勤的挖掘,是为了耀眼的黄金吗?还是为了稀奇可数的珍宝。我想这些都太过迂腐。真正的含义上,而是为了挖掘那潜在知识,从而增加人生阅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引申出一个观点。“事半功倍”并不恒等于“事倍功半”。为什么要这样阐述呢?我们自身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拿课堂45分钟来说,作为学生,上课认真,努力学习是天职,可偏偏有些特例,但却不是不愿意学和听,而是听一半,课余翻倍赶。这是以自我中心进行自修吗?这种方式的学习又能使自己增加多少知识呢?是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够好还是觉得老师讲的不通俗易懂,这些都是侧面反映的要素罢了。再看上课认真听,大脑不停的运转,眼、嘴、手三位合一,对老师所讲的都理解得牢牢当当。打开练习题,飞笔疾书,这样的功效可谓比前者更佳。
这两种方式的途径,结果完全不同。可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选择后者而不愿打破常规作前者呢?这就源于我们自身的问题了,倘若自己不理智,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后悔的可不仅是我们自己,而是那些为我们辛勤付出的人。
学海无涯,但也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便如逆水行舟,学习的压力包袱就会越来越重。到最后,我们只能被迫选择后者,甚至两者都不能做。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叹,到底如何才能使“功”所占的概率少占于“事”,有人会讲,上课认真听不就完了。不可能,你能保证上课一定全神贯注吗?如果自己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如别人怎么办?这就需要很好的学习搭配方法了,上课能理解的尽量让自己去思考。碰上难题,别不懂装懂,让“不懂先生”踩在脚底。按照如此,“功”所占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事倍功半”是我们学习的原则,但我们更要明白掌握比勤奋更加重要。
对立议论文5
矩阵的本质是一个终端,一串代码,一缕幻象。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二十世纪末的斑斓泡沫与内在的枯败是那么真切,空气中弥漫着浮华而腐朽的气息,真实而颓唐的绝望,以至于他们大多永远也不会去怀疑,遑论触及这个世界的真相---真实的虚拟。这就是十几年前,《黑客帝国》这部老电影抛给刚刚迈入千禧年,计算机行业急速增长的人类的一个巨大的问号——计算机会否如人类思考,而人类的思想又是否会固步自封于刻板的条框。
人工智能曾经只是小说家笔下一个遥远未来的设定,然而在我们加速前行的文明进步中,早已成了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们忧虑的,甚至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饭后谈资了。各种新闻无时无刻不传达着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即将来临的讯息。霍金的担心,扎克伯格的乐观,甚至是微信推送与知乎上的科普,人们最关心的始终是以人类方式思考的机器。他们或许拥有和我们相近的思维,但又同时是真正的唯物主义——不加过滤地学习所接触到的一切,一夕之间构成繁复的体系,但若缺失任何一环,哪怕细微如丝,整体的崩溃也不过是毫厘之间。因此我们恐惧这些终将在智慧上超越我们,为了达成指令并不思虑后果的存在,唯恐被这些更加高等的“生物”取代了地球的主导权,有人甚至断言:人与计算机二者,唯存其一。
然而沃卓斯基兄弟在《黑客帝国》中却展现了一种更渗人的可能---人类没有灭亡,而是被机器圈养于虚拟,促进着机械世界的发展。怎么促进?许多人反问。的确,人类少有能超过人工智能的地方,而电影透过机械大帝之口告诉我们---学习思想。矩阵世界起初曾被设定成完美的乌托邦,也曾模拟过众生平等的世界,但无论极恶与极善却都无法承载人类生生繁衍。最终构建的世界又回到了一个有善恶美丑,有黑暗亦有光明的,混乱却是真实贴近我们原本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高尚与卑微,真诚与狡诈,同属一片混浊灰暗的天空下,同属弥漫着晦暗雾霾,同属一个有着法国梧桐的林荫路与阴森巷子与下水沟的城市。在这里,尽管生来不同,但无论谁都能有选择的机会,因各不相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走出不同的人生。机器选择圈养人类,因为他们不曾拥有这些影响人类抉择的东西:灵魂、价值观、执念与恻隐之心。
俄国冷战时的Petrov军官曾因基地错误的警报被要求向美国发射导弹;行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世界首富将救生船的座位让给三等舱的妇孺;现代外交中,我们总是将和谈放在攻击前。如果不是因为对和平的祈愿,那位军官也许不会扛住三分钟巨大的压力直到报警解除,以至于引发了核战争;如果不是对责任的理解,一位世界首富的生命的价值也远超一个寂寂无名的平民。可也正是这样的考量让我们把那些超越目的本身的事物放在行动前。情感也许会推翻理智,而善,抑或是恶的本能,也能超过准则与法律。复杂而不同,随机而未知,矛盾而对立,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类。17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笛卡尔就曾以“我思故我在”去阐述人类存在的意义。时至今日,这件看似最简单的事情也并没有改变。
弑辱母者与一个奸杀犯在机器的眼中犯下的是一样的罪行,而灾难面前保障更高价值的存活也仅仅是一条理应众所周知的真理。可人类不同,我们的思想冲破条框与法则的限制,人人各有善恶的天平。反观机械化的思考,其实可以轻易预测——我们必不会有纳粹与二战、慰安妇与劳工、乃至人们因绝对的守序而没有犯罪。但同样的,我们将不会有描绘《西斯庭圣母》的美的双手,谱写《神曲》的启的心灵,不会有哥白尼抗击教会的勇气、启蒙思想的真知、公车上书的决绝,更不会有如今愈发飞速的进步。
事实是,人类因不同而进步,因对立而前行,而我们终将意识到这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可贵,远远超过了以兆计的电脑计算的效率与处理速度,唯这才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在不同阶段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伟大的思想对立、冲击、后退而更前行。